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之前地设计,李琦原地一个旋身,带动着那满身的火光滑出了一道火红的圆弧。 萧睿端起木盆,盆中的清水瞬间从头浇到尾,将李琦身上的火光浇了个熄灭。
李琦长出了一口气,定了定神,上前去摆了摆湿漉漉的衣衫。 衣衫虽然湿漉漉的,但毫无火焰灼烧过的痕迹,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李琦飞速地在几个宫女和太监的护卫下,下场去换衣衫。 毕竟,这可是大冷的天,衣衫浸湿叫他怎么受得了。
李隆基拍案叫绝,“好,妙哉!朕还从未见过这种奇术,萧睿,朕要重重地赏你。 ”
李瑁见这风头都让李琦抢了去,心里愤怒,起身忿忿道,“父皇,这萧睿摆明了是事先跟盛王说好,盛王这才敢……要是儿臣事先知道毫无危险,儿臣也愿意赴汤蹈火……”
包括李隆基在内,谁都不是傻子,都明白萧睿此番不过是为了李琦能出一个风头。 这当然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否则今日李琦怎么会什么礼物也没有进献。 但尽管如此,眼前这惊险刺激的一幕,还是让他们感到了异样的震撼。
玉真叹了口气,心道,“小冤家,你倒是为这盛王绞尽脑汁……可是,你以为让盛王出个风头就能获得皇上的看重?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
武惠妃赞许地看着萧睿,作为李琦的母亲,她此刻确定无疑:萧睿已经全身心地准备帮助盛王,这一点确信无疑。
萧睿面色淡定,嘴角一笑。 他当然不会弱智到以为让李琦出个风头就能引起李隆基的重视,今天之所以弄出这么多花样来,无非是想公然宣布,自己跟盛王站在一起的态度。 其次,也顺便让李琦“曝曝光”,提高些知名度罢了。
“寿王殿下,盛王事先当然是跟臣一起试验过。 不过,试验归试验,胆量归胆量——既然寿王殿下如此,那么臣斗胆请寿王殿下上场一试。 ”萧睿笑了笑,向李瑁躬身一礼。
李瑁一怔,面色变得有些发白,但还是咬了咬牙,站了出来,“试就试了,有何不可?难道本王还不如琦弟一个孩子。 ”
……
……
正如萧睿所言,试验归试验,胆量归胆量。 虽然是现场见证了李琦的“赴汤蹈火”,也知道没有危险,但当腾腾的火苗在自己身上燃烧起来时,当那种强烈的灼烧感和烘烤感逼迫着自己的痛觉时,李瑁还是带着一身火苗瘫倒在地上,口中发出惶然的尖叫,“灭火呀!灭火呀!”
李隆基皱紧了眉头。 武惠妃紧张地站了起来,众人也神色复杂地望着瘫倒在地上被萧睿浇了一盆冷水的李瑁,良久无语。
萧睿扶起李瑁,笑道,“寿王殿下,你安然无恙,呵呵。 来人,扶寿王殿下下去更衣。 ”
第199章四夷宴的主持人
第199章四夷宴的主持人
李瑁弄巧成拙,出了大大一个丑,下去更衣。 // 而李琦则志得意满地飘然又回到了场上,见他脸上那闪烁着的兴奋之色,萧睿皱了皱眉,瞪了他一眼。 其实,李琦也就是少年心盛,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彩头,他如何能不高兴。 不过,见萧睿狠狠的一眼瞪过来,他嘿嘿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鼻头,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地坐了下去。
又是“画中酒仙”,又是“赴汤蹈火”,这么两场“小玩意儿”表演下来,不要说大唐的贵族们了,就连萧睿自己,都颇有些神棍的感觉。 他无视众人古怪的注视目光,缓缓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歌舞继续进行,酒宴渐入佳境。
接下来,该是玉真手下的那帮乐工和舞姬大大地又出起了彩头。 这么多日子以来,玉真早已将萧睿那些清艳华丽的歌儿谱上了曲调,并排练成了盛大的舞蹈。 不能不说,玉真手下的“歌舞剧团”比宫廷的教坊司还要牛叉,玉真在音律和歌舞上的造诣和狂热,丝毫不比李隆基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城外的上元节狂欢已经进入高潮。 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欢乐声响透过巍峨的宫墙,随着清冷的夜风传进了皇城之中,李隆基缓缓站起身来,准备发表最后的“祝词”,结束这个耗时很久的宫廷上元饮宴。 然后,大唐皇帝要率领群臣登临宫城的城楼,观看长安灯会。 接受万民朝拜与民同乐。
“……”李隆基说了些什么,萧睿并没有仔细去听,自顾自斟自饮,因为他觉得这些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在李琦面上浮动起异样地紧张神色时,李宜才扯了扯他的衣襟,竖起耳朵也听了起来。
“今年的上元节,四夷来朝。 朕很高兴……朕决定,明日开设四夷宴……”话说到这里。 李隆基突然停了下来,凛然的目光在众臣的身上缓缓滑过,沉声道,“诸位爱卿,尔等以为,该由谁替朕来主持者四夷宴呢?”
众人一凛,都默默地垂下头去。 沉默不语。 在这种时候,在没有搞清李隆基心思到底为何的时候,众臣就算是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出来。 再者,一旦开口推荐,支持某人便要得罪某人,引起某皇子的愤怒,这些大唐地权贵们自觉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李隆基淡淡一笑。 又将目光投射在了自己的一干皇子身上。 清冷地目光从李琮、李瑁等人身上一一扫过,嘴角的那一抹笑容越加的不可捉摸。
“崔涣,你意如何?”李隆基突然大声道。
崔涣一怔,不得不躬身道,“皇上,这等大事。 臣不敢妄言。 ”
“朕来问你,便是想要听听爱卿的意见,尔不必多虑,可大胆直言……朕恕你无罪。 ”李隆基摆了摆手,“朕让你说边说就是了。 ”
崔涣缓缓站直了身子,面色渐渐有些涨红。 在这种场合下,皇帝亲自下问,无疑抬高了崔涣的身份。 而此刻的“荐举”发言,则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看法”,还意味着崔家乃至整个世家大族势力支持地目标所向。
场上众臣鸦雀无声。 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臣子更是心情非常紧张。
“子长。 你说这崔涣会推荐谁?”李宜伏在萧睿耳边道。
“谁知道呢,反正不会是盛王。 ”萧睿不以为然的低低一笑。
萧睿抬头瞥见李琦紧张得有些涨红的面庞。 不由暗暗摇了摇头。 李琮淡定自若,与旁边的诸皇子公主谈笑风生,李瑁却狼狈地垂着头,他心里有数崔涣绝不会选择自己。
崔涣清了清嗓子,却回头来扫了一眼默然坐在一侧的裴宽。 裴宽投过一抹温和的笑容,崔涣早已跟庆王一系达成了“协议”。
“皇上,臣以为——”崔涣刚刚说了一句,便被李林甫突如其来的一阵咳嗽声给打断了。 李林甫抚住胸口,咳得唾沫星儿横飞,引得他身旁地一些官僚皱起了眉头。
“李爱卿,你怎么了?”李隆基关切地问道。 这关切声倒有几分是真诚的,因为对李隆基而言,李林甫可谓是他离不开的重要臣子,大唐的朝堂政务基本上都是在由李林甫把持。 虽然李林甫是出了名的不被朝野待见的权臣,甚至还有弄臣佞臣地恶劣名声,但对李隆基来说,李林甫即有才干又有手段,最重要的是还能完全秉承他的意志做事,将大唐政务料理得滴水不漏,在李隆基可以接受的范畴内运行。
“皇上,臣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请允许臣先告退了。 ”李林甫晃悠着身子,起身躬身施礼。
“哦,去吧。 李爱卿操劳国事还是早些回去安歇吧,朕明日会派御医去相府为李爱卿诊病。 ”李隆基笑了笑。
李林甫匆匆而去,在走下高台的时候,向萧睿淡淡瞥了一眼,那目光中传递出的情绪也许就只有这翁婿两人所能理解吧。
崔涣定了定神,又道,“皇上,臣以为庆王殿下文武双全,才德兼备,可替皇上主持四夷宴。 ”
“哦?”李隆基淡淡一笑,眼中的失望一闪而逝。 这样的情绪变化,没有人去注意,更不要说是站在当场的崔涣了。
萧睿心里冷笑了一声,李隆基这丝失望落在了他的眼里。 萧睿明白,崔涣这一表明态度,实际上是在自寻绝路——作为李隆基有意要培养地第三方势力代表,崔涣代表世家大族公开表明支持庆王,那么,这股力量还有扶植地必要嘛?而相应的,崔涣在李隆基心里刚刚树立起来地地位。 再次轰然倒塌。
崔涣不会明白皇帝的情绪变化。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心机权衡利弊做出的选择,等于是再一次将世家大族崛起的希望就地埋葬了。
当然,在这场饮宴之上,能够洞悉李隆基心思的人也不过区区数人。 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提前规避而去,在场的就剩下玉真和萧睿了。
李隆基沉吟着瞥了李琮一眼,“庆王。 崔爱卿荐举于你,你可愿意代朕主持四夷宴?”
李琮有些兴奋地站起身来。 躬身道,“父皇,能代父皇主持四夷宴,这是儿臣地无上荣光。 ”
“哦。 ”李隆基微微一笑,突然朗声道,“萧睿,你的意思呢?”
皇帝这一问。 早就在萧睿地意料之中。 在众臣和诸位皇子的注视下,尤其是李琦,脸色涨红紧张无比,两只小手紧紧地攥成了拳头。
萧睿当然是要推荐盛王的了。 众臣心下都这样想,不过却听萧睿朗声道,“皇上,臣以为,庆王殿下颇有皇上之风。 由庆王代替皇上主持四夷宴当然是最佳的人选。 ”
众臣讶然一惊,李琮用不可思议地眼神扫了萧睿一眼,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向跟他“不合”的萧睿竟然出言支持他。 而李琦面色一变,瞬间小脸变得苍白起来,失望地垂下头去。 衣袖的挥动间竟然弄倒了案几上的酒盏,清洌地酒液顺着案几流淌下来,溅湿了他的衣衫也浑然不觉。
武惠妃皱了皱眉,但却没有说什么。 只是她身边的玉真妩媚的脸上顿时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心里笑了起来,“这小冤家又开始故弄玄虚了——好聪明的小冤家,我就知道,他会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
李琮向萧睿拱手一笑,“本王多谢萧学士的谬赞。 ”
萧睿淡淡一笑,向李琮拱了拱手。 然后又转身来向李隆基躬身拜了下去。 “不过,皇上。 臣还是以为,四夷来朝,皇上赐宴,这等大事,还是需皇上亲自主持为好。 四夷使臣来朝,朝拜地是天可汗,皇上不出席宴会,岂不是令四夷使臣大失所望乎?”
此言一出,还没待众臣反应过来,李隆基已经爆发出清朗的大笑声,“萧睿,不愧是朕的门生,深知朕心,深知朕心哪。 你说的不错,四夷万里迢迢来到长安,朝拜于朕,朕岂能不亲自赐宴?来人,传旨,明日在文华殿设四夷宴——朕亲自出席,萧睿,你随朕一起赐宴,待朕主持。 ”
……
……
皇帝亲自出席宴会,由萧睿待为主持。 这样的结果出乎了大唐朝臣和贵族们的意料之外。 不过,正是这样地结果,让众人心里油然而警醒过来:或许,天子门生萧睿的恩宠又回来了。
三个皇子白忙活了一场。 不过,李琮和李瑁是愤怒和失望,但李琦却很高兴。 萧睿重新获得皇帝信任,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萧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