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游龙戏唐 >

第68章

游龙戏唐-第68章

小说: 游龙戏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人误读此句,以致断章取义,实谬也,不假思索,而照搬古人,更是谬之大谬也,所谓死读书,不求甚解者,便是此类!”

“嗡……”

陈子明此言一出,大殿里当即便又炸开了锅,没旁的,《论语》的普及程度实在是太高了,殿中人等,除了似程咬金这类纯粹的武将之外,基本上都通读了此经,所有人都是按着前贤的注释来领会此经的,在对待前贤的态度上,向来是奉若神明,哪有人敢似陈子明这般提出不同之见解的,这显然有着离经叛道之嫌。

“荒谬绝伦,擅改圣人语录,是为大逆不道,当诛!”

侯君集也是读过《论语》之人,虽远谈不上精熟,可到底还是清楚主流句读是怎生回事,此际一听陈子明居然别出机枢,自以为抓住了陈子明的把柄,第一个便跳出来打算就此将陈子明置于死地了的。

“胡说八道,君前妄言,无礼至极!”

段志玄与侯君集类似,都是读过几年书,却没能在事上取得甚成绩,可也同样都对《论语》较为熟悉,自然也不认可陈子明的句读法,紧跟着也忿忿不平地嚷嚷了一嗓子。

“请指教!”

殷元虽也被陈子明所言气得个眼冒金星,可到底是臣,涵养自是比之侯、段二人要强了不老少,倒是不曾恶语相向,仅仅只是一拱手,面色铁青地要陈子明说出个所以然来。

“好说,殷大人虽是误读了《泰伯篇》,可想来对全应是熟稔的,那便该知前言与后语之连贯,也应是知晓圣人‘有教无类’之博大胸怀,既如此,那便该知末将所言,方才是正理也,试看前,言及者,皆育人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曰者何?无外乎刚与毅也,皆君子之性也,后所言为何?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此宽仁也,亦是君子之性哉,前后对应,当可知中间之当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意哉,无他,教而无类也,敢问殷大人,可是然否?”

前世那个时空中,有关这句话的句读之争不可谓不烈,在诸多网站上都颇多这类型的考据章,对此,曾参与大辩论的陈子明自是底气十足得很,一开口,便又是一篇偌大之章,话语虽多,可却是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整个论证过程严谨无比,压根儿就没留下让人挑剔之瑕疵。

“好,斯言大善,子明不单多读书,又能善读书,假以时日,必一代大儒也!”

陈子明这么番话语一出,原本哄乱的殿堂中顿时便是一派的死寂,哪怕是殷元等人也都没了声息,尽管不服输,可要想找出反驳陈子明之论断的道理么,一时半会间又哪能办得到,到了这等田地,除了假作沉吟状之外,却是真没旁的法子好想了,然则魏征却是没理会殷元等人的尴尬,高声地便喝彩了起来,言语间对陈子明之才可谓是推许备至。

“魏相过誉了,末将当以魏相之期许为目标,修身养性,以期有成。”

对上殷元等人时,陈子明是铮铮铁骨,寸步不让,可到了魏征面前,却又是一派的谦逊,毫无半点的自矜之色。

“嗯,有傲骨而无傲气,子明果然大才也,朕甚是期许哉。”

太宗虽是马上皇帝,可与此同时也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尽管内心深处并不以为陈子明所言的便是真理,无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乃是帝王之术,古今如一,属于可做不好说之事,正因为此,太宗是断然不会在此句读上跟陈子明辩论上一番的,当然了,真要辩,依太宗本人的才学,怕也难从推理上来压服陈子明,且又不愿这等争执再这么没完没了地持续下来,有心赶紧揭过此事,这便笑着夸奖了陈子明一番,打算就此为陈、殷之争画上个句号。

“陛下谬赞了,微臣惶恐,若能得陛下周全,微臣三生有幸焉。”

陈子明本心里就不愿在这等时分跟殷元等人纠缠不清,之所以强硬对抗,根本目的还是想着娶汝南公主过门而已,这一见太宗有心结束争执,他自是不愿反对,先是谦逊了一番,而后便紧赶着又提出了前议。

“嗯,朕……”

虽说内心深处并不见得认同陈子明先前的句读之推断,可一番考校下来,太宗却是认可了陈子明的才学,有此武全才之驸马,太宗也真没啥不满意之说,张口便要给陈子明一个肯定的答复。

“陛下且慢,臣有话要说。”

在场诸多重臣中,要论谁最恨陈子明么,断然不是与陈子明最早结仇的殷元,而是侯君集,无他,这厮心胸最是狭窄不过了的,这不,一听太宗有就此准了陈子明之请的意思,他立马便跳了出来。

“唔,卿家有话便说好了。”

只一看侯君集的架势,太宗便知其要说的是甚,不过么,却并未出言制止,没旁的,侯君集乃是最早跟随太宗的从龙元勋,又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太宗对其一向恩**得很,故而,哪怕明知侯君集要说的话与己意有所不合,太宗也由得其发挥了去。

“陛下明鉴,臣以为光凭着能背几句经、谬解前贤之论,实难堪称大才,我朝开科取士素来重诗赋,此子若能在此大宴时分当场赋出佳作,方才算是有些才学,不然,不过欺世盗名之辈也,实不足取!”

先前殷元在出题要让陈子明赋诗时,被陈子明当场拒绝了,似乎对此道不甚有信心,至少在侯君集看来是如此,他既是不想让陈子明得偿所愿,自然是要在诗赋上做些章了的。

“唔……”

侯君集这等话语尽管早在太宗的预料之中,可对于要不要再让陈子明展露一下诗才么,太宗也不禁微有些犹豫,没旁的,大儒之辈未见得便是诗人,反之亦然,要想两者兼具,实在是太难了些,就陈子明这等年岁,又是习武之人,能将诸多经典掌握熟稔,已属相当不易了的,再要奢求陈子明兼具诗才,实在是有些太过强人所难了罢。

“陛下,老臣以为侯尚书斯言有理,其既是要娶汝南公主,就须得是武全才之人,若不然,何以令人信服哉。”

值此太宗犹豫之际,诸般臣工们都不敢胡乱言事,唯有右仆射萧瑀却是没那个顾虑,亢声便进谏了一句道。

“善,陛下,臣以为萧相所言甚是,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么,是驴子是马,终归须得遛上一遛方才能知。”

有了萧瑀这么一打岔,段志玄也来了精神,紧赶着便出言附和了一把。

“胡扯八道,做几首诗是能治国还是能当饭吃,有武能打天下,有可理政,便已是武全才之人了,尔等如此咄咄逼人,未免太过了罢。”

程咬金先前一直不曾开口,那是因为陈子明始终占据着上风,用不着他程咬金出面帮衬,可此际见侯君集等人实在是无耻太过了些,程咬金的糙性子当场便发作了起来,但见其一拍几子,便已是毫不客气地骂了一嗓子。

第95章 惟我名扬(四)

“陛下,臣以为值此良辰美景,确是当得有佳作佐兴,既是群臣都有此等想法,不若便来上一场诗会也自无不可。”

程咬金素来混不吝,属刺猬的,谁挨着谁倒霉,他这么一发飙,侯君集等人尽自怒目圆睁,却愣是不愿与其多扯淡,场面自不免便稍有些冷了下来,不过么,也没冷上多久,还没等太宗作出个决断,就见坐在右边第一位的司空长孙无忌已是笑着提议了一句道。

“嗯,这个主意不错,子明啊,你看可成否?”

好端端的一场夜宴说是开始了,可愣是折腾了近乎半个时辰也不曾真正进入主题,太宗也自烦得个够呛,偏偏他又不好直接制止侯君集等人对陈子明的围攻,而今么,有了长孙无忌的打岔,太宗也就有了顺坡下驴的借口,只不过太宗却是并未直接下个决断,而是和煦地征求了下陈子明的意见。

“陛下圣明,微臣愿抛砖引玉,姑且搏一笑耳。”

要说赋诗,陈子明当然不惧,然则他却是断然不想真搞成了甚诗会来着,无他,太宗还没答应他的提亲呢,真要是诗会一出,这个话题岂不就得被掩盖了过去,错过了今日,陈子明都不知何时才能再有机会向太宗提亲了的,从此意义来说,陈子明自是不愿真按着长孙无忌的办法行了去,可又不好直接拒绝,索性便打算玩上一把先声夺人,看谁还敢再出来献丑!

“好,子明既是有此信心,朕自当周全,若是能有佳作面世,朕便准了尔之所请。”

一听陈子明如此说法,太宗第一个反应便是不信,没旁的,太宗既是看重了陈子明之勇武,又有心要栽培于其,自不可能会不去调查一下陈子明的根底,当然了,这番调查是在陈子明出征之际完成的,得出的结论么,其实与殷元的调查结果无太多的不同之处,除了查出陈子明勇武过人之外,其余并无太多所得,早先陈子明展露儒学上的才华时,太宗已是颇觉意外了的,而今,陈子明居然还敢在诗赋一道上表现一把,太宗实在是不敢相信天下会有这等奇才之辈,只不过不信归不信,太宗却是并未有丝毫的流露,而是豪爽地便给了陈子明一个承诺。

“谢陛下成全,那微臣便献丑了。”

有着数千首古诗压底,陈子明信心自是十足得很,压根儿就没甚怯场之表现,但见其先是恭谨地谢了恩,而后便即作出了一副沉吟的样子,在殿中不紧不慢地连迈了数步,大有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之风范。

“哼,装模作样,妄自尊大,竟敢自比曹子建,当真马不知脸长!”

陈子明才刚迈了三步,侯君集已是满脸不屑地冷哼了一声,不管不顾地便讥讽了陈子明一把。

“哈哈哈……,侯大人说得太对了,不过呢,人家有才么,虽不到八斗那么多,估摸着一斗半应该是有的,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有陈子明七百步成诗,亦是美谈来着。”

侯君集话音刚落,段志玄已是不顾场合地哈哈大笑了起来,言语尖刻无比地贬损了陈子明一番。

“哈哈哈……”

在场的诸般臣工中,从龙的元勋毕竟占大多数,尽管不一定跟侯君集等人相善,但却无人乐意见到似陈子明这等毛头小子就此崛起的,自是都乐得哄闹上一番,至不济也能打乱一下陈子明的思路不是?

“有了!”

本来陈子明还想着多迈上几步,略输给曹子建几分也就是了,可这一听侯、段二人越说越不像话,当即便恼了,自是起了狠甩其耳刮子之心,也就没再多犹豫,只迈了五步,便已是抬起了头来,一扬眉,朗声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陈子明陈子明**,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圣天子、众贤臣,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秦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好诗!”

“好!”

“精彩!”

……

诸般臣工们原本对陈子明的诗才都不抱有太多的指望,不止是侯君集等人如此,魏征等欣赏陈子明的大臣们也自不例外,无他,陈子明实在是太年轻了些,才不过十七岁而已,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