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行引发混乱,造成9死69伤的惨剧……就在这多事的一天,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终身总统”―铁托元帅在卢布尔雅那医疗中心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关于这个原名为约瑟普?布罗兹的克罗地亚人,当他最初出现在为纳粹德国所占据的南斯拉夫王国的土地上之时,有人谣传说他是莫斯科派来的心腹密探,是一名祖籍贝尔格莱德的苏联军人,真名叫列别杰夫。又有人说,铁托其实是一个隐藏了共产国际中的“秘密国际恐怖组织”的名称。更有甚者,有人说“铁托”其实是一个女人的化名。总之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开始革命活动之初,没有多少人认识铁托,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曾经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过、并被俄国军队俘虏的普通一兵。
直到1937年8月,南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基奇被召到莫斯科并神秘失踪,铁托才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尽管日后中国政府曾在在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四次批判铁托在南斯拉夫的执政路线,并认为铁托是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但事实上这两国社会主义国家在争取独立自主的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是颇为相似的。彼此之间也曾互相借鉴。
只是由于铁托与斯大林之间的个人恩怨,使得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的矛盾更早爆发,而且显得是那么的不可调和。尽管在战争期间二战期间苏联向南斯拉夫提供了包括15。5万支步枪、3。8万支冲锋枪、1。6万挺机枪、6000门火炮、69辆坦克和491架飞机的军事援助,南斯拉夫人民军在解放贝尔格莱德等地的战斗中也得到了苏联红军乃至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
但是已经拥有15个军、包括50个师、2个独立大队、16个独立旅、130支游击队,以及可以独立作战的海军和空军部队,总兵力近40万南斯拉夫人民军的铁托并不甘于向斯大林俯首帖耳。甚至在战争年代里,铁托便坚决主张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应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国家,并按照这一主张行事。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南斯拉夫与西方更为接近。更重要的是,铁托和东欧大多数共产党领袖不同,他一直呆在自己的国家里,并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抵抗军;正式由于有了这支军队,他在战争结束之后便开始公然的反对斯大林对巴尔干地区的粗暴干涉。
莫斯科对这种有关共产党和共产党国家的独立的异端观点立即作出了反应。“告诉铁托同志”,苏联大使警告说,“如果他再允许对苏联进行这样的攻击,我们将不得不在报上提出公开批评进行回击,而且不承认他。”但是这位持异端者拒不改变自己的主张。
当铁托发现自己正受到暗中监视时,他便让手下的特工人员盯住在南斯拉夫的苏联外交官和技术人员。最后,1948年6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愤怒地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但是由于铁托在国内有牢固的地位,又从西方国家得到巨大的经济、军事援助,所以他没有屈服。1949年底,东欧流行着一句笑话:“如果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那么铁托便是第一个新教徒。”
最初,莫斯科认为南斯拉夫共产党内的“积极力量”完全可以推翻铁托,但是当希望成为泡影时,莫斯科便开始不得不从各个方向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和政治压力。苏联总参谋部开始讨论了从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进攻南斯拉夫的计划,以及从亚得里亚海登陆的可能性。但是面对已经拥有近百万军事力量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以及曾经吞噬了第三帝国最精锐山地部队的巴尔干群山,即便是斯大林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尽管由于领土和民族的纠纷,南斯拉夫和与之相邻的希腊、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关系也很冷淡。南斯拉夫处境相对孤立,但是美国却敏感的意识到:铁托与斯大林的矛盾已经形成,而且这一矛盾可以被美方所利用。为此,针对如何对南斯拉夫进行援助等问题,美国外交高层人士曾进行过多次商讨,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开始与南斯拉夫方面的高层接触。
在这一背景下,从1950年铁托访美开始,南斯拉夫逐渐同美、英、法等西方主要国家恢复或建立了良好关系。据说南斯拉夫人民军高层甚至和五角大楼一起讨论过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实施核打击的方案,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设施和罗马尼亚的炼油厂成了重点目标。而如果遭到华约集团的武装入侵,铁托则考虑挥师进入罗马尼亚,并曾计划炸毁多瑙河上的水坝,用水淹塞尔维亚来消灭苏联的装甲集群。
当然这些疯狂的计划最终停留在纸面之上,莫斯科试图拔除铁托更多的是依靠暗杀的手段,据说,斯大林死后,人们从斯大林的私人档案中发现了一张铁托写给他的便条,上面写道:“亲爱的斯大林同志,请你立刻停止向南斯拉夫派遣暗杀我的间谍。我们已经逮捕了你派来执行这个任务的七名间谍。你如果还不停止这种勾当,我将被迫派自己的人前往莫斯科。如果我真这样做的话,用不着派第二个人。”
没有知道南斯拉夫与莫斯科之间这场暗战的内幕,但是与斯大林决裂后,铁托的确从美国和欧洲争取到为数不少的物质援助。从1950年铁托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式的援助,到1951年南斯拉夫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再到1952年两国的“经济合作协定”、1954年南斯拉夫同北约成员国希腊和土耳其缔结同盟条约,艾森豪威尔在竞选前的演说中,曾预言南斯拉夫和西班牙将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北约成员国。经过一系列军援和防御项目谈判,美国方面认为,南斯拉夫尽管形式上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实际已经具备了北约成员国的地位。
此外南斯拉夫还接受了世界银行的帮助。1953年铁托出访英国,丘吉尔承诺保护南斯拉夫的安全,铁托则保证抵御外来侵略。赫鲁晓夫上台后,铁托与苏联的关系得到缓和,但擅长外交权谋的铁托没有加入北约,也没加入华约,而是巧妙地周旋于两大阵营之间。即使他已与赫鲁晓夫和解,他也使美、英一直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他支持。
南斯拉夫犹如同时吸吮着美国和苏联两个奶嘴的婴儿,长得十分健壮。最终在60年代在国际上大展身手,铁托与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并使之成为北约和华约间的中间力量。但是铁托辉煌的成就背后却埋藏着无法化解的危机。
尽管在南斯拉夫为铁托举行的隆重葬礼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党派组织派代表团前来为铁托送行,其中有35位国家元首、3位君主、8位副总统、24位政府总理。中国也派出了党政代表团参加铁托的葬礼。这一天,许多国家都下半旗致哀;许多国家领导人、著名人士发表文章或讲话,悼念铁托总统,颂扬他为南斯拉夫人民,为世界和平建立的伟大功勋。但是仅仅在一年之后,铁托生前所奉行的民族政策便酿成了一个苦果。
1981年3月,南斯拉夫科索沃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大学生因学校食堂伙食不好举行示威,走上街头后很快演变成了政治性事件。示威者提出“要科索沃共和国不要自治省”、“我们是阿尔巴尼亚人而不是南斯拉夫人”。在由此发生的冲突中,许多学生被捕。南斯拉夫政府随即向科索沃派驻军队,并在短时间内实施了军事管制。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铁托作为一个克罗地亚人,当政时期始终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1966年起从对兰科维奇集团“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打击开始,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南斯拉夫国内有4万塞族干部因此被整肃。
在制度上,铁托时代也作了有利于抑制塞族强权的安排。在历史上首次承认“讲塞尔维亚语的穆斯林”为另一民族,并据此建立了波黑共和国;首次承认过去“讲塞尔维亚语的马其顿方言”为另一语言,并据此确认马其顿民族和建立了马其顿共和国。这样,就使联邦中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为缩小,不仅小于“南斯拉夫王国”中的塞尔维亚,而且也小于“一战”前未有南斯拉夫时的塞尔维亚王国。同时还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里设立了其他共和国所没有的两个“自治省”,并授予其与塞尔维亚几乎平起平坐的“联邦主体”地位――除去这两省之后的“塞尔维亚本部”,就已经退回到1878年柏林会议确定的塞尔维亚独立时版图了。
除了不断从塞尔维亚族中划出新民族、缩小其版图以外,铁托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群体。到1981年,人口调查中填报这个“新民族”的已达121万人,占全南人口5。4%。铁托时代这样做,明显是要把“南斯拉夫”认同与塞尔维亚认同分开。经过这种种措施,塞尔维亚人的认同不断弱化。
战前南斯拉夫王国时塞尔维亚人占绝对优势,而到1961年全南人口中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只占42。1%,到1981年更降为36。3%。这些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也导致了南斯拉夫日后分解再分解,国家失去了维护主权和领土统一的能力。
面对着一局面,铁托逝世之后实行集体领导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之中的塞尔维亚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自然是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伊万?斯坦博利奇以及被人视为政治接班人的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第二章:华约东进(八)
事实上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并非始终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以铁托的政治外交手腕之高超,并不难看出对于美国而言自己的国家不过是远离战略中心的一颗闲棋冷子。尽管1948年后,西方国家给予南斯拉夫各种名目的贷款和援助到1960年总额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同时期遭受严重战争破坏的联邦德国。但是铁托深知一旦苏联的威胁解除,那么西方世界便自然不会再继续如此慷慨下去。
因此1961年南、苏两国签订为期5年的贸易协议,双边贸易额迅速回升到8亿美元。1963年8月,赫鲁晓夫继1956年后又一次访问南斯拉夫,而铁托也于1965年6月回访苏联。两国之间又开始宣扬斯拉夫兄弟之间的“友谊”。1965年5月9日,南斯拉夫在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2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展示了苏联提供的米格―21型战斗机和T―55型坦克,铁托更在招待晚宴的讲话中肯定了苏联红军在打败法西斯德国的功绩,而没有提及西方盟军的作用,这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
南斯拉夫开始购买苏联武器,美国国会怀疑南斯拉夫用美国贷款添置苏制装备,决定停止援助南斯拉夫,并提高了南斯拉夫进口商品的关税,两国关系比50年代稍有降温。而在许多重要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不同程度地在配合苏联的行动。1968年,由于南斯拉夫联邦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站在后者一边,支持不结盟国家,使得南斯拉夫与美国关系再度紧张。
而当以苏联为首的华沙集团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时,铁托又转而倒向了美国。1970年秋,尼克松成为访问南斯拉夫联邦的第一位美国总统。第二年,铁托总统回访美国,在同美方会谈中铁托再次要求美国增加贷款和扩大双方的贸易额。美国同意增加对南斯拉夫联邦的经济贷款和军事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