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吟片刻,孙承宗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皇后,老臣也知此事极为严重,但却实在是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懿安皇后道:“老大人,此事复杂之极,一个不好,便是满盘皆输。哀家想到了一个法子,却又难下这个决心。”
“什么法子?”孙承宗吃惊地问道。
这几天不知听多少人谈论过这件事,但人人都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懿安皇后的一系列表现,让包括孙承宗在内的很多人,都对懿安皇后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信心,所以现在一听懿安皇后有了法子,孙承宗不由心神大振。
懿安皇后道:“总的方面,现在我们还无可奈何,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所以哀家就想到了一个变通的法子。四川地处一域,物阜民丰,对江南的影响不大,秦大人又威望素著,要是在四川一地率先发行宝钞,那以举国之力在后支撑,成功自可想见,而待四川成功之后,再由四川往附近其他各道扩展,最后推至江南。这样一来,因发行宝钞而被北方利用的危险就会大大降低。”
闭上眼睛,孙承宗默默思索。大概有两刻钟,孙承宗睁开眼,道:“皇后此法有百利,却又有一害。”
懿安皇后道:“老大人所言极是,哀家就是因为这一害而下不了决心。”
孙承宗道:“皇后,如果我们没有应对之策,那北方一旦发动攻击,银价必然震荡,致使交易凋敝,而交易凋敝又会致使生产凋敝,那就会对我们造成强烈的冲击。而北方一旦发动攻势,就绝不会仅此而已,他们必然要随之以兵戈,如果此势一成,则我们危矣。”
懿安皇后问道:“老大人的意思是要做?”
微微摇了摇头,孙承宗道:“蜀人治蜀在蜀人心中有极强的号召力,现下天下纷乱,如果在蜀地发行宝钞,那就必然会把蜀人的力量聚集起来,而北方则必定会在暗中策动蜀人独立。”
“到了那时,不管秦大人如何忠心,也是独木难支。”懿安皇后接着道。
孙承宗点了点头。
懿安皇后道:“老大人也没有定见吗?”
沉吟片刻,孙承宗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皇后既然已经赌了,那就要继续赌下去。”顿了顿,又道:“老臣以为皇后应跟秦大人说清这其中的成破利害,取得秦大人的支持,然后大举让江南士子入蜀,同时征召起用蜀中士子赴江南各地任职。”
听孙承宗说到“赌”字,懿安皇后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孙承宗的话无意中挑起了她心中的隐痛。
没有人知道,就是孙承宗也不知道她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但或许,北方那个人知道,她这么做都是让那个人逼的。
半晌,懿安皇后睁开眼,站起身来,对孙承宗躬身谢道:“谢老大人决哀家狐疑。”
孙承宗赶紧站起身来,躬身还礼,道:“臣不敢。”
归坐之后,懿安皇后高声叫道:“来人。”
章程并未走远,他站立的位置听不到屋里正常的谈话,但高声喊还是听得到的。
章程进来后,懿安皇后吩咐道:“请秦大人。”
秦良玉统帅的三千白杆兵,原本就充当的是禁军的角色,负责护卫紫禁城的安全,懿安皇后掌权之后,又更进一步,把整个皇城都交给了白杆兵。
不一会儿,秦良玉就到了。
秦良玉到了之后,懿安皇后直言不讳,把想法和担心都说了。
沉思半晌,秦良玉问道:“皇后,您是不是有废除八股取士之意?”
秦良玉说完,孙承宗大吃一惊。
秦良玉整天都在皇城和皇宫里,察觉到了懿安皇后的意图,但孙承宗没这个优势,所以根本就不知道。
这事儿可太重大了。
点了点头,懿安皇后道:“以实物为学和以八股为学,那一个更有利于富国强兵高下立判,不言自明,所以这件事影响虽巨,但我们也已不得不然,这是必须的。”
“所以您设立参议司?”孙承宗还没有从震惊中完全回过神来。
懿安皇后神色黯然,轻轻点了点头,道:“这件事先慢慢引导,待三位卿家各自站稳脚跟,哀家那时再颁布政令。”
懿安皇后今年也才不过二十六岁,但当真是胸罗天地,才智绝不次于那位领政大人。所有这些都是密切相关联的,给与他们三人全权,也就包含了以实学取士。他们到任后,必然要选拔那些才能出众者为官,而不会看谁八股文章做的好不好。这自然就会慢慢改变风气,但影响和压力要小的多,这尤其是对懿安皇后而言。
这一刻,孙承宗终于意识到了懿安皇后做这一切要付出怎样的代价:皇权将无可避免地衰落,懿安皇后之后,将不大会再有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这没有任何人可以挽回,就是懿安皇后自己也不行。
虽然这是被逼的,但懿安皇后能做到这些,也是孙承宗做梦都想不到的。
这时,秦良玉接着道:“皇后,地方上的势力读书人并不足畏,真正有力量是那些大吏小吏。如果我们能像北方那样,让这些吏成为朝廷的官员,那就可以调动他们。而且,为了减小阻力,这些调动可以集中在四川和湖广之间进行。”
秦良玉说到这儿,孙承宗和懿安皇后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那种掌握一切的轻松和自信第一次消失了,翻看着手中的报告,陈海平的脸色阴沉而凝重。
一旁,铁血杀伐,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王玉成看着陈海平的脸色,心不由得碰碰剧烈地跳动着。
气氛太压抑了。
由于在铁业行会的表现极为杰出,在王仲然的举荐下,王元程就接替了出任监察部尚书的申子岳,成为了王仲然继任者的人选。
“召陈奇瑜陈大人回京。”放下报告,陈海平发出了命令。
王玉成领命出去后,陈海平闭上眼睛,靠在了大椅的后背上。
不论孙承宗多么老辣、卢象升多么勇武……所有这些都不足畏,真正可怕的是会造势的人。
皇太极是会造势的人,但由于先天不足,所以皇太极造势造的再好,带给他的顶多是压力,是预想的计划不能顺利实施,但无碍大局。
懿安皇后是另一个会造势的人,但因为她所拥有的条件是皇太极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懿安皇后造的势已经不是压力,而是他可能毕生都无法逾越的高山。
而且,这一北一南的一男一女原本分别所造的势,现在已经不是孤立的了,这双方互相影响,对他的压力更是倍增。
如果换一个人,一定会以为这里有很大的腾挪空间,但他知道,没有。因为,那三个封疆大王是秦良玉,是孙承宗,是卢象升。
不论儒家文化有多少缺陷和弊端,但就是这种文化,总能不绝如缕地培养出一批近乎圣人般的,拥有高尚节操的天才人物。
秦良玉、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
懿安皇后的气魄够大,眼光够毒,手段既辣且妙,她以孙承宗、秦良玉、卢象升三人压制任何有异心的臣子和各种势力集团,使得推行的政策可以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顺利实施。
这样一来,懿安皇后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于是反过来又可以凭借这个势力集团压制孙承宗、秦良玉和卢象升等人,不使他们以及身边的人起异心。
这是个循环,只要不出意外,那就会越来越好,而陈海平当然知道,这个循环不会出任何问题,所以南明的局势不仅能马上稳定下来,实力也必将获得迅速的提升。
懿安皇后这是在拼命,在跟他拼命,这个女人一定清楚,在她之后,那个大明王朝即使还存在,也必定是名存实亡了,因为老朱家不大可能再有第二个懿安皇后似的的人物了。
该怎么办?
――――――这些天,陈奇瑜一直在怀柔。
怀柔是此番农村大变革的试点,唯一的试点,陈奇瑜清楚,这件事能否做好,或者说能否让陈海平满意,不仅关系到自己,更关系到后代子孙。
关系到后代子孙,这是陈奇瑜到北京后最强烈的感受。在北京,陈奇瑜强烈地感受到人人都在为后代子孙打根基。
这首先是商人们表现出来的漏*点,而后,陈海平又通过种种手段,特别是给他们发股份又把北京的权力高层都拉进了这个充满漏*点的行列。
这种感觉让人人都充满了活力,陈奇瑜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位。
充满漏*点做事的感觉真是太好了,陈奇瑜每天马不停蹄,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跑,吃住都在农村简陋的大炕上。
当接到陈海平的命令,陈奇瑜很是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召他回去。尽管命令是让他尽快回去,但显然还没有到连夜赶路的程度。不过,陈奇瑜还是连夜赶回了京城。
陈海平很贴心,或者说是懒,以致整个政府从上到下,辰时之前是不办公的。
辰时整,陈奇瑜到了紫光阁。
陈海平已经在紫光阁了,陈奇瑜一到,立刻就把陈奇瑜让进了书房。
两人谈了小半个时辰,然后一起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孙传庭、陈启立、徐光启、鹿继善、成基命、阎应元、申子岳都在。
陈启立已经从山东回到了京城,任军务院副总理,山东的一应政务都由徐从治主掌。
在陈海平和陈奇瑜谈话的时候,众人都看过了有关江南最新情势的那份报告,他们对江南情势的变化都很惊愕。
从连夜把陈奇瑜召回,现在又密谈了这么长的时间,众人都清楚陈海平急了。
陈启立、阎应元和申子岳三人都神情凝重,而孙传庭、徐光启、鹿继善和成基命四人不仅表情凝重,更都眼含浓浓的忧色。他们原本以为,南明不会有什么作为,将来统一天下的进程会很顺利,但现在看来,统一之路必将是极其血腥的。
会上,陈海平提出,要不惜以铁血手段,尽快完成对农村的大调整。在经过孙传庭等人苦劝之后,陈海平同意,此事完全交由政务院处理,但必须在来年春播之前大体完成。此外,陈海平还同意,只要能打破农村原本的宗族结构,移动可以以就近为原则进行。
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三天,三月二十八日,石头石建宇率领三千近卫军、阎应元率领三千捕快军护着陈海平直奔山西而去。
第二百三十七章奇谋
第二百三十七章奇谋
三月二十九日,卯时三刻,武英殿内,懿安皇后升座大殿,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
大殿里,太监只有一个懿安皇后贴身的大太监章程,宫女也只有两个,她们也都是懿安皇后身边的老人。
朝廷在北京的时候,泄密的事儿不是时有发生,而是十有**,不论多么私密的谈话,想不泄露出去那都是太难了。为此,懿安皇后一方面颁下严令,有泄密者,杀,宫中有私下谈论政事者,杀;而另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地缩小知情人的范围。
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今天廷议的内容自然是跟陕西流民暴*有关,而实际上,陕西流民暴*又和朝廷对整个北方的政策密切相关。
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之后,它就压在懿安皇后的心头,沉重之极,而且一天比一天更沉重,更迫人。
串串宫灯高挂,昏黄的灯光,。阴沉的大殿,气氛肃穆而阴森,似乎有鬼影憧憧。
见过礼之后,懿安皇后让众人平。身,而后就注目打量起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
杨鹤六十开外,身材颀长,三缕。长须,相貌清癯,面色蜡黄,目光严厉,很是摄人;洪承畴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