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149章

匡扶后周-第149章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就在刘承钧逃出大营的同时,董遵诲也率领部队冲进了北汉军大营营门口脆弱的防御早就被溃兵们冲得荡然无存,根本没有阻挡董遵诲片刻时间董遵诲大声下令道:“马德海,给你一百人,去攻占那边的高台党进,给你二百人,驱散敌军大部,决不让他们重集结其余人等,随我进攻敌军,接应刘庆义、张逸他们”

白从晖大声咒骂着对面的张逸,虽然他并不知道对面的这个家伙叫什么名字,不过“胆小鬼”、“懦夫”之类的标签已经被白从晖贴到了他的身上正在白从晖越骂越痛快的时候,有亲兵疾声提醒道:“将军,快看那边,东门破了”

怎么可能?白从晖诧异地回头,就见无数的骑兵正从东门那边涌进营中,而营溃兵遍地走,跪倒投降的青壮比比皆是

白从晖踉跄一步,几乎栽倒在地,他一把揪住亲兵的衣襟,疾声问道:“招讨使呢?”

亲兵摇了摇头,他只是眼尖,这才看到远处东门被攻破,至于招讨使刘承钧,观战的高处旗帜飘扬,似乎也有几个人在那边,应该还在那里……

白从晖几乎是怒吼着说道:“三营,七营在此留守,骑兵部队立即随我前去救援招讨使”

刘承钧可是皇帝如今最年长的皇子,日后可是要继承帝位的如果在此有了闪失,皇帝怪罪下来,自己就算是被抽筋剥皮,也不能缓解皇帝心中的怒火为今之计,也只有迅救出刘承钧,然后再凭借救助的功劳来弥补自己战败的过失反正刘承钧同样打了败仗,应该会为自己开脱

白从晖打得主意很好,只不过刘庆义、张逸两人难道就是摆设不成?见远处烽火连天,两人便知道董遵诲的迂回攻击取得了成效眼看着营门处守卫大减、主将撤离,刘庆义和张逸立即催马上前,率领部队向营门处发动冲锋

守卫在营门这里的部队听着身后袍泽们绝望的哀嚎声,看着白从晖率领骑兵离开,顿时心中充满了被抛弃的感觉加上又遭受刘庆义、张逸两部的坚决进攻,守军们还没有坚持片刻,就溃不成军

到了现在白从晖也顾不得身后了,他只是带着自己手中的这百余骑兵,迅往刘承钧先前待着的高处冲去接着,就与董遵诲冲了个正着

董遵诲的长槊上已经沾满了血肉,身被敌人的鲜血溅得发红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沫,见对面冲来了百余骑,立即率领大家往前冲去

因为营地里空间有限,所有人的战马都没有成功加,骑兵奔跑的度相对放缓,这也给了大家兵对兵、将对将的条件

董遵诲的长槊照着白从晖就劈了下来,好个白从晖,临危不惧,双手举起战刀,就往上迎了上去就听咔嚓一声,白从晖的战刀愣是被董遵诲从半空中劈落,刀背狠狠地砸在了自己的左肩之上,将自己的左肩猛地砸断

白从晖惨叫一声,狂喷一口鲜血,他顾不得指挥人马,立即掉头就走白从晖的几个亲卫家眷都被白从晖荣养,他们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连忙冲了上来,拦在了董遵诲马前等到董遵诲三五个会合将他们全数斩杀之后,白从晖已经不见了踪影

白从晖这么一逃,他手下的骑兵们顿时乱了套,许多人抛下武器就此投降董遵诲留下十余士兵看押他们,领着剩下的部队立即向门口冲去,不久就接应到刘庆义他们众人合兵一处,迅向营中冲去,北汉军大乱

白从晖拼死冲破马德海的阻拦,好不容易冲到高处,却见此地空无一人,这才得知刘承钧已逃他狂喷一口鲜血,悲愤难耐,大哭逃亡……

第267章愿为将军效死

更新时间:2012…7…410:40:31本章字数:4135

第267章愿为将军效死

大战结束后又过了两个多时辰,董遵诲这才带着疲惫的追击部队慢慢赶了回来,顺便捎回来两千余名俘虏区区数百名骑兵之所以能抓到这么多俘虏,是因为昨夜才下了大雪,溃兵们在山林里冻得瑟瑟发抖,害怕半夜冻死的他们被骑兵们的声势所震慑,纷纷主动来降

这时营地里已经焕然一,在这大战结束后的两个时辰内,刘庆义已经驱赶着俘虏将营地好好整顿了一番,扑灭了火头,重设立了营帐,提前做好了晚饭,甚至还修建了厕所,整修了壕沟

这时晋州守将王晏已经派人缒城而下,前来联系、慰问不过因为城门在前几天已经被堵死的缘故,城中的慰劳物资也无法运送出城,反正骑兵们已经缴获了大批的金银财货,城中的几口大肥猪还真没被大家看在眼里

董遵诲用丈八长槊撑着地面,慢慢地下马,腿已经有些八字腿的倾向长时间的骑马作战,董遵诲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裆部也有些火辣辣的,很可能已经磨破了皮不过,他这还算情况好的,许多骑兵在回到营地之后根本没有气力自己下马,只能狼狈地被留在营地里的同僚们架了下来,哪怕走一步路,也磨得生疼

刘庆义大踏步走了上来,对董遵诲行了一礼,大声说道:“启禀将军,末将在营地里一共抓到一千七百八十四名俘虏,搜寻到死尸九百六十五具,缴获金银财物十余箱,粮草物资正在统计之中”

两人虽然也曾结义为兄弟,可是正规场合,还是要分出上下尊卑,要不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闲话这还是刘庆义过去亲自告诫的,喜欢平易近人、看重兄弟情义的董遵诲被别人讽刺过多次后这才改了过来

董遵诲轻轻点了点头,古代打仗就是这样,能有近千人战死说明这北汉军已经尽力,也说明亲自督战的白从晖等将军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董遵诲见过许多部队,只是伤亡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力量,就彻底崩溃当然,战场上死伤这么多人,其中很多人也许也是躲闪不及,悲催地死在了战马的践踏之下

董遵诲低声问道:“我军的损失如何?”

刘庆义也低声回答道:“有一百二十三人当场战死,另有一百九十七人负重伤,现在随军医师正在紧急救治中,其中有五十余人已经确认医治无效不过医师们的及时救治,已经挽救了其中大多数士兵的性命,侥幸生还的重伤员们都对将军非常感激,即便因此退役,他们也愿为大人树立长生牌位”

董遵诲轻轻摇头,他还这么年轻,树立长生牌位有什么用处,白白招惹大家的注意而已随军医师制度倒是他董遵诲率先创立的,过去行军打仗虽然都携带大夫,但这些大夫全都负责给大将、军官们治伤至于小兵,只能得到劣质金疮药,挺过去算你命好,挺不过去却是常有的事情董遵诲早就从药铺里高价聘请了不少学徒并让他们加入到行伍之中大夫们忙着在大城市里挣钱,谁也不愿意上战场,在行军路上董遵诲还传授给他们后世的急救之术,看来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董遵诲低声吩咐道:“让俘虏们将牺牲者的遗体全部清洗干净,明日我亲自主持葬礼另外,晋州城的来使到了没有?”

刘庆义连忙答道:“到了,晋州城来得是节度判官汉伦,据他所说:建雄军节度使王晏本想亲自上门拜访,只不过城中战死者甚多,需要他加以安抚,暂时无法脱身王晏已经安排人清理城门洞的堵塞物,大概明天就能将城门洞清理出来到时候他会亲自上门拜谢,感谢咱们的千里救援壮举”

董遵诲轻轻点头,低声说道:“救援是陛下安排的差使,咱们岂能怠慢?能够及时救援,咱们的功劳倒是其次的,这主要归功于陛下的果敢现在陛下刚刚登基,正需要几场胜利来稳固政权,争取多的民心支持”

刘庆义连连点头,怪不得自己的这个结义兄弟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定远将军的高位,人家的水平就是高啊

董遵诲又与刘庆义商议几句,这才来到设立的主帐,并接见晋州来使很快建雄军节度判官汉伦大步走了进来,对董遵诲拜倒在地:“末将代表晋州军民感谢大人如果没有大人迅来援,晋州城危矣”

董遵诲连忙起身,将他亲自搀扶起来,和蔼地说道:“这主要是陛下处置果敢,要不然我一个区区定远将军,岂敢擅离开封府前来来援?再说了,有王晏将军坐镇晋州城,刘承钧这些宵小之辈岂敢放肆?我们也不过是今日凑巧赶到,这守卫晋州的主要还是靠你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汉伦在董遵诲的搀扶下起身,对董遵诲的谦虚和称赞很是满意人家董遵诲可是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却与自己一个从五品下的节度判官如此客气单凭这一份气度,就值得自己称赞汉伦冲董遵诲伸着大拇指,笑着称赞道:“将军不必过分谦虚,刚刚刘将军跟我讲,陛下下旨过后,将军立即起身,风尘仆仆、飞来援,将军真是我晋州城的救星”

汉伦又冲北方拱手说道:“陛下仁厚果敢,我晋州城百姓深受其恩”

董遵诲连忙跟着他一起肃手而立,遥拜皇帝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汉伦这才不好意思地说道:“本来应该请将军率军入城驻扎,只不过前几日为了防备敌军的偷袭,城门洞已经被我家节度使大人下令堵死现在清理起来还有一定难度,不过将军但请放心,明日我家大人一定会派人清理出城门洞,为军队提供后勤物资大人还说明天会亲自前来拜访,还请将军到时候赏脸,入城一叙”

汉伦又命令从人献上黄金二百两,以作谢礼董遵诲笑着推辞几句,便也却之不恭

汉伦不由得腹诽几句,这将军虽然年轻,却也很是贪财他在营地里缴获的财物应该不少,居然还收下这二百两黄金,也不怕污了他清廉的声名

不过汉伦并不知道,董遵诲不但要承担一路上的运输成本,还要支付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与安家费,花费其实也不少如果仅靠枢密院和户部、兵部的拨款,部队也许现在还没有抵达陕州,而将士们也不会如此卖命对于因伤退役的将士,董遵诲虽然因为编制关系这一千骑兵乃是临时调拨给董遵诲,并不是他的长期手下,不能够将他们长期荣养,却也希望给他们一定的财物补偿,让他们有所依靠,日后老有所养

第二天一早,董遵诲便全身披挂,出现在全军眼前刘庆义、张逸等人也都全副披挂,率领将士们排成方阵,每人面前都摆了一个木碗,倒满了浊酒

董遵诲一脸肃容,对大家说道:“今天咱们为战死同袍送行,干了这杯酒,下辈子还做兄弟兄弟,走好”

说完这句话,董遵诲举起木碗,一饮而尽士兵们也纷纷举起木碗,将碗中浊酒一饮而尽,大声附和道:“兄弟,走好”

早就被清洗干净的一百八十四具尸身穿着浆洗干净的军服,被士兵们抬到了浇满菜油的木堆之上董遵诲一脸哀荣,从刘庆义手中接过了火把,冲烈士们行了一个军礼,这才将火把扔了进去

就听轰的一声,木堆猛地泛出红光,接着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火堆大火噼里啪啦烧了一个多时辰,这才慢慢熄灭收容队拿出瓦罐来,将烈士们残余的骨殖用钳子夹入,又倒上了一撮骨灰反正都是烈士的骨灰,相信生前亲如兄弟的他们也不会在意

不久,一百八十四个瓦罐全部装满然后军中记官在上面贴上姓名,并命人将其封存起来,日后转送回乡至于多出来的骨灰,则统一放入一口打造的棺材中,就地下葬

董遵诲在立的坟头倒了一坛子酒,将自己亲手写的墓碑埋了下去,碑上正面写着:“一百八十四名烈士合葬之墓”董遵诲已经吩咐下去,入城后寻找石匠,为烈士们换一个大大的石碑,碑后还要注明他们的姓名、功绩,让后人们可以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