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

第8章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8章

小说: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鹄础U庀麓蠹叶祭淳⒘耍昂蠼欣戳耸艘黄鸢吻梗哌旰哌炅税胩欤乔咕尤幌穸ぷ×艘谎扑坎欢U馐笔灞τ址善锒矗诼砩纤呈职纹鸪で梗糇硗罚径ァ3侵惺勘源蠛В晕袢恕�
叔宝归来一报,大家都哈哈大笑,都说他的长枪太重,若不是他这样勇力非常的人,怎么可能拿得动,更别说舞了。咬金说:“也要谢谢你的好马呀!”
叔宝的马名叫“忽雷驳”,是难得的良驹。叔宝自己爱喝酒,也常常喂这马儿喝,奇怪的是马也喝得津津有味。这马与叔宝一样矫健异常,驮着主人还有他那长枪照样奔跑如飞,真是英雄配宝马。后来叔宝去世了,那马儿嘶鸣不已,竟然也绝食而死。
英雄的故事总是很多的。史载叔宝每回跟从李世民出征,世民看到对方营中有炫耀武功,策马来回奔驰者,就命叔宝取之。叔宝得令上马,必于万军之中刺中此人,且人马俱倒,无一次失手。世民因此更加器重叔宝,而他也常常以此为傲。
世民手下有如此多英勇善战的瓦岗大将,他的常胜将军称号怎么能没有他们的功劳呢?何况这些人不仅仅是帮世民打仗,更是在各方面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在玄武门事变之时,秦叔宝、程咬金为李世民与东宫和齐府的兵士力战,对李世民的夺权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李世民即位之后,魏徵辅佐他创造了贞观之治,成就了他一代圣君的美名;在安定边境,攻灭突厥的战争中,李世英勇无畏,屡战屡胜,帮助李世民平定了边患。这些英雄都为李世民贡献出了力量,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归唐乃是上策(4)

其实,瓦岗这批山东豪杰当初选择归唐而非跟随王世充,固然是有王世充本人品格的一些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李渊父子的关陇集团背景。这点与当初他们接纳李密是一样的道理。山东豪杰中的一些人物也清楚地看出,只有联合关陇集团,才能最终取得反隋战争的胜利,建立新王朝。在时代大势中,有一些人是盲目的跟随者,他们未必不能获得善终,但终将默默无闻;而真正的英雄,却是在看清历史发展潮流后,才做出自我选择的,他们为创造功业而来,历史也以功成名就来回报他们正确的抉择。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英雄也都曾在李密帐下,为何李密最后却是与李世民完全不一样的结局?若仅仅说是李密个人的能力不够,那为何他又能得到众人的拥戴,而成为天下瞩目的人呢?原因之一是李密缺少一个重要的砝码,即在关中的支持力量不足。所以当初李密不敢入关,失去了建立稳固后方根据地的机会。正因为本身没有可靠的支持力量。李密不得不依赖山东豪杰。可李密明白双方不属于一个阵营,又不能放心大胆地去依靠他们。加上李密的猜忌之心又比李世民重,所以才会杀了翟让,令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而李世民接纳山东豪杰是在进据关中之后,一改两大集团配置中山东豪杰占优势的情况。他是立足于关陇集团去利用山东豪杰,自然更加游刃有余。另外,李世民作为一个领导者,虽然也有依靠力量和利用力量之别,却能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他手下的山东豪杰以很大程度的信任,故人人愿为之效死力。所以说,李世民之所以成功而当初李密之所以失败,实是由于他们一个利用好了山东豪杰的力量,另一个则没有的缘故。

山东豪杰:锋利的双刃剑(1)

其实李世民在处理山东豪杰问题上能比李密棋高一招,也是磨练出来的。就如同驯服一匹烈马,控制得好能日行千里,控制不好就只能是人仰马翻。
早在武德三年(620)的时候,李世民就顺利收服了山东豪杰中的一员猛将——尉迟敬德。
当时李世民和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宋金刚、尉迟敬德战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结果宋金刚大败,逃归突厥去了,而尉迟敬德则率兵来降。李世民听到尉迟敬德来投降,那可真是高兴。他早就听说尉迟敬德是员勇将,正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自己太需要这种人才了。所以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恩遇有加,十分重视,亲自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授右一府统军之职。
但后来没过多久,许多刘武周手下的降将又相继叛变。李世民的部下都怀疑尉迟这小子也迟早要叛变,于是把他抓了起来,关在囚车之中。
李世民知道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责问手下的人:“尉迟敬德犯了什么错,为什么把他抓起来?”
屈突通、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才刚归附咱们,肯定没那么忠心。现在那么多人叛了,他难保不叛,先抓起来以防有变啊。”
李世民听了,连连摇头说:“你们这样做未免有失公道。难道有可能叛变的人都要关起来不成?”
两人又劝世民说:“尉迟敬德就是现在不叛,我们已经关起了他,此人也一定要生出埋怨之心,将来必叛。不如直接将他杀掉算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不然。我跟你们看法不同。他要是想叛,怎么还会等到现在呢?马上把人给我放了。”
释放之后,李世民将敬德召到自己卧室内,对他说:“大丈夫相交图的是意气相投,希望你不要把这小小的误会放在心上。我更不会因为一些流言就害你这等忠良之士,公应深知我心。要是你执意想走,我也不强留,这里有些金银珠宝,你带在路上用吧,也算咱们相识一场。”敬德伏身便拜,久不言语。
世民上前将他拉起,两人相视大笑。
当天下午,李世民带了一些随从在外打猎。行至密林深处的时候,却遭到王世充一伙的伏击。李世民身边的人本就不多,又没有准备,一下就乱了手脚,纷纷被对方打落马下。王世充手下的单雄信提枪就要来刺李世民,眼看伤了世民性命。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冲杀过来,犹如猛虎下山,一枪将单雄信刺落马下,然后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之后更是率众去攻打王世充,与之大战数个回合,将对方击溃,并俘虏了一员大将。
归来营中,李世民望着尉迟敬德,感叹地说:“刚才众人还说你会叛变,我没有相信,力排众议,将公保了下来,真是天意!哎呀!我今天是虚惊一场,尉迟公真是勇猛无敌的忠义之士啊!”说罢,用力拍了拍敬德的肩膀,并下令重重有赏。
从此之后,尉迟敬德一直追随在李世民身边,几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李世民也十分器重敬德,将他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将之首。
成功的经验使李世民十分看重这批山东豪杰的力量,而失败的教训更是让他记忆深刻。
武德四年(621),李世民自虎牢(今河南荥阳)渡河,一举击溃窦建德。而正等待窦建德救援的王世充也不得不被迫投降,献出东都洛阳。唐朝得以平定最大的两个对立力量,控制山东、河北,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窦建德也属于山东豪杰的其中一支力量,在关东地区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与瓦岗军中走来的那一批山东豪杰相比,窦建德一方没有与关陇集团合作的背景,所以一直是李唐王朝的劲敌。当时窦建德虽然一战负于李世民,可是主要力量还在,之所以会投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暴隋已亡,人心思定,手下将士都不想再过打打杀杀的日子了。这种时候,如果唐廷能够采取恰当的政策,安抚山东一带,形势是可以很快稳定下来的。

山东豪杰:锋利的双刃剑(2)

但是唐朝在这一地区重建地方政权的时候,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李渊当时派郑善果和崔民去安抚山东。而崔、卢、李、郑都是山东的高门士族,一来已经渐渐衰落,不了解山东的形势;二来在战争中受到山东豪杰的打击,对他们怀有深刻的仇恨,所以对窦建德集团的原有力量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方式。这样一来,没有几天,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就重新起兵反叛了,山东又是大乱,各地纷纷起来响应。
刘黑闼是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与窦建德同乡。史书记载,他天生就不安分,“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与窦建德很有交情,生活困难时得到过窦建德的帮助。隋末动乱中,加入到当地的一支造反的队伍中。后来归于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以后,刘黑闼被王世充留用为骑将。不久叛王世充,投奔窦建德。窦建德兵败被杀,唐朝严惩窦氏故将,引起窦氏遗存势力的愤慨、河北人民的不满。武德四年(621)七月,刘黑闼、高雅贤等窦氏故将统窦氏余众再起。这支再起的力量竟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不到半年,就完全恢复了窦建德故地。原来归附了唐朝的隋末割据力量之一、兖州(今山东兖州)人徐圆朗,也在今山东南部和河南东部等地响应刘黑闼,叛唐而起。整个河北山东之地,再次陷入到农民造反的汪洋大海之中。
原来窦建德所统之兵,由隋末河北诸武装力量如孙安祖、高士达、张金称及魏刀儿等部众共同构成。这些兵士在山东群雄中,最为骁勇善战,而且大都为北朝以来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胡化汉人或汉化胡人。他们在政治上自成系统,与唐朝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格格不入。窦建德被俘后,由于其本人及部下都难于为唐朝所用,所以大都被杀。刘黑闼的再起,与此有关。
武德五年(622)正月,刘黑闼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自称东汉王,改元天造。唐高祖派李世民、李元吉东来。李世民至获嘉(今河南获嘉),刘黑闼放弃相州,退保州(今河北邯郸东北)。在水一带,刘黑闼与李世民互有攻守,几次反复。
三月,刘黑闼又向唐军多次挑战,李世民坚壁不出,但暗中却派兵断绝刘黑闼的粮道。诚所谓用兵则粮草先行,粮草对于用兵至关重要。
相持六十多天,刘黑闼军粮缺乏,急于决战,于是袭击李世军营。李世民得报,带兵掩击袭兵。之后,刘黑闼率军南渡水与唐军决战。自午时战至日落,刘黑闼自感势不能支,竟弃军逃离战场,与范愿等二百骑逃奔突厥去了。李世民决水,水淹刘黑闼军。
但这一次,唐军只是单纯在军事上获得胜利,并没有真正解决河北问题。两个月之后,刘黑闼又回山东。仅仅四个月时间,刘黑闼又一次尽复故地。
几个月前的功劳灰飞烟灭。李世民正自忧闷,忽然得到消息:“太子建成请求出征刘黑闼。”
李世民皱眉,一种挫败感从心底升起。“太子请求出征?”李世民在厅中踱步。
“可是有心事?”一声温柔而关切的询问。
“太子请求出征!”李世民脱口而出。一回头,正迎着爱妃长孙氏善解人意的目光。
“我也刚得到消息。”长孙氏道。
“看来是真。太子主动请缨?”
“你的光环太重,给他压力。”
“他是太子,我是秦王,我何以会给他压力?”
长孙氏微笑:“我只是随便说。”
“对了!”李世民忽然道,“你是否听说,有另一个谶语,叫‘刘氏主吉’?”
“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长孙氏神情有些紧张。毕竟是敏感的话题!
“我是说刘黑闼!日换星移太快。”
“不要乱想!”
李世民突然大笑:“我没乱想!”
“那就不要乱说。”
李世民笑得更厉害:“你何以紧张?刘黑闼!听名字也不是气候!纵然太子不顺,我会去增援,定让他下地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