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337章

乱世英雄-第337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能够赶在东南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撤下来之前打下栖霞区,就能将这两个主力集团军挡在南京主城区外面,在较为有利的情况下打一场歼灭战。对于东南军来说,失去两个主力集团军,意味着失去守住南京的最后希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帕特里奇还命令镇江的美台联军火速出击,追击撤退的东南军。

虽然从宝华山到栖霞区,也就二十多公里的距离,路程不到三十公里,但是从万家楼到栖霞区,只有区区几公里。

美军的快速突击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二日夜间,美军先头部队攻占了东杨坊,随即沿着三一二国道向东运动,在次日凌晨占领了栖霞街道,堵住了东南军两个主力集团军的突围通道。

次日上午,美军的三个主力师,加上台军的十二个旅,在栖霞区东郊与突围的东南军进行了决战。

打到当天傍晚,东南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基本上被击溃。

虽然在三日下午,确定突围行动无望之后,陈必时就让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分散突围,但是美台联军已经在战场外围建立起了包围圈,十二个台军旅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包围圈,阻止东南军突围,专门对付分散的小股部队。

受此影响,最终突破了美台联军包围圈,回到南京战场上的东南军将士还不到两千人。

要知道,在两个主力集团军在突围的时候,至少有六万名官兵

正如前面所说,两个主力集团军覆灭,彻底击碎了东南军守住南京的希望。

只不过,在这场战斗之后,美台联军也疲惫不堪,所以直到十月六日,帕特里奇才让美台联军从栖霞区出发,沿着长江南岸向西挺进。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台联军已经完成了对南京守军的迂回包围行动。

在美军再次发起进攻之后不久,陈必时就下令炸掉了南京长江二桥的所有桥墩。虽然在此之前,美军已经炸毁了一个桥墩与两段桥面,使得这座大桥彻底瘫痪,但是为了防止美台联军利用这座大桥,东南军做得更彻底。

次日,东南军炸掉了另外一座长江大桥的所有桥墩。

随着美台联军步步逼近,陈必时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何时将部署在长江南岸的部队撤到北岸。

毫无疑问,长江南岸的城区肯定守不住了,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

继续坚持,只会遭受更大的伤亡。对于守卫长江防线来说,兵力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在南岸的战斗中消耗了太多的兵力,对长江防线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是,陈必时当时立下了死守南京的誓言。

更重要的是,在美台联军攻入南京之后,最高统帅部就下达了这一命令,要求东南军不惜代价的守住南京。

如果拼光了部队,那是实力不如人。

如果提前撤退,那就是没有尽到全力。

陈必时肯定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可是几万将士,还有几十万平民的生死,比他一个人的荣辱重要得多。

十月七日夜间,陈必时就向刘诚志提交了退守江北的报告。

在退守问题上,刘诚志肯定支持陈必时。客观的讲,东南军能够坚持到现在,而且将美军主力拖住了数个月之久,让东北军在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上获得了足够的时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守不住南京,不是东南军没有尽力,也不是陈必时没有尽力,而是实力确实不如对手。

这一点,从交战双方的伤亡数字上就看得出来。

从东南军发起战略反击开始,在这几个月内,美军阵亡官兵超过四万人,而在此之前的一年中,美军在南方战场上的阵亡官兵总数还不到四万。虽然东南军的伤亡更加惊人,但是从打击敌人来看,东南军已经实现了战略目的。

如此巨大的伤亡,让美台联军在占领了南京之后,也无力北上。

甚至可以说,只要帕特里奇还想着打下北京,打算把美军主力派往北方战场,那么美台联军就无法在占领南京之后,继续向长江上游推进,由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有很大的把握守住安徽防线,将敌人挡在两湖之外。

可以说,东南军已经尽了全力。

撤退,成为必然选择。

卷一时势英雄第二十四章全面撤退

第二十四章全面撤退

因为东南军从南京撤退,关系到了整个战略布局,所以刘诚志无权做出决断,必须由最高统帅部定夺。

对此进行的讨论,从十月七日持续到十日。

虽然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管远山坚决反对东南军主动退却,并且为此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战略要地,丢掉南京,将使得正条长江防线受到威胁,但是在进行投票表决的时候,大多数高层还是支持了刘诚志的提议,即东南军继续坚守南京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到最后,管远山也不得不妥协。

作为妥协结果,那就是东南军必须坚持到十月二十日之后。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要将滞留在长江南岸的数万东南军将士与数十万民兵撤退到长江北岸,肯定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加上美台联军在占领栖霞区之后,没有能够顺利突破东南军设在燕子矶的防线,也就没能继续压缩东南军的防区,使得东南军有较为充足的活动空间,也就能够按部就班的将防御部队撤下来。

撤退工作从十日夜间开始,按照陈必时的部署,首先将民兵撤退到长江北岸。

陈必时这么做,不是为了照顾民兵。南京的民兵,几乎都是南京市民。从稳定军心士气来讲,首先将这些人撤走,才能确保北岸的防御部署不出现漏洞。要知道,这些民兵的亲属全在长江北岸。

作为战区司令,陈必时没有立即离开南京。

事实上,当时甚至有人认为,陈必时会留下来,不会随同部队一起撤退。

不管怎么说,陈必时在这个时候做了一名司令官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留在后面,与将士同甘共苦。

只不过,这种英勇的表现,在其他人看来,却完全没有必要。

十一日,刘诚志就给陈必时打了电话,要他跟随第一批正规军撤到长江北岸。为了说服陈必时,刘诚志还提出了在长江北岸组织战略放弃的要求,而作为战区司令,自然应该把重点放在防御部署上。

问题是,这并没说服陈必时。

虽然在第二天,陈必时就让战区司令部撤到了长江北岸,但是他仍然留在南岸,亲自负责东南军在外围防线上的部署工作。

陈必时的这些举动,让外界产生了疑问,甚至在东南军内部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

在很多东南军将士看来,陈必时执意留下来,除了鼓舞士气之外,肯定与东南军主动放弃南京有关。

要知道,这个时候,管远山已经是最高领导人了。

在从南京撤退的问题上,管远山一直持反对意见,甚至一度要求东南军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虽然在最后的集体表决中,管远山做了让步,没有动用否决权,但是在会议上,管远山多次强调,要对南京失守追究责任。

说白了,就是要人出来背黑锅。

虽然连平民百姓都知道,东南军在南京拼尽了全力,近三十万官兵永远留在了这块战场上,还有数十万军民流下了鲜血,守不住南京是实力不如敌人,而陈必时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就没有理由背黑锅,但是现实却是,管远山初掌大权就遭受如此重大的失败,肯定要个说法,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因此就会拿南京失守大做文章,利用打击陈必时来打压最高统帅部里那些与他对抗的领导人。

正是如此,东南军将士才相信,陈必时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不走,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想回去受辱。

虽然这只是无端猜测,但是在没有人出来证实的情况下,这种猜测很快就蔓延开来,甚至对东南军的士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月十四日,轮到正规军的伤员撤往长江北岸。

也就在这天上午,第一批伤员在到达下关区的渡口之后,拒绝登船,而是拿出了用鲜血写成的万言书,要求留下来与南京共存亡。

伤员一闹,事态很快就扩大了。

受此影响,陈必时不得不立即赶往渡口,给情绪激动的伤员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搭上渡轮,前往长江北岸。

如果陈必时不来,也许伤员闹一闹,火气发泄了就会冷静下来。

陈必时一来,反而使问题激化了。

当时就有伤员提出,如果陈必时不走,他们就不走。

几经安抚没有产生作用之后,陈必时不得不下令,让警卫部队把伤员押上船,强行送往长江北岸。

问题是,后面还有几万伤员,总不可能全部用枪押着上船吧。

事实上,经伤员一番折腾之后,陈必时留守南京南岸的事情也引起了高层注意。

当天,刘诚志就再次给陈必时打了电话,要他立即前往长江北岸的战区司令部,履行战区司令官的职责。

可惜的是,陈必时仍然没有把刘诚志的话听进去。

次日,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命令,让陈必时立即前往战区司令部报道。

为了执行这道命令,最高统帅部甚至让华中战区司令王虞珉派遣了一个警卫营过去,并且授权王虞珉在必要的情况下,以必要手段让陈必时离开长江南岸。

可以说,这下事情是真的闹大了。

显然,问题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十四日下午,刘诚志就把罗耀武叫了过来。

大致介绍了情况之后,刘诚志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王虞珉已经接到命令,听说他还把参谋长派了过去。”

“最高统帅部到底是什么意思?”罗耀武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说实话,老陈肯定是听到了什么传闻。”

“传闻?”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南京失守之后,最高统帅部就在考虑撤消东南战区,将其合并到中原战区与华中战区之内。虽然这一提议还没有通过,主要是长江防线的防御部署工作还没有确定下来,而长江防线又是中原地区的主要屏障,但是从我收到的消息来看,管远山一直想拿老陈开刀,借着撤消东南战区的机会,让老陈下台。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东南战区肯定会被撤消,到时候最多设一个长江防御司令部。”

“这是什么意思?”罗耀武皱起了眉头。

“主要是华中战区与中原战区的实力不够,无法单独守住长江防线。虽然华中战区有合适的江防部队,但是战线拉得太长,就算王虞珉有三头六臂也不顶用。中原战区则缺乏合适的江防部队,难以在长江防线上站稳脚跟,而且与东南军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不见得能够指挥东南军。也就只有单独设立一个长江防御司令部,到时候很有可能编在华中战区之下,由王虞珉全权指挥。”

“也就是说,老陈被闲置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好了。”刘诚志叹了口气,说道,“没有了具体职务,老陈就得回最高统帅部报道。”

“你是说……”罗耀武立即瞪大了眼睛,“难道管远山想对付老陈?”

刘诚志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窝里斗,难道管远山不知道,他要拿老陈开刀的话,不但几十万东南军将士不会答应,还有我们东北军,甚至连华中军也不会答应。”

“问题是,你能做什么,王虞珉能做什么?”

罗耀武咬紧了牙关,神色显得很激动。

“我太了解陈必时了,如果仅仅是个人安危,他肯定不会如此躲躲藏藏。”刘诚志又叹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