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何以成大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从孩子上小学后算起吧,撇开要操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体冷暖不说,单说学习成绩,就够让绝大多数的家长揪心了。
一个班上几十个同学,能考前几名的就那么几个人,面对自己孩子学业落后的情况,没有几个家长是不着急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厌学、逃学,不断被家长活活打死或打伤的事件,时常见诸于新闻各媒体上,就是有力的证明。
以中国之大,在校的中小学生至少有三亿人吧。每年高中毕业的学生有数百万、近千万人之多,可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不过几十万人而已。按照现行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大部分的孩子是成不了“龙”与“凤”了。中国人的孩子进入社会前,差不多都得先通过高考这一筛选关,它差不多成了孩子们通往天堂与地狱的分水岭。如何培养孩子顺利地考入重点大学、父母或本人满意的大学,不能不说是决定孩子们将来人生幸福,甚至性命攸关的大事。
是家长,差不多都得面对这道决定子女人生命运的高考门坎。不少家长不得不为了子女的前途,花高价钱进重点中学,或者求人情、托关系进重点班;不得不花钱为孩子上这种延长班,那种补习班;有的为送孩子进城读书,从农村毫不犹豫地搬进了城市当陪读父母,租住在最差的出租房里甘愿受苦;有的从内地千辛万苦迁往了省城或沿海大城市,花光了平生积蓄;有的则为孩子请起了常年家教,甚至送孩子出了国门。那些高考名师的家里,几乎门庭若市,求助取精者,络绎不绝。人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别人么!
为了培养孩子,做家长的最舍得花钱。他们自己省吃简用,可为了孩子的成长,他们往往不惜砸锅卖铁!
我们作者俩是父女关系。女儿读小学的时候,学业一直不怎么好,是一名扎扎实实的差生,父亲已记不清自己那时对女儿到底动过了多少粗,进行了多少次的体罚与辱骂。女儿一进初中,第一学期就给父母弄回来了一张,她是全班倒数第一名的排行榜——学生成绩通知单!父女俩算是真的顶上杠了!
作为家长,我们夫妻俩都震惊了,不得不开始了重新审势,重新定位,重新调整父女关系,重找出路。一句话,父亲如果再对孩子动粗,还那么简单粗暴地对待她,女儿的前程,真的就会彻底断送在父母的手中!
作者之一的我开始改变自己,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破解这道难题。我上网看教育方面的资料,到书店里购买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翻出教育心理学,仔细地阅读。然后与女儿一起学习,一点一滴消除她的敌视,一年以后,我终于取得了女儿的信任。
现在,我有幸成为了女儿的同学与朋友,终于帮助女儿找回了早已失去的学习兴趣。我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态度与方法,女儿的精神状态也随之完全改变了!
更可喜的变化则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已从倒数第一名稳步上升,终于丢掉了差等生的帽子,真如脱胎换骨一样,取得了特别令我们称奇的明显的进步!
为了培养孩子,家长最舍得花钱。他们省吃简用,可为了孩子的成长,他们往往不惜砸锅卖铁!女儿一进初中,第一学期就给父母弄回来了一张她是全班倒数第一名的成绩单!我们夫妻俩都震惊了,不得不开始了重新审势,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态度与方法,女儿的精神状态也随之完全改变了!
02、我那痛苦黑暗可怜紧张的初一生活
我那痛苦黑暗可怜紧张的初一生活
“天色还很早,我去上学校。小鸟说,糟、糟、糟,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去学校,把学校全炸掉,告诉你,好、好、好,从此以后不用上学了!”这是我上初一的时候,在心中唱得最多的、莫明其妙的歌曲之一。
那以前的我,真的被无尽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抬不起头来了。那种一天到晚只能坐在教室里的糟糕的生活,实在让我很痛苦!
刚去上初中,家长想方设法把我弄进了县二中的重点班。在那个小小的教室里,就像扎罐头一样,挤着我们近80个可怜的“祖国花朵”。教室前面,那些身材矮小的同学的座位,与老师上课的讲台已完全对接上了,他们就坐在黑板之下。而我的背脊梁,只能靠在最后面那堵冰冷的白灰墙上,常常还被挤得无法坐下去。
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我的感受真的很压抑。进初中才新鲜了几天,让我头痛的倒霉的时光,仿佛已无休止地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第一关便是过英文关。我的同学,有的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下功夫学英语了,升进初一时,老师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已达四级以上。而我呢,来上中学以前,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记清呀。
我所在的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学过英语。上课后,老师根本没有教我们国际音标,也不教英文单词拼读方法,咿哩哇啦地将课文读一遍以后,就要求我们背单词、背课文。我的天啦,英语对于我来说,那真的就是读天书啊!
偏偏又遇上了教英文的老师工作格外认真,要求也特别严,全班同学必须人人过关。我的学习真的太吃力了,父母也很替我着急,几乎每天晚上跟着我读、背、记。可是,我们学生每天必须在早晨7点20分到校,晚上9点才能离校,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例外。每天的起床、洗漱、吃饭就像打仗一样。父母哪里还有什么时间来辅导我!
每天晚上,父母能够帮助我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还有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一大堆家庭作业要完成。我心中一急,父母就更着急,我的家里,从此“战争”不断。当然,倒霉的只能是我,毫无疑问,我成了“战败国”。
想不到上了初中以后,读书变成了没有一丝快乐的苦差事,痛苦一直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英文单词是怎么过的关。总之,该记的、该背的,我差不多都拿下来了,第一学期,我的英文也考了78分。虽然排位倒数十几名,我自个儿却也还算满意。但是,那个耻辱却仍旧无情地绑在了我的身上,我无可辩驳地仍然是老师与家长眼中的差等生!
现在想起来,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也确实有点差劲。英文还好对付一点,我最害怕、最厌烦的还是数学,因为我老是做错题目。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到那些正数负数、大中小括号、小数分数一大堆的计算题,我的头脑就发怵发麻。
我不知那些编书的家伙,为什么要出这些稀奇古怪的题目来整我们!(对不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对编数学书的人没什么好感)。运算时,我常常忽略括号外的负号,甚至忘记四则运算法则的应有顺序,老是将练习题做错了。期末考试,我的数学只得了34分,在全班成了最差的学生。面对这一铁定的实事,我成了父母责骂的专有对象,我对学习数学有了一种说不清原因的恐惧。
后来,父母为了转变我老是学不进东西的状况,终于改变了对我的报怨,自动停止了对我的“战争”。他们从自身开始寻求突破,还弄来了一大堆资料。特别是我的父亲,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出路,并为提高我的学习效率,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专题研究。我所学的课程,他们再一次地陪同我学了起来。
我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共同进步,从“敌对国”慢慢建立起了那种相互信任、关系融洽、尊重亲密的父女关系。并有了这次令人愉快的合作。
初中二年二期,学校也不再要求我们学生必须到学校上早晚自习,又取消了双休日的补课规定,我终于顺利地走出了那段——让人痛苦的、黑暗的、可怜的、高度紧张的初中生活。
坐在像扎罐头一样的教室里,我的感受真的很压抑。读中学以前,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认得。每天还有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一大堆家庭作业要完成,我心中一急,父母就更着急,家里从此“战争”不断。当然,倒霉的只能是我,毫无疑问我成了“战败国”,读书的痛苦一直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03、寻找一本对教育孩子真正有用的书
寻找一本对教育孩子真正有用的书
关于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书籍,在我们中国莫说汗牛充栋,也是够让人肩挑背扛、气喘嘘嘘、汗流浃背的。仅教育学、心理学的教材就有几十个版本。
如何教育与奖惩孩子的专著也有不少。那些高考状元、榜眼、探花,那些考上了北大、清华的骄子们编写或参与编写的,或者写他们成长经历的书籍,则更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多如牛毛。那些学术文章还要让人眼花缭乱,每年高考过后的一段时光,它们便填满了各大小报刊的版面,也充斥着网络各处。
但是,真正适合用来教育学业不那么好,接受能力不那么强,即品行尝可、学业不优的差等生,如我的孩子的书却几乎没有!专家们大多谈的是优等生的成长故事,专著论述的却又是普通的教育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青少年。很少有学者针对普通学生,按功课优劣、个性特点来进行细化、分类研究。更多的文章只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没有什么作用!
虽然,教育心理学上谈过特殊儿童的教育,但平心而论,我的孩子虽然是班上的差等生,但无论如何还归不进那些智障类别里的孩子中去!也许是我们孤陋寡闻吧,一般条件下,功课较差的学生群体,似乎还没有什么学者将他们作为专题对象来研究。
而那些高考状元拿出来的东西,如学习方法、手段,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孩子,其实是无法学得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效果就会不一样,根本不可能照搬他们走过来的那一套。那些针对孩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大道理的普通读物,遍布其中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对我们教育差等生来说,多数也只能是隔靴止痒,真正所能起的作用不大。我们只好向郑渊洁学习,寻求了一条能教育自己孩子的新路子。
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因研究对象不同,不同人写的书,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所发生的作用肯定是不同的。我们没有专门针对中等生、差等生进行研究的专著可供参考。在寻找对孩子的教育突破口的过程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对我们的启发相当大。它让我们明白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的道理。
作者之一不再坚持让孩子去自学,而放弃本该由家长承担的教育引导的责任。别人为什么那么在乎占有教育资源,体育人材为什么一定要有好教练才能培训得出来?导师的引导作用与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其实,世上早就有了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之说,只是我们自己以前理解不透彻而已!
好学的父母、对子女特别关心的父母,孩子哪里可能只是一个差等生!蔡笑晚先生一门虽然培养出了六个博士生,那时对我们也没什么触动。现在,我们想得越多,在思想上也越有感触。作者之一的我,终于着手对本人及孩子过来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主动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改造。我们革除了过来故有的旧习性与老观念的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它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一天晚上,一个小偷翻进了一个高墙大院内,准备等这家主人歇息后行窃。可是到了深夜,这户人家屋子里还有一个人在读书,没有睡觉。小偷无奈只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