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青岛之恋1.0正式版 >

第39章

青岛之恋1.0正式版-第39章

小说: 青岛之恋1.0正式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多吃一点,我吃饱了。”,苏梅笑着撅撅嘴。
她放下筷子,转身去照看那些小仓鼠了。她把那个笼子铺上木屑,就将小屋,沐浴房,食盆等,一件一件的认真摆回去,然后把两只小家伙小心放回了原来的笼子。
马可看着她出神的样子,不禁有些心疼苏梅。自己和这几只小仓鼠,几乎就是苏梅生活的全部了。有时候马可就感觉,苏梅也像一只小布丁,如此可爱,如此乖巧,却又都是那么的柔弱,温顺。
马可吃完后就收拾餐具,拿去冲洗了。
苏梅端着电饭锅来接了一点水。
“嗯?做饭?”,马可有些奇怪。
“不是,煮几个鸡蛋,今天要吃煮鸡蛋的。”,苏梅稍显黯然。
“哦,煮四个就够了。”,马可端着洗刷完毕的碗筷和她一起回了屋。
苏梅把已经洗过的四个鸡蛋轻轻放进电饭锅里,便扣上了锅盖,马可帮她把电源打开。
“今天清明节呢。老家都要吃煮鸡蛋的,大门外还要插柳条和松枝呢。”,苏梅淡淡笑了笑,神色有些凄婉。
“嗯,我们那里也是的。想你爸爸了?”,马可伸手把她轻轻地搂了过来。
“嗯。”,苏梅点点头,轻咬着嘴唇,便把头埋在了马可的怀里。
“别难过了,他在那边会很好的。”
“嗯。”
11  爱上一只小布丁
苏梅刚生下来,她妈妈就因为难产死了。苏梅只从家里那张泛黄的父母的结婚照上看到过妈妈的样子,这张照片也是妈妈一生唯一一张照片,同样也是爸爸一生唯一的一张。这张照片苏梅一直随身携带,与马可和小仓鼠一样,这是她最珍惜的。
她从小就是爸爸带大的。苏梅有一个姑姑,在苏梅出生前一年就嫁给了一个城里人,后来跟着她丈夫去了东北,从此便杳无音信了。她爸爸身体不好,家里又穷,所以苏梅从小就吃了很多苦。后来爸爸送苏梅上了学,苏梅也很用功,但是因为要照顾爸爸还要做农活,可能苏梅也真的对学习没有天分,虽然她很努力,但成绩不是很好。
苏梅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很一般的专科学校,这让辛苦养育她的爸爸高兴得老泪纵横,在村里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儿考上了青岛的大学了。在他心目中,青岛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城市。
也许这本该是幸福的,但命运总是为难着这个柔弱的女孩。
她爸爸为了给苏梅赚学费,一直拖着有病的身体在当地的一家煤矿打工。因为他要让自己的女儿读完大学,苏梅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骄傲。
就在苏梅大二的那年,她爸爸的煤矿出了事故。瓦斯爆炸,结果死了四十多个人,其中就包括苏梅的爸爸。他没有能看到她女儿读完大学,没能看到他美丽的女儿出嫁,也没能等到苏梅接他到青岛看一看大城市的样子,就匆匆走了,永远的留在了黑暗的巷道里,至今也没有找到尸首。
后来矿主被抓到了,但最后不了了之,每个死难矿工只赔了四千块钱。
苏梅那年回去在爸爸的坟前放声痛哭,坟里埋的是爸爸生前抽旱烟的烟袋和吃饭用的碗筷,而爸爸坟边埋的是苏梅从未见过的妈妈。后来的两年里,她几乎再也没有笑过。苏梅靠那微不足道的四千块钱的抚恤金,加上自己课余时间打工赚的钱,读完了大学。
直到一年前,苏梅遇到了马可。
如同马可认为自己现在一切都是苏梅给与他的一样,苏梅也感觉自己的一切都是马可给与的。她记得,是马可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是马可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是马可让自己感觉如此温馨,如此快乐,也正是马可为自己买了那几只小仓鼠,那些小精灵们给了她无数的欢乐,它们与马可一起,构成了她全部的快乐与幸福。自己脸上的笑容,也是因马可而绽放。
苏梅自己都感觉自己很笨。她很想陪马可聊他喜欢的那些事情,比如足球,美术,摄影,文学,摇滚,动漫,旅游,时尚,但是苏梅什么都不懂。她是个笨女孩。虽然马可从不曾介意,但是苏梅感觉有些失落。她感觉才华横溢的马可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和广阔,这让自己无力在每个角落都陪伴着他。
有时候她会羡慕别的女孩子知道那么多东西,也渴望自己能像她们那样陪马可聊这聊那,但自己终究不是她们。她知道虽然马可现在仍然很忧郁,他的灵魂却是快乐洒脱的。她想变成那种能和马可一起开玩笑能带给马可快乐的热情的女孩子,但自己却做不到,只能安安静静的默默陪着他,相反还要马可逗自己开心。
这让苏梅有些苦恼。
不过让苏梅感觉幸福的是,马可对自己深深的爱意是那么的浓烈,他纯真的爱着苏梅。她相信马可。苏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用自己唯一能给马可的温柔和爱,去抚平马可心中的伤口,那道伤口也让苏梅心疼。她知道马可的痛苦,苏梅渴望这个男人能够真正的快乐起来,再也不为过去而忧郁牵绊了。这就是苏梅想去做的,好好爱马可,安安静静陪伴马可,就是她的生活。
几天后的客户联谊会上。杜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那位客户约到了公司——没用绑票。老头儿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整个上午杜辉都春风得意的,大概是成竹在胸了。他跑前跑后,把老爷子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果然,老头很快就签了八万的理财险。杜辉这小子发了一笔横财,当时就鼻血直流,激动的浑身打哆嗦,脸色都白了。马可都怀疑是不是该给他准备速效救心丸了。马可的客户只买了三千元的健康险,但也很不错了。
那晚上杜辉带着他的女朋友——好像是他历史上第十六任女朋友,叫上马可,苏梅和吴彦,去公司附近的上岛咖啡厅奢侈了一把。虽然破费了厚厚的一沓人民币,但整晚杜辉都在傻笑。这是他进入保险公司后,上的最大的一个单。
后来听他女朋友说,那天晚上杜辉说梦话,一直在亢奋高呼:“八万!我日!八万!”,他女朋友推了推他,他翻了一下身,没醒,脑袋在枕头上拱了一下,咂了咂嘴,然后又颇有些遗憾地说,“我日,怎么不是十万呀?”
12  解放军战士与“伟哥”
马可陪苏梅跑了一个单后,忽然想起帆船的事了。
昨天看报纸说,克利勃环球帆船赛的大帆船今天就要到了。他去年就听说这次帆船赛了,这勾起了他儿时的海盗梦。小时候的马可看《海贼王》看入迷了,老是幻想自己装上木腿,扮成独眼龙,然后一手拿单筒望远镜,一手握海贼弯刀,指挥一艘挂着骷髅旗的海盗船去大洋上烧杀抢掠,纵横驰骋。
马可看看表,已经中午了。
“我们去看帆船吧,很漂亮的。”
“嗯。”
马可给苏梅买了一个煎饼果子,自己买了两个肉夹馍,就一起上车往奥帆赛基地去了。
克利勃环球帆船赛是英国的一位爵士发起的,航程达到35000海里,绕地球跑一圈儿,是世界上航程最长的帆船比赛,每两年一次,这是第五届。这次总共有十艘帆船,其中有一艘叫做“青岛号”,所以这两天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报纸电台都在着了魔一样谈论着这次帆船赛。这十艘船从英国的利物浦出发,依次途经葡萄牙的卡斯卡伊斯,南非的德班,澳大利亚的弗里曼托,新加坡才刚刚抵达青岛。他们大概会在青岛停留一周时间,下一站是加拿大的维多利亚。
说起“青岛号”的来历,还蛮有意思。
按照规定,所有的参赛船只都是以重要的国际化城市的名字来命名,并且每一艘帆船的冠名需要100万美元。当时与青岛竞争的是财大气粗又名声在外的巨无霸——上海。青岛要想命名其中的一艘帆船,必须先找到100万美元的赞助费,可惜找来找去,也没有一家企业的觉悟高到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不就是一百万美金嘛,俺们给掏!俺们没见过美金,八百万人民币行不?”。
这可愁煞了市政府,青岛似乎没戏了。
但青岛还有杀手锏——08奥帆赛承办城市。这张金灿灿的王牌一出,顿时风云突变。纵然是见多识广的老外,也被这金字招牌耀花了眼,马上就意乱情迷地找不着北了。老外们也不傻,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何不利用青岛来提高克利勃帆船赛在帆船界中的影响呢?经过大家亲切友好的协商,组委会慷慨地选择了青岛,而且咬咬牙,连100万美元的冠名费也不要了。
“他妈的,就当是拿这些钱给自己做广告了!”
青岛人笑了,老外们笑了,大家皆大欢喜。
浮山湾前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浮码头附近早就是敲锣打鼓了,还有舞狮表演,天上还飘着很多宣传气球。不知道洋人们会不会被这种热情给吓倒了。马可不喜欢这种商业味道。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商业化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项比赛了。现在几乎什么都可以商业化了。
前一阵子,青岛渔民传统的祭海活动都已经被开发成作秀的祭海节。光停车场就400亩,游客号称15万。马可怀疑,这到底要干什么呢?!就连祭海节的名字里都有个某某地产。仪式上的“三牲”祭品和香饽饽面塑也许还是古时的样子,但其他的已经完全变了味儿。鼓面上的广告煞是刺眼,不伦不类的“秦风唐韵”大型乐舞表演,据说“让整个祭海仪式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氛围”,但马可所感受到的却是喧闹,做作,别扭和无聊。祭海本是渔民的美好祈祷,如此折腾,为的是渔民的这个愿望吗?或者再问一句:这个祭海活动是真正的渔民来操办和组织的吗?有多少真正的渔民能参与这项为自己祈福的活动?那些官员,商人,演员,模特,主持,嘉宾,游客,为着各自的利益和目的而来,匆匆作一场秀,有多少人脑子里真正想过为渔民祈福呢?只怕锣鼓一停,大家就急着开始数钱分红了。
祭海是一种民俗文化,应该去弘扬,但前提是必须尊重文化。如果像这样去糟蹋,文化也就变味了。马可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式。马可去田横看了祭海节,当时拍了很多照片。但回来后,他只留了一张,其他的都删掉了。那张照片是马可在离仪式很远的海边拍的,一户贫困的渔民虔诚地面海焚香而拜,祈盼今年出海平安,满舱而归。马可把他的瘦削背影定格在相机里。与那边的所谓全国最大规模盛典上的喧天锣鼓相比,这位渔民的喃喃祈祷才是上苍所能听到的吧。
马可不禁想到一些很可笑的情景:将来的某一天,解放军士兵身穿着绣着“万艾柯(伟哥)”胸前广告的军装昂然而立;第N版人民币背面印着赞助商“杜蕾斯”避孕套的最新广告语“千万个美妙时刻,唯一的杜蕾斯!杜蕾斯,给你想要的感觉!”;而五星红旗拿出了右下角的广告位进行招商,据说“安尔乐纸尿裤”和“护舒宝卫生巾”是最大中标热门——
想了一会儿,马可就晕倒了。
不过今天马可心情还不错,他的目标是帆船本身。码头停靠着四艘帆船,都是长20米的大帆船,桅杆高25米,规格尺寸都是一样的,只是涂装不同罢了。最先到达的是“利物浦号”,是早上六点靠港的,然后是“维多利亚号”“德班号”“新加坡号”,据说“青岛号”要下午才过来。
苏梅有些好奇地看着那些外国人和大帆船,她以前很少见老外的。而马可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就看腻了大鼻子。他只对“利物浦号”比较感兴趣。
一是因为,去年的欧洲冠军杯上,尤文图斯就是被后来夺冠的利物浦队淘汰的。小心眼儿的马可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看到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