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H3的话,想要轰炸日本本土或许还没什么,可是想要轰炸东京就实在是太勉强了,再加上过去的时间里国防空军的轰炸机别说是东京,甚至就连长崎也没有轰炸过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自然也就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再加上此时的日本,尚没有雷达这样的装备,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预警,于是,这一次的事情生了…
面对H40机群的轰炸,日本人就好象被人用木棍敲到了一样,只是一阵头晕目眩却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另一方面,面对着在空袭当中遭受的损失,无论是东条英机还是其他的内阁成员也都是欲哭无泪。毕竟这一时期的日本也不过才八千多万国民,一下子就伤亡了十多万,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绝不算小。
事实上,在历史上美国对日本的空袭当中,常规的燃烧弹所带来的损失甚至比原子弹还要大。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日本方面还没有将空袭的损失统计出来,但是看着东京现在的样子,其他几个交战当中的强国也都在为战略轰炸机和燃烧弹的威力吃惊着。
甚至就连已经研B29,并且开始准备对B29进行试飞的美国人,也没有想到战略轰炸机的威力竟然能大到这个地步。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过去美国装备的B17轰炸机无论是在航程上还是在载弹量上都不如B29,不过更重要的却是,在B17研出来的这些年里。世界,尤其是美国的临近地区一直都没有爆过规模较大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自然也就没有实战测试一下的机会。
当然,H40机群能够挥出这么大的威力。和东京的建筑群都是木制的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木制建筑和凝固汽油弹结合起来,完全能够配合出火上浇油的程度来。
不过让人比较吃惊的却是,日本人的建筑模式居然一直都没有生过改变。
要知道生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可是曾经引起过十多万人的死亡。当时地震生在中午。许多人正在用火煮饭,导致地震生后许多地方都生大火,增加损伤和死亡人数。另外日本北部能登半岛附近沿海的台风带来的强风,导致大火迅蔓延,一些大火逐渐席卷整个城市。许多人因为他们的脚陷在熔化的柏油路里而遇难,而最大单一伤亡灾难生在陆军本所被服厂迹地(现在的横网町公园),当时大约3000人挤进东京市中心这一个空旷的空地,被后来引起的火灾旋风烧死。由于地震造成水管破裂。直到9月3日上午。在将近整整两天之后才扑灭大火,许多逃到避难所或防空洞的市民在大火中丧生。
另外除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外,地震也造成多位皇室成员死亡,时年17岁的闲院宫载仁亲王第四个女儿宽子女王、身在藤泽市的东久迩宫稔彦王第二个儿子师正王与镰仓的贺阳宫邦宪王第二个女儿佐纪子女王都因房屋倒塌而身亡。
至于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因为当时这两个人都在日光,所以反而没有遭到任何的危险。
本来严光以为日本人会吸取大地震中学习到的教训的。至少是将大火烧过后的地区的那些木制建筑,重新建成其他结构的。然而在地震后日本人在东京却依然使用者木制结构的建筑。
或许是因为日本人觉得,像关东大地震那样的地震。不可能再来第二次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导致了后来的东京大轰炸…
至于严光…
既然日本人自己都不吸取教训,那严光也只能毫不客气的让空军的人准备燃烧弹了。
对东京的空袭对日本军民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因为这是日本本土半个世纪所遭受的第一次袭击,而且还是这么惨重的袭击,不少日本人甚至已经开始怀疑日本究竟能否获胜了。
另外也有大量的日本军民,强烈要求东条政府对中国展开报复行动,只可惜,此时日本并没有像H40这样的轰炸机存在,就连H3这种B17一级的战略轰炸机也没有,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报复了。
至于用海军的舰载轰炸机,派出联合舰队对中国的沿海城市进行轰炸…
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有着大量的巡逻机在进行着巡逻,想要不被他们现就驶入中国领海实在是件难如登天的事情,而如果被中国人现的话,中国国防空军的陆基空军就是将联合舰队全部击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就算报复行动成功了,人家只要尾随着进行报复的舰载机回去,就能现联合舰队在什么位置,到时候…
估计联合舰队也就成为历史了。
虽说联合舰队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第一流的舰队,但是舰载机毕竟是干不过陆基战机的,就好象F35干不过F22一样(1对1的情况下),而冒着让联合舰队全军覆没的风险,就为了进行一次报复?
在历史上东条英机的评价的确不高,但是至少他还没有脑残到这个地步。
不过东条英机没有许可报复行动,不代表轰炸就不会继续。
在稍后的数日里,不但H40组成的轰炸机群再次光临了东京一次当然,由于这次日本人有了准备,而且该烧的也烧的差不多了。所以损失并没有上一次那么大,而且在空袭的过程中还击落了多架H40轰炸机。
除了H40机群光顾了东京一次外,由H3组成的轰炸机群也光临了长崎等城市。虽说这些轰炸机想要轰炸东京的话。多少有那么一点勉强,但是如果只是轰炸长崎什么的话,到是没有问题。
不过由于H3的性能不如H40,因此在空袭的过程中。H3付出的损失比较多,不过这些损失和日本人的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大规模的轰炸,使得日本原本就不怎么达的工业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虽然这个时候从南洋和澳大利亚抢掠的物资,还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日本本土。但是日本将这些物资转换成成品的能力却严重受损。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轰炸的关系,使得日本开始向德国索要防空方面的技术。
当然,用索要来形容或许并不正确,正确的讲应该是交换。
不过并不是用技术来交换,虽说日本在这个时代而言,技术也算是不错了,可是和德国相比还是差距相当的大。所以日本和德国交换的主要是资源。也就是说是用资源交换技术。
另外日本在战场上俘获的一些新装备,通常也都会通过潜艇等方式,交换到德国人的手中,比如说上一次的自动步枪…
一杆自动步枪就想交换到雷达方面的技术,这多少有那么一点异想天开。不过考虑到日本盟友的身份,再加上日本提供的那些资源。似乎分量也就足够了。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日本同德国正在进行磋商的时候。日本本土几乎每隔两天都要遭到一次轰炸。
另一方面,轰炸机的指挥官也改良了轰炸的方式。
最初H40轰炸日本的目标以军事及工业设施为主。H40多数在日间从9000多米左右的高空进入。使用仪器进行精确投弹。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气流,令到这种空袭难以挥成效。事实上如果不是轰炸机使用的是燃烧弹的话,恐怕较大规模的破坏都不会有。
而新的指挥官却改变了这种空袭方式,让H40在晚间从1500至1800米的低空进入日本。新的指挥官认为在夜间,日本战机并不足为惧…
事实证明,他是对了。
同时,由于H40等战略轰炸机挥的巨大作用,国防空军对采用喷气式航空动机的战略轰炸机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喷气式飞机无论是在度还是在高度等方面,都远远过采用活塞动机的H40。
不过大型轰炸机的难度和复杂度毕竟要高于战斗机,再加上项目也是刚刚才上马,所以段时间内恐怕是无法见到这种轰炸机的面世了…
国防空军对日本本土的狂轰滥炸,使得日本人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好在很久以前日本人就已经对中国空军,尤其是空军所装备的大型轰炸机有了很大的戒备心理,为此甚至提前研制了四式战斗机等能够截击H40的新式战斗机和截击机。
因此在空袭的过程中,国防空军也损失了不少的轰炸机。
再加上H3的性能还不如H40,而在日本陆航当中有不少的战斗机都能对这种轰炸机进行截击,因此H3的损失还要比H40多出十多倍,当然,很明显的是,H3的数量也要比H40多出十倍,而且就算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再多,也不可能比日本人的损失更多。
另一方面,在本土饱受轰炸的同时,日本人也开始考虑将工业转移的想法。
当然,并不是说将工业转移到东京以外的地区什么的,毕竟那么点距离根本算不上转移,也根本无法对国防空军的轰炸机造成什么威胁。
日本人所谓的转世是指,将工业转移到澳大利亚等新占领地区去…
H40轰炸机的面世及性能都让日本人大吃一惊,但是如果说H40轰炸机能够飞到澳大利亚去的话,日本人却是一点都不相信。
如今日本本土几乎每天都在遭受轰炸,与其将资源浪费在不断的修补当中。到不如果断的将工业转移到澳大利亚去,这样一来相信国防空军也没有办法了,何况澳大利亚本身也有相当程度的工业基础。
何况日本政府本来的打算。不就是巩固在南洋和澳大利亚的统治,并且凭着着这些地区的资源和纵深,同中美对抗吗?
当然,这么做的话肯定是会有很大争议的。不过在争议的同时,少部分的工业却已经开始向澳大利亚转移了。另一方面,日本人在占领了澳大利亚后也没有闲着,在占领澳大利亚的同时,对澳大利亚工业进行恢复和扩建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如今澳大利亚的工业已经恢复到了原有的水平。
而凭着澳大利亚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果日本本土真的投入人力物力来扩充澳大利亚的工业实力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到真的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许多。
对日本人打算将工业转移到澳大利亚去,然后将澳大利亚作为背后支柱的想法和行动,严光等人也很清楚,不过清楚是清楚,可是严光等人却没有一点动作。
或者说,就算是想有动作。也是没法做。
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实在是太远了。
而且澳大利亚本身地广人稀,700万的人口,在战后只剩下五六百万,这五六百万都集中在有限的城镇当中,所谓的抵抗组织简直少的可怜,而且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威胁。
因此就算明知道日本人打算做什么。严光他们也只能坐在那里看着,除非H40的航程能够在中国同澳大利亚之间来一个往返…
不要过事实上。不要说是从本土出了,就算是从越南出H40的航程也不够。要知道越南距离澳大利亚最北端的达尔文可是有三千七百多公里,一个往返就是七千多公里,而H40的作战航程却差了不少。
何况澳大利亚的工业和人口,几乎都集中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两个城市,而越南距离澳大利亚第三大的城市布里斯班也有六千六百公里的距离,距离悉尼更是有六千八百公里的距离,至于墨尔本?
咳,墨尔本的话反到是距离近了一些,差不多有六千七百公里的距离。
虽说如此,但这么长的距离对H40来说依然是太长了,事实上H40的运输航程也不过才9000公里而已,飞到澳大利亚的话到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想再飞回来的话就实在是不太可能了。
虽然日本将一部分工业开始转移到澳大利亚去,多少有些麻烦,至少将来就算再怎么轰炸日本本土,也只能对日本的老百姓造成伤亡了。
而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