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

第106章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第106章

小说: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安排下将其用船送往辽东,还有些人被挑出来,因为有人说他们可以给人家当私军,军饷待遇极高,报名者也是非常踊跃。

这部分人萧明会让钱拔光带着人把关,现在威海进行一定的训练之后才能运往旅顺,然后被直接编入自己的乌骨敌烈统军司的私军序列,他拥有整个辽东地区的赋税资源和战争债券,建立个十万私军都没有问题。

当然萧明根本没想要那么多人,他还是坚持精兵路线,人员一到,就被隔离起来由几个老虎卫教官进行训练,当然这批人的军饷和待遇也是最好的,同时他还安排大量的淘金的劳工开始兴建旅顺口基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萧明在山东的几天时间安排的非常紧,主要是他要将威海基地的规划图画出来,这就需要实地勘察和测量了,哪里建炮台,哪里建港口,那里设置灯塔,哪里是卸货码头这些都要萧明回忆自己原来看过的电视和资料里进行规划,配合这样的规划,原来这一块地区很多地方都很原始都需要清理。

要搞建设就需要建材,张叔夜提供的材料仅限于树木毛竹石块等物,而萧明只得再次在这里建造水泥厂,并且也要再造一个铁厂,并也作为太欧平铁厂的分号,就近从兖州拉来煤炭,海上从锦州运来的铁矿石,很快就能生产出高铁出来,有了工业,自然就会解决当地人的生机,在不种地的人当中看在工厂工作也能混的不错,这使得登莱二州的耕地和农业人口始终上不去,倒是新生了一大帮工人和矿工。

但张叔夜也有自己的烦恼,整个山东沿海地区突然间生气勃勃起来,这时候麻烦也接踵而至,这个麻烦其实就是海盗,因为已经有底下报来的,青州沿海一带海岛上岸抢劫的文书摆放在了他的桌上。

此事张叔夜也向萧明提起了,目前他手头无兵,要想稳固海防,手里那点衙役三班怎么会够用?他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聪明,假如海盗上岸抢劫港口码头和基地,倒是不怕,哪里本身就有萧明的军队把守,最起码在集训的私军建制上也有上千人,怕的是海盗如果在海上拦截商船和向辽东运人的船队,那就糟了。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萧明想起来一件事情,于是向张叔夜询问。

“张大人,我这次来一直想问你一个人,那就是上次陪同我一起押运岁贡前往辽境那个宋江,为何我这次没见到他呢?”

张叔夜的脸立刻就黑了,犹豫了半天之后道:“那个宋江宋公明本就是盗,前一阵接受老夫的招安,愿意在老夫的手下做一名经略提辖,可是他又变节跑了,这一次海盗为患,我估计就有可能是他们所为”

“你说什么?宋江是海盗?”萧明大惊。

“如果我的估计没错的话,应该是他!”

萧明追问道:“为何如此说,能否详细给我讲讲”

张叔夜整理了下思路对萧明说道:“宋江宋公明原是官宦小吏家的出身,为人急公好义,倒也有些侠名,但在政和年间为盗,从横两淮和京东路,他手下还有三十六人,乃是群盗之首,当年他受招安,却隐瞒了手下三十六个头领的下落”

根据张叔夜的分析,宋江此人琢磨不透,他手下三十六名盗匪的头领实际上并非全是汉人,好像还有扶桑人,而这些人其实一多半都是海盗,而宋江接受招安,只是单人的行为,照他的说法,其他兄弟的意愿他不愿强迫,各凭本愿吧。

但宋江招安一年多点时间就又落了草,抢了府库粮仓和莱州水门的渔船出海,然后不知所踪,这件事应该是张叔夜政绩污点,他也向朝廷隐瞒未报,但现在海盗又来为祸,再想隐瞒可就难了。

萧明却说道:“这件事情要想解决倒也不难,既然海盗为祸沿海,更有可能盗抢商船,那么我们就打海盗!”

第122章南京留南府

萧明说要打海盗,那就是真要打,本来渤海湾和黄海海域由于宋辽的对峙,高丽和扶桑也很羸弱,基本上没什么商船的运输线的,但海盗既然在此出没,那就肯定是为了上岸劫掠的,对此萧明肯定要打击,因为这会威胁到他的旅顺和威海的航道,也威胁到杭州过来的商船船队。

现在既然出现了宋江这么一个海盗头子,萧明自然而然的会以他作为目标,随后的几天之内,顾守贞的那艘顾氏宝船即作为剿匪的战船充当了急先锋,萧明也命令在威海集训的乌骨敌烈统军司的私军部队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打海盗。

顾氏宝船现在几乎已经成了萧明的座驾,不但速度高快,而且样子威猛,还有极强的攻击力,在附近海域游弋了几圈之后,丝毫也没有见到任何海盗的影子,接连的几天山东沿海一带异常的安静,可是萧明却不得不先返回辽东了。

张叔夜能够在登莱两州主持政务,威海的建设也可以先交与他搞着,钱拔光配合,他留在威海还有一层意思,这小子竟然对那门青铜火炮突然很感兴趣,这是萧明从顾氏宝船上拆下来,作为威海岸防炮台用的。

钱拔光似乎对这东西有天生的兴趣,整天趴在炮身上研究,萧明已经通知顾守贞让他将丁建鹏铸造的哪几门试验性的青铜炮全部运过来,他决定现在山东这里成立一个炮兵训练基地,钱拔光想玩就让他玩着吧。

海盗们目前不敢露头,萧明这边厉兵秣马,但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他再呆着山东了,在威海停留五六天之后,萧明乘船离开山东返回辽东,他必须要在三月底之前赶到应州府,参加辽帝的春倷钵大会。

萧明离开山东之前交代了几件事情,顾守贞应该将工作重点先放到山东来,同时杭州基地也应该逐步向山东倾斜资源,把铁厂的分号先建立起来,其次是水泥厂,玻璃厂等,不过这一切都颇费时间,同时耗资巨大。

启用当地流民和受灾的农民再加上辽东归乡的人员作为工人,你确实要考虑工钱问题,一天最少还要两顿饭,甚至大多数人没地方住,钱拔光先前忙的就是给这些人搭窝棚,威海此地多山少田,靠近海边,有些人为了省事在地上挖的地窝子一样的窝棚,很容易渗水,只能按照要求垒石磊土进行,材料还是张叔夜提供的。

除了威海之外,萧明的地盘画的挺大,包含了靖海村和成山两地,在半圆形的海湾地带,形成一个环绕的基地,海湾之内就是后世的刘公岛,现在好像叫做桃花岛!萧明曾经恶趣味的想到了黄药师,这座岛正在海湾中心位置,当中扼守海湾的出入口,并且威胁靖海,成山和威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炮台就需要建在哪里。

对于大量的工人进驻工地之外,钱拔光用来围起来的栅栏和石块土围子,马上就显得错漏百出,工人们私搭乱建的很严重,这些人在这里干活,管吃管住,每个月还真有200钱拿,于是觉得不错,开始置办自己的地盘,过小日子,而钱拔光却缺少管理的手段。

除此之外,安置这些人吃饭也是难题,附近村镇非常穷,没有多少粮食,你就算拿钱买,也买不到,从杭州已经拉来了一船粮食,但显然杯水车薪,这都需要萧明去花大量的金钱来解决,萧明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萧明尽快的再从辽国回来解决,钱拔光几次向他抱怨,说这里管人真头疼,他才知道为什么官府把这些人叫刁民,还不如跟着他打仗好玩,如果干活的这些人都是囚徒和俘虏就好了,就像辽东的港口建设一般使用金国俘虏,对此萧明只能一笑置之。

同时他写了封信叫人火速送往徐州府,找到太平铁厂内的暗道全,让他最好能够直接前往山东威海,暗道全现在在徐州府日子很滋润,他将焦岗水利枢纽工程搞完后,顺便拉回来六十万斤的黄金,然后依照萧明给他安排的事情在徐州府建立了一个惠民医馆,开始当山长,在哪里传授医学,这次萧明以开分馆的名义让他火速前来,目的是分担整个山东基地的建设压力。

事情交代完毕,萧明也就离开了山东,顾氏宝船他留在了山东,毕竟还要防海盗,他乘坐了一条商船回到辽东,随船带回来一批物资,最重要的是,他拉回来一门青铜炮,这门炮连带弹药和配件装置就好几大箱子,青铜炮装在箱子里是萧明不想让别人看到这个东西。

到达旅顺以后,萧明马不停蹄的赶往锦州,现在整个锦州大营子还有旅顺一线的工程进度都一般,萧明留守的人员主要负责管理降卒和战俘,而工地之上却是由当地的官府在负责,由于今年的畜牧税被萧明建议取消,大家感念他的恩德,纷纷主动为他出差役,并自带粮食去为赤眉将军干活。

由于萧明优先建设了水泥厂,所以这一块的道路铺建是最快的,而最先完工的竟然是锦州到东京的道路,水泥路面在冻土层上修建,天气一热之后,路基会严重下陷,而这个常识却没人知道,萧明也不知道,他还挺高兴,觉得这个路修的蛮快。

萧明坐着车马拉着青铜炮一路向北,他必须要迅速赶往上京,车马在行驶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坏掉了,大家只好弃车上马,但由于物资和青铜炮是在太重,最少要分出一半的马匹来驮,所以这个速度也越来越慢。

看看不是办法,手下虎卫建议,还是先不回上京了,派人往上京送信,让他们派人南下,我们还不如向东行,然后南下燕地,取道南京向东直接过奔大同府前往应州的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而萧明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回东京,然后从东京再向南京进发,这样的路上可能更快,于是大家又掉头往回走,这一来二去又浪费了两天时间,回到东京之后,萧挞不野安排了一只一千人的骑兵护送萧明去南京。

萧明将所有的物资和青铜炮暂时留在了东京府,带领着一千骑兵,亲自骑上赤玉聪飞速的奔往南京,辽国的南京古称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自古都是燕地的都城,但城池大多毁于战火。

隋朝之时,此地为北平王罗艺的驻地,他再次建立的北平府则是后世北京的基础框架,后有唐以后的五胡乱华时后汉以及后来被契丹所灭的悉国都以此为都城,现在的大辽国南京城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建的。

此地原有帝王气象,整个后世北京城的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后有经过金完颜亮迁都改建以及元大都和明清两代的改建才形成了后来的北京,但那时候的基本格局未变。

萧明来到了南京,自有南院大王耶律淳先前来迎接,他也要赴应州参加春倷钵大会,正好还是一路同行,而萧明也可以在此休整一下等待上京南院兵马到来,他跟耶律淳先说:“南院的兵马攻取上京,劳苦功高,就在北地上京离家辛苦,这次一定禀明皇帝让他们回到南京来,就当是换防也应该的,对此耶律淳先很是感激。

耶律淳先是天祚帝的堂叔,在皇室贵族中很有影响力,但由于受到耶律章奴的牵连,现在只好萎缩在南京,当初耶律章奴执意要立耶律淳先为帝,耶律淳先惊恐万张执意不从,也反而救了他的性命,后耶律章奴被诛,耶律淳先反而暂代南院大王一职,不过却要驻守南京。

这几年耶律淳先的日子过的很艰难,金兵攻克东京之后曾想继续南下攻取南京,耶律淳先大为惊慌,好在有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在,依托南京城积极布防,还有训练了的十几万怨军,金兵一时不敢大意遂打消了进攻南京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