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简直把安禄山惊呆了,从漠北杀来唐军,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漠北只有回纥人和突厥人,哪有什么唐军?这个消息就仿佛让他白日撞到鬼一样。
他原本有二十万大军,在河东一年,又招募了十万人,共计三十万,除了河东军部署在河东各州外,二十万河北军他带了九万军来关内,还有三万在潼关攻城,另外,大将李归仁率五万军南驻相州,兵压河南道,还有两万在卢龙防御契丹,幽州只有一万驻军,由他的三儿子安庆和统帅,将弱兵微,军力十分空虚,如果真被那支从漠北而来的唐军攻克了幽州老巢,后果他简直不敢想象。
大帐内除了安禄山以外,还有谋士高尚,大将史思明、田乾真、薛嵩和大将安守忠等数人,那支从天而降的奇兵同样让他们匪夷所思,谁也想不到,会有唐军从漠北而来。
高尚叹了一口气道:“大帅,我没猜错的话,这支军队就是安西军了,他们应该从居延海而来,我刚刚算过,行军二十余天,确实可以抵达云州。”
“可是他们怎么没有遭遇回纥人?”史思明奇怪地问道。
高尚苦笑道:“这些回纥人去年初野心勃勃要攻大唐,却被安西军从后面攻进老巢,损失惨重,至今元气难以恢复,听说他们龟缩在独乐河一带,安西军不找他们麻烦,他已经谢天谢地了,他们哪里还敢惹安西军,所以这支安西军骑兵必然是一路畅通无阻而来。”
“李庆安确实有魄力,竟然从漠北出奇兵进攻幽州,厉害啊!”田乾真也十分感慨道。
这时,安禄山叹了口气,道:“你们不要长他人志气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你们说,是打还是撤?”
史思明躬身道:“大帅,属下以为李庆安和我们对峙不战,极可能就是在等这支奇兵的消息,但他在河北的消息没有我们快,他现在应该还不知道,属下建议,在消息没有传到士兵耳中之前,我们应该尽快撤退。”
“史将军说得太简单了,撤军,怎么撤?”
说话的是田乾真,他和史思明从来都是死对头,只要史思明的提议他基本上都会反对,他慢慢走上前道:“李庆安的驻军位置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离我们不到百里,离黄河一百三十里,只要一天便可以追到,而我们渡黄河至少要三天,也就是说,李庆安将在我们渡河一半时杀到,那时的情景我不说你们也想得到。”
“那你说该怎么办?”史思明不满地说道。
田乾真回头望向安禄山,道:“大帅,卑职的意见是战,毕竟我们比安西军多一万人,兵力占优,我们还有一万幽州铁骑,战斗力不输于他们,只要策略得当,将士用命,这一仗我们未必会输,大帅,打败安西军,我们将名震天下!”
尽管田乾真说得慷慨激昂,但安禄山的血并没有跟着热起来,他顾虑重重,便摆摆手道:“你们先退下去吧!让我再好好想一想。”
众人都退下去了,安禄山站在帐门长吁短叹,他真的不该一时冲动,渡河来关内道,现在他遭遇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该怎么办?他也曾不止一次想和李庆安较量一番,可真到了这一刻,他又有些胆怯了,安西的陌刀军、天火雷,这些都是让他不敢去面对的实力,但田乾真又说得对,他们确实不能渡河,渡河必败无疑,或许真能与李庆安一战。
安禄山左思右想,心中纠结到了极点。
这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大帅,高先生求见。”
“请他进来!”
刚才他见高尚欲言又止,这时才反应过来,他应该听听高尚的意见,虽然高尚的计策没有能十全十美,但毕竟成功地把李庆安引出来了,情况的变化就是这么奇怪,当李庆安驻守在平高县险要处时,他想方设法要把李庆安引出来,可成功把李庆安引出来后,他却又后悔了,现在李庆安还在平高县该多好。
片刻,高尚走了进来,笑道:“大帅还在难以决策吗?”
“是啊!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这一仗是打还是不打?”安禄山捧着他南瓜般得大脑袋,痛苦地低下了头。
高尚劝他道:“我就是担心大帅还没有看清形势,所以特来劝大帅。”
安禄山抬起头,问道:“先生说说看,现在是什么形势?”
高尚微微叹息一声道:“大帅已经知道有安西军奇袭范阳,那么最晚再过一两天,李庆安也必然会知道,那时他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必将士气如虹,反之,我们将军心丧尽,所以,战还是不战,大帅必须要立刻做出决定实施,如果大帅决定不了,那我替大帅提三个方案,让大帅选择。”
“你说,我听着。”
“先说下策,那是史思明的建议,立刻撤军,大帅可以先走,按照李庆安现在的路程来算,我们八万军可以成功渡河三万,剩下五万人,要么被杀尽,要么投降。”
“不!”安禄山明确反对道:“这条下策我绝不采纳。”
“那好,我再说中策,卑职的中策是派两万军佯装主力迎战李庆安的大军,我们大军连夜向北撤退,安西军必然会停顿一段时间,半天或者一天,如果是一天,那我们便可以获得两天时间渡河,我们可迅速退到绥州延福县渡河,那有关晋峡谷中最好的渡口,我们只需两天便可以渡过六万大军,虽然损失两万军,但保存了主力。”
安禄山没有表态,又道:“请先生说上策。”
“大帅,上策就很简单了,就是田乾真之策,和安西军一战,用实力来争夺天下第一军。”
安禄山沉思良久,才终于缓缓道:“我偏向于中策。”
是夜,月黑风急,星光黯然,乌云密布天空,天公作美,大地一片黑暗,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离开了范阳军大营,浩浩荡荡向百里外的安西军大营杀去,这支军队旌旗招展,声势浩大,扮作了六万主力,由大将田乾真率领。
就在这支军队离开大营半个时辰后,安禄山的六万大军便迅速向北方驰去,他们离开大营极为仓促,所有的辎重粮草和营帐一概未带,士兵们只带了两天的干粮,轻装速行。
但就在安禄山的军队刚刚有所动作,便立刻被安西军斥候发现了,他们放出数十只信鸽,十万火急地将情报送回大营。
风云突变,战争一触即发。
第四百二十七章诛灭杨家
高尚的中策应该是很不错,以两万人扮作主力在夜间出发去迷惑对方,给自己赢得一天时间,他的时间也算得很精准,在延水渡河,他们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而到北方的延福县渡河,那六万人只要一天半便可以全部渡过黄河,虽然会损失两万军队,但保住了主力,而且田乾真说不定还能恶战一场,杀敌三千,应该说这是一条妙计,放在一般的军队上都管用。
但高尚却忘记了,他们面对的不是一般的中原军队,面对的是安西军,安西军有着大唐最强大的斥候军,同样有着大唐最强大的骑兵,他们的战马都是最优良的大宛马和阿拉伯马,高强度的长途跋涉和极速追击是他们长项。
当安禄山的行动刚刚进行不到一个时辰,李庆安便立刻接到了五队斥候的飞鸽传书,将田乾真出击和安禄山北撤的情报详详细细地汇报给了他,其中一支斥候甚至看破了田乾真的伪装,他们只有两万人左右。
大帐里,李庆安在和几名高级将领紧急商量对策,李庆安一手拿着油灯,仔细地在地图上查找北方可能的渡口。
一旁的中郎将鲁双环讲解着这一带的情况,他就是延州人,对这一带的黄河极为熟悉,他道:“关内道北部的黄河都处于关晋大峡谷中,可渡黄河的地方并不多,最容易渡河的地方是在河套地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很难协调船只,可能性不大,那么除了延水渡口外,就是延福县渡口了,只有这两处,而且延福渡口河面较窄,船只往来的时间会少,所以从延福县渡口过河要更加容易。”
这时,李庆安已经意识到安禄山急切东归,很可能是得到了安西奇兵进入河北的消息,他才会这样急不可耐地要走,而且从他们丢弃了粮草辎重来看,他们非常匆忙,也不会去很远的地方渡河,那么极可能就是延福县渡口。
李庆安手中的油灯移到了延福县渡河上,他凝视着此处,半晌道:“不管安禄山从哪里渡河,我们都要急速追赶!”
“田珍将军!”
田珍一步走出来,抱拳道:“末将在!”
“你率领碎叶第一军,同样扮作主力,驻守大营,不要和他们作战,只用强弓硬弩对付,待我干掉了安禄山,再回过头收拾他们。”
李庆安立刻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其余六万人即刻上马,轻装简行,带三天干粮,给我立即出发!”
安西军营门大开,黑夜中,六万安西大军如海潮般地冲出了大营,向西北方向疾速追去。
“给我全力追赶,只一天一夜,追上安禄山!”
.........
就在安西军和范阳军进行到最后博弈的时刻,长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李豫终于对杨家下手了,大明宫麟德殿外,刚被封为贵妃不久的崔凝碧长跪不起,崔凝碧是杨玉环二姐韩国夫人杨玉珮的女儿,在几年前李豫欲娶独孤明月不得之时,娶了这个崔凝碧为次妃,尽管李豫并不喜欢这个按辈分应该是自己姨娘的女人,但按照礼制,他在即位后依然给了她足够的地位,当她的姨母杨玉环出家为道,去除贵妃称号后,李豫便将这个有些耀眼的光环给了崔凝碧,封她为贵妃,也就是崔贵妃。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豫对杨家依然宽容,杨国忠依旧为右相,杨家的子侄有十几人仍旧在朝中为官,只是因杨贵妃的出家而光环褪色,变得低调了,但杨家仍然是长安城的豪门之一,李豫在刚刚即位之初,维持朝廷的稳定是他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但随着他被财政所困,对已经危害到大唐统治基础的李氏宗族举起屠刀后,刀锋自然而然地偏向了与李氏宗族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些权贵,杨家便首当其冲,这也是因为李庆安开出了右相国的条件所致。
崔凝碧在殿外台阶上跪了快一个时辰了,她身子很瘦弱,面容苍白,宽大的六幅长裙在她身上显得非常不合身,和一般丰满红润的大唐女子大不相同,就像一棵发育不良的豆芽菜。
此时,崔凝碧心中充满了悲凉,这种悲凉并不是因为昨晚她母亲恳求她向皇帝求情所致,而是她的婚姻,一门让她绝望而无助的婚姻,她至今没有子嗣,也并不是她不能生育,她虽然瘦弱,但她依然是一个成熟正常的女人,而是她根本就没有的机会,她已经记不清楚她的皇帝丈夫上次幸临她宫中是什么时候了,三个月还是半年前,她觉得自己和那些失宠嫔妃并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她们住在破旧潮湿的太极宫,整天看着宦官的脸色过日子,而自己住在风景优美的大明宫绫绮殿,头上顶着贵妃的光环,但是她们的内心却是一样的孤寂,充满了悲哀。
“陛下,臣妾为杨家求情!”
崔凝碧一声一声无助地喊着,声音微弱,她那卑弱身影的连周围的宫女和宦官都看不下去,几名宫女上前要扶她起来,“娘娘,别跪了,起来吧!”
崔凝碧无力地摇了摇头,家族沉重的枷锁使她站不起来,“整个杨氏家族的生死存亡就靠你来维系了!”这是她母亲昨晚给她说的话,家族的存亡此时都压在她这个弱女子身上。
“陛下,臣妾为杨家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