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腊月 >

第26章

腊月-第26章

小说: 腊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我来上吧?你去陪客人。”教导主任说着走进了教室。
我把罗老师和教育组长领到我的办公室后,明知故问:“罗老师,你认识我们组长吗?”
“我们是老同学,我今天是受人之托来当说客的,不说你可能也知道我要说什么。”罗老师倒很干脆直接说明了来意。
面对恩师,我也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我又一次如实地重申了我的顾虑。说到最后我特别强调了一句我:“罗老师。我的特殊经历决定了我不想也不能冒这个险,你一定要帮我讲这个情。”
“你倒好,我替人当媒婆,你又要我为你讲情,这倒叫我左右为难了。不过我今天还是要老师的身份奉劝你。你考虑问题想得远,这一点我赞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但过于忧虑就是人忧天了。作人作事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至于将来的事谁说得清,你就在镇小能干一辈子吗,就能担保一辈子平安无事吗?我认为与其坐等,不如拼此一搏,说不定会成功。我出山了,你总不至于不给面子吧?”罗老师讲了一大堆道理。
我没有因他的一番道理所打动,然后那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触动了我:是呀我总不能为一已私念,而不仁不义吧,尊重老师怎么尊重。思索再三,我不能再固执下去了:“那好吧,罗老师我不是冲着你的那番道理,我是看在你对我有恩在先,我不能驳你的意思,不过我有个请求,不论干得好坏,我都会尽最大努力,但最多只干一年,行吗?”
“干一年就干一年吧,还是老罗有面子。我们那么多人做工作都没有半点松动,今天总算盛校长开了金口。”教育组长不知是欣慰还是在对我提出批评。
“不过,老赵,工作是我做下来的,但你们也不能坑害人家,第一要支持,第二一年之后要有个理想的答复。我也不愿意看到我的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也说句实话,你请我来我也是很矛盾的,他是我的得意门生这不假,我知道我也相信他的人品与能力,但是我不相信每一个领导都是任人唯贤的,我今天来做工作也是有很多顾虑的,学生今天听了我的明天再反受我之害,那你老赵也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呀。”罗老师也说出了他的内心忧虑。
罗老师越是这样说,我越是觉得师命难违。
七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有生命的没生命的物种都要经受烈日的洗礼,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就象要我出任清水中学校长一样,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我的感受,那烫手的干部任免通知恰在此时下达了。刚刚放暑假,小学的工作刚刚刹尾,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和教育组长就找我和副校长谈话了:“盛校长,调你到清水中学去当校长的通知已经来了,你看什么时间去上班合适,从今天开始小学的工作就由副校长接手。”
“我有个要求,能不能暂时不通知清水中学,第一我借机休整一下,第二我想站在旁观的位置上看看反映。”我知道既然在镇小已经宣布了,保密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不在清水中学正式宣布,我还没有正式去报到,我就可以冷眼旁观,听听老师的心声,看看老师们的反响,这样我就进可攻退可守。
果然不出所料,那天谈话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调我到清水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信息在全镇大大小小的角落都公开了,只是没有任何人正式通知清水中学。这次不同于上次就任小学校长,那里情况熟,人们会对你说真话。清水中学的情况我一无所知,有的只是道听途说,一鳞半爪其真实性、可信性都值得怀疑。于是我决定低调处理,冷眼旁观。越是表现出自己不愿去,越是能听到来自不同渠道的意见。果真如此,从那天开始,我虽然没有再公开抛头露面,可清水中学的老师便陆续到我家里造访了。有劝我早点上班的,也有劝我激流勇退的;有为我出谋划策的,也有拍马奉承的;有下毒相倾轧挤兑的,也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有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的,也有坐山观虎斗拭目以待的;更有甚者有人竟然暗处策划架空新任校长的。总之各路神仙纷纷登台表演。我当时真是有一种潭深王八多的感觉。虽然这话用来形容那个学校,对有些老师是一个极不文雅的比喻,但是那的确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十天之后,我认为各路神仙的表演差不多了,心里对清水中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该乱的已经乱得差不多了,这时恰好恰好初中招生工作又近在眉睫,政府领导和教育组的领导都催着我尽快到任。那天下午,政府分管教育的镇长和教育组长“押”着我到清水中学和学校的中层干部以上的人见了面。会上教育组长宣读了教委的任命通知,镇长提出了要求:“盛校长在镇小干得很出色,市教委和镇党委决定他来担任清水中学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这是组织决定,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他本人虽然感到这个决定是强人所难,但党性原则面前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相信有在坐各位的支持,他一定会不负重望。”就这样我极不情愿地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上班的第一个会议我就领略到了上马威的滋味。那是我报到的第二天上午,我通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初中招生工作和初三教师。我想到第一次会议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就安排副教导主任林力去拿两包金芙蓉的烟。我当时并没想这样做正确与否,会议的地点是在一个教室里。人还没到齐,我和几个先到的干部正在闲聊时,林主任拿着烟进来了,只见他“啪”地一声把两包烟摔在桌子上,气嘟嘟地咋呼道:“我当主任以来从没干过这样的事。”说罢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其他的同志都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位主任和我。
面对如此尴尬扔局面,我一下子想到了很多。这位大主任的举动是说我不廉洁呢,还是说我年纪轻他年纪大,我没有资格指挥他呢;是有意给我难堪公开和我叫板,还是这人管理方法生就性格火暴?如果是公开叫板,我该怎么办?如果是另外三种可能我又该怎么办?我的视线环顾四周,慢慢地冷静下来了,以静制动,不露声色是上策。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和不安,理智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的脸上仍然是以往的平静,和颜悦色的召集大家开会。这是第一次会议,我没有发表很多意见,充分体现出民主和我的真诚,只是在听取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经过认真分析选择最佳方案拍板而已。
散会了,我还在想着那位大主任的举动,我觉得不管他是什么动机都有必要开诚布公地和他谈一谈,冤家宜解不宜结。晚上是最好的交流时间,我来到了他的家里:“林主任,你年尊,在这个学校工作多年,按理说我没有资格指挥你,今天叫你去拿烟,是我做得不对考虑问题不周,你的脾气发得是对的。”我想用这种方式一是表示我的诚意,二是投石问路,三是找一个开场的契入点。
主任同志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看来他不是性格问题,肯定是发有所指了。于是我又进攻了:“林主任,你在学校原来分工管什么?”学校一共有五个主任,他们的分工我早就了如指掌,这个林主任是是分管实验室的。他和镇教育总支副书记是同学,对校长一职早有垂涎,我明知故问是想告诉他摆正自己的位置。
这一招果然生效,林大主任开腔了:“我在这所学校干了近二十年,当主任也差不多快十年了,分管实验室本身就是对我的不正确安排,今天你叫我去拿烟,不就是告诉别人我是排在最末位的一个主任吗?”
“要是这样说,那今天的确是我错了,我当时的确没想到这么多,我觉得都是主任,分工是用其所长。今后我注意就是了,不过我有点想法想和你交流,不知你愿不愿意。”我非常诚恳地表示了歉意。
“你说,我听。”从他的嘴里蹦出了简单的两句话四个字。
“我觉得今天尽管我的作法不对,你作为年尊的老大哥,应该对我提出批评,但批评的场合和方式欠妥。别人会怎么看你,又会怎么看我,对你对我都不好。如果我象你一样是不是只会加深我们的矛盾。我希望你以后能象关心一个小弟弟一样关心我爱护我支持我。我不会忘记你的高风亮节的。”我推心置腹地说完了我的看法。
一阵沉默,林主任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歉意。我知道只要他能表示沉默我就算达到了目的,要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公开承认自己的不是,那是很难的。更何况,又何必为区区小事那么认真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敲敲他的的警钟。正式上班了,我的工作也由秘密转向公开。带着上班前秘密获得的信息,我开始在教职工中走访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深入了解,综合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我找出了这所学校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不健全,赏罚不分明,不能任人唯贤。根据这些问题我首先从用人制度改革入手。彻底打破过去那种教师任用个人说民算的局面。
首先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公开学校岗位设置,其次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自己认为适合的岗位,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初步确定具体岗位人选,最后由支部委员会和校委会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岗位。按照先初三年级再初二再初一,先前勤再后勤的顺序依次确定岗位。真正做到在用人上让大多数人心服口服。
其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尤其是初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升学已经是人们创造财富获取幸福的阶梯,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想拿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就是升学率。尤其是在那个中专包分配的年代,无数学生及其家长都是眼睛瞪得象灯笼一样,紧紧地盯着学校的升学率。我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博采各家之长,提出并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四项责任制:教师循环教学责任制,班主任负责制,领导包年级包班级责任制,教学效果奖惩制。四制对各级各类人员都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责、权、利分明。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再次就是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是不可能对学校的人、财、物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制定制度时总是想到如何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总是想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制度只治别人不治自己是学校管理的一大忌讳。也常常告诫班子成员,我们都是学校的管理者,我们的表率作用是作用是最好的管理手段,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制度之外。我们和教职工相比,只是分工不同,谁也没有给我们享受特权的权利。我始终记住郑老头的三字经,当官一忌贪,二忌滑,三忌懒。
七品芝麻官里面有句名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常说:风光与风险同在,权利与义务统一。是的,一校之长,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大型学校,的确很风光,坐车你坐好座,坐席你在上头,行走前呼后拥。可是风险也很大,出了问题都是校长的。一校之长,权利也的确很大,任何事都是你说了算,可是你不为教职工们尽义务,你的权利就成了无本之木。尽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