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五代的那些破事 >

第34章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34章

小说: 五代的那些破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如果能把握住,也许这十六州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失去,不过这陈年的往事,又有谁能知道假使是那样的话,出现的有结果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后晋将提前被灭了也说不定,但是被打死总比被吓死来得好吧。
后晋虽说是石敬瑭的国家,但一些拥兵的节度使只要还没有正式造反,石敬瑭根本不敢去惹他们。比如说那位杜重威杜爷。而且南方的南唐李昪虽然不喜用兵,但是听说北方大乱能不来试探一下。刚好后晋李金全来投,于是象征性地试探了石敬瑭一下。不过这李金全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个贪财人滥杀而且昏庸,政事全部交给左都押衙明汉荣,胡汉荣为人贪婪残暴,百姓多有怨言。于是石敬瑭想让廉吏贾仁沼来代替明汉荣,李金全纵容胡汉荣,而胡汉荣竟然为此毒杀了贾仁沼。这下祸闯大了,只有投南唐了。不过李昪试探性的进攻却被马全节给打败了。
后晋算还能应付淮南的事,不过内部依然有人在给他制造麻烦。比如说刘知远。刘知远说起来算是石敬瑭的亲信,他也是沙陀人,出身不是很高。这个人为人庄重沉稳,沉默寡言,脸面紫色,目多白睛。曾投李存勖的后唐,由于作战有功,在李嗣源的部将石敬瑭旗下为偏将。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今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后来李从厚失利之后,前来投奔石敬瑭,由于李从厚的部下们看见石敬瑭根本没有帮李从厚出头的意思,于是想把石敬瑭杀了。好在刘知远早有准备,按排了一个勇士石敢在石敬瑭的身边,以防不测。后来李从厚那帮不识趣的随从竟然真的向石敬瑭下手,好在石敢奋战才保石敬瑭周全,后来石敢战死,刘知远及时的带上兵过来把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了,这样刘知远又救了石敬瑭一命。石敬瑭也因此对刘知远十分信任,升他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在后唐李从珂派大军围攻太原期间,刘知远也是率着他的几千精锐屡屡在关键时刻力保城池不失。而且他和桑维翰一样,都是支持石敬瑭请兵契丹,然后称帝。不过在对契丹提出条件的这个问题上,刘知远却与石敬瑭有了分歧。刘知远认为向契丹称臣就可以了,不必再称儿,纳币就可以了,不必再割地。但是石敬瑭与桑维翰认为不提出如此条件不足以使契丹下大本钱来支持自己。后来在石敬瑭称帝打败李从珂建都开封后,更是封刘知远为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这个官职可是掌握禁军的)后来因为双方在对待契丹一事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刘知远以耻与杜重威此人为伍而拒绝上任,石敬瑭逐渐对刘知远产生了不信任,最后将刘知远解除了禁军兵权,任免为河东节度使。(这可是用武之地)
刘知远回到河东之后,就开始秘密招兵买马,结纳豪杰,比如说郭威,扩充自己的实力。石敬瑭也不敢去惹他,毕竟人家还没有反,虽然有可能反,但是像刘知远这种有谋反可能的人太多了。石敬瑭的后晋年号虽是天福,但我一点也没看出能有什么福。
安重荣一事虽然像是已经了结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刘知远趁朝廷镇压安重荣之时,借口吐谷浑与安重荣暗中勾结,便纳降了吐谷浑的首领,让他们迁往内地。这下得罪了契丹了,契丹遣使跑来诘问石敬瑭为什么招纳吐谷浑部。
石敬瑭真是郁闷了,一方面他不敢得罪帮他夺得基业的父皇帝耶律德光,另一方面他也不敢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刘知远。怎么办,石敬瑭实在是没有办法,郁闷之下,渐渐的生起重病来了。头痛!真想一死了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割让那凭之可为一国的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也真如愿地一死了之了,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石敬瑭终于一命呜呼了。他在位七年,卒年五十一岁。下面是旧五代史对石敬瑭的一个评价,我认为还比较有道理。史臣曰:晋祖潜跃之前沈毅而已。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教,乐清净之风,以絁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终。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由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睿德,惠彼蒸民,虽未足以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 
也就是说石敬瑭也曾为勇将,也曾为一方的良吏,在李氏动乱之时,他审时度势,支持岳父李嗣源夺得帝位。后在李从厚与李从珂争斗之时,他又保持了中立,当李从珂登基之后,石敬瑭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只得求救于契丹,割让那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之后石敬瑭不仅少了原先那份与民休生养息的良吏形象,而且在与契丹外交和后晋国内叛乱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竟然只因为纳降了吐谷浑部,将其迁往内地一事遭到诘难后,被逼气死。真是决海救焚,饮鸩止渴,最后他留下的基业,也不久将要丧于要为他保山河的契丹人。
石敬瑭终于死了,他死的很窝囊,而且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是石敬瑭死了,后晋的皇位又空下来了。石敬瑭几个年长的儿子两个死在李从珂手里,两个儿子死在范延光手里,剩下都是一些年幼的儿子了。但是石敬瑭还有个侄子,名叫石重贵,这个人年岁渐长,还被石敬瑭收为养子,所以这继位一事,他是很有机会的。不过按照石敬瑭的意思还是希望能立自己的儿子石重睿。他在病重期间,让丞相冯道过来,让石重睿向冯道行礼,有托孤之意。不过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却认为现在国家是多事之秋,应当立年长的君主,才能够巩固国家的政权,冯道本来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奇人,而且谁当皇帝都差不多。于是就让石重贵接任这后晋皇帝之位。
石重贵知道要当皇帝,那是一个高兴,当上了皇帝就意味着以前想干而不敢干的事,现在都可以来做做了。先在石敬瑭灵枢前象征性地哭了一把,然后又把前线抓来的俘虏全部杀了。不过石重贵和心思好像也不完全在这里。他心思可是在婶娘冯氏身上了。这位冯氏是邺都副留守冯濛的女儿,很有美色,先前石敬瑭的弟弟石重胤看见她美貌如花,就把她娶进了家,封为吴国夫人,不过石重胤命短,很快就死掉了。石重贵看着喜欢,既然叔父早亡,那么照顾婶娘的事就让侄儿来办了。那边石敬瑭棺材还摆在一旁呢,石重贵就要将冯氏接入宫中,立为皇后。结果吹吹打打就把冯氏接入宫中,在后宫里寻欢作乐起来。并且在经过石敬瑭的灵枢前,众大臣来贺他登基大宝,他扔下一句话:“皇太后有命,卿等不必这么庆贺!”到回到宫中之后,更是在醉酒之后,对侍从和冯氏说:“我今天做新女婿怎么样?”接着众大臣与宫中诸人皆以此为笑柄。就连后来耶律德光灭后晋时也说他是“纳叔母于中宫,乱人伦之大典”。这对于石敬瑭来说,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皇太后知道后,虽然也很生气,但也拿他没有办法。而且冯氏的得宠,还使冯家不学无术的冯玉当上的大官。
不过石重贵继位之后,便一改了当年石敬瑭对契丹称臣又称儿的政策,还对契丹大战了三场。
二、蜜月期的结束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感觉向契丹既称臣又称孙实在是太丢脸。于是大将景延广建议说:“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佗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也就是说称孙不称臣,如果契丹一定要打来,我们也随时奉陪。石重贵也想想实在是太没面子,于是向契丹耶律德光只称孙而不称臣。
耶律德光生气了,什么,还反了这个龟孙子。你亲叔叔加上干爹石敬瑭也都得向你干爷爷我称臣又称儿,既然这个孙子不听话,就不要怪干爷爷不讲情面了。
于是在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契丹兵大举南侵,耶律德光起兵十五万,以降将赵延寿为先锋,先进攻军需储备地贝州(今河北清河)。贝州永清军节度使王令温因牙将邵珂不听节制,令温想夺了他军职。结果邵珂暗中引契丹兵前来攻打贝州。因上次吴峦能守备云州七个月,契丹都不能攻下来。因此让吴峦去守备贝州。吴峦善抚士卒,因为天气寒次,吴峦把议事的帷幄拆了,把布做衣服给士兵们穿,所以士兵都很爱戴他。这时被免职的邵珂跑过来说,现城中危急,原带兵杀敌建功。吴峦竟然相信了他,让他守南门。吴峦坚守三日,把契丹的云梯冲车全部烧毁,而且杀敌甚多。不过守南门的邵珂竟然投靠了契丹,将契丹大军引进了城。契丹大军一进,城就再也守不住,吴峦看看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投井而死。
攻占贝州之后,耶律德光的下个目标便是魏州,魏州若失,则后晋都城汴粱开封府,便尽要暴露在契丹的铁骑之下。失去北方屏障的后晋只有以黄河为重点防御地带。加上晋将杨光远与契丹相勾结,贝州、南乐等地失陷,形势对后晋十分不利。石重贵以归德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领马、步军左右两厢守戚城(今河南濮阳北),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率兵守黎阳,同时在杨刘渡口、麻家渡口等城设下重兵防守,以图与契丹大军一战。
耶律德光以分进全击的战略部署,准备突破后晋的防线,他派出偏将麻答引兵数万接应后晋叛将杨光远,以达到从侧翼包抄晋军的目的。石重贵也知道如果让耶律德光此计达成形势会更加被动,于是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率军万余,沿河水陆并进至马家口堵截杨光远与契丹将领麻答的会合。于是双方在马家口展开了一场激战。李守贞大军刚到,便闻知契丹麻答将至,于李守贞乘契丹军半渡而率军突袭,将契丹此军冲散,东岸契丹骑兵溃散,纷纷乘马回逃,溺死数千,步卒数千被斩俘。而西岸的契丹兵隔岸相望,不敢再进,向西撤退,只是把怒火撒向了老百姓,唉,还是百姓们最惨!
而杨光远方面也想和契丹会合,于是从青州出发西进,后晋将领石赞率兵迎击,将杨光远打败,后晋侧翼的威胁被解除。耶律德光不甘失败,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戚城,高行周等人奋力出战,契丹大军屡攻不下。耶律德光见强攻不成。于是向后晋示弱,将大军撤往顿丘,准备伏击前来追击的后晋军。后晋虽然也有想乘胜追击的想法,不过却因为大雨不止,所以没有前去追击。而耶律德光见后晋没有派兵追击,而大军远行若不能克敌,这粮草问题就会出现大问题,耶律德光也不想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而加紧攻城,石重贵闻讯亲往戚城督军,晋军士气大振,双方又是一场激战,伤亡都很大。耶律德光本来想集中中军精锐部队强行攻城,却被城中万弩齐发,给射了回来。耶律德光见强攻不下,而且自己的西路大军碰上了刘知远也是几乎全部赔进去了,于是在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