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伐 >

第249章

宋伐-第249章

小说: 宋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高丽百人队都要配备一个讲义宣讲师,百人队的队长和下面每一个十人长,都要由“更为先进”的高丽汉人来担任。

洪过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劳动改。造高丽人的生活和生命,让劳动成为高丽人深入骨髓的优秀品质,让高丽民族彻底与旧民族性脱钩,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种族——高丽汉人。”

每一个听过洪过宣讲的汉人。书生,都感觉不寒而栗,有那些见识高明的读书人暗自嘀咕:这哪是改造民族,这分明就是要将高丽人亡国灭种么。

接到了完颜亮的传信,洪过琢磨了好一阵,也没想。通这皇帝师兄到底为什么,要叫自己回中都城。还好,已经快到年关了,自己正要返回中都过年,也不算耽误行程。

临行前,洪过命令手下将招募的高丽文人都聚集。起来。

高丽虽然也有科举,但是科举中的官通常是担。任中下级的小官,真正的朝廷高官都是把持在一个个世家大族手里,而且按照以前高丽的骨品制选官,这些高丽大族的子弟,只要出仕就能作上高位,那些科举选拔的文人却要在小官位置上蹉跎一生。不过,这些读书人到底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往往在高丽百姓之中的威望很高。

这一次高丽大。乱,乱军很是杀了一部分高门大族,那些高丽的大族被杀得所剩无几,余下的几个也被洪过圈在了开京城,供养起来不需要他们做事,而都总管府则搜罗了很多的高丽文人书生,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洪过就要用的上这些人了。

对着近千名高丽文人,洪过下的指令很简单,让他们干老本行——写文章,不过这次是命题文章,题目范围很广,但是主旨就一个:洪过对高丽的再造之恩,所有的论述观点,都在下发到每一个高丽文人手上的讲义中间找。

翻动着手上的讲义,听着洪过对这些文章的要求,不少高丽文人露出了恍然的表情,这不就是要歌功颂德么,额外的,这次还要顺带撒撒谎。

看着下面的书生们表情古怪,洪过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自己要圣人门徒撒谎,而且是说这种弥天大谎的谎话,这个要求是不是过分了点?说着说着,洪过的声音低了下去,身子不禁悄然靠近坐在他下手的王双虚,想听听自己这位首席高丽幕僚的意见。

听了洪过的忧虑,看看手上的讲义,王双虚露出的是吃惊的表情,“先生这是何意,难道说,先生对我们高丽书生的能力信不过么?先生只管放心,我们高丽书生好歹也是圣人门徒,都是读了许多年圣人教诲的,拿笔写文章就是我们的本行,要是有谁连自己的本行都干不成,那就不如直接饿死算了。”

听着王双虚镇定自若的表示,洪过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望着眼前的高丽高官,怎么这群高丽人,哦,高丽书生,把撒谎不当回事么,干这种丧良心的事情都好像喝凉水一样自然,还是说,眼前这些高丽书生根本就有所谓的良心?

呃,洪过猛地想起来,后世高丽就是个谎话大国,举国一致的撒谎,而且首先说出来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砖家学者”,言论一出就立即被高丽各大报刊转载,转上一圈后,就能根据自家编写的“考古材料”,去到国际上宣布成果。

敢情,这种撒谎的事不是后世高丽人独创,是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本性,唔,或者说是他们民族吃饭的本能。

没了这份担忧,洪过重新鼓起信心坐回主位上,正待继续说下去的时候,突然下面有个留着白胡子的老者大声叫着发问,写了这个文章如何定价。

洪过几乎晕倒,靠,这个话题应该是自己提起的吧,怎么反过来了?

幸好他早有准备,当即宣布,他将组成一个由二十人组成的小组,名字就叫做高丽行礼部,所有文章首先送到这个行礼部集中,写一篇文章的给米五十斤,文章被行礼部三个人审核通过的给米两石以及海盐一斤,如果文章被五个以上的成员认为很好的,奖励一个日本奴,被十个以上成员评议后评为优秀的,就在开京赏赐宅院一座,如果一篇文章得到了十五人以上成员一致认可,基本是特别有些的,可以在日后的高丽朝廷中担任官职。

把写这种文章和科举联系起来,一下子,洪过发现,下面的高丽文人们几乎每个人的眼睛都变绿了,他突然生出一种感觉来,此时的他好像不是在高丽的讲堂里,而是化身成头狼耸立在草原的高处,向下俯视自己的狼群,这群恶狼已经磨尖了牙齿,等待自己的命令,就能扑向任何一个目标。

好,很好,非常好,洪过要的就是这种精气神,当场宣布散会后,就见这群高丽文人呼啦一下跑的无影无踪,那场面就仿佛家里着火似的。

原以为,这写文章,尤其是写这种摆明了吹捧当权者的文章,一定要耗费精神和时间,怎么都要等到春节过后回到高丽,才会看到成效。谁知道,洪过在第二天就明白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次日天还没亮,洪过的院子就被人堵住,吓得守卫的汉勇军连忙刀出鞘弓上弦。正搂着周秀娟呼呼大睡的洪过被人吵醒,有些不耐的出去接待那些求见者。

打开了正门,洪过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就在门外拥挤着黑压压的儒冠,手里举着一张张写满墨迹的纸,见到了洪过马上大声叫喊起来,争着将自己的文章塞进洪过手里。

拳打脚踢的好不容易才脱身回到院子里,惊魂未定的洪过连忙下令关门,深吸几口气后,才勒令所有兵士齐声大喝,让门外的人靠后,然后用整队的汉勇军维持秩序,花了足足一天的时间,才将这些文章收集起来。

按照厚厚一摞足足有半人高的文稿,洪过不仅苦笑,看起来几乎人人都是昨夜彻夜不眠的聪明人啊,也好,既然这些人有如此热情,他怎么能够不加以疏导和利用?

紧急组成了二十人高丽行礼部小组,成员一半是都总管府里的汉人书办,五人是高丽大儒,还有五人则是前高丽官员,看上去汉人或者宋人,与高丽人各占一半极为公平,实则,无论高丽大儒还是高丽官员,都是惟洪过马首是瞻,说白了就是洪过的应声虫,他们在阅卷前,哦,是审阅文章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洪过的主体思想讲义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将所有文章中没有抓住这个中心思想的,或是表达方式过于隐晦的文章一律剔除,而后才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选。

这种选拔过程自是不用洪过操心,临行前的他,将主意打到了那些领到白米,终于吃到一顿饱饭的高丽文人身上。这一次,洪过向这些文人发出号召,本着“自愿”的原则,在数千人的高丽文人中间招募宣讲员,到高丽百姓中间去宣传主体思想,用这些高丽文人的切身体会和思想感悟,去教导高丽百姓,将那些仍然在“蒙昧和黑暗”中的高丽百姓拯救出来。

这些书生本来就在高丽百姓中间很有威信,而且一个个口才都是极好,洪过的主体思想讲义本来就不厚,薄薄的一册还没有一本道德经多呢,现在经过他们这些人引经据典的加以论述和补充,从古到今,从传说到历史,唾沫星子横飞的站在那里,竟然能滔滔不绝的说上两三个时辰,听到洪过很是津津有味,甚至连他这个主体思想的创造者都有些相信了,高丽人曾经就是汉人的一部分。

连续三四天,检查了几个书生的功课,洪过高兴的当即拍板,所有参加这次下乡宣传活动的高丽书生,一律作为未来高丽朝廷的储备官员记录下名字,每人下乡一天,补充白米五合,泡菜三斤,海盐半斤,按照洪过的原话是,“既然要大家走下去,深入到群众中间去,怎么都应该我的人吃饱饭才是,只有吃饱了才更有力气进行宣传么”。

当洪过坐船离开高丽时,一场轰轰烈烈的主体思想宣传运动,正从开京为中心,向高丽全境慢慢蔓延开。

在武清县上岸,来到武清县城,正逢又一年的竞拍正在准备,此时的武清县城可不像前两次那样冷清,才刚刚进入腊月,县城里不仅没有冷清下来,反是变得车水马龙,数不清的伙计管事掌柜老板在街上乱窜,看那情形,此时的武清就像是个大市场般。

洪过本欲悄悄的进城,放枪的不要,哪里知道,才刚刚在幽静的小院落脚,立即有人送上来拜帖,看看名字,他哑然失笑,这人还真拒绝不得。

亲自迎接到了门口,门外一人身披雪白的貂皮风袍,手里拿着一柄掐金的马鞭,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的,可不就河东唐家的那位三少爷,唐威么。

洪过与唐威那是什么关系,两人不仅是朋友还是生意伙伴,把臂走进了正房,唐威笑着说,他早在县城门口布下耳目,就知道洪过会出现,这不一得到消息就赶来拜会。

洪过摆下了酒宴,吩咐门口不再见客,就与唐威这样推杯换盏的喝了起来。酒到半酣,说了许多在高丽的见闻,又听了不少最近大金国的趣事,唐威状似无意的提起,这一次金国朝廷与西夏议和,似乎并不顺利,金国朝廷要价很高,双方彼此僵持住了。

这件事只要稍有耳目的人都知道,洪过明白,唐威说这话只是个引子,下面才是今天的正菜,于是笑呵呵的看着唐威,自己却不言语。

唐威喝上一杯酒,突然说,这一年宋货在河东卖的很好,可是,最近两个月,无论唐家的伙计和掌柜们如何卖力推销,唐家的宋货销量却无论如何都上不去了。

河东的宋货饱和了?

洪过在心中盘算起来,按照洪家商号的进货原则,买到一个地区的提货权后,这一家商号只能在本地区销售宋货,关于这一点,洪家规定的很死,害怕的就是恶性竞争彼此杀价,最终让提货权越来越不值钱。可是,每一个地区的宋货终究有个饱和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商家要保持自己的利润增长,一个办法是提价,另外的,就是开拓新市场了。

开拓新市场么?

洪过了然于心,端起酒杯与唐威碰了一下,才苦笑道:“这事,怕是轮不到我这个外人置喙呢。”

这下子,唐威真的放下了酒杯,不可思议的看着洪过:“改之真的不知道么?”见到洪过脸上的迷茫不似作伪,唐家三少诧异的道:“从礼部传出消息,与夏国谈判进入僵局,皇帝授意暂停谈判,等一个人到来再行重开。”

等人?洪过大感惊异,究竟什么人,竟然会让完颜亮如此看重?

随即,洪过霍然明悟,敢情唐威是判定,这个人就是他洪过了。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洪过暗自猜度一番,感觉几率实在太低了,至于原因,无非就是自己对西夏的事情了解太少,以前又从未在完颜亮面前谈论西夏,金国皇帝让自己参与谈判,简直太过荒唐。

虽然荒唐,可唐家三少毕竟给洪过留下了一个信息,送走了唐威后,洪过整夜都在思索,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他究竟要如何应对?

第二天一早,不等天亮,洪过就悄悄起身,不声不响的叫开了武清县的城门,坐着马车悄然离去,让那些昨夜被挡驾的商号老板们跳着脚大呼可惜。

回到中都城,与在武清的感觉大不相同,这里的人们好似没了几个月前的颓丧与茫然,此时脸上充满了得意骄傲的劲头,走起路来都是猛劲抬着头,似乎恨不得把鼻子对着天才成,一说话都是“我大金如何如何”,或者就是扯着嗓子尖着声音道“你以为这是哪,这是中都——”。

洪过曾经听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