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455章

篡唐-第455章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言庆一边往回走,一边思忖着日后的打算。

长安,的确很大。

然则对现在的李言庆而言,却太小了一些,,一举一动,都在李渊的关注下。更何况李建成和李世民也不会容他。随意壮大。

可是,李渊能轻易放他离开吗?

好不容易把一头老虎困在笼子里,如果换做是言庆自己,怕也不会轻易令其挣脱。

那么,又该如何是好呢?

言庆一边走,一边沉吟。

不知不觉,一行人就返回王府。

没等言庆下车,就见长孙无忌从王府中走出。

“养真,你总算回来了,,我正准备出去找你。”

李言庆愕然道:“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不是家里出事!”

长孙无忌摇头道:“刚才安大将军派人过来,说陛下敕令,命你一回来,即刻进宫跪见。”

昨天身体检查。折腾的精疲力尽。

一直想调整作息。可是怎么也调整不过来”

抱歉。

第十七章郢州之变

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李言庆来到长安以后,虽然没有任何实权,但每逢大事发生,李渊一定会让他前去参加。从最开始的房玄龄。到后来的突厥使团。

由此可见,李渊并非真的要冷藏李言庆,而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去使用李言庆。

言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实上。从王世充投降以后。他就发现这历史已经变得乱七八糟。

萧太后并没有流落漠北,而是在张氏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南方的小朝廷,其声势甚至比萧锐的后梁还要强横几分;李世民的实力,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强大,至少就目前而言。李世民的实力远不如李建成那般雄厚……

他甚至来不及更换衣衫,便匆匆前往皇城。

守在朱雀门的,依旧是田丰。

一见李言庆,他二话不说,带着言庆就进了皇城。

“田将军,又出了什么事?”

在前往承天门的路上,李言庆笑问道:“能否透个口风,也好让王有些准备。”

田丰轻轻咳嗽了一声,压低声音道:“中午时襄州传来消息,苏州在六天以前偷袭京山,那州总管史万宝被杀那州被袭,史万宝被杀?

李言庆当然知道史万宝是什么人。堂堂长安大侠。早年间长安大小十七团头的总团头,也就是所谓的流氓头子。因交好李渊而受重用,如今也成了一州总管。

不过,若只是史万宝被杀,似乎也用不着如此紧张吧!

可田丰效仿金人三缄其口,让言庆也不好再追问。两人来到立政殿外,田丰进去通禀,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听大殿内传出诏令:命李言庆即刻进殿,商议事情。

言庆连忙走进立政殿,向李渊行君臣之礼后,退到一旁。“养真。为何如此装束?”

看大殿里文武大臣,都是一身官服。而李言庆却一袭白袍,显得格外醒目。

李言庆连忙回答:“启禀皇上,非是臣不识礼数,实时间紧迫。臣今日与窦驸马在西市吃酒,回家后听闻陛下召见,以至于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匆忙赶来。”

李渊阴郁的面容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突然摆手,“养真,且上前来!”

李言庆一怔,紧走两步。在玉阶下驻足。

“太子,将事情与养真说一下吧。”

原来,让李言庆上前,是为了令李建成向他解释缘由。

李建成把李言庆拉扯到旁边,一边向他解释,一边偷眼打量不远处,面色阴沉的李世具。

这样一个举措。顿时让许多人心里有了一个明悟。

那就是李渊为什么会冷藏李言庆的原因。莫非陛下已下定决心。不会改变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吗?压制李言庆,其实是为了太子日后登基,身边能有一强力辅臣。

谁都知道,李言庆声望太高。而且性情孤傲,甚至有些骄横。

用打压的方式磨去李言庆的锋芒。他日太子登基后重新启用,李言庆焉能不感恩戴德?

毕竟,言庆年纪太哪怕二十年后太子登基,他也正是壮年。

十年二十年,足以让李言庆的锋芒,被抹消干净,而李建成和李言庆这窃窃私语的样子,更好像是进一步向人们证明。太子与言庆交好,而秦王与河南王之间。似乎不太对付。那么李言庆归附何方,一目了然。

“养真,事情有些棘手。

苏州隋孽谢映登,于六天前袭掠京山,攻取了那州。而那州总管史万宝,在乱军中被杀”随后西安王自襄州起兵试图复夸那州,不想在长渠入汉水口,遭遇杜伏威伏击,八千水军全军覆没,西安王也在乱军中失踪,至今生死不明李言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说,史万宝被杀只是一桩小事的话,那西安王战死,事情可就变得严重了!

西安王,就是李孝恭。

如今虽然生死不明,但其下场,却可以猜测到。

如果战死,在浩浩汉水中,定然尸骨无存;但如若被俘,想来不日即可得到消息。

虽可怕的时候,襄州危急!

萧隋夺取了那州,也就意味着把荆襄和江东连为一体。

江南二萧联手之势,已然非常清楚”同样。失去了那州。李唐也就失去了一块踏足荆襄的踏板。相对的,萧隋却可以借此机会,从江淮威胁到李唐的领地。

没想到。老房的效率这么高。

李言庆心中暗自感叹,可这脸上,却是一派紧张模样。

“当务之急,应尽快确定西安王的生死。

“孤也这么认为”只是现在。西安王生死不明,襄州已发发可危。据襄州传报,萧隋命尚书省右仆射房玄龄为荆襄道大行台,配合萧锐部署江南防线。”

“萧隋的动作,竟如此迅速?”

“是啊”照这状况,分明是房玄龄还未返回江淮,就已经开始筹谋此事了。”

李言庆和李建成窃窃私语,朝堂上的争吵,却趋于白热化。

甚至有些人,开始责怪李世民先前强硬的态度。话语中隐隐约约,将突厥使团之死,与李世民联系在一起。

李世民那张英挺的面容,却是越来越黑。

“养真!”

李渊突然开口。

李言庆一怔,连忙上前道:“臣在。”

“你和房玄龄比较熟悉,你以为襄州可守得住吗?”

李言庆想了想,“襄州目前的状况,臣并不清楚。不过,西安王下落不明,必然令襄州上下惶恐。太子刚才说。襄州如今由襄州司马盛师彦主持,此人的名字,臣也听说过。当年为潢关鹰扬郎将,确有本领。然而臣以为,盛师彦未必能稳住襄州的局势。”

“此话怎讲?”

“陛下,襄州乃江谁要地,需重臣守卫。

西安王生死不明,必然会令襄州陷入惶恐。盛师彦虽为悍将,未必能镇得住襄州。”

“那以王兄所言,襄州非王兄。无人可派啊。”

李世民突然阴阳怪毛的开口道。

李言庆笑了“若本王出镇襄州,可立时令房玄龄兵退三百里,不敢正视襄州。”

李渊细目一眯,“那联命你出镇襄州,你以为如何?”

“陛下,非是臣不愿,而是不能。”

“此话怎讲?”

“若陛下命臣出镇襄州,只怕不等臣到襄州,那襄州已陷落于萧隋之手。”

李渊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脸上的阴霾随之一扫而空。

“养真,你确实很自负啊!”

“陛下,非臣自负,实为自信。

那房玄龄与臣交厚,谢映登当年更随臣转战高句丽,对臣甚为了解。杜伏威虽与臣儿甘交集,但此人战力点强横,少有人可以比陛下卑联口故襄州总管,消息一传出去,房玄龄必然猛攻襄州,以期在臣抵达襄州之前,占居更大的优势。

所以,臣往襄州倒是无妨,但却不可出镇襄州。”

李言庆话语中,显出坦荡胸怀。

相比之下,李世民先前那一句阴阳怪气,不免显得落了下乘。

人常言秦王善战,但只凭河南王刚才那一番话,就显得底气不足。

李渊问道:“那养真以为,谁可出镇襄州?”

李建成连连向李言庆使眼色。意思是说,你别急着回答。

可言庆却恍若未觉,沉思片刻后回答说:“臣举荐河间王,豫州总管李道玄。”

“道玄?”

“河间王?”

一时间,立政殿中不时响起惊呼声。

李建成虽然有些不满,但想想,李道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和李孝恭不一样,李道玄早年非常崇拜李世民,但后来去了豪阳,似乎和李世民就疏远许多。

而对李建成,李道玄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

他是宗室,其祖父曾收留过李言庆的父亲,而且也很得李渊喜爱,是个合适的人选。

李渊蹙眉道:“可道玄的年纪,是不是有些小了?”

李道玄如今年方十六岁,算起来。的确是小了。

李言庆却说:“陛下,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臣十三岁即征战疆场。十六岁就统领一府之兵。十七岁的时候。已然掌控一州之地,道玄年纪虽却身经百战,谋略过人。而且,他身为宗室,出镇襄州。丝毫不比西安王的身份差,同时还不会为房玄龄看重。

陛下,房玄龄虽然夺取了那州,但想要攻克襄州,还需要一段时间。

臣以为。二萧并为真的合而为一,甚至彼此间矛盾依旧。

房玄龄出兵。不过是权宜之计。萧隋需借此机会,谋取更多利益。道玄前往襄州,可令朝廷从容准备。”

一番大道理说出,令朝堂众人顿时失声。

李道玄……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建成道:“皇上,儿臣以为,道玄可当重拜”

李世民想了想,也附和道:“儿臣也认为,道玄是最合适人选。”

“既然如此,就命河间王为襄州总管,总督江淮道战事。命盛师彦为荆襄道水军总管,协助河间王。出镇襄州。”

“陛下英明!”

立政殿里,众人异口同声。

李渊摆手示意众人散去。

李建成拉着言庆,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听李渊突然开口道:“养真,你留下来。”

李言庆一怔,停下脚步。

他偷偷向李建成点点头,而后肃手而立。

待众人纷纷离去,李渊起身,绕过龙案。迈步走下玉阶。

“陪联走走。”

他二话不说。迈步走出立政殿。

李言庆也不清楚,这位爷究竟是什么意思,连忙紧随其后。

安士则等人,则落后数十步的距离,看着在回廊中,一前一后行进的君臣二人。

“养真!”

“艳在。”

“联只问你一句话,突厥使团。可是你所为?”

李言庆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他犹豫了一下,停下脚步,伏地叩首道:“陛下英明,臣早就知道。瞒不得陛下。”

“你这孩子,”

李渊回身看着李言庆,“你以为联络了玄霸,联就猜不出来是谁所为吗?联这几个儿子”呵呵,昆沙门性情宽厚,凡事有板有眼,讲求规矩;二郎虽有野心。但却分得清楚轻重;三胡”那孩子是个纨绔性子。志大才疏,但却紧随太子。

唯有玄霸,这世上除了他娘亲,谁也看不透他的心思。早年间他身体多病。联又忙于公务,所以他对他的娘亲极为依赖。皇后走后,他对联纳妾一事,心怀不满,可他又哪里知道,联那时候若不如此做。只怕这项上人头。早就不保。”

李言庆还是第一次听说,李渊和李玄霸之间有这么一段事由。

李渊示意李言庆起来,低声道:“刚才你若矢口否认,联定会决心。取你项上人头。

养真啊,联知你不喜突厥”其实联亦不喜。

然则坐在这皇位之上,联所要考虑的东西,非你能够明白。说实话。自洛阳收复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