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春秋-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要我取名,我就提供几个字供你们参考。”黄庆祥见推不脱,只好搜肠刮肚地想了“双喜”“长胜”二个名字,拿出来给万顺发一家参考。并向万顺发一家解释道:“双喜”是指万顺发升官又得子,谓之双喜;“长胜”的意思是纪念长沙会战的胜利。取这个名字,一是纪念长沙会战;二是这孩子是万家第一个。第一为“长”; “长胜”是“长生”的谐音,希望表嫂给表哥多生几个孩子的意思。
万顺发一家人仔细地斟酌了许久,认为“长胜”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就给孩子取名叫“长胜”。为此,一家人欢天喜地高兴了好几天。
黄庆祥从心里惦记着在辰溪读书的丽春,越临近丽春毕业的日期,心里就越是激动,盼望着团聚的时刻早日来临。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原本要出席女儿毕业典礼的徐参议夫妇,接到去重庆参加国民政府参政会的通知,便携同夫人一起去重庆出席会议。丽春的毕业典礼,只能由黄庆祥一人去了。
在丽春毕业前的一天,黄庆祥乘丽春家的那辆轿车,由司机老徐开车去辰溪。这位老徐是丽春同族的一位堂兄,跟徐参议开车已经好多年了。一早就从辰溪出发,经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辰溪,将车直接开进学校,在丽春的学生宿舍门前停下。此时,丽春正在宿舍和几个女同学收拾行李,整理书籍。
黄庆祥在宿舍门外停住脚步,用手在门上敲了二下,丽春和几个女同学抬起头来,见黄庆祥来到了,很是高兴地同黄庆祥打招呼,请黄庆祥进屋里来。丽春对黄庆祥讲:“你先将我和几个回沅陵的同学的这些书籍和行李,放在车上的尾箱里。明天上午同学们就各奔东西了。今天中午我们班上的同学举行毕业聚餐,下午举行毕业典礼,晚上和老师一起聚餐,然后举行篝火文艺晚会,你来同我们一起参加聚餐和文艺晚会吧!”
见丽春非常兴奋,黄庆祥内心也充满喜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从这里走向社会,特别是在抗战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时代里,就更有意义了。
黄庆祥想到自己是一个军人,虽然同丽春的同学们很熟,但毕竟未有她们几年来朝夕相处的友谊,自己和堂兄参加聚餐,会影响她们同学之间的情绪。于是便对自己的未婚妻说道:“刚才在来的路途上,我和你堂兄就说好,我们先同你见面后,再到辰溪县城,原独立师的驻地去看一下,独立师在辰溪的留守处,现正在往沅陵搬迁。中午和晚上的聚餐,我们就不参加了。篝火晚会只要同学们欢迎,我一定参加。这行李我就搬到车上去了,我和你的堂兄先将栈房号下,把行李放在栈房里,晚上回来参加文艺晚会。行吗?”
“这样也好,我们等你。可不要随便到外面去喝酒啊!另外,你的笛子带来没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吹奏的曲子,这可是今晚压轴的节目,可不要耽误啊!”丽春嘱咐道。宿舍里的几个女同学见状,在旁暗自发笑。其中,一个女同学对丽春讲:“我说徐丽春啊!你早点嫁给黄营长吧,让黄营长从早到晚都吹曲子给你听,保证把你吹得神魂颠倒。”说完几个女同学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这爽朗的笑声,包含着同学们对四年大学生活的留恋,对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包含着对丽春和黄庆祥的祝福。
黄庆祥在笑声中替丽春和她的几个女同学把行李放在轿车上,然后向丽春和几个女同学告别。开车来到学校旁的栈房,分别要了三个房间,然后将丽春她们的行李寄存在栈房内,安屯好行李后,同丽春的堂兄在栈房用过午餐,再开车来到辰溪县城独立师原来驻防的地方。回到特务连原来居住的营房前,黄庆祥见昔日的营房,由于只有少量看守人员居住,已开始杂草丛生,显现一派荒芜之像。这里是自己出川参加抗战从军以来,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独一师自1941年9月初离开辰溪,参加长沙会战,至今快一年了。如今,这里的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不由的从心里感叹,辰溪已经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有如匆匆的过客,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
黄庆祥带着司机在营房和县城中逗留了一个下午,吃完晚饭就回大学旁的栈房小息,等待参加丽春她们的毕业晚会。
夏季,辰溪的夜幕来临的晚。下午的时候,丽春她们这一届毕业生,在学校简陋的礼堂里举行毕业典礼后,同学们又同老师一起聚餐,然后带着餐桌前尚未消退的激情和余兴,参加在校园操场的篝火文艺晚会。
晚会设在学校操场边,一个空旷的草地上。由于是夏季,只是用木材垒起三堆不大的火堆。参加晚会的师生有带椅子板凳的,也有席地而坐的,还有一些老师的小孩也夹在师生中间,围着三堆篝火,参加晚会。
黄庆祥同丽春的堂兄,静俏俏地来到晚会现场,在一棵大树下,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然后尽情地欣赏湖南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表演的各种文艺节目。
整个晚会,始终弥漫在欢乐的气氛中,参加晚会的师生们有唱歌跳舞的,也有用乐器表演节目的。看得出来,丽春是晚会的组织者,也是这场晚会的核心人物。在欢快的文艺节目表演中,老师和同学们将四年来朝夕相处所结成的师生情谊,演绎成一曲曲动人的歌声和乐曲声,回荡在校园的夜空中。
就在黄庆祥为晚会表演的节目喝彩的时候,丽春却在焦急地等待黄庆祥的到来,盼望着黄庆祥吹奏欢快优美的笛声,能为晚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可这人在哪里?自己又走不开。于是,便在晚会现场不停地四下张望,期待着黄庆祥能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黄庆祥见丽春在不停地张望,知道是在搜寻自己,便邀请丽春的堂兄随自己一起进去,这位堂兄对黄庆祥说道:“别管我,赶快过去。要不然,我家这位大小姐可要发小姐脾气了。”
黄庆祥从人群中穿梭,来到丽春面前。丽春见黄庆祥终于出现在自己眼前,有点着急地说:“你怎么才来呀,让我等的好着急。赶快准备一下,等一会我有一个散文诗的朗诵。你帮我伴奏吧!”
“什么诗的朗诵要伴奏啊!”黄庆祥不解地问到。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海燕》。你看用什么曲子伴奏效果好一点。”丽春伏在黄庆祥耳朵边轻声地说到。
“《海燕》这篇散文诗我读过,那是抒情诗。我用竹笛给你伴奏,声音高了会把你朗诵的声音压下去,笛声低了会影响整体效果,可不容易把握。这样我用《高山流水》这首古曲,来给你伴奏好吗?”黄庆祥征求丽春的意见。
“《海燕》是歌颂革命者不惧艰险,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高山流水》是寻觅知音。深谙文学和音乐创作的丽春,要黄庆祥把握好激情和浪漫的尺度,达到最佳效果。并且嘱咐道:“这个节目表演完了,如果师生们要求再表演一个节目,你就给师生们吹奏拿手的节目好吗?”
“行,我一定照办。”黄庆祥畅快地满足自己未婚妻的要求。
该丽春表演节目了,主持晚会的老师请丽春和黄庆祥上场。在同学们鼓掌欢迎声中。黄庆祥拿着竹笛随丽春来到晚会场的中央,同丽春一起向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一鞠躬后,便随着丽春朗诵《海燕》的声音,轻轻地吹奏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来。
丽春充满激情的朗诵和黄庆祥细腻的竹笛伴奏,使参加晚会的师生们感到,他们仿佛就置身于宽阔无边的大海上,在欣赏一只娇健的海燕,在狂风暴雨中迎接雷鸣闪电,搏击风浪。
二人的节目表演完了,赢取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丽春拉着黄庆祥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鞠躬致谢。在同学们再来一个的呼唤中,黄庆祥落落大方地再次来到晚会场的中央,向所有的人一鞠躬后,对师生们说道:“今天晚会,我向尊敬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献上一曲《故乡》。以此感谢几年来,老师和同学们对丽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说完便吹奏起《故乡》那悠扬欢快的旋律。
丽春大学毕业了,回到她母亲身边,在其父亲办公室担任机要秘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虽然偷袭珍珠港成功,使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作战舰艇航空母舰及其舰载飞机,因偶然因素在日军来袭时不在港内,并未受到打击,其作战能力未受到削弱,仍然能同日军在东南亚及太平洋上展开激烈争夺。随后进行的珊瑚海战和中途岛海战,美军大获全胜,日军联合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及舰载作战飞机和多艘重型战列舰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沉重打击而覆灭。致使日军海空军的实力大受削弱,逐渐丧失了在太平洋的战争主导权。为挽回败局,日军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上的争夺。中国战场由于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侵华日军的主力第十一军在长沙遭到惨重失败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未能恢复元气,湖南战场相对平静。
独立师连续在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担负正面主要作战任务,兵员损失较大。战后虽然得到补充,但部队的作战能力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过几年同日军的作战,孙师长摸索出一套对付日军攻防的战术。以独立师的实力,在进攻作战中只能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或击溃一个联队为作战目标。在防御作战中,以对付日军一个联队的进攻为目标。为了迅速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为了在实战中体现这种指导思想,孙师长决心利用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独立师军官调整的机会,将这种指导思想贯彻在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中。为此,孙师长组织了二期连排长军官集训,将长沙会战后新提拔的连排长分二期集中到师部进行整训,针对日军一个大队的作战特点,重点在于提高独立师基层连队的训练水平,合同战术和战时的攻防作战能力。
黄主样所带的一营四个连队的军官,大部分都去参加师部组织的集训。每个连队只剩下二、三个军官带兵,由于带兵的军官少,加上这些新提拔的军官经验少,补充的新兵多,日常训练和管理就成了很大的一个问题。
作为营长,黄庆祥知道在战场上,中国军队甲种师的一个营的兵力为八百人,同日军一个大队近千人的兵力相比,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以及武器装备和火力配置上都要比日军弱。以自己这一营兵力,要是单独同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作战,怎么办?在数量和武器装备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能从兵员的素质上下功夫。只能采取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来加强士兵军事技能的提高。要以一当十,才能在同日军战斗中有取胜的希望。
长沙会战后,从四川和湖南各地补充了五百多名新兵到一营。这五百多名新兵有相当一部分还是采取抓壮丁的办法从老百姓中征集的,本身就有对立情绪。补充到部队后,一时不适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一些老兵时常讲述长沙会战的残酷性,产生畏惧心理。特别是那些被抓来的壮丁,在兵痞的鼓动下,一有机会就逃跑。
在抗日战争期间,逃兵的现象在各部队普遍存在。但对逃兵的处罚却是非常严厉,逃兵一旦被抓住,十有八九是要被处以极刑。
独立师成立之初,其兵员的来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