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116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116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臣二人便独处于这个小亭中,外界的事情被那花儿阻隔着,李云自是知道刘彻如此神秘,定有什么事情。所以他一见周围无人,便再拜道:“不知陛下带臣来此僻静之地,是否有什么事情相问?”

刘彻坐到亭中石栏上,犹自叹了口气,道:“今日金曹主事和朕谈了很久,朕的心很疼!”

李云有些狐疑的看了看刘彻。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那金曹主事陆诚李云自也知道,那陆诚是孝文皇帝朝的老臣了,能力虽然说不是很突出。但是经验丰富,在严重缺乏理财人员地大汉百官中他也可算的是一个异类,极擅长于岁入清点。所以他在金曹这个相当于大汉国财务部部长的职务上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可撼动他的位置。

金曹这个职位,品秩虽不过三百石,但是权利却大的很,金曹在目前的帝国政治结构中。是直接隶属于丞相,只需要对丞相负责地参谋级官员。在帝国的每年收入的用度以及资金流向等方面,他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所以李云听到这事情居然牵扯到金曹,立刻就知道此事绝不寻常。

刘彻顿了顿,有些痛心疾首地道:“金曹与朕言,去岁大汉岁入六十亿钱,但是去年一年所有的赋税收入中,是为官造钱的却仅仅只有三十亿多钱!”

刘彻看着李云道:“六十亿钱地赋税收入,官钱所占比例不过五成,其余的钱财都流到商人的口袋中去,整整二十多亿钱啊。足够大汉武装十万铁浮屠骑兵了!商人误国!”

“商人误国啊!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猖狂的盗取国家的赋税,是会迎来灭顶之灾地吗,而且这还仅仅是赋税,朕可以想象,在帝国的各大郡府,诸侯国中,肯定存在着更大规模地私造钱币问题!”

李云听完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先前他见卓家的铸钱作坊规模,就已经猜到大汉国规模庞大的私钱铸造业的惊人利润了。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达到如此恐怖的一个比例,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家说的好啊,金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生命线,想当年东南亚一场金融危机袭来,原本自信满满,自号四小龙的东南亚经济强国们纷纷崩溃,无数大集团灰飞湮灭,无数人破产跳楼,中产阶级地收入全面萎缩,仅此一次,四小龙变成了四小虫,根据专家估计那些遭受到金融风暴袭击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倒退二十年!

而相比起东南亚各国的遭遇,大汉国的金融体系更加糟糕,世面上货币紊乱,各种钱币大行其道,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干脆是用布匹代替钱币。

这个境况假如被有心人利用的话,李云已不敢想象这后果会有多严重,最起码大汉国的商业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几十年来韬光养晦的成果将在一夜间化为乌有。

当然幸亏大汉国的这个致命弱点尚还没被外敌发现,也幸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那个家族或者势力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帝国的经济将一夜间崩溃。

不过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李云##历史上,刘彻就是以五洙钱来代替以往的货币发行,当然##中自然砍掉了不少脑袋,在帝国强大的武装力量监督下完成的重大改革。

而现在,统一全国货币,似乎也已经势在必行,只有统一了货币,帝国的力量才会集中到一个拳头上,只有统一了货币,帝国的各个郡才会更加稳定。

想到这里,李云不再迟疑,奏道:“臣有一策,可解陛下烦恼!”

刘彻闻言大喜,竟顾不上礼节,拉起李云的手,兴奋的道:“朕就知道卿定可为朕解决这个难题,卿有何良策,便快快说与朕听!”

“臣以为,各地私钱泛滥,故是因为商人贪婪,但追其本源,莫不是大汉国自身没有一个统一全国,通行天下的标准货币所至,所以臣以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财产为私人盗用的问题,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便是废止天下货币,重新拟订一种新的,不会为他人伪造的货币!”李云郑重的道。

“废止天下货币?”刘彻深深吸了口凉气,倘若废止的话,这不知道要牵涉到多少人的利益,这个问题的敏感即使是刘彻也感到震惊。

李云坚决的点点头,道:“是的,陛下,废止天下货币,收回地方的铸币权,改为中央直接掌握,这样一来宵小自是再无空子可钻,当然在新货币发行前,旧货币依然可流通,并可与新币按照比例交换,但是这必须要规定一个期限,期限过后,所有旧币一概禁止流通!另外陛下可再通告全国,自即日起,凡有查到私自伪造货币者,罪同谋反!”

李云这样一说,刘彻自然立刻明白过来了,废止旧币,铸造新币,更建议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对于大汉国的好处是明显的!

首先地方诸侯没了铸币权,在财政上自然是完全依赖于中央政府了,任他再怎么蹦达,也将永远无法对目前的帝国构成哪怕是丝毫的伤害!

而能提出这样一个完全有利于中央统治,避免地方割据建议的大臣,刘彻根本连想都没想,就直接将对李云的怀疑与不满抛到脑袋后面去了。

不过他对于李云最后那一句充满着杀气的话,很是好奇,于是故意问道:“李卿,私造货币,罪同谋反,这好像不符合卿一贯的作风吧!”

李云道:“陛下,臣不喜多罪天下人,亦不喜大兴牢狱,这是臣的本性,因为臣知道这样有利于帝国的稳定,但私造钱币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祸国殃民之举,而敢在陛下严令后,依然不思悔改者,那么即使不是谋反者,也属于利欲熏心的宵小,此种人平日里也定属于横行乡里的恶霸,杀之,乃替百姓出头,还帝国一个朗朗乾坤!”

刘彻点点头,李云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事实上即使李云不这么建议他也会这么做的,但是李云建议了却更得他欢喜,因此拍拍李云的肩膀道:“那么卿可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关于新币的想法!”

李云想了想,历史上西汉铸造的五侏钱可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硬通钱,一直流通到隋朝才渐渐消失,五侏钱小而薄,却又颇有分量,成本不高不底,别人若是仿造那也与官钱成本差不多,并无多少利润。

但是李云理想中的钱币应该是可以大量流通的钱币,不仅仅应该只有铜钱这一项,而且帝国现在貌似也没有与货币相对应的本位。

金银这种硬通货也没正式登上经济的舞台,既然如此何不以金银为本体,铸造一套符合帝国需要的新货币?而且新货币也大可以学希腊人,铸造点银币,金币,作为最高级别的货币使用,而金币与银币使用所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至少商人们再也不需要用牛车或者马车来装载大量钱币去往他处交易,而且似乎也更保险,更安全。

而且再进一步的话,可以尝试运营交子等大面额货币,历史上交子等纸制古老货币之所以屡屡成为国民的灾难,李云自然知道那是由于统,治者不懂得金融,胡乱发行所至。

但是自己好歹也知道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只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配合完整的金融体系,交子的发行或许并不是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李云就得意的笑了起来,对刘彻道:“请容臣回去想想,过几日臣再递上一个完整的奏折,向陛下阐述清楚相关的问题!”

卷六 辉煌 

第十节 商业的未来

君臣二人解决了潜在的信任危机,两人都心情都放松了不少,李云想起田汾的‘重托’便试探着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彻令人准备送来水果,笑道:“卿何事如此吞吞吐吐,有话便与朕直说便是!”

李云嘴角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道:“陛下,昨日国舅大人晋升之喜,臣去道贺,丞相大人爱子田勇将军对臣新捣鼓出来的铁浮屠骑兵十分感兴趣,还邀臣独自详谈了一段时间,臣因此想……”

李云抬起头稍微的看了看刘彻脸上的表情,见他并无不悦的意思,便大着胆子接着道:“因此臣想,是否将一部分铁浮屠拨调给田勇将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这便是刘陵所献的计策,与其偷偷摸摸,深怕见不得人,为了这个事情隐瞒刘彻,不如将事情合盘托出,当然为了照顾田汾的面子,他自然必须说点儿谎,田汾设计套他入局,被说成田勇主动相邀,他李云盛情难却。

暗地的交易自是被说成李云与田勇意气相投,如此一来,以刘彻的智慧以及隐藏在刘彻身后的林滤公主的心思,再结合秘密机构的调查,这个事情就清晰的和镜子一样了。

其实政治就是相互间不断的妥协形成的,而李云将这个事情挑明了,窦家自是有他的渠道知道关于那天晚上密谈的内容,田汾与他的交易也光明正大的完成了,即使最终刘彻不同意这个计划,田汾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当晚两人地交易并不包括双方必须为对方保守秘密。

果然刘彻轻笑一声。坐到石亭的凳子上,眼睛轻轻的眯着思考起来。

其实对于田汾的心思,刘彻自认很清楚,他的这位舅舅可一点都不简单,而表哥田勇的事情,刘彻自也清楚。

田勇在数年前离家出走后。他与那名婢女一直隐姓埋名,居住在远离帝国中心地桂阳,这次回来,还是大汉国的太后亲自派人劝将回来的,这暗地里的条件自是答应了不少,其中就包括了承认那名婢女的身份。作为交换条件,田勇答应太后。为田家的利益效命。

其实田勇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豪气少年了,如今他已成家立事。膝下更有一双儿女,即使不为了他自己,他也必须为子女地将来考虑,再说,即使当年有天大的不愉快。再怎么说,田勇也终究是田氏的子孙。

说起来。刘彻与田勇怎么说也有着很好地感情,那种从小就树立起的感情,不是外人可以轻易理解的,对于田勇,刘彻心中总是喜欢将之看成大哥哥,那个曾保护他的大哥哥。

因此刘彻对于李云这个提议很动心,毕竟他真的有心培养田勇,他希望田勇可以小时候一样,拿起长剑继续为他地理想奋斗。

不过李云话中透出来的东西,却令他不得不暂时压制住心中地悸动。此事他还得先去和姐姐林滤公主以及太皇太后交换下意见,因为李云话中的意思似乎有着强烈的提醒味道,短短几句话中,着重语调说着的‘丞相大人’令刘彻警觉大增。

“此事朕知道了!”刘彻淡淡的道,仿佛说着一件根本不关心的事情一般。

李云自也知道目的已经完成,田汾布下的这个局,他终究还是跳了出来,尽管如此,李云还是觉得背上凉唆唆的,丞相家的酒,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喝地下!

这时宫女端来新鲜的水果,刘彻拿起一个品尝起来,这夏天吃水果自是特别舒服,刘彻忽然下起临邛那个发展的非常快的商会,胸中就又如被什么东西堵住一般,不吐不快。

但刚刚才与李云消除误会,他并不想再添麻烦,可是此事却又不说不行,想了好久,刘彻还是决定提出来,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日后为此闹出更大矛盾,还不如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

“李卿,朕听说,卿在临邛开办的那个商会最近很火啊,分会都开到长安来了!”刘彻漫不经意的道。

但此话听在李云耳中,今天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舒缓过来了,因为他已找到了刘彻今日反常状态的根源。

商会确实发展的太过迅速了,而且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