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骁将 >

第215章

三国骁将-第215章

小说: 三国骁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没有把话题继续说下去,他只是再给手下一点点暗示。

而同样有关于自身的前途命运,这个问题也在马腾那里商讨着。不过,他们首先是从军事方面入手的,其问题的入口就是刘备军中正在逐渐扩充中的马车部队。

对于刘备军中配置的大型马车,马腾等一班子人可谓是记忆犹新。在最初见到大批队的这玩意之后,他们的脸色就不由得为之一变。尤其是与魏延部同行一路之后,马车的作用就更加的被马腾等人所重视。

想一想,如果有数千辆马车,配上足够多的士兵,那简直是纵横一方的利器。具有一日数百里的快速行军,能够攻城,步军集团阵列也丁点不畏惧骑兵群的进攻,虽然防御上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缺点,可只要配上一定的骑兵探哨,就从战争角度而言,简直就是在作弊。

一车一什,马车顶部还可置放粮草、器械和军帐,那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虽然想要组建成这么一支“马车部队”需要费很大的工夫和精力,然刘备军手中有足够多的俘虏来做苦力,且有足够的恒心来完成这一目标。

“父亲,刘备军若是真的凑齐四五千辆这般的马车,那整个雍凉就再也没可以抵挡他们的力量了。”

马铁皱眉说道,“而且孩儿听人说,在成都,那由那刘宪与诸葛亮等一批善于机关机械的人牵头,一班工匠正在全力研发一种新型的四轮马车,其速度和灵巧性要远比现在的两轮大马车高出数筹不止,且还更为坚固耐用。”

“有了马车,再配上川蜀精锐的步卒和元戎连弩,那里还用的着惧怕骑兵。”马休更一步把元戎连弩扯了进来,这东西几次露面,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其杀伤力,很为西凉军所传诵和畏惧。

“难啊……”帐篷中只有他们父子三人,马腾也就用不着在强撑起他那副坚强的外表了,一时间是愁容毕露。

“父亲,你说咱们要是投效给刘皇叔——”马休顿了顿,有些心怯的向马腾提议道。谁都不是傻子,西凉军已经败落了多次,这几年见几番复起已经使得凉州的兵源很是短缺,只要是稍微有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西凉军未来暗淡的前途和刘备军不可限量的前程。

而且因为今年的冬粮,刘备集团已经有大恩于长离和湟中诸羌,以后的日子里,马腾若是真的与刘备军翻了脸,很朴实又讲义气,知恩不忘的羌人怕是不会与刘备军为敌的。(有例可证)那时候,马家的命运就……

马腾深深地看了马休一眼,没说什么话,面上却已经有点不豫之色。他横行西凉多年,实力更是曾经一举越到雍州三辅一带,现在想要他归顺与人实在有些难度。

就像那翱翔在天空的苍鹰,是绝不愿意被人圈养在笼中的。

“三弟”,马铁厉声道,“这可不是小事。想想大哥,以兄长的性格,岂会甘愿俯首。”

“此言以后休要再提。”不到最后一步,马腾实在不愿放弃自由之身,被“关进”成都去,与那张鲁做同伴,他可不乐意。

“只是……”韩遂那个老家伙又会怎么想?他会不会……一丝厉色从马腾眼角闪现,难道真就到头了?

缺失了韩遂,西凉军就不再是西凉军,马氏一门也就……

“唉,难啊……”马腾长叹一声。还是等着看吧,刘备军不是要攻取安定、北地二郡么,到时候必然会与西部鲜卑、南匈奴生事,且看他们能不能应付的下。

ps:傅燮(?——187)字南容,东汉北地郡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人,傅介子之后。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傅燮遭到张让、赵忠等人的排挤,被调出京师,派道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当太守。汉武帝时候,设河西四郡,羌人纷纷内迁与汉人杂居,傅燮任太守的汉阳郡,也有羌人的聚居地区。因为汉灵帝朝政腐败,官吏欺压盘削百姓,引起羌人反抗。傅燮善于体恤人民,他道涵养以后,采取宽松的政策,不实行镇压,而是减轻百姓的负担,特别是善待并抚恤羌人,使他们非常感动,逃亡的羌人“感谢他的恩德”,纷纷前来归附。于是,傅燮进一步“广开屯田,列置四十余营”,组织当地乡民和羌人开荒种田,既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也减轻了羌人的负担,受到羌人的欢迎。这样,就使动乱的地区安定下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届年,河西刺史耿鄙、领军将军程球尽起河西六郡兵进攻叛军韩遂等部。耿鄙不听傅燮的建议,急功近利,当大军开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时,马腾叛乱,程球、耿鄙先后被乱军斩杀。之后叛军汇合韩遂共十万人马围攻汉阳,虽然傅燮深知自己兵少粮缺,孤城无援,被围久日,必将被攻破,但作为汉阳太湖搜守土有责,决心坚守城池,誓与将士们一同战斗,生死同归。此时,随韩遂围城军中有北地郡的羌人数千人,他们“因向来感激傅燮治边的恩德,都在城外叩头,请求护送傅燮回归北地灵州乡里”。

例二:韩遂溃败,其女婿阎行想杀死韩遂投降曹操,率兵夜袭,没有成功。韩遂逃到羌中,因他一直有恩惠于羌人,因此受到羌人的保护,于夏侯渊撤退后再次归来。

第四卷征伐天下三百零二章军械

三百零二章军械

大雪纷飞,朔风呜啸。刚刚进入十月份没几天,西北大地就已然变成了冰天雪地的世界。

“老天变脸还真快啊!”刘宪感叹道。这才几天时间?气温就赫然降低了十几二十度。若不是西凉军离开的早,怕是在路上还会被老天爷给扫了尾。而深入陈仓渭水狭道的无当飞军,此刻都还没有抵达上邽,但快马探报他们已经达到了之前血战的平地区,全军已经转移到了麦积山后的峡谷内休整。而几天前,因为察觉到天色不对,庞统为防备万一,急忙组织了大队车马运送衣食物资前往狭道内,并在麦积山下的峡谷内为六千无当飞军按下了大寨。

一切都是那么的如意。

抿了一口热烫的茶水,滚热的触感顺着嗓子直通肺腑,“真是舒服。”刘宪裹了裹身上的鹿皮大氅,惬意的向后一仰。

身后,是一具刚刚赶制出没几天的躺椅。

大雪漫天的时节,一切整编和部队汇总都停了下来。从出兵天水的那一刻起,到刚刚结束的一场血战,数月征战厮杀,使得凉州刘备军各支部队编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刘宪、庞统本准备是趁上邽重兵云集之际,全面编肃、整顿一下部队,借此机会清理一下作战中屡拖后腿的降兵部队。

可不期而至的大雪让五万余刘备军全缩进了营帐之中。

部队编练固然是暂时停止了,但其他的事情还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比如说马车的制作和兵甲的修补、重融。

打仗不但是打兵力、粮草,打的还有军资钱财。这一时期的铁金炼制水平较之秦汉(西汉)固然有了长足进展,可比起后世来却是差劲的老多了。

如一些刀枪,一战之后便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是段为两截,刃口霍霍牙牙,在大众士卒所使用的制式兵刃中,如此情况比比皆是。

而相对于刀枪兵刃的折损,战甲的修补无疑要麻烦许多。然也多亏了这一时期铠甲的发展程度不高,远远没有达到唐宋时期的巅峰工艺。

汉军普通士卒披挂的多是两裆甲,此甲不过是用铁片镶在皮革上而制成,在胳膊和肩膀处用带子相连,算是一种极为简单的铁甲。且只顾前胸不顾后背。

这样简陋的铁甲,防御力至少还是胜过单纯的皮甲的,而修补起来也不麻烦,至少看起来不麻烦。就是将被刺穿、捅破的内甲,也就是镶嵌铁片的皮子补好,再用新的铁片代替坏损、遗失的铁片……

一名熟练地工匠一天也就能修缝三五件。(损坏的铁片也不能丢,因为它们收集起来后还可以还炉重铸)

级别稍高一些的,如资深伍长或是什长,再或是精锐部队,这些人披挂的就是筒袖铠。在刘备集团中,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筒袖铠乃是诸葛亮发明的。众所周知,带袖的铠甲,最早出于汉代。诸葛亮在赤壁战后,刘备集团稳居荆州之际,便大力着手于军械的创新和改造。有部分刘表遗属工匠和刘宪养在淮南的工匠群做基础,诸葛亮的种种发明自然可以变成现实。就如这筒袖铠一般,元戎弩也是一样。

筒袖铠:形制为胸背甲片联缀为一体,圆领较高;肩部和大臀部有长短不一的铁筒袖,腰束皮带。它是用小块的鱼鳞纹铁甲片或者龟背纹铁甲片穿缀成圆筒形的甲身,前后连接。肩部配有护肩的铁筒袖甲,故名“筒袖铠”。(是否同现代的短袖衫相似?)

ps:从洛阳地区晋墓葬中出土的武士俑当中较为常见。

这种甲俑的外观上看,可以明显地可以看出其防护身体的面积有所加强(较之两裆铠),而且铠甲各部位的联缀更为合理、方便。“筒袖铠”一般与一种高顶铁盔配套使用,现在乃是刘备军中颇为常间的甲服。因此,又称之为“诸葛铠、诸葛帽”。(这种甲装是魏晋时期的军队士卒普遍穿用的铁制甲服。)

此战甲整个铠甲均由鳞状甲片重叠连缀而成,而非两裆铠的片型铁片平铺而成,防御力固然高了许多,可修补起来,难度却也增高了许多。

如果被损严重的话,就是两三名工匠合力,一日也修补不出一件来。

此外,再高一等的战甲如玄甲,即鱼鳞甲,几千片铁甲,用麻绳或者皮绳经纷繁复杂的编缀方法编织起来。可以有效防护人的全身。这种珍贵的战甲已经是中层将领所披挂的了。而在鱼鳞战甲之上的黑光铠、明光铠,更是只有真正的统军大将才能披挂。

几个月的厮杀,单是损坏的军甲一项就足够全军随军工匠一个冬天忙碌的了,而这还不算刀枪和数量同样惊人的盾牌。

长枪、大刀、单刀以及盾牌,这四项武器在蜀军中的装备比例极高,大刀长枪配合着铁甲和严正的军纪、刻苦的训练,组成了刘备集团赖以对抗曹军精锐步军的主力。而同样身披铁甲,一臂持刀,一臂持盾的刀牌手,在军中的地位丝毫不弱于前者。

长枪、大刀,都没什么可改动的,盾牌也同样如此,单刀也不例外,这些兵刃的改动,那除非是愿意花大价钱(盾牌)或是冶炼工艺有了显著提高。

两汉时期,炼铁技术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发明了“炼钢”法。即通过渗碳、脱碳、反复锻打和去除杂质等工序,以改变钢铁品种的质量、成分和性能。因为必须反复锻炼和渗碳,故又称“百炼钢”。

“百炼钢”发明于东汉,三国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正史中,南朝梁江淹作的《铜剑赞》,很是推崇曹丕铸造的刀达到了百炼钢锻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其云:“及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魏文帝为太子时,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炼之精利而悉。”

百炼钢锻制的兵器虽极锋利,但因工艺复杂,费时费工,故被人们视为珍贵之物。曹操《内诫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吾闻百炼利器,辟不祥。摄服奸宄者也。”

“百炼钢”兵器被视为“神器”,迷信有“辟不祥,摄服奸宄”之效,被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继承曹操基业的曹丕魏,做《赋刀》诗:“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凶致福祥。”又有致孙权《送剑书》:“仆有剑一枚,明珠标首,蓝玉饰靶,用给左右,以除妖氛。”可证。

而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