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

第5章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第5章

小说: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法国刚一沦陷时起,德国武装力量参谋部就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具体计划,以求使希特勒昔日的“东方梦”变为现实。
早于1924年希恃勒蹲在奥地利兰德斯堡监狱撰写他的《我的奋斗》一书时,就已形成攫取西欧的灭绝人性的理论、计划以及“东进”政策。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因策划闹剧式的“啤酒馆政变”失败而被捕入狱。
狱中的希特勒,并没有因失败而懊丧,却在铁窗内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生活。他婉辞了前来向他问候、致敬、馈送礼物的访客,整天伏案沉思,检讨既往,展望未来。在他同狱难友赫斯的帮助下,开始一章接一章地撰写他改造德国、征服欧洲的野心勃勃的第三帝国的蓝图。
最初希特勒想把他的书题名为《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但是出版商马克斯·阿曼不喜欢这个累赘而没有生意眼的书名。于是,把它简化为《我的奋斗》。书的第一卷是在1925年秋天出版的,它在当时并没有立即成为一本畅销书,但年年再版,销数逐年增多,到1933年,希特勒窃得总理职位的头一年,《我的奋斗》已销了100万册,到1940年,竟高达600万册,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我的奋斗》这本书,大肆宣扬保种保族的反动的优生学,极力鼓吹雅利安人,特别是日耳曼人做世界主宰的种族。希特勒在书中宣称:不仅要使战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不堪的德国在太阳底下占有比以前伟大的地位,而且要建立一个新式的国家,这个国家要以人种为基础,要包括所有当时住在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这个国家要确立“元首”的绝对独裁权力,在元首身边的是一批承上启下的较为次要的领袖。他说,“强者的独裁便成为最强者。”因此,这本书的内容,首先是未来德国有朝一日能成为“地球主人”所依靠手段的轮廓概述,也是纳粹主义人生观的赤裸裸的表露。
按照希特勒的想法,新帝国第一步要恢复德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接着就是走向世界霸权。他宣称,霍亨佐伦帝国在非洲猎取殖民地犯了错误,德国必须在欧洲进行扩张。因此,他立下的宗旨是:
——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摧毁法国。
——从肉体上灭绝其他民族,首先是斯拉夫人。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辟疆土。
他在详尽地描绘了第三帝国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后,疯狂地叫嚷:“不管怎样,要继续向东突进。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要“报复布尔什维主义”奴役苏联人民并攫取欺榨构成了德国法西斯政策的核心,也是希特勒毕生的根本任务。
1939年8月,德国在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仍念念不忘他们的侵略计划。希特勒在条约签署3个月后就宣称:“。。我们与俄国之间是签有条约,但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德国就准备把苏德条约变成一纸空文。因为乌克兰的粮食,高加索的石油,整个俄罗斯犹如黑金块的土地,都是希特勒梦寐以求的。
二、枪膛只剩一颗子弹,面前却有两个敌人
希特勒前往攻打法国的两个月后,于1940年7月初,回到了柏林。首都宣布放假一天,中午店铺关门,通往总理府的街道挤满了人群,百万面纳粹党旗帜在街道上随风飘扬,玫瑰花撒满了道路,等待希特勒的车辆来碾碎。下午3时,军乐队奏起《巴登韦勒》进行曲,戈培尔博士通过广播联播公司亲自报道欢迎希特勒胜利凯旋的实况,这时希特勒的专车开进了安霍尔特车站。全国为纳粹军攻打法国凯旋而狂欢。
法国沦陷了,贡比涅森林希特勒报了历史之仇。现在他却面对一个可怕的重大无比的战略抉择——是入侵英国还是攻打俄国?以前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凭着一时冲动,经过一宿间的短暂推敲斟酌,在本能支配下,心血来潮,断然定下来。但这次是攻打英国还是俄国的抉择,却使他冥思苦想忙到了7月末,到了秋天这种精神压力才有所缓和。他没有料到,现在他“面对着两个敌人,可是枪膛却只剩下一粒子弹”,他自己后来曾经这样描绘。
英国的危险不那么紧迫,尽管丘吉尔可能向他的人民隐瞒自己在敦刻尔克的重大失败,但是军队逃跑时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的废墟却具体地证明了,英国在未来几年内没有能力直接从陆地上介入。英国皇家空军有可能轰炸德国工业区,但对希特勒来说,远不及英国在巴尔干半岛各国——希特勒的石油来源地——制造麻烦引起的危害更可怕,丘吉尔可能在那里让一个有妒忌心的国家卡住它的邻国的咽喉,对英国又没有什么大危险。
希特勒倒是觉察出斯大林对他不怀好意,而且6月份俄国的行动两次助长了这些猜疑。12日,莫斯科向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发布一项最后通牒,四天之后,又向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发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并往罗马尼亚边界调集军队,半个月时间,苏联兵不血刃占领了三个国家和罗马尼亚的两个省,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俄国还打算进一步行动。
陆军情报局搜集到大量的报告,证明俄国人要入侵德国,有消息说俄国正调聚重型坦克,准备越过边界,德国将收到交出默默尔的最后通牒。希特勒觉得,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法国的事实,一定使斯大林惊讶。因为6月23日莫洛托夫通知德国,尽管早先答应在比萨拉比亚地区与罗马尼亚发起战争,可是现在苏联不能迟延,已下定决心,“如果罗马尼亚政府拒绝和平解决就使用武力”。
俄国人还对布科维那提出领土要求,这使希特勒大为恼火,这个地区从前属于奥地利王国,从未属于过帝俄,那里又密集地居住着日耳曼族人。希特勒让里宾特洛甫帮助他回忆一下与斯大林1939 年签订的条约内容,发现秘密协定含糊得令人吃惊:“考虑东南方时,苏联一方强调它对比萨拉比亚的兴趣,德国一方宣布它对这些地区(重点号作者注)完全无政治兴趣”。“地区”一词上的复数形式着实令人尴尬,但是协定书上明明白白有里宾特洛甫的签字。在希特勒看来,这些动作与其说是俄国在设法巩固她的侧翼,不如说是俄国企图攻打西欧的第一步,必须严肃对待。不能像匈牙利摄政王米克洛斯·霍尔蒂所说的,让斯大林和红军“象吃羊蓟一样,一叶一叶地把世界吃掉。”
7 月中旬,意大利人又向里宾特洛甫提供了一份译出的希腊驻莫斯科公使馆拍给雅典的电报。它报告了7 月6 日加里宁与科里普斯的两个小时的会见。希特勒读到此电报时更是惊恐不安。科里普斯强调,俄国人正狂热地准备战争(“这是十分确凿的”希腊的电报这样注释),如果战争持续下去,那么,一年之内,苏联就要加入英国这一边。
7 月16 日,科里普斯和土耳其大使谈话时,——匈牙利外交部又为里宾特洛甫提供了这次谈话的内容,谈话中曾指出,斯大林也明显地表示出很想接受丘吉尔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向他提出的合作建议。苏英携手合作,这是希特勒不愿意看到的,英国,可是他迷恋多年的“情人”啊,如今有可能被别人抢走,他岂可善罢甘休!
二十年来,希特勒一直梦想和英国结成同盟,直到战争打了很久,他还做着这种白日梦,象一个不愿承认自己害着单相思病的恋人那样,徒劳无益,如痴如迷,顽固地抱着这种梦想。一位副官从侧面听到希特勒对着总理府的电话激动地喊叫:“我们没有权利毁灭英国,我们完全没有资格接收她的遗产”,这里的“她”指的是英帝国。他甚至认为英国的崩溃,只会带来使日本、美国和布尔什维主义从中获利的“破坏性后果”。
直至1941 年12 月,日本参战时,这种梦想仍然在希特勒的脑际徘徊,尽管那时英国和德国已经空前凶狠地互相扭打起来。在瓦尔特·赫维尔未曾发表的日记里,他记载了希特勒的忧伤和悲叹:“多么奇怪,在日本的援助下,我们在摧毁白种人在远东的阵地——而英国却在和那些猪猡布尔什维克一起打欧洲!”
本来,希特勒认为,随着法国的沦陷,英国政府会明白道理。当雷德尔海军上将催促他立即发动对英国重要海军基地的空袭,并准备从海上入侵时,希特勒却认为,入侵本土纯属多此一举,“不管怎样,英国会屈服的”。他在1940 年6 月初以来的政治态度给人的感觉是,通过外交手段可以说服英国屈服于他的意志。
温斯顿·丘吉尔的英国1940 年发动的抵抗,打碎了希特勒的如意算盘,使他认识到,英国人不挨鞭子不会醒悟,于是很不情愿地执行了“海狮计划”。
希特勒认为,俄国一定是英国的最后希望。“只能等我们把这最后的希望在大陆上粉碎时,他们才能认输。”希特勒说,英国人决不是傻瓜,他们一定意识到,如果他们输了这场战争,就会失去使他们帝国团结一致的精神支柱,如今英国不仅对美国抱有很大希望,而且她象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正紧紧抓住俄国,倘若在美国和俄国卵护下,他们能度过难关,聚结四、五十个师,而且如果美国和俄国帮助他们,那么德国处境就岌岌可危了。希特勒决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尽管他意识到面对着两个敌人,可是枪膛里只剩下一粒子弹,但却坚定地认为:首先必须摧毁英国的靠山。
对于美国他并不害怕,因为在滑翔机、坦克和潜水艇的生产上,美国永远不是德国的对手;没有四年工夫,美国的武器产量不会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此外,他还有向欧洲战区运送武器和士兵的种种麻烦,鞭长莫及,不足为虑。
俄国就不同了,希特勒意识到,她不仅雄踞欧洲大陆,而且直接威胁着德国的后方,“所以现在必须打败俄国”。如果俄国被打败了,美国也一定偃旗息鼓,因为俄国被消灭了,日本就会解除后顾之忧,成为远东的震慑力量,如果俄国被打倒在地,英国的最后一线希望就破灭了,德国就将成为巴尔干半岛和整个欧洲的主人,这就是攻打俄国的妙处。
1941年6月在入侵苏联的德军大本营——“狼穴”里,女秘书的日记,在抱怨“狼穴”低洼、潮湿、闷热的气候,蚊叮虫咬的环境和枯燥单调生活的同时,也一点不错地反映了希特勒当时的心里想法:
“我热切渴望的莫过于一旦我们开始对付俄国,英国就提出媾和。同英国打仗只能把我们两国的城市变成废墟。罗斯福先生在拍手称快、格格大笑,因为他预见到有朝一日就会继承英国的遗产。我的确不能理解为什么英国不听从理智的声音呢,既然我们要往东方扩展,就不需要他们的殖民地了。我觉得一切都会送上门来,这完全是可能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非常肥沃,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其余的(如咖啡、茶叶、可可等)通过交换可以从南美获得。一切如此简单而明了。上帝快让英国恢复理智吧。”
应该说,希特勒此时决定先对付俄国,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因素。希特勒并不是意识到无视英海军的压倒优势,冒险从海上入侵英国,第一天就会使他丧失1万名士兵,这些士兵将来在实现他们远大目标(梦想获得东方的天然黑金块——即征服苏联)时会用得着。他只意识到在法国的胜利,使他的指挥人员和德国人民产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