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侧方部队,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的那样,由八千到一万人组成的普通师在决定胜负以前,通常可以持续战斗数小时,甚至半天,因此这样的师可以毫无顾虑地配置在数小时行程的距离上,即一二普里以外的地方。根据同样的理由,由三四个师编成的军,可以配置在一日行程的距离上,即三四普里远的地方。
这样,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军队的一般配置,即把军队分为四至五个部分并按上述距离进行的配置,就成了一种方法主义。只要特殊目的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总是机械地根据这种方法主义分割配置军队的。
虽然我们已经肯定,分割配置的前提是彼此分离的各个部分都适于独立作战,而且每个部分都有被迫独立作战的可能,但是我们绝不能从此就得出结论说:分割配置的真正意图就是为了独立作战。军队分割配置大多只是暂时的军队存在的条件。如果敌人已经向我军接近,企图通过战斗决定胜负,那么战略配置的阶段即告结束,一切都要集中到会战上来,从而分割配置的目的已经达到,分割配置的目的也就不存在了。会战一开始,就不能再考虑舍营和给养的问题了,在正面和两侧侦察敌人以及利用适当的阻击削弱敌人的运动速度等等任务也已经完成。这时,一切都转向主力会战这个大的整体。是否把分割配置只看作是条件,只看作是不得已的下策,而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共同战斗,这是判定这种配置是否有价值的最好的标准。
第七章 前卫和前哨
前卫和前哨是两个既属于战术又属于战略的问题。一方面,它们是使战斗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保证实现战术企图的战术部署,另一方面,它们又往往能够导致独立的战斗,而且往往配置在距离主力较远的地方,因此应该看作是战略锁链中的一个环节。正是由于它们是这样的一种配置,所以我们才对它们作进一步的考察,作为前一章的补充。
任何没有充分作好战斗准备的军队,为了在自己发现敌人以前就能查明敌人接近的情况,都需要有前方警戒,因为视力所能达到的距离通常并不比火器的射程远多少。
如果一个人的视力只能达到一臂那么远,那么他算是什么样的人呢? 前哨就是军队的眼睛,人们早就这样说过了。然而,对前卫和前哨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同的,对它们需要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兵力、正面、时间、地点、环境、作战方式,甚至偶然事件都会影响需要它们的程度。因此,当我们看到战史中关于使用前卫和前哨的记载都不是简单而明确的,而只是杂乱地罗列了各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奇怪。
我们看到,军队的警戒有时由固定的前卫部队担任,有时由拉得很长的前哨线担任,有时两者并用,有时既不用前者又不用后者,有时几个行军纵队共同派出一个前卫,有时各纵队又各自派出自己的前卫。我们想先对这个问题获得一个明确的观念,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归纳成少数几条可以实际应用的原则。
如果军队在行军,则由较大的部队组成前方警戒——前卫( 军队退却时则为后卫) 。如果军队在舍营或野营,则由兵力不大的哨所配置成一线作为前方警戒——前哨。军队驻止时,前方警戒可以而且必须比运动时掩护更大的地区,这是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军队驻止时前方警戒自然是前哨线,军队运动时前方警戒就自然是集中的部队。
组成前卫和前哨的兵力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可以从一个骠骑兵团到一个各兵种编成的强大的军,可以从仅仅是向野营地周围派出的小哨和大哨到一条有各兵种防守的坚固的防线。因此,前卫和前哨的作用也可以从单纯的侦察一直到抵抗敌人,这种抵抗不仅能够使军队赢得完成战斗准备所需的时间,而且还能够使敌人的措施和意图提前暴露,从而显著地提高侦察的作用。
因此,军队完成战斗准备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它的抵抗越是需要根据敌人的特殊部署来加以计划和组织,它就越需要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前卫和前哨。
在所有的统帅中,腓特烈大帝可以称得上是最善于完成战斗准备的统帅了,他几乎只用口令就可以指挥他的军队投入会战,而不需要强大的前哨。我们常常看到,他一直是在敌人眼前野营,有时用一个骠骑兵团担任警戒,有时用一个轻步兵营或者从野营地派出的小哨和大哨担任警戒,而不用大部队作警戒。在行军时,用几千骑兵( 大多是属于第一线两翼的骑兵) 组成前卫,行军结束时又把它们撤回(腓特烈二世的战斗队形大多编成二线,二线间距离数百到一千余米,每线为数列土兵组成的宽横队,步兵居中,骑兵在两翼。——译者)
主力部队。用固定的部队担任前卫的情况极为少见。
一支兵力不大的军队要想经常以全部力量非常迅速地行动,发挥训练优良和指挥果断的特长,就必须象腓特烈大帝同道恩作战时那样,几乎完全是在敌人的眼前行动。谨慎的配置和复杂的前哨配系,都会使这支军队的特长完全失去作用。至于腓特烈大帝由于判断错误和做得过分而招致了霍赫基尔希会战的失利,这并不能证明这种做法本身不对,相反,我们应该从这方面来认识腓特烈大帝的卓越的才能,因为在几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象霍赫基尔希这样的会战总共就只有一次。
但是,我们也看到,既不缺乏精锐军队又不缺乏果断精神的拿破仑,在前进时却几乎每次都要派出强大的前卫。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战术有了变化。这时,军队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已经不能只用口令指挥它投入会战了,不能再象一次大决斗那样靠技巧和勇敢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时军队必须更多地适应地形和情况的特点,战斗队形必须是许多部分组成的整体,从而会战也必须是许多部分组成的整体了。这样一来,简单的决心就必须代之以复杂的计划,口令就必须代之以较长的命令。为此就需要时间和情报。
第二个原因是现代军队的数量很大。腓特烈大帝只率领三四万人进行会战,而拿破仑则率领一二十万人。
我们所以选择了这两个例子,是因为我们可以肯定,这样的统帅经常采取某种固定的方法决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一般说,前卫和前哨的运用在现代已经大大地完善了。但是,就是在西里西亚战争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象腓特烈大帝那样行动的,在奥地利人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的前哨配系要强大得多,而且经常派出一个大部队作为前卫。就当时奥军的处境和情况来说,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同样,在最近的几次战争中,也出现了不少的不同作法。甚至法国的一些元帅,如麦克唐纳在西里西亚,乌迪诺和奈伊在马克,他们率领六七万军队前进时,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用大部队作前卫。
至此,我们已经阐明了有关前卫和前哨的各种不同兵力的问题。但是,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确另一个不同点,这就是,当一支军队在一定的宽度上前进或退却时,并列的各纵队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前方警戒和后方警戒,或者各有自己的前方警戒和后方警戒。为了在这方面得出一个明确的观念,我们必须作如下的思考。
如果有一个大部队被指定担任前卫,那么它的任务本来只是确保在中央行进的主力的安全。如果主力是沿几条彼此接近的道路行进,这个前卫部队也可能在这几条道路上行进,因而也掩护了这些道路,那么翼侧的纵队当然就不需要专门的掩护了。
但是,在距主力较远的道路上行进的真正独立的部队,却必须有自己的前方警戒。甚至是组成中央主力的各个部队,由于道路方面的意外原因而不得不距离中央太远时,也应该有自己的前方警戒。因此,一支军队分为几个独立纵队并列前进,就有几个前卫。如果各纵队的前卫的兵力比可以作为共同的前卫的兵力小得多,那么它们更多地属于战术部署,在战略上就根本不算是前卫。但是,如果中央的主力有一个强大的部队作前方警戒,那么这个部队应该看作是整个军队的前卫,而且在许多场合也确实是如此。mpanel(1);
为什么要在中央设置比两翼强大得多的前方警戒呢? 有下面三个理由:(1) 因为兵力较大的部队通常在中央行进;(2) 因为凡是军队所占领的地区,其正面的中央部分显然经常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切作战计划主要是同中央有关,因此中央部分通常比两翼更靠近战场;(3) 因为在中央的先遣部队,即使不能作为真正的前方警戒直接保护两翼,对两翼的安全也能起很大的间接的保护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敌人不可能在这种部队侧旁的一定距离内通过,从而对某一翼采取重大的行动,因为敌人不能不担心自己的翼侧和背后会遭到攻击。中央的先遣部队对敌人的威胁即使不足以完全保障翼侧部队的安全,也能够消除翼侧部队所担心的许多不利情况。
因此,中央的前方警戒,如果比两翼的前方警戒强大得多,也就是说,是派一支专门的大部队作前卫,那么,它就不再是简单地完成前方警戒的任务——保护后面的部队不受袭击,而是在一般战略关系上起先遣部队的作用了。
先遣部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这些目的也决定着如何使用先遣部队):(1)在需要很多时间部署兵力的场合,可以用先遣部队进行一次比较强有力的抵抗,迫使敌人比较谨慎地前进,也就是提高一般的前方警戒的作用。 (2) 当军队的主力很庞大时,可以把行动不便的主力控制在距敌人较远的后面,让一支运动灵活的先遣部队在敌人附近活动。
(3) 即使我军主力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远离敌人,仍然可以派先遣部队到敌人附近去侦察敌人。
有人认为,派一个人数不多的侦察队,或者一支别动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这种侦察任务。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侦察队或别动队多么容易被敌人击退,而且同大部队比较起来,它们的侦察手段又是多么有限,那么就会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了。
(4) 追击敌人时,用配属有绝大部分骑兵的前卫部队进行追击,比起用整个军队来,可以较快地运动,晚上可以迟一些宿营,早晨可以早一些出发。
(5) 最后,在退却时作后卫,可以用来防守险要的地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仍然是特别重要的部分。的确,初看起来,好象这样的后卫经常有翼侧被迂回的危险。
但是人们决不应该忘记,即使敌人在后卫的侧方前进了一定的距离,他要真正威胁我军的中央部分,还必须经过通向中央的那一段路程,而中央的后卫总是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抵抗的,并且在退却时可以殿后。与此相反,如果中央比两翼退却得快,情况就严重了,就会立刻出现被突破的印象,而这个印象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比在退却时更迫切感到需要集中和联合了。所以,两翼的任务是在最后仍然回到中央,即使给养条件和道路状况迫使它在相当宽的正面上退却,当退却结束时,通常仍然要在中央形成集中的配置。此外,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敌人通常是以主力向我军中央推进的,主要是对我军中央施加压力,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中央的后卫是特别重要的。
由此可见,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