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神奇圣人王阳明 >

第48章

神奇圣人王阳明-第48章

小说: 神奇圣人王阳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三尺搜捕漂亮女生,却不需要为生活搭上一根手指头的力气。

但实际上,对一个文士才子的这般浪漫想象,恰恰是智慧的背离面。

甚至也是现实生活的背离面。

现实中的唐伯虎,却是一个生活在极度郁闷气氛中的怪人。他似乎和阳明先生有着某种神秘的机缘。阳明先生年轻时曾经两次科举不第,等到了第三次进考场的时候,他和唐寅唐伯虎应该是在考场的大门前相遇。

两人见面,有说过什么吗?

应该有,但史书没有记载,所以我们也不好乱说,总之他们两人是同一个考场的同学,但临到开榜,却因为唐伯虎的考试成绩太好,被人投诉说他作弊,结果可怜的唐伯虎被拖进大牢,打了个半死,最后查无实据,却仍然被流放。而阳明先生则稀里糊涂地混了个二甲第七名。

此后阳明先生做了京官,满世界去找神仙问道。而唐伯虎回到家,被老婆好一顿暴打,挺大个老爷们儿,连自己的老婆都养不活,你还有什么脸面在外边找小女生?总之很悲惨。

被暴打出门的唐伯虎,从此流落江湖,到处求人给口饭吃。可是这世上有钱的大老板虽然多,但无缘无故拿钱给一个乱点秋香的登徒子,这就未免太缺心眼儿了,所以唐伯虎注定了四海飘零,没得饭吃。

郁闷的唐伯虎为了谋生,就开了家画廊,卖画为生。他赚到的每一两银子,都是靠了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为了表白自己捞不到外快的愤怒,他还写了首诗,曰: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某乃唐伯虎,腰包瘪不鼓。吃饭没有钱,菜里没有盐。秋香嫁大款,不肯让我点。我欲乘风去,找个大老板……果然有一天,唐伯虎终于时来运转,收到了一封措辞热烈的邀请信,邀请唐伯虎去白吃白喝,捎带着还可以点秋香。

居然会有人发出这种邀请信,这岂不是太缺心眼儿了吗?

但心眼儿缺到这种程度的怪事,在历史上千真万确地发生了。

发出这封邀请信的,就是当时的宁王——朱宸濠。

宁王朱宸濠?此人又是个什么来历?

金口玉牙说啥是啥

话说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天纵英武,勤于房事,每日里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在后宫幸御美女,生下了怪儿子一大堆。其中有个老四,最能打架,还有第十七个儿子,打架时不善于进攻,但最善于防守,朱元璋将这两个儿子封到了北疆,以抵御北虏。

这个最能打的老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燕王。而老十七,则是大明帝国第一代的老宁王。

临到了朱元璋死后,让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但是老四燕王因为比较能打,就不承认建文帝,公然起兵,要把皇帝抢来做。但他要起兵,最担心的就是老十七宁王在后面抄自己的后路。要知道,宁王的手下是清一色投降的蒙古士兵,作战力最强。

如何才能够不让老十七抄自己后路呢?

燕王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法子:让老十七跟自己一起去打建文帝,这样,老十七帮了自己,也是叛逆了,就没有可能抄自己后路了。

于是老四燕王飞跑了去找老十七宁王,说:十七弟啊,四哥想死你了,有酒没有拿来咱俩喝……兄弟俩喝完了酒,老十七送老四出门,一出城,就被老四拿刀顶在了肋下:十七弟,跟不跟四哥一起打天下?跟我一起打,你就是四哥的好弟弟,不跟四哥打,那你就不是哥的弟弟了,只有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老十七宁王目瞪口呆,不得不乖乖举手投降。此后就是燕王宁王合兵,联手打建文帝,一直打到了南京,逼得建文帝放火焚烧宫室,不知所踪。

于是老四燕王登基,正式宣布解散建文帝伪政权,重整河山。正忙着,忽然想起老十七宁王还在北疆,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就想:我能够从北方带兵杀过来,夺取江山,老十七凭什么不能?他也能啊,万一他哪天做宁王做得腻歪了,也学了我的模样,带一伙兵呜嗷呜嗷杀将过来,那可咋整?

为今之计,只有调开老十七。

传旨:让老十七去经略川广。

这实际上是等于将老十七流放了。因此老十七一听就急了:老四,你什么意思?别忘了你找我起兵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你当时说事成之后,同享富贵,平分天下。平分天下这事儿咱就不说了,我就要个富贵王爷成不成?

燕王……不不不,他现在是成祖文皇帝了,这个最好打架的文皇帝问:老十七,刚才你是怎么称呼朕的?

老十七道:我叫你老四啊……陛下,陛下,刚才是口误。

文皇帝道:老十七,称呼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可以犯错误呢?这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为了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朕宣布你即日起程去川广,不得有误。

老十七道:我不要去川广,我自己拣个地儿,就去苏杭做个土财主,行不?

文皇帝道:不行,朕金口玉牙,说啥是啥,朕说让你去川广,你就得去川广。

老十七急了:陛下,别忘了你当时许诺我说平分天下,同享富贵的,难道那时候你就不金口玉牙了?

文皇帝道:你还真说对了,那时候我只是个燕王,不是皇帝,当然不金口玉牙了。现在我成为皇帝,自然也就说啥是啥了。

老十七气急败坏:你你你……做人不带这么无耻的!

老十七发怒了,出飞旗号令三军:通通出去,与本王修治驰道。

修治驰道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修一条直抵京师的大道,届时宁王将率悍勇无比的部属,直捣京师,捉住说话不算数的老四,把他的脑袋打成个猪头。

神经不正常的家族

有关燕王宁王联手抢夺天下,民间也有一个说法,说燕王与宁王商议平分天下,军中议事的时候,就设置两张榻,燕王宁王各躺一张榻,共同指挥部队作战。等攻下了南京,宁王美滋滋地进了金銮殿,却发现殿里只有一张榻,而且燕王早就一屁股坐上了,没给他留地方。宁王气急之下,登时就疯了。

宁王疯了是真实的历史,但所谓的两张榻却应该是老百姓的淳朴想象,把宁王想象成一个傻乎乎的艺术形象,以弥补愚众智商过低的缺陷。

刚才不是说宁王正要起兵造反吗,怎么突然他又疯了呢?

正是因为宁王要起兵造反,由此而产生了过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一下子碾碎了宁王的正常思维,大脑系统崩溃,就此陷入了疯癫状态。要知道,早在燕王起兵,夺取侄子建文帝的天下之时,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燕王当时也疯了。燕王能疯,宁王他为什么不可以疯?

宁王就是在命令士兵修筑驰道,准备起兵直捣京师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京师不是那么容易直捣的,弄个不好,一旦失败,自己的老婆儿子就会通通被燕王宰掉。这种绝望的恐惧心理,让他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时燕王坐在金銮殿里,闻人报说宁王疯掉,就将老十七的地盘从北方改到了南昌,仍然封号宁王。

虽然最终没有被流放到川广去,但宁王从此一病不起。他只有一个儿子,叫朱盘烒,史书上对这孩子的记载语焉不详,但他在民间却是大名鼎鼎。传说这孩子生下来时,室内弥漫着一股异香,初出娘胎他不哭反笑,开口就问他父亲:喂,哥们儿,我的丹炉在哪里?差点儿没把宁王活活吓死。

等朱盘烒这孩子略微长大了一点儿,他每天背个小药篓,拿着把小铲子,自己进山去采仙药,路上遇到苦难百姓,他就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来,说: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儿啊,已经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永无解脱的苦境。何不与我同去入山采药,修真成仙呢?这时候老百姓就会说:小王爷啊,采药太累了,你有没有炼好的仙丹,给咱一粒吃吃?朱盘烒回答:仙药还没有炼好,要不我先给你几锭银子吧……

总之,这是一个善良到了匪夷所思的怪孩子。

可想而知,百姓对这孩子的印象非常好,所以民间称呼他为贤藩。

忽然有一天,这怪孩子对父亲说:爹呀,昨夜有仙人托梦于我,告诉我在后山的一个险壑之中,有着苦觅不得的仙药之引,等我去采了来,炼成仙丹,给咱家一人一粒,全家一起成仙升天。

当时宁王诧异地鼓起眼珠子,道:孩子,你神经一直不正常,现在更严重了。你爹我虽然脑子笨,但也知道仙丹这事儿最是扯淡。这世上真要是有什么仙丹,那秦始皇、汉武帝也就不会死,更轮不到你在这里发神经。

朱盘烒笑道:爹,你Out(落伍)了,秦始皇、汉武帝炼丹不成,那是因为他们技术不过关,我现在有仙人指点,准保能成。

说完这句话,朱盘烒就进山去了。

这是宁王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天界也有阶级斗争

却说老宁王见儿子进了山,放心不下,就让家人在后面暗中跟随。一路行来,但见朱盘烒单拣那峰险壑深的地方走,而且他分明是对路径极为娴熟,穿过密林,越过极峰,再攀上一道上下垂直的陡壁,来到了一片颜色可怕的乱石堆中。进了乱石丛,就见朱盘烒明显是轻车熟路,向着前面一路狂奔。

很快,朱盘烒穿越了迷宫一样的乱石堆,来到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前。隔着数十丈之遥,跟踪的家人就嗅到了一股扑鼻的腐臭,情知不妙,急忙大喊:小王爷快回来,危险……话音未落,就见那洞口处突地探出一物,上面有两只阴冷森寒的怪眼,原来是一只巨蟒的头。

朱盘烒见到那巨蟒之头,呆了一呆,本能地掉头就往回走,可那巨蟒岂会放过送到家门口的食物?石碾子般粗细的身体灵活地一卷一碾,就听朱盘烒一声微弱的惨叫,早已被碾得稀烂。然后那巨蟒再张嘴一吸,霎时间狂风卷起,朱盘烒连皮带骨头渣儿,皆被吸入了巨蟒腹中。

见此惨景,跟踪的家人怕得要死,回去后不敢说实话,就说小王爷已经成仙飞天了。

可是宁王又不缺心眼儿,岂会相信这种谎话?当场将那家人打了个半死,家人被迫说出了实情。

得知儿子被蟒蛇吞掉,宁王痛绞于心,怒不可遏,亲率士兵上山,邀斗那条巨蟒,想杀掉它为儿子报仇。不想那巨蟒太过于凶悍,听到人声后钻出洞来,水桶般粗细的巨尾很是随意地一摆,拍击在黑色的石头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脑袋大小的碎石块疾如骤雨,向着士兵们飞砸而来,当场将十数名士兵活活打死。余者惊得魂不附体,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发现这巨蟒不易对付,宁王大怒,花重金请来猎人,在那片恐怖的乱石丛中设下竹刀阵。猎户将数百枚巨大的饭团沿一条直线摆开,地下埋着尖利的竹刀,开始时竹刀只露出地面一个尖,后面露出地面的刀刃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锋利。巨蟒于穴中闻到饭团香味,立即冲了出来,顺着那条路线疾游,一个接一个地将饭团吃掉。却不知竹刃就在腹下,先是将巨蟒的下腹部割开一条浅浅的小口,巨蟒不知疼痛,继续前游,结果刀刃越陷越深,爬行了数百米,当巨蟒感知到疼痛、察觉不妥的时候,为时已晚,这时候巨蟒的腹部已经被竹刃剖开,刚刚吃下的饭团,叽里咕噜又滚了出来。

这时候宁王一声令下,士兵们手持巨锤大斧,呐喊着冲上前去,对准巨蟒的大脑袋砰砰砰狂砍滥砸。眼见得巨蟒的粗大尾部无力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