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战争论 >

第131章

战争论-第131章

小说: 战争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1 .受口令指挥的一切部分都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但是,如果命令代替了口令,那么各部分就开始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命令只是一般性的指示,如果命令有不足的地方,指挥官必须根据自己的意志加以补充。
102 .假如对战斗中同时出现和先后出现的各个部分和事件能够预先精确地予以规定,并看到它的将来,也就是说在制定战斗计划时能够象安装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那样考虑到最小的部分,那么,命令就不会有这种不确定性了。
103 .但是,战斗者始终是一群人或单个人,决不可能是没有意志的机器,而且他们作战的地点也很少是,或者决不会是一块对战斗毫无影响的完全空旷的平地。因此,要事先估计到一切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的。
104 .这种计划不具体的缺陷是随战斗时间的延长和参加战斗的人数的增加而增大的。在计划中,对一支小部队的白刃战差不多可以完全作出具体的规定;对火力战则相反,即使是小部队进行的火力战也由于它持续时间长和临时发生的偶然事件多,在计划中是不能象对白刃战那样为它作出具体规定的。另一方面,对一支大部队(如一个有两三千匹马的骑兵师)进行的白刃战来说,最初的计划也不可能把一切都规定好,因而个别指挥官经常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计划进行补充。至于一次大会战,除了会战的开始阶段外,计划只能规定出主要的轮廓。
105 .由于计划(部署)不具体的缺陷是随战斗的时间和空间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通常给大部队应该留有比小部队更大的活动余地;部队的等级越向下,对它的命令就要越具体,直到有些部队要用口令指挥为止。
106 .然而,同一个部分所处的条件不同,也会使它的独立性有所不同。同一支部队的独立性必然会由于空间、时间、地形性质、任务性质不同而减小或增加。
107 .整体战斗除了这样有计划地分为一些独立的部分战斗以外,在下述情况下也可能进行计划外的分解:(1 )准备进行的分解比计划中预定的更细。
(2 )在完全不打算分解和只用口令指挥一切的场合进行了分解。
108 .这种分解是由事先估计不到的具体情况引起的。
109 .其后果是:同一整体的各个部分所取得的成果不相同(因为各个部分可能处在不同的情况下)。
110 .这样一来,个别部分就需要进行一种在整体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的改变,这主要是由于:(1 )这些部分要避开地形、军队数量和配置等方面的不利。
(2 )它们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它们想利用的有利条件。
111 .其结果是:有时无意地,有时或多或少有意地把火力战变为白刃战,或者相反,把白刃战变为火力战。
112 .在这种场合必须使这种改变符合整体的计划,其办法是:(1 )在不利的情况下,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来补救这些改变。
(2 )在有利的情况下,只要不致发生突变的危险,尽量利用这种改变。
113 .因此,整体战斗的这种分解,即有计划的和计划外的把整体分解为或多或少的部分,使整体战斗中同时存在各种战斗形式(白刃战和火力战,进攻和防御)。
114 .现在,还有必要从总的方面来考察一下这个问题。
          战斗是由两种行动,即破坏行动和决战行动组成的
115 .(1 )根据第72条所述,在部分战斗中,具有歼灭力的火力战和具有驱逐力的白刃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行动:破坏行动和决战行动。
(2 )部队越小,这两个行动就越简单,仅仅由一个火力战和一个白刃战组成。
116 .部队越大,这两种行动就必然越复杂,破坏行动必然是由一系列同时或先后进行的火力战组成,决战行动也必然是由几个白刃战组成。
117 .这样,战斗分解不仅会继续下去,而且作战的兵力越多,战斗分解的层次也就越多,这是因为破坏行动和决战行动在时间上相隔得越来越远了。
破坏行动118 .整体的兵力越大,破坏敌人的物质力量就越重要,因为:(1 )指挥官的影响就越小。可是,这种影响在白刃战中比在火力战中要大得多。
(2 )精神上的差别就越小。在大部队中,比如在整个军队中,只有民族的差别;而在小部队中就会显出各个部队的差别和各个人的差别,最后还会发生特殊的偶然情况,而这种情况在大部队中就互相抵销了。
(3 )配置的纵深就越大,也就是说用来恢复战斗的预备队就越多(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就要谈到)。因此,单个战斗的数目增加,从而整体战斗的时间延长,在驱逐力中始终起决定作用的最初一瞬间的影响也就因此减少。
119 .从上面这一条可以看出,整体的兵力越大,就越是需要通过破坏敌人的物质力量为决战作好准备。
120 .这种准备表现在双方作战的人数减少和兵力对比变得对我方有利上。
121 .如果我们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占优势,那么,作到双方作战的人数减少也就够了,如果我们不占优势,那么就需要使兵力对比变得对我方有利。
122 .敌人的力量被破坏表现在:(1 )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即伤亡人员和俘虏。
(2 )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已经筋疲力尽的人员。
123 .如果一支部队在几小时的火力战中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如损失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兵力,那么其余的部分几乎只能看作是一种燃烧过的煤渣,因为:(1 )这些人员在体力上已经筋疲力尽。
(2 )他们的子弹已经打完。    (3 )枪枝已经塞满油泥。
(4 )很多没有受伤的人同伤员一起离开了战场。
(5 )其余的人会觉得他们已经尽了这一天的义务,他们一旦脱离了危险的境地,就不想再回去了。
(6 )原有的勇气已经削弱,作战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
(7 )原来的组织和队形一部分已经遭到破坏。
124 .上述(5 )(6 )两项结果出现得多少,视战斗是否顺利而定。一支夺占了一个地区,或者胜利地扼守住自己所守卫的地区的部队比起一支被击退的部队来,可以较早地重新使用。
125 .(1 )第123 条中有两个结果需要加以考察。
第一个结果是节约兵力,这个结果是在火力战中使用的兵力比敌人少而产生的。因为,火力战通过对兵力的破坏不仅使敌人的一部分人员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也使所有参加战斗的人员的力量遭到削弱,这样,在火力战中使用兵力少的一方,当然受到的削弱也比较少。
如果五百人能够在战斗中与一千人相抗衡,那么在双方损失假定都是二百人的情况下,一方就有三百名疲惫的士兵,而另一方却有八百名,其中三百名已经筋疲力尽,而其余五百人还是生力军。
(2 )第二个结果是,敌人被削弱,即敌军遭到破坏的兵力远远超过敌军伤亡和被俘的数量。敌军伤亡和被俘的数量也许只达整个兵力的六分之一,剩下的还有六分之五。但是,在这六分之五中,实际上只有完全没有受损害的预备队和那些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损失很小的部队可以看作是可以使用的部队,其余的(约六分之四)只能看作是废物。
126 .这样减少有效的兵力是破坏行动的首要目的,因为决战只能以较少的兵力来进行。
127 .然而,在决战中构成障碍的并不是部队的绝对数量(虽然部队的绝对数量也不是不起作用的;五十人对五十人可以立刻进行决战,而五万人对五万人就不可能),而是相对数量。如果整体的六分之五的兵力已经在破坏行动中互相较量过了,那么,即使双方的兵力仍然完全保持着均势,双方的统帅还是更接近于定下最后的决心了,这时,只要一个较小的推动力量就可以引起决战。事实就是这样,至于其余的六分之一兵力,可能是一个拥有三万人的军团里的五千人,也可能是一个拥有十五万人的军团里的二万五千人。
128 .但是,双方在破坏行动中的主要目的是为决战行动造成优势。
129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消灭敌人的军队来达到,也可以通过第4 条中所列举的其他条件来达到。
130 .因此,在破坏行动中,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是一种很自然的作法。
131 .现在,较大部队的战斗总是分成几个具有或多或少的独立性的部分战斗(第23条),因此,如果我们想利用在破坏行动中所得到的利益,那么这些部分战斗就必须常常包括一个破坏行动和一个决战行动。
132 .这样巧妙而有效地运用白刃战,主要可以获得挫伤敌人的勇气、破坏敌人的队形和夺占敌人的地区等利益。
133 .这样作甚至可以使敌人的物质力量受到的破坏大大增加,因为只有通过白刃战才能俘虏敌人。
因此,如果我方的炮火已经使敌人的一个步兵营受到沉重的打击,如果我们用刺刀冲锋已把这个营从它的有利阵地上驱逐出去,并且派两三个骑兵连去追击逃跑的敌人,那么,人们就会懂得,这个部分战斗的胜利是怎样为整体战斗的胜利赢得了各种重大的利益。当然,这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获胜的部队不致因此而陷入困境,因为,如果我们的步兵营和骑兵连这时落入优势敌军的手中,那么这种部分战斗的决战就是不合时宜的。
134 .利用这种部分战斗的胜利是由属下指挥官决定的,因此,如果一个军团所属的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炮兵连长等等都是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他们就能利用这种胜利为军团造成巨大优势。
135 .这样,双方统帅都力求在破坏行动中就赢得对进行决战有利的条件,或者至少借此为决战作好准备。
136 .在这里,所有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始终是缴获火炮和占领地区。
137 .如果敌人正在防守一个坚固的阵地,那么占领地区的重要性就增加了。
138 .这样,双方的破坏行动,特别是进攻者的破坏行动就已经是在小心翼翼地向着目标前进了。
139 .由于在火力战中军队数量不起决定性作用(第89条),所以,人们自然就力求用尽量少的兵力进行火力战。
140 .由于火力战在破坏行动中占主要地位,所以,人们又力求在破坏行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兵力。
141 .由于在白刃战中军队的数量非常重要,所以,在破坏行动中,各个部分战斗的决战常常必须使用优势的兵力。
142 .但是,一般说来,节约兵力这一原则在这里也应该起主要作用,因此,通常只有那些不使用很大优势的兵力就自然能进行的决战才是合适的。
143 .不合时宜地追求决战的后果是:(1 )如果按照节约兵力的原则进行决战,就会陷入优势敌军的包围。
(2 )或者,如果使用了足够的兵力,就会过早地消耗自己的兵力。
144 .进行决战是否适时,在整个破坏行动中常常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甚至破坏行动临近结束而要进行主力决战时,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145 .破坏行动有在个别地点转为决战行动的自然倾向,因为破坏行动过程中所得到的利益只有通过已成必要的决战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46 .破坏行动中使用的手段越有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优势越大,整体的这种倾向就越大。
147 .但是,如果在破坏行动中取得的成果很小或者仅是消极的,或者敌人占有优势,那么,个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