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和演习场上了解战争的人;是根本不能领会这一切的。因此; 但愿他们真诚地从我们这里接受那些通过他自己的经验无法得到的东西吧。
上述例子很明确地说明了我们的想法。在结束这一章时; 我们再简单地说明一下; 在论述战略时; 我们将阐明那些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战略因素( 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们的方法是先谈各个部分; 然后谈整体; 最后以整个军事活动的联系; 即战争计划和战局计划作结束。
仅仅把军队配置在某一地点; 这只表明在这里有可能发生战斗; 并不一定真正会发生战斗。这种可能性能不能看作是现实性; 看作是一种实际的东西呢? 当然可以。战斗的可能性只要具有效果; 就可以看作是实际的东西; 而战斗的可能性; 总是有效果的; 不管效果怎样。
注: 在第二篇较早的修改稿中; 作者对以下几段文字曾亲笔标明: 供第三篇第一章使用';但作者修改这一章的计划未能实现; 听以; 我们将这几段文字全部附录于后。
可能的战斗由于有效果因而应该看作是实际的战斗
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去截断逃跑的敌人的退路; 而敌人没有战斗就投降了; 那么正是我们派去的这支部队准备进行战斗; 才使敌人作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我军某部占领了敌人一个没有设防的地区; 从而剥夺了敌人作为补充用的大批力量; 那么; 我军所以能够占有这个地区; 只是因为我们派去的部队已经使敌人看到: 如果他要夺回这个地区; 我军就要同他进行战斗。
在上述两种场合; 战斗只是有发生的可能; 就已经产生了效果; 因而这种可能性就成为实际的东西。假定在这两种场合敌人以优势兵力抗击我军; 迫使我军不经过战斗就放弃自己的目的; 那么; 纵然我们没有达到目的; 但我们原定在这里进行的战斗; 仍然不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它把敌人的兵力吸引来了。即使整个行动是失利的; 我们也不能说这个部署; 这个可能发生的战斗是没有效果的; 只是它的效果同一次失利的战斗的效果相似而已。
由此可见; 消灭敌人军队和打垮敌人; 只有通过战斗的效果才能实现; 不管战斗已实际进行; 或者仅仅是作了部署而敌人并未应战。
战斗的双重目的
不过; 战斗的效果是双重的; 即直接的和间接的。如果战斗不是直接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 而是通过其他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 也就是说是曲折地、但却以更大的力量去达到消灭敌人军队的目的; 那么; 这种战斗的效果就是间接的。一次战斗的直接目的可能是占领某些地区、城市、要塞、道路、桥梁、仓库等等; 但这些活动决不是最终目的。它们始终只能看作是取得更大优势的手段; 其目的在于最后在敌人无力应战的情况下同他作战。因此; 它们只能看作是中间环节; 看作是通向有效要素的阶梯; 决不能看作是有效要素本身。
实例
1814年; 拿破仑的首都被占; 于是战争的目的达到了。从巴黎开始的政治的崩溃局面发生了作用; 一条巨大的裂痕使这个皇帝的权势趋于崩溃。但是; 这一切必须按下述观点来分析: 政治上的崩溃急剧地削弱了拿破仑的兵力和抵抗力; 因而联军的优势相对地增长了; 拿破仑再不能进行任何抵抗了; 这样; 联军才有可能同法国媾和。假如当时联军的兵力由于外在的情况遭到了同样的削弱; 因而丧失了优势;那么;占领巴黎的全部效果和重要性也就消失了。
我们探讨上述一系列的概念; 是想指出这些概念是重要的; 因为这些概念是对事物的自然而唯一真实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 人们就会经常考虑: 敌我双方在战争中和战局中每一时刻发起的大小战斗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只有考虑这个问题; 在制订战局计划或战争计划时才能确定一开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不这样看问题就会对其他活动作出错误的评价如果不习惯于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是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 如果认为占领某些地点或未设防的地区本身就有某种价值; 那么; 人们就会很容易把这样的占领看作是垂手可得的成果。如果这样来看问题; 而不是把这样的占领看作是一系列事件的一个环节; 人们就不会考虑: 这样的占领以后是否带来更犬的不利。这种错误在战史中真是屡见不鲜! 我们可以断言: 如同一个商人不能把某次交易所得的利润存放不用一样; 在战争中也不能把某次胜利放在全局的结果之外。如同商人必须经常把全部财富投入交易的一样; 在战争中只有最终的结局才能决定各次行动的得失。
如果指挥官的智力始终集中地用在一系列战斗( 就事先所能预见到的而言) 上;那么他就始终是在通往目标的正道上行选;这样; 力的运动就具有了一种恰如其分的、不受外界影响的速度; 也就是说; 意愿和行动就具有了一种恰如其分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动力。
第二章 战略要素
我们可以把决定战斗的运用的战略要素适当地区分为以下几类: 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字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精神素质及其作用所引起的一切属于第一类; 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等属于第二类; 作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 只要它们的几何数值是有计算价值的) 属于第三类; 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属于第四类; 最后; 一切补给手段等属于第五类。为了使概念明确; 并且一眼就能判定各类要素的价值大小; 把这些要素分别加以考察是有好处的; 因为分别加以考察时; 某些要素虚假的重要性就自行消失了。例如; 作战基地即使只是作战线的状况的问题; 在这个简单的形式中; 作战基地的价值仍然与其说是由作战线构成的角这个几何要素决定的; 还不如说是由作战线所通过的道路和地区的状况决定的;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 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是错综复杂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 如果有人想根据这些要素来研究战略; 那么; 这将是一种最不幸的想法。他必然会在脱离实际的分析中迷失道路; 就象在梦中从抽象的桥墩向现实世界架桥一样; 必然会徒劳无益。但愿上帝保佑; 不要有哪个理论家作这样的开端。我们决不想离开整个现象世界; 也决不想使我们的分析超过读者对我们的思想所能理解的程度。我们的思想并不是从抽象研究中得来的; 而是从整个战争现象给我们的印象中得来的。
第三章 精神要素
我们应该再来谈谈第二篇第三章谈过的精神要素; 因为它们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 它们同推动和支配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仿佛融合成一体; 因为意志本身也是一种精神要素。遗憾的是在一切书本知识中很难找到它们; 因为它们既不能表达为数字; 也不能分成等级; 只能看到或感觉到。
军队的武德、统帅的才能和政府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其他精神素质; 作战地区的民心; 一次胜利或失败引起的精神作用; 所有这些东西本身都是极不相同的; 而且对我们的目的和所处的情况也可能产生极不相同的影响。
尽管这些问题在书本里很难或者根本不能予以论述; 但它们仍然象构成战争的其他对象一样; 属于军事艺术理论的范畴。必须再说一遍: 如果有人墨守成规; 把一切精神要素都排除在规则和原则之外; 一遇到精神要素; 就把它作为例外; 并把这种例外科学地规定下来; 把它说成是规则; 或者; 有人求助于超乎一切规则之上的天才; 实际上等于宣告说; 规则不仅是为愚人写的; 而且它本身也必然是愚蠢的;那么这只能是一种可怜的哲学。
军事艺术的理论; 即使只能让人们注意这些精神要素; 只能说明对这些精神要素作充分估价和考虑的必要性; 它就已经把自己的范围扩大到精神的领域了。而且;只要人们明确了这些观点;也就给那些企图在理论的法庭上只用物质力量的关系为自己辩护的人预先作了判决。
而且; 即使为了建立所谓的规则; 理论也不应该把精神要素排斥在外; 因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不可能象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理论为物质力量制订每条规则时; 都必须考虑精神要素可能占有的比重; 否则; 规则就会变成绝对的条文; 有时显得小心翼翼而局限性很大; 有时又显得专断而过于宽泛。甚至完全不想涉及精神内容的理论; 也必须会不知不觉地涉及精神要素; 因为不考虑精神的影响; 任何问题都根本得不到说明; 例如胜利的作用就是如此。因此; 本篇论述的大部分问题; 既涉及物质的原因和结果; 又涉及精神的原因和结果; 而且可以说;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 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 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历史最能证明精神要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 这正是统帅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宝贵、最纯真的精神养料。但在这里必须指出; 同理论阐述、批判地探讨和学术研究相反; 各种感受、总的印象和一时的灵感更能播下智慧的种子; 结下精神的果实。
我们本来可以详尽地考察战争中的各种最主要的精神现象; 并且象勤勉的讲师那样仔细地探讨每一种精神现象的利弊。但是; 这样做就会很容易地陷入一般和平庸的境地; 在分析过程中容易忽视实质; 不知不觉地只注意那些人所共知的东西。因此; 我们在这里宁愿采用不全面的和不完整的叙述方法; 使大家一般地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并指出本篇所有论点的精神实质。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主要的精神力量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这几种主要的精神力量中哪一种价值较大; 任何人都不能笼统地加以确定; 因为要指出它们各自的价值就已经很困难了; 要比较它们价值的大小; 那就更加困难了。最好的办法是对它们中间的任何一种都不要轻视。但是人们在进行判断时; 却总是有些古怪地左右摇摆; 时而轻视这一方面; 时而又轻视那一方面。比较妥当的办法; 是用充分的历史事实来说明这三种精神力量的明显的作用。
的确; 现代欧洲各国军队在技能和训练方面差不多都达到了相同的水平; 作战方法也变成了一套几乎是各国军队所通用的方法; 用哲学家的话来说; 得到了这样自然的发展; 以致不可能期待统帅运用什么个人特有的手段( 例如象腓特烈二世运用斜形战斗队形那样) 。因此不容否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军队的民族精神和战争锻炼有着更大的作用。这种情况经过较长的和平时期可能会有改变。军队的民族精神( 热情、狂热、信仰和信念);在山地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时; 自上而下直至每个士兵都必须独立活动。因此; 山地是民众武装最合适的战场。
军队的熟练的技能和经过锻炼的勇敢精神( 它使军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就象一块熔合的金属一样);在开阔的平原上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统帅的才能在复杂的地形上和丘陵地上最能发挥作用。在山地; 统帅很少指挥单独的部队; 要指挥所有的部队又力所不及;而在开阔的平原上; 指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