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全绪瞥了他一眼,用一种嘲讽的语气道:“张尚书不必客气了,不过我听说张尚书不也支持政事堂解散吗?”
张筠脸一红,羞惭万分道:“我识人不明,中了李亨的圈套,现在我已醒悟,正如将军之言,我绝不会去支持一个弑君杀子、不忠不义之人,我现在要去长安县,烦请将军派人护送我一程。”
“说得好”
长孙全绪爽快地笑道:“张尚书能迷途知返,让人敬佩,李亨的关中军马上就会到来,此地不宜久留,请随我一同去长安县。”
长孙全绪一挥手,数千羽林军护卫着张筠的马车迅速向长安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
天色渐渐地亮了,五万关中军从春明门入城,再一次控制住了万年县,此时皇城的羽林军也撤到了长安县,从咸阳开来的一万安西军也抵达了长安县的延平门外,加上两万千牛卫士兵,三万安西军控制着长安县,与关中军对峙。
形势也并不危急,至少安西军在没有接到李庆安的命令之前,是不会反对李亨登基,他们只注意关中军有没有违反双方协议,越过朱雀大街,而李亨也对关中军下了严令,不准越过朱雀大街一步,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不想引发和安西军的冲突。
而反对李亨登基的抗议只是在朝官层面上十分激烈,许多住在万年县的官员趁百官上朝的机会逃过了朱雀大街,躲到长安县内,只有李亨的死党依然前往大明宫拥戴李亨登基。
含元殿内空空荡荡,李亨头戴冲天冠,身着赤黄袍,腰束玉带,他已经坐上了帝王的宝座,昨天晚上他一夜未睡,按理,他登基之前应先拜祭太庙,征得先祖的同意他才能登基,但太庙却在皇城之内,被另一支忠于长孙全绪的羽林军所控制,他无法前往,便在四更时,偷偷在大明宫内拜祭了先祖。
现在时辰快要到了,而可以容纳万余人的含元殿内,此时只有一百多名朝官,大多是各寺监的中低职事官,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六部的官员几乎都看不见身影。
李亨目光阴冷地望着下方,他心中的失落之感难以形容,他所梦想的万官朝拜,千国来贺的盛况是看不到了,只有这么一百余人,活像一出闹剧。
李亨已将长孙全绪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正是此人的寻衅滋事,才使他的计划完全被破坏了,本来有上千名朝官将来上朝,现在都被他们逃掉了。
李亨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想到长孙全绪回会来报复,上次的平楼事件,最后竟引发出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大殿上除了一些居心叵测的官员外,其他都是他的监国党人,王珙、房琯、令狐飞、李麟、李俅、达奚珣、张垍.....
这个张垍就是张筠的弟弟,李隆基的驸马都尉,官拜太常寺卿,他的到来倒是出乎李亨的意料,但李亨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张党的代表,而他和张筠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只要张筠一天在相位上,这个张垍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个人倒可以好好利用,李亨决定加封他为左相门下侍中。
这时,大殿外传来了一声钟鸣,这是时辰到了,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上前,附耳对站在李亨旁边的内侍监令李辅国说了几句,李亨看见了,便低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陛下,沈太后被看管她的羽林军放走了,从太极宫逃出了皇城,听说躲到长安县太平坊去了。”
“该死的贱人”
李亨恨恨地骂了一句,本来是想过几个月再毒杀她,却被她跑掉了,李亨心中虽恨,却有无可奈何,这时,王珙上前奏道:“陛下,吉时已到,可以开始了。
李亨收拢心神,对李辅国点了点头,李辅国走上几步,展开了圣旨,高声宣布道:“今上不幸病重而驾崩,是为社稷之不幸,是大唐之哀事,当举国吊唁、堆陵厚葬,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有雍王殿下监国,为前帝三子,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上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为皇太子,久居东宫,仁爱厚德,可继大统,现百官拥立,请为上位”
念到这,李辅国一声高喝,“百官叩拜,拥殿下上位”
含元殿上稀稀疏疏地百十人一齐跪下,一种难以服众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臣等参拜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贞治二年三月,年少的皇帝李适蹊跷而亡,李亨在得不到百官支持的情况下强行登基,改年号为大安,封太后沈氏为太皇太后,移居太极宫,封良娣张氏为皇后,封次子系为皇太子,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又封王珙为中书令右相兼吏部尚书,张垍为门下侍中左相兼兵部尚书,房琯为户部尚书、令狐飞为刑部尚书、李麟为礼部尚书、达奚珣为工部尚书,李俅为太子詹事,此七人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组成新的政事堂。
裴旻、崔涣、韦滔、张镐、裴遵庆、卢奂、张筠等人皆罢免其官职,贬为庶人,但其中最关键李庆安,李亨的诏书中却只字未提。
但就在李亨诏书下发之际,由太后沈氏写下了控诉血书,相国裴旻、张筠、崔涣、韦滔等九百六十四名朝官联名向天下发出了倡议书,呼吁天下州县不承认李亨的登基,并向天下民众揭发了李亨毒死两任皇帝的事实。
第五百一十一章风及南北
长安发生巨变的消息在三天后便传到了幽州,几乎是同一时刻,裴旻等九百余大臣倡议天下抵制李亨的檄书也传到了河北。
范阳节度使军衙,高尚一路飞奔,在一处走廊处一转弯,险些和安庆绪撞了个满怀。
安庆绪吓得连忙扶住高尚,道:“先生可有急事?”
“有喜事,天大的喜事,你父帅可在?”
“在他在书房和史二叔谈话。”
“那我去找他。”
高尚飞奔而去,安庆绪在他身后高声问道:“先生,什么喜事?”
“你很快就知道了。”
声音远去了,安庆绪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天天说喜事,每次去长安都狼狈而归,他还会有什么喜事?”
.......
书房内,安禄山正和史思明商量如何招募契丹人和突厥人从军,自从长安狼狈归来后,安禄山造反之心已定,他自立为燕王,抛弃了所有的束缚,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但自立为燕王的代价也很大,他的野心彰显后,范阳军中的汉将汉兵都意识到安禄山要造反,他们纷纷逃亡了,几个月的时间便逃亡了三万余人,和他新募军队数相等,但逃亡的是老兵,而招募的却是新兵,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招募的大多是地痞无赖和无业游民,真正的清白人家子弟却不多,这些地痞无赖从军都是为混口饭时,或者是想拿募兵钱,动机都不纯,当他们拿到钱后,不少人便寻机开溜了,他们居无定所,也很难抓到他们,这让安禄山伤透了脑筋,他开始意识到,汉军汉将绝不可靠,他开始把募兵的方向投向了河北周围的胡人,契丹、奚、突厥等等,这些人对大唐没有忠诚感,又骑马善战,只要答应他们抢掠财物妇女,那他们就是最好的兵源。
安禄山便下定了决心,从胡人中大规模招兵买马,这件事他交给了心腹史思明去完成,史思明不负他重望,仅仅一个多月,便从契丹各部募集到了二万余人,成果辉煌,这让安禄山欢欣鼓舞。
此时他们正在商量从归附的突厥人中招募军队之事,突厥人自唐初开始陆陆续续归附大唐,唐廷采取的政策是将他们安置在边疆,一方面是利用这些突厥人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袭,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保持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给大唐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
但这种民族政策的弊端也很明显,他们长期在边疆,难以汉化,对中央朝廷几乎没有什么认同感和归宿感,他们长期发展,各自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当中原强盛时他们或许还老实,可一旦中原发生内战或者疲弱,这些边疆民族必然会大举进攻中原,安史之乱和唐朝末期的北方胡人乱中原,便是种根于此。
“大帅,卑职曾长期和这些突厥人打交道,他们心中只有大帅,而没有什么朝廷,若将他们招募为马前卒,不仅会得一支强大的骑兵,而且他们对大帅也绝对忠诚,不会像那些汉人,心口不一,只是他们可能要求比较高,要花双倍的钱粮才能募到一名战士。”
安禄山点了点头,他和史思明都是内附胡人,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便道:“多花一点钱粮倒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招募真正的勇士,能替我攻城掠寨,能替我夺取大唐江山,花多少钱我都愿意,思明,你不妨从阿扎力的部落入手,他们的五千骑兵个个都可以一当十,这样的军队不捞进自己的手中,简直太可惜了,阿扎力不是有个女儿吗?你去和他谈一谈,我想和他结个亲家。”
这时,外面传来了奔跑的脚步声,只听高尚喊道:“大帅,有喜事啊”
安禄山呵呵一笑道:“招兵的事等会儿再说,我们先听听什么喜事?”
安禄山对汉人一向都不是很相信,但惟独对高尚这个谋士他很信任,尽管高尚给他出了不少主意都失败了,但安禄山认为那并不是高尚的错,而大势所然,尤其当他听说严庄并没有死,而是在给李庆安做事后,他便更觉得高尚对他的忠心。
这时,高尚快步走进屋来,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道:“大帅,机会来了。”
“先生别激动,慢慢说,什么喜事?”
安禄山亲自倒了一杯茶端给高尚,高尚跑得气喘吁吁,他喝了一口茶道:“大帅,长安的消息可知?”
“长安,长安有什么消息?”
安禄山这两天都在考虑募兵一事,对长安的情报并没有关心,而且他长安的情报司再遭破坏后,他已经很难第一时间拿到长安的消息了。
“大帅,小皇帝驾崩了,李亨登基。”
“什么”安禄山也大吃一惊,忙问道:“你说的是真?”
“消息确切,裴旻等人的檄书都已经传到河北了。”
安禄山楞了半天,他忽然一拍脑门笑道:“我明白了,那个人杀了儿子又杀孙子,呵呵果然是手段狠辣,我安禄山自愧不如啊还有裴旻传檄书是什么意思?”
“大帅,喜事就在于此,裴旻等九百余名大臣呼吁天下州县抵制李亨,不承认他的登基,大帅,你的机会来了?”
旁边,史思明笑道:“先生能不能说得明白一点,为什么裴旻传檄书是大帅的喜事?”
高尚见他们不明白,便捋须笑道:“既然裴旻呼吁天下抵制李亨,那大帅便可顺水推舟,响应呼吁,同时咱们也立一新帝,称为正统,这样大帅将来出师天下就有名了。”
安禄山的南瓜脸上笑得像开了一朵喇叭花,嘴都合不拢,“你们汉人就是花花肠子多,先生是要我立西凉王李璿为新帝吗?”
当年汴王李臀髁雇趵瞽v双双逃过黄河,却成安禄山的俘虏,当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被刺杀后,出于报复,安禄山便命人宰杀了汴王李酝饣殉撇∷溃衷谒种谢褂形髁雇趵瞽v,本来是作为一个人质,没想到他现在竟成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李璿是武贤仪所生,武贤仪现在在南唐,地位相当于皇后,立他为帝,最为合适,安禄山认可了高尚的方案,大笑道:“这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啊”
........
就在李亨登基三天后,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