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凤栖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凤先世只喝过些啤酒,对这些传统的白酒没有一点认识,抽了抽鼻子嗅着:“这酒可真香,怪不得是御酒呢!”
林如海哈哈大笑:“这酒可不止是香罢了。这御酒堂的酒对于养生最有益处,相传先祖皇帝的五公主得了怪病,连烧十五日,只能喝水,无法进食,半个月下来,人憔悴不堪,宫内御医绝招使尽,病情不得好转,弄得皇帝上朝都没好脾气,众大臣推荐了不少地方名医,但也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公主的病一日甚于一日,头发一缕一缕地掉,牙齿也开始松动。
一日,君臣议完朝事,提到公主的病,又都一筹莫展,这时当朝太子太保大学士向皇帝建议:说邢州老家,太行山边有一陆家老翁用自酿粮食酒配制的药酒特别灵验,能“杀百毒、通血脉、厚肠胃、调阴阳”,方圆百里闻名,治好过无数乡邻,对一些医馆都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病,那里也几乎是“酒”到病除,公主的病已无良策,不妨一试。众大臣随声附和,皇上点头同意。
于是派快马急驰四百余里,当天取回陆家药酒。说也奇怪,公主喝下这药酒,当天即开始进食,三日后即能下地走动,一个月病好如初,皇上龙颜大悦,降旨宣诏太行陆老翁进宫,任职太医馆金牌御医,专事皇室酒道养生。在皇宫二十年,陆老翁相继给皇室奉献了“三焦”通酒、“四宝”药酒、九阳真酒、追风王酒、不老神酒、养颜玉酒等近百种家传绝活,至九十高龄,陆老翁请辞还乡,皇帝念其劳苦功高,不但准其请辞,还亲赐“御酒堂”封号,御酒堂由此得名。
那九阳真酒对男子最好,增补体力,强身健体;养颜玉酒却是专门配给女子引用的,味道轻盈醇厚,并加入了虫草、灵芝等物,女子喝了对身子最有好处,一会儿凤哥儿可要好好吃上几杯,不会醉人的!”
熙凤、薛蟠连忙起身道谢,主客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黛玉见了这个场景很是羡慕,偷偷拉了拉贾夫人的衣角道:“娘亲,我们家要是有个哥哥姐姐就好了。”
贾夫人笑眯眯地抚了抚女儿的头发,“你凤姐姐离的也不远,以后咱们常来往,你不一样有姐姐么。”
黛玉点了点头,正好熙凤的目光转了过来,看着黛玉道:“妹妹娇弱,平日里也没个姊妹来往谈心,今儿我知道了姨妈家的府邸,免不得日后要常来叨扰。”
贾夫人欣慰地颔首道:“难为你想着,我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娇娇儿,我也不能像你母亲那样舍得你吃苦锻炼,她自己一个在这儿也孤单的很,往后大了接去你家住上两日,也算串了串亲戚。”
“如此甚好,姨妈不嫌我们家粗陋,尽管去玩,凤哥儿保证把你们伺候的妥妥帖帖的。”熙凤也挺高兴,亲戚多点也多点乐呵。
黛玉见母亲如此通情达理,开心的拍起了小手,熙凤见黛玉现在这副娇憨活泼的模样,再想想她日后失去母亲后寄居荣国府的尖酸刻薄,可真真是两个人。如此说来,还是环境最能改变一个人哪!
当下心里便有不忍,寻摸着法子让黛玉好好的待在姑苏,哪怕将来养在自己家中,也比那吃人的地方好的多。
林如海喝的脸膛通红,却仍兴高采烈,熙凤笑着敬了他一杯,他瞧着熙凤话不由多了起来:“想当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都有从龙之功,那贾家太爷几次跟着先祖皇帝出兵,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逃出命来挣出了这份儿功业;你们王家太爷也是个厉害的,明明是个文弱书生,硬是投笔从戎,一次军事紧急,先祖皇帝也受了箭伤,忙着将先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等回来时发现妻子与两个幼子全都死于非命了。
先祖皇帝感激之下,将一随身的物件赐给了你王家太爷,说是将来可以换来天家一诺,你家太爷感动的是五体投地,后来又娶妻生子,有了你们和京城王家两支后代……”
熙凤刚当到家族中有御赐之物时便瞪大了眼睛,这宝贝能唤来皇帝的一个承诺,那可多有用啊!如今繁衍了这么多王家子孙,也不知道那宝贝传到了谁手中……
等等,那京城王家一族便以王子腾马首是瞻,他现在可是个掌有军权拥有重兵的实权派人物,先前位居京营节度使,掌握着京城一带的军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政要员。难怪护官府里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这里不只是渲染了王家的富贵,同时还隐喻性地交待了“龙王”也就是天家对王家或可以说是对王子腾的态度。
以至于后来元春选进了凤藻宫,做了贵妃,想必也是因为王子腾的影响极大。但后来四大家族却随着王子腾的死逐渐败落了,王子腾在离京城仅二百余里的进京途中,因“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晚上8点半还有一章哦,喜欢红楼的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哟!)
第二十六回 绛珠夜谈
仔细研究过红楼梦这一段的人知道,正常情况下,再没有名医、再误用了药,也不至于仅用一剂药就一下子死了。再者,王子腾难道没有随从的医生?这未免不合乎情理了,他在名份上是进京赴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的任,他这样的身份,怎么能没个贴身的医生相随?再者不是名医的普通医生,若没受人指使,怎敢给王子腾这样的大人物胡乱用药,更何况是“一剂”就致对方于死地呢?
而相应的宫里的元春也随之暴病而亡,因是在宫内发生的,当更加隐秘。不过,从王子腾、元妃二人之死我们可以看出,这元春做了贵妃后,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即元春并没有做到让皇帝对她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是如前边所说,元春的宫闱生活并不如意,她可能就是个被冷落的妃子,她又没给皇帝生下一个儿子什么的,皇帝封元春为妃子,只不过是给她一个虚名儿,目的是为了利用她的家族的政治力量。
而王子腾、元妃之死特别是王子腾之死对四大家族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熙凤想到此处,如果王子腾那一族中有那御赐的免死之物,王子腾势必会在最后关头取出保住自己的家族不受牵连,但事与愿违,王子腾身后的四大家族都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从后四十回描绘出的一些痕迹看,王家惨败得可能连个立足之地都没了。因为王家的王仁等,后来来到了贾府,希图从贾府得到补救,希望得到些凤姐的遗物、私房钱。在愿望难以实现的情形下,王仁等还狗急跳墙般地要卖掉自己的外甥女--巧姐,王仁的行为丧失人伦,但倘若王家不彻底衰败,他断不至于会这样。
这就说明那御赐之物根本不在王子腾那一族中,很有可能便是在自己父亲这一族中,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好好做着官,却突然赋闲在家,当了个富家翁而已,原因在于避嫌,让自己一族免受天家的猜忌。
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王子腾根本平日里不与自家来往,近些年来却频繁向父亲示好,他的目的就在这个御赐之物上。
而自己父亲的死和自己小小年纪嫁入荣国府的事,想必也都不是偶然。王子腾身处高位,他无非是想位极人臣,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一个当久了大官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都是不择手段的。
想到此处,熙凤不由心乱如麻,自己必须让家里避免事情的发生,也要从父亲那里明确的探听到自己家中是否真有这个宝物,也许这才是自己这一世重生为王熙凤的转机之处。自己的锦绣生活,决不能让一个不相干的人可搅和了,否则别怪姑奶奶我心狠手辣,敢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动手,真是胆大包天呢!
不过现在的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根基,想要与那王子腾斗上一斗,想必还要借助于眼前这位林姨夫的势力。至于将来,自己一个女子定不能出仕,哥哥王仁根本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自己也没指望过他;弟弟还小,能自己照顾好自己都很困难,父亲已经赋闲断不能再次出仕,惹来天家猜忌,唯一的路途便是自己要做国中最富有的皇商,富可敌国也是一种强势的地位。然而这一步对于自己一个小小的女孩儿来说真的很困难,熙凤捏紧了拳头。
“凤姐姐,凤姐姐……”黛玉软嫩嫩的童声轻轻唤着熙凤,熙凤忽然醒转过来,对黛玉笑道:“妹妹唤我何事?莫不是也想尝尝这养颜玉酒,我看是不必了,因为妹妹天生丽质,这酒喝了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黛玉撅着小嘴,“我就唤了姐姐一下,姐姐便这般多话,还句句打趣玉儿,玉儿不理你了!”
熙凤连忙讨饶道:“可别,妹妹若是不理姐姐,日后姨妈怪罪起来不让我进门吃酒,说我得罪了她的宝贝女儿,我可上哪哭去?”
贾夫人听了笑骂道:“你这油嘴的猴儿,跟你妹妹扯皮还拉上我来了?玉丫头好好灌她几盏酒,让她堵不住嘴巴。”
黛玉巴不得一声,拿起个大酒杯就要灌熙凤的酒,熙凤站起身来慌忙逃窜,贾夫人笑着让人把熙凤截住。
两个大丫鬟青鹂、白鹭半张着手拦住,笑嘻嘻道:“凤姑娘哪跑,这养颜玉酒金贵的很,姑娘可得多喝几杯才是。”
熙凤笑的直不起腰来,指着柠檬骂道:“你这小蹄子就会在旁边捡笑,没看你家主子都要被人灌酒了么,也不来拦上一拦。”
柠檬捂着嘴巴忍笑道:“奴婢可不敢的,那是姨夫人要灌的,小姐不喝岂不是违了孝道?”
熙凤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接过跑的气喘吁吁的黛玉手里的酒盏道:“罢了,罢了,到了姨妈家势必得做一回酒鬼了。”
林家好久不曾这样热闹了,贾夫人在娘家时便是个爱玩的性子,今日也不跟熙凤等小辈矜持,玩的酣畅淋漓。
黛玉自是年幼,也是个爱热闹的年纪,正好家中来了个她梦寐以求的大姐姐,又是个爱说爱笑的,且对自己十分关心爱护,心里自然是喜欢的。
而熙凤本身对《红楼梦》中的女主黛玉颇为同情,又喜欢林家这个氛围,所以宾主皆欢,玩了个不亦乐乎。
是夜,林氏夫妇已睡了,熙凤却见里面黛玉和丫鬟们犹未安息,于是在柠檬服侍下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妹妹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
熙凤在床沿上坐了.旁边一个丫鬟笑道:“小姐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说‘往日里也没姊妹来往,今儿好不容易来了个情投意合的姐姐,却不日就要离开,也不知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
黛玉羞斥道:“雪雁就你多话,我哪里哭了。”
熙凤瞅了几眼这个丫鬟,原来这就是红楼中唯一与黛玉一起进荣国府的丫头,看起来年不过十岁,一团孩气儿。这丫头说聪明也是聪明,但就是为人自私了些,在贾府一味的追求自保,还参与了后来的“掉包计”,有些小心眼却用不到明面上。
第二十七回 “英雄”救美
熙凤道:“妹妹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我来的太勤了,妹妹都得腻烦了!”
黛玉揉着眼睛笑道:“姐姐净说笑话,我和母亲盼着你来的勤呢,我活了这么大却却一直病着,有些官家的小姐们还不爱和我一起玩,母亲索性也就不带我出去了,每日里只能看些诗书解闷。我就想着,若我有一个姊妹在身旁,断不会如此孤独,小了性子,还累了父母担心。”
熙凤见黛玉泪光盈盈,孱弱可人,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