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07章 没有不散的粥席
左少阳听他夸赞,很是有些得意。
萧芸飞又道:“这主意好是好,不过,有钱人恐怕不干。”
“为什么?”
“现在粮价高,将来粮价肯定低,不如赊粮划算。将来还粮食就是了。”
“这话倒也对,”左少阳想了想,道:“可以这样,凡是佃租了田地的人,才能赊销粮食,并签订抵押担保契约,用秋收的粮食担保归还。只有签了佃租文契的佃户,又有当地里正作保,才能赊粮,其余的人,一律不准赊粮,只能买粮。这粮价也最好降一降,差距不要太大,否则富人心里不平衡,会想办法捣乱的。”
“嗯,你估计降到多少他们买得起?”
“不能高于每斗一贯五,应该可以接受。这已经比战前高了五倍了。朝廷也有得赚的。”
说到这,左少阳好象突然醒悟过来,苦笑道:“咱们两琢磨这做什么,咱们又做不了主。”
萧芸飞微笑道:“你来找我,不就是估计我能想到办法吗?”
左少阳嘿嘿笑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办法没有,馊主意或许能想出一两个来。”
“老哥的馊主意,肯定就是好主意!”
萧芸飞瞧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好吧,就冲你这么信任,我就勉为其难做一回好事吧,——我是从来不做好事的,头一回做,也不知道做得好做不好。”
“一定没问题!”左少阳高兴地端起酒杯:“我替全合州黎明百姓敬你一杯!”
“哈哈哈。”大笑声中,萧芸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饱饭足,左少阳告辞回到老宅,正好宵禁。
黄婆先前已经把萧芸飞给左贵夫妻准备的一提篮酒菜送来了,左贵夫妻还是拿给大家一起享用。
下午得知朝廷开始卖粮之后,余掌柜便千恩万谢一番之后,已经带着妻儿离开左家回自己家去了。因为官府已经发布公告,第二天早上开始,官府出售粮食,虽然很贵,但是余家钱财不成问题,买得起。
侯普一家人也是一番感激之后搬回去住了。军队把粮食移交州府衙门之后,衙门也就有了粮食发放官吏和衙役的工钱禄米了。中午的时候,衙门就开始给属下发放此前饥荒停发的两个月的禄米了。关心照顾下属这一点欧阳刺史还是做得不错的。侯普原先一个人的禄米就够全家人吃的,现在又多了两个月禄米,自然再不愁没粮食吃。跟父母他们告别之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蔡大叔本来要带着儿子逃荒去的,但现在城里施舍稀粥,还能对付,买粮太贵了,他的财力有点负担不起,但是离开逃荒,又担心杂货店。所以还在犹豫观望。
赵三娘也想带着孩子离开,不想再给左家添麻烦了,但是现在粮价太贵了,而饥荒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家里只剩几栋商铺和住宅了,她又舍不得卖,所以想再等等看。
桑母和桑老爹现在已经一无所有,茶肆卖给了左少阳,女儿身体还没恢复,没钱买粮食,只能先留在左家。
倪大夫找到了左贵老爹和左少阳,他本来身体极度虚弱,这两天左少阳为了能让他们有力气逃难,给他们补充营养,吃的全是不加野菜药材的纯粮食,还有冰窖里放着的冻猪肉熬汤。
饥荒引起的身体极度虚弱,跟病魔引起的不一样,只要恢复正常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很快就能恢复身体健康。倪大夫的浮肿还没有完全消,但已经好多了,正常活动已经没有障碍。
倪大夫满面春风,拱手道:“多谢贵芝堂救了我一家四口性命,眼下衙门已经开始售粮,虽然价很高,但母亲还有些许首饰,准备当了买粮,应当够维持生计的。所以,特来辞行,准备一家人搬回惠民堂去。”
左贵老爹拱手道:“行啊,战乱已经平息,只有日子恢复了正常,看病的会越来越多的,以倪兄的医术,惠民堂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倪大夫摇摇头:“这次要不是你们接济,全家都得饿死,还辉煌什么啊。”说到这,拱手又道:“愚弟还有一个想法,请左兄成全。”
这两个月两家人在一起,患难以共,倪大夫和左贵也称兄道弟的。听倪大夫说得恳切,忙拱手道:“倪兄有事但说无妨。”
“愚弟与家母商议,为报答贵堂救命之恩,愚弟拟在贵堂当坐堂大夫,替贵堂义诊半年,请左兄成全。”
左贵老爹惊喜交加,倪大夫是合州最有名的大夫,当初曾替京城王爷诊过病,还曾得王爷的馈赠。虽然过去两个月中一半时间,倪大夫也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可是这一个多月,人人关心的都是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看病,所以病患非常少,但是,如果有了粮食,肚子问题解决了,人们自然要注重生活质量,有病也会看病的了。病患会很快增加。
当初请倪大夫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们能顺理成章住下来,好一起吃饭,现在战乱已经平息,倪大夫如果提出解聘返回惠民堂,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想到他提出愿意在贵芝堂继续当坐堂大夫半年,而且是义诊,回报救命之恩。这无疑将极大提高贵芝堂的知名度。
左少阳虽然现在名气也很大了,但是他的名气更多的是其他原因带来的,比如替惠民堂倪二作证,比如这次被大将军封为“拥军楷模”,而他真正因为治病得来的名气并不多,只有治疗中风和骨折,有一些人知道。
病患是很实际的,而中医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经验医学,病患更相信老大夫而不是小郎中。所以,如果不是中风之类贵芝堂的擅长治疗的病,病患又还能拿得出一些钱,十有八九会去惠民堂找倪大夫这样的名医而不是到贵芝堂来找年轻的小郎中。
现在倪大夫愿意在贵芝堂义诊半年,这等于是拆自己的招牌给别人脸上涂金粉了。若不是心中着实感激,倪大夫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左贵老爹拱手致谢,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道:“多谢左兄,不过,现在战乱已经平息,百废待新,贵堂已经是屡遭大难,上次惹了官司元气大伤,连宅院都没了,这次又经饥荒折磨,夫人殒命,家中只剩老母小儿和残疾的弟弟,都要倪兄照料。倪兄一肩之力要担此重任,自顾尚且不暇,愚弟岂能再忍心劳烦倪兄在鄙堂坐诊。兄台还是尽心照料贵堂,待到三五年之后,贵堂元气恢复如常,重现往日辉煌,人手充足之时,倪兄还想援手,愚弟自然接受,如此于心方安啊。”
“左兄不必惦记老母、舍弟和小儿的事,愚弟自有安排……”
“不不,愚弟心意已决,这当口上,是无论如何断不能接受的。”
倪大夫又反复说了好一会,左贵老爹只是不肯,倪大夫无奈,拱手再三谢过,带着老母、残疾的弟弟倪二和儿子倪智返回了惠民堂。
虽然倪二已经残废不能动,但倪母经过这几天的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已经大好,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没有问题了。倪智经此大变,家中又无奴婢仆从让他使性子,也一改往日少爷秉性,潜心读书,抽空帮着奶奶料理家务,让倪大夫能专心诊病。
惠民堂恢复营业,倪大夫重新坐堂问诊,这个消息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合州。以前倪大夫的老病号挖野菜啃树皮熬过了这场饥荒活下来的,也陆续重回惠民堂找倪大夫看病。倪大夫到底是名医,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虽说比不上战前,但仍然占据合州药铺前列。收入的增加,很快让惠民堂有能力购粮养家。原先的一部分熬过了饥荒的伙计和炮制师傅,也被倪二请回了惠民堂,只是原先的坐堂大夫十有八九都饿死了,坐堂大夫便一直没有能恢复元气,倪大夫也就一直无法抽身到贵芝堂帮忙坐堂问诊。
送走倪大夫一家之后,左少阳开始着手耕种的事情,这时候种粮比看病更为重要。在自给自足的古代,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自产自销才是正道。
左少阳画了一张草图,是用于山区梯田提水灌溉的高架筒车,用水力推动。他已经观察好架设在那里了。根据地形设计了水车的高度。
左少阳忙碌的同时,想着这一晚萧芸飞会去用他的方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降低粮价,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一直忧心忡忡,想着州府衙门戒备森严,萧芸飞可千万别出什么事!
第二天一大早,左少阳就跑到后面清风寺门前插了一根树枝,希望能见到萧芸飞平安回来。
他哪都没有去,就坐在清风寺门口等着,里面的和尚,包括智空方丈,都对他视若无睹。
过不多久,就听见身后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老弟,大清早的你找我做什么?还嫌烦我不够多吗?”
第308章 一夜之间的变化
正是萧芸飞的声音!
左少阳狂喜之下,差点翻到,爬起来,正看见萧芸飞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睡眼朦胧望着他。
左少阳开心地笑了:“萧老哥!你……,你怎么样?没事吧?”
“你看我像有事的样子吗?”萧芸飞乐呵呵道。
左少阳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怎么样?”
“你自己到衙门口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我懒得跟你说了,还得回去补瞌睡呢!”说着,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进了清风寺。
“等等!一起去啊!老哥!咦,老哥?老哥你在哪呢?”
才一转身的工夫,清风寺大院里已经没有了萧芸飞的身影,仿佛刚才他的出现,只是一阵清风似的。
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左少阳叹道,转身出了寺庙门,来到州府衙门。
一路上,看见大量的兵士在运尸体,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左少阳很高兴,看来,冯立和薛万彻两位贯彻执行大将军李元景的命令还是很彻底的,不禁清理了尸体,还连带把城里垃圾也清理了。心中很是高兴。
他来到衙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满脸饥色的饥民,正兴高采烈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布告下面,一位老书吏正没有任何表情地一遍遍念着布告上面的内容。
左少阳挤进去一瞧,布告写的是,但凡有与田主签订佃租田地文契着,可以凭文契到衙门赊粮,以户为单位,每家佃户最高限赊粮十斗。按一分利计息,即秋后归还十一斗。另外,从今日起,官府售粮,每斗一千五百文。每人限购两斗,重复购买者,一经查实,当街鞭笞五十,枷锁示众一个月,银钱充公。
左少阳当真喜出望外,估计这个告示,能让绝大多数饥民留下来。眼见围观的饥民也都兴高采烈,说说笑笑指指点点。
古人对背井离乡是很在意的,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做,所以古代流放千里之外的流刑,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不仅因为流刑要流放到穷乡僻壤烟瘴之地,过着当牛做马的苦役日子,还要饱受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精神痛苦。现在朝廷可以赊粮,虽然加了一分利,但已经算很少的了,比民间借贷都便宜。
有钱人家也很高兴,一斗米一千五百文,虽比战前高出四倍,但比头一日朝廷公布的一斗四贯要便宜很多,小康之家也都能买得起。一般人家也可以咬牙买了,加野菜一起吃。
想不到萧芸飞还真有这本事,左少阳很是高兴,又去了衙门卖粮点,已经有不少人排队购粮了。这些都是城里居民,家中还有一些银钱的。逛了好半天,这才喜滋滋返回药铺。
远远便看见药铺前围了好些人,嚷嚷着。台阶上,左贵老爹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