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教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曾强调指出,对待爱情需要克己自律。毫无疑问,在体现这些道德和意志品质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男人。男人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只能使女人从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方面更加依恋男人,使彼此在相互关系中更加相互尊重。
在一些年轻夫妇的生活中,爱情的精神心理因素在夫妻生活的头几个月就荡然无存了。这是因为相互属于对方的关系仅仅局限在爱情的自然本能属性方面,而更多地追求性欲的满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夫妻双方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需求太贫乏,它的直接罪魁祸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人。男人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在这方面起很大作用,实际上决定着爱情具有多少道德审美因素。
夫妻生活充满高度文化教养,丈夫和妻子,特别是丈夫经常注意加强道德情操修养,这是保证多年的性关系、相亲相爱的夫妻生活不走向自己反面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永葆爱情的青春和魁力。否则,性关系对妇女来说就会变成一种使她感到痛苦和屈辱、由衷厌恶、损害她的道德尊严、折磨她的感情和意志、摧残她的心灵和肉体的暴力行为。如果再做些补充的话,可以说,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妇女被剥夺了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机会,她的兴趣只是满足丈夫和孩子的需要。显然,这种生活是痛苦难忍的。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使家庭成为坚实细胞的一切条件。进一步把妇女从日常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是推动实现这些条件的因素,也是促进道德继续进步的前提。她们执著追求更高的、更自由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为此提供的相应物质条件(托儿所、幼儿园、全日制学校),这一切将把妇女的道德尊严提到了更高的水平,使她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而且在同男人的精神交往方面居于更主动的地位。
扩大幼儿园机构网,这在今后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父母之间合理分担教育子女的义务问题可以束之高阁了。生活表明,家庭的物质水平越高,物质上的顺遂同精神生活的充实,同夫妻间爱情的道德审美因素结合得越紧密(特别是同后者的结合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就越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寄宿学校里。家长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经济困难或自己不会抚育孩子。可是要知道,没有孩子的家庭不会是美满的家庭。
照料孩子的生活,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这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而且是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审美的活动。它在父母和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印记。有孩子的家庭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否则便不能培养和巩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以及人对人的一般道德义务感。那种认为在寄宿学校里较之在家庭里更具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有利条件的人,是既没有考虑到人民的物质福利状况将不断改善的前景,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巩固家庭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妇女劳动日的缩短,在不久便会成为现实,这种情况将使儿童的家庭教育被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社会义务。
在那些夫妻情深意笃、致力于道德情操日臻完美的家庭里,孩子不仅是爱情的最好化身,也是相互间的道德义务感的体现。为使所有家庭里的道德修养都达到如此崇高的境界,必须教育为社会人口半数的男人对妇女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可以这样表达的话,就是说男人要防止用私有者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来对待妇女。须知,这种态度在精神心理生活中的反映十分离奇古怪。
女人须从步入自觉生活的最初期起,就树立自尊心,不要认为自己在爱情中起着某种特殊作用,更不要把自己看作是生活中的装饰品。对妇女来说,这种观点越少,她的美就越有魅力,越具有道德尊严的性质。那些指望脱离社会生活和劳动而使女性美更富有魅力的妇女,是大错特错了。关于女性美的标准,将用专章论述。总之,它不是体现在消极的活动中,而是体现在积极的精神活动中;它是在具体条件下通过妇女的才能、天才、提高自己行为美的能力表现出来的。
妇女的柔弱(男人把它看作是美)和她的精神、理智、天才的力量之间的交相辉映,这才是女性美的标准。
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的统一,是建立稳定的、牢固的、白头偕老的爱情的极重要条件。要把社会最少直接干预的人们相互关系领域里的道德提高到新的水平,不仅需要克服旧世界遗留下来的各种旧的残余,而且应当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关于人对人的道德义务的观点。
社会的道德进步常受到被传统势力弄得僵化了的教育工作中的缺点的牵制。在需要用新的关系来坚决反对旧的传统和习俗的时候,学校往往落后于其他部门。在1959年付诸执行的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中,把女生(5……7 年级 )在木工车间进行的劳动课改为家政课了。主张做这种改动的人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显然是对学校与生活联系所持的粗浅观点。看来,他们认为一个人学了木工技术,将来就应当去做木工,而女孩子既然不会去做木工,又何必给她们开设木工课呢?如果按这种逻辑推论下去,那么就会得出绝大多数男孩子也不需要学习木工的结论,因为将来可能做木工的只是极少数人。他们不知道在木工课上所获得的技巧,不仅有实用意义,而且有心理意义:掌握这些技巧,说明他们已面向社会生产。再者,如果深入考虑一下,男孩子也需要有管理家务的能力。因为在家务劳动中,总有些事需要男子汉去做。未来家庭中的父亲需要成为自己妻子的得力助手。
人们在心理上对管理家务的认识也总是存有偏见的。一提到家务就想到女人不过是“生活的装饰品”。在许多学校里,一般都过高地估计了家务劳动对训练女生适应未来生活所起的作用。有时还违反国民教育机关的指示,让地道的市侩习气渗进了学校:一些学校的家政课教师被聘为家庭教师,她们给高年级女生讲了许多秘密(直至男人喜欢什么,怎样布置卧室才能讨得男人的喜欢,等等)。实际上,家政课讲授的内容自始至终全是漂亮的餐巾和桌上的碟子、小酒杯、高脚杯之类的东西,根本不提质朴和典雅是生活美的极重要特征。市侩的幸福观、对贵重物品的占有欲,在这里有了市场。
毫无疑问,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事物应当服从于美的规律、道德审美原则,以及新人的情趣和观点。人们处于美好事物之间的时候都会感到心旷神怡。可是,如果只有物引起了审美乐趣,如果生活的欢乐只归结为占有物,即使是最不可缺少的物,那么,人的精神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这种人将沉溺于日常琐事而不能自拔,他的智力、道德与审美标准将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物的美遮住了他的视线,使他无法看到真正的美,即人的美、人们的相互关系与创造活动的美。
理解物的真正美,对树立人的自尊感有着重大意义。美的物品引起的审美喜悦,决不应该变成对物的占有欲。如果物之美变成目的本身,人就可能以其行为损害人的美。那些从市侩观点欣赏物品的妇女会是这样。她们只关心外表,关心装束,而不再想内心美,即不再想提高文化素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情趣。
人对物的美持正确观点(如对服装之美),对人的成长有重大意义。这种观点的道德审美倾向,在妇女的精神生活中是极重要的。例如,服装美,对妇女来说,应是人化的美。它与体形相协调,能遮住或减弱体态上的某种缺陷,能突出优点,使人赏心悦目,产生美感。
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一般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年轻人领悟和珍惜真正的人间美,教育他们在与其他人的精神交往以及自己平日的行为举止中,追求道德审美理想,乃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我们周围的事物不应以其外表美招惹人,它们的审美本质应当首先表现在服从于最高的人的美上。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成为自己的艺术家。这也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方面的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物质生活条件变得越好,人特别是女人占有的物越多,文化水平就应越高,整个精神需求的范围就应越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不至于被物吞噬,而在人们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男女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物才不起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很大作用的许多生活用品现在都很讲究外表美,相信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它们将变得更加精致完美,人们使用起来也将更加感到称心如意。人的智力和审美力将高度发展,人要进行审美评价的对象范围将更扩大,生活必需品也将更适应人的需要。对我们周围的具体实物的审美评价的尺度是,不要破坏人们的爱好和兴趣,不要把人变成市侩,而要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道德进步,有助于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相互关系和培养新人的精神面貌。
为在将来解决这个课题,看来,需要建立一种专门的生活工业,以便有明确目的地保证家务劳动和余暇时间。
即使是简短地,但也十分有必要谈谈怎样提高从事家务劳动的农村妇女的审美能力问题。女庄员的劳动负担比城市妇女重得多。她们在集体农庄里劳动需要完成定额;她们要同家庭内的其他成员一起耕种宅旁园地,要饲养牛和家禽;她们和其他妇女一样需要照料自己的孩子。尽管这样,她们也如同城市妇女一样需要注意自己的服装、食器和其他什物的美。她们的平日劳动使她们有更多的危险变成鼠目寸光、屈从于丈夫的意志的人。
我在陷入沉思的时候,仿佛总是围绕着一个“轴”转,时而离它近些,时而离它远些。这个轴就是我在本书标题中提出的题目。的确,围绕着爱情这个轴转的题目是数不胜数的。
站在我们面前的学生,不仅是孩子,也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7——8岁的孩子由母亲送入学校,可是在14——15年之后,他们很有可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校。我们的学生将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进入成年期呢?他们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将要同自己生活一辈子的人提出哪些道德要求呢?
为使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独立生活以前,不仅做好参加劳动的准备,而且成为一个为人和社会的道德进步进行英勇斗争的战士,那么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需要怎样安排集体的精神生活呢?这些问题日益引起教师的强烈关心。我们的责任是,让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在思想和情感中积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以便能为争取自己的和未来一代的美好前途而终身奋斗。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的真正幸福是获得精神财富,而人的尊严和高尚情操则是这种财富的核心。只有拥有这种财富的人,才无愧于伟大的、高尚的爱情。能真挚、深切地爱,这种美德是靠学校、父母和全社会的多年辛勤劳动在一个人的心田里培养起来的。终生对爱情忠贞不渝,这首先意味着在社会面前,在本人面前,他是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三、男女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上的一致
作为男女之间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的爱情,是同婚姻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