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的脸上阴晴不定。
曾几何时,他呼风唤雨,满天下有谁不看他脸色行事,便是当年那詹事府东宫里头的朱佑樘见了他也要瑟瑟作抖,可是现在,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在辽东呆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间他受够了,从辽东入京,他当然清楚自己尴尬的处境和其中的凶险。
他脸色微微抽搐了一下,眼仁中掠过一丝冷意,随即重新落座,将那写了宁王二字的上好宣纸揉成了纸团,抛在地上,深望着温先生,干瘪的嘴唇哆嗦了一下,道:“先生何不继续说下去。”
温先生淡然一笑,道:“大人现在便是温水煮着的青蛙,现在水还未热,是因为时机未到,陛下呢,碍于着礼法,因此对大人尚处在容忍的时候,可是这个时机不会太远,早晚有一日,这水会加热,时机一到,便是大人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所以大人必须看准时机,在这时机到之前,为自己寻个可以保全性命的人。这个人……”温先生眼眸变得无比锐利,宛若刀锋一般在老者的脸上掠过,他的声音竟有几分颤抖,随即脱口而出的道:“就是宁王。”
“宁王素有反志,天下人都知道,若是大人愿意输诚,宁王必定以诚相待,大人需要宁王保全性命,而宁王也需要大人在京师中里应外合,更不必说大人如今是锦衣卫指挥使,若是能利用这锦衣卫,掌握锦衣卫实
对宁王的用处就更不必说了,它日宁王一旦定鼎,以大人的从龙之功,既可使自己无性命之忧,又有天大的富贵可享,岂不是正中了大人下怀?‘
老者却是心神不宁的摇摇头,随即长呼出一口气,犹豫道:“只是以先生看,宁王谋反,有几成把握?”
温先生直言道:“若是定鼎天下连一成都没有。”
“哦?”老者显得很是不满意,一成,一成的机会都没有,却是劝自己去投靠什么劳什子宁王,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温先生看着老者,带着几分似笑非笑的笑容,随即那笑容瞬时收敛起来,正色道:“定鼎天下自然没有希望,可是若是划江而治,占取南京,号令江南,与朝廷南北对峙,却有五成的希望。以学生看,宁王善机谋,一旦造反,断不会驱军北伐,所以……”
“所以什么?”老者浑浊的眼眸闪烁着几分锐色,或许是因为他现在所商量的事儿实在太大,以至于他说话时,声音都有几分颤抖。
“所以宁王必定会分兵两路,一路以北伐的名义渡江向京师方向,以吸引各路军马,再亲率精锐之师,直袭南京,如此,便可割据一方,南面称孤。”
老者陷入沉吟:“本大人在辽东多年,对关内的事一无所知,只是不知,这宁王是否有几斤斤两,若是实力不济,学生岂不是误了老夫?”
温先生不由笑了起来,看了老者一眼,慢悠悠的道:“学生岂敢耽误了大人的大事,大人想想看,宁王反志,已是天下皆知,可是为何到现在还不发兵进剿?却又是为何?难道是陛下顾念什么宗室之情,简直是笑话,朝廷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朝廷没有准备,若是有十成的把握,又何必如此忌惮?”
温先生一席话,却是让老者不由陷入深思,以他的阅历,自然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想到这里,他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随即叹了口气,道:“只是要与宁王联系,又该与谁牵线搭桥?”
温先生笑道:“又何须牵线,大人只需入京,掌握住了锦衣卫,那宁王自然会寻到头上。”
老者颌首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只是要控制锦衣卫,哼哼……”他脸上浮出冷笑,颇有几分自信的样子,道:“老夫在锦衣卫这么多年,虽说去了辽东,已是树倒猕猴散,可是要掌握锦衣卫,却也不是难事。”
温先生道:“不知大人想如何着手。”
老者傲慢的道:“老夫在辽东学会一个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掌握人心,无非是官爵和财帛两样东西而已,做锦衣卫指挥使,官帽子暂时不好挪动,省的引发宫中的忌惮,可是财帛二字,锦衣卫里头据说有个烟花胡同百户所,若是能控制住那儿,事情就好办了。赏钱只要发出去,还怕大家不肯依附?”
温先生欣赏的看了老者一眼,道:“只是这烟花胡同百户所这么要害的地方,据说是掌握在驸马都尉、廉国公手里,大人想要虎口夺食,却也没这么容易。”
老者淡淡的道:“他算什么老虎,若是在十年前,这样的人在老夫眼里也算是老虎,可是现在,哼,老夫在辽东呆了这么多年,别的不说,对付这样的人却也容易。”
温先生眼眸一亮:“还请大人赐教。”
老者眸光一掠,冷冷道:“若是其他办法解决不了,只需一个刺客就足够了,有些事就是这么简单,京师里的那些人,天天玩那些阴谋诡计,倒不如用刀来解决。”
此时老者的身上,满是杀伐之气,十几年的磨砺,早已让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现在却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变得无比的冷酷。
从前的这个人,可以说是狗仗人势,可是现在,边镇的磨砺,靠山的倒台,已让他比之从前更多了几分冷漠的气质,他淡淡的道:“这个柳乘风,老夫在辽东也有耳闻,此人据说杀伐果断,在宣府也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这样的人,若是恫吓不了,那么只能选择最后的手段了。先生,老夫拜托你一件事吧。”
温先生立即躬身道:“请大人示下。”
老者淡淡的道:“请你去南昌一趟,和那宁王搭上关系,告诉他,老夫在京师,愿为他效犬马之劳。只是老夫到京之后,定会被无数人瞩目,到时候只怕也不方便与他联络了。”
………………………………………………………………………………………………………………
第一章送到,换了三个网吧码的,很难过,一个亲戚无证驾驶撞人了,现在在外面。
—://。。
第五百一十八章:臣非臣
更新时间:201210301:38:10本章字数:3239
原创午门外头*
一个老者伫立在这宫门之外,负手伫立,深深看了一眼这久别重逢的宫墙,纹丝不动
边上的太监已经催促起来,低声道:“万大人,陛下急召,还是速速入宫为宜。”
这老者正是万通,万通淡淡点头,随即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步入深宫。
“微臣万通,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一入正心殿,万通拜倒在地,行了五体投地大礼,他的头重重磕在殿中的地毯上,一动不动,整个人仿佛僵硬了一般。
边上传来咳嗽声,这咳嗽的声音万通却不知是谁发出的,而方进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落在自己的脚尖上,所以也不知皇上现在是什么表情,可越是不知道,越是让万通有些紧张,虽然在背后他经常咒骂这皇上是杂种,可是如今当真面圣,却也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威压让他有些透不过气来。
时间仿佛静止了,万通只觉得自己的双膝已是跪得酸麻。
终于,一声爽朗的笑声传出,坐在御案之后的朱佑樘呵呵笑道:“万爱卿平身,从辽东千里迢迢赶回来,实在辛苦,朕在京中甚是挂念,来人,给万爱卿看座。”
万通的心里松了口气,正儿八经的道了一句:“谢皇上。”小心翼翼的站起来,欠着身坐下。
此时他去看朱佑樘,十几年不见。朱佑樘比之从前见老了不少,任谁也想不到,这个鬓发已白的天其实此时还未步入四旬,万通心里忍不住想。都说这杂种很是勤政,想不到竟到了这个地步。
可是随即他又忍不住想,口里说是勤政,是不是当真如此,又有谁知道,先帝沉迷炼丹之术的时候,岂不也是未老先衰?
他眼睛一瞥,却又看到在殿中的一侧)居然坐着一个青年,青年似乎也在打量着他,面目颇为俊秀,脸上含笑&nb剑眉之下的眼眸颇为有神,宛若鱼鹰。若是只看他的脸,会让人误以为只是一介儒生,可是细看他的眼睛,却发觉此人目光深邃。很是不凡。
“据说朱佑樘身边,有个少年宠臣,在锦衣卫中公干,想必此人就是了。这个人就是柳乘风?想不到,想不到竟是年轻到这个地步。”万通闪过这个念头。他虽是浮想联翩,可是脸色却保持着常态。整个人显出了几分呆滞,这种呆滞,颇有几分故意藏拙的意图。
他的双手搭在膝间,沉默了片刻之后,道:“微臣岂敢有劳陛下挂念,臣在辽东,也很是想念陛下,那里虽是边塞,可是陛下恩泽四方,便是在那白山黑水之间,微臣也深有体悟。”
“哦?是吗?”朱佑樘端起御案上的茶盏,举而不饮,那眼眸淡漠的扫了万通一眼,露出几分别有深意的笑容:“可是既然如此,却又为何海西女真人要反,如此看来,朕这恩泽四方的话,实在是夸大其词了一些,天下之大,皇恩未到的地方多着呢,朕可不敢沾沾自喜。”
本来只是句客气话,谁知朱佑樘直截了当的戳穿,让万通不禁老脸一红,不过他是什么人,早已将脸皮练得如火纯清,只是淡淡一笑,便将那一抹尴尬收敛起来,道:“陛下,海西女真,素来不服王化,凶险狡诈,以逞凶为能事,不知进退,不从教化,他们反叛其实不是一次两次,只是往年的时候,大多规模不大,朝廷并未关切而已,这和陛下并无关系,沐化的也只是良善百姓,至于那些穷山恶水中的山蛮,却不能单靠教化了。”
朱佑樘颇有兴趣的道:“你在辽东这么多年,想必也多有感悟,你说,朕在听。”
万通舔舔嘴,继续道:“辽东物产丰饶,又是军镇要冲,对我大明来说,却又是抵御漠外夷人的堡垒,前些年的时候还好些,每年都有大量的流民出关垦荒,而陛下也一再下旨,鼓励桑植。只是近一两年,就不成了,不但出关的人少了,反而不少人举家又重回关内去,都说是关内多了许多立足的手段,却也不必再出关忍受那天寒地冻。至于那海西女真,朝廷对他们一向是分而治之,海西女真总共三十余部,分散在辽东以西,鸭绿江以北,各部之间因狩猎的地方不同,因此也有贫富之分,较为富庶的部族,往往心里向着朝廷一些,而一些贫瘠的部族,却往往好勇斗狠,不服王化。只是这一次叛乱,起事的却不是贫瘠的部族,而是早先那些较为富庶的部族,陛下可知这是为何吗?”
朱佑樘点了点头,鼓励万通继续说下去。
万通道:“这几年朝廷开了商贸,尤其是那聚宝商行出现之后,各地的人参、皮货疯狂涌入关内,大明从前大多时候,都只是向朝鲜、海西女真索取皮货、人参等货物,可是现在,连瓦刺、鞑靼人也纷纷与大明交易起来,再加上这聚宝商行一家独大,往往先将批货和药材的价格压至低,肯出手收购,入关之后倒腾一下,便可挣得十倍、百倍的利润。因此自从商贸频繁之后,海西女真人非但没有变得加富有,反而加贫困。”
万通絮絮叨叨的道出来,一点儿也没有了十几年前那个跋扈的万贵妃嫡亲弟弟的张扬,反而话语中多了一些沉重和睿智,他继续道:“莫说是海西,整个关外的皮货,价格都是由聚宝商行一手制定,没有聚宝商行的时候,一个完好的熊皮是商贾们十五两银收购,可是现在,却只给九两银,一文都不肯多,那些部族们自觉的吃了亏,自然不肯,闹到了当地宣化衙门,却也只是束手无策,后酿成了此货。微臣这么说,倒并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