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针引线的人而已,就算古勒纳台在两部头人中即有威信,经过这次错失之后,两部的头人中很多对耶律撒八生出疑虑来,两部头人开出的条件是,如果撒八首先举事,两部一定响应,否则一切免谈。
撒八的使者终于不大甘心的离开了,古勒纳台失望的摇摇头,虽然他是撒八的朋友,可这种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计划,他也真是不看好。
放开失落的撒八不提,沉迷于后宫禁忌yin乐之中的李仁孝,这时也被北疆的烽火惊呆了,再顾不得温柔可人的任太后,匆匆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谁想到,廷议刚刚开始,文臣和朝官们就对准了任得敬炮火全开,将所有战败的责任推到任得敬头上,大有杀任得敬以谢天下的架势。
成为靶心的西夏中书令大人,似乎早料到有这么一手,对周围的攻击淡然处之,早在第一位御史出来弹劾的时候,他就是摘去自己的官帽,静静跪在李仁孝面前,此后无论别人弹劾什么,他仅仅是跪在那里一声不吭。
文臣们的弹劾终于略略放缓,李仁孝看着任得敬略感心中不忍,无论如何,自己刚刚从此人的女儿身上爬起来,而且,任得敬无论有什么过错,终究是军中将领的首脑人物,贸然严厉惩处,怕是宫内宫外都不能善了。
是以,李仁孝最终宣旨,以北疆战事不力为由,削夺了任得敬中书令官职,将其贬为翔庆军统军使兼知西平府,算是把任得敬赶出了国都兴庆府。
这个结果令文臣虽然不算非常满意,可总算是将那个权臣任得敬逐出了朝廷中枢,同时,文臣们组成了以皇族嵬名仁永为首的新中枢。嵬名仁永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匆匆忙忙向金国发去国书求和。
对任得敬被逐出中枢,许多将领大是不满,在他们看来,这一战任得敬纵然有些失察,终究没有大错,就算是当初过世的晋王嵬名察哥来指挥,也不会比任得敬打得更好,这样轻易罢免任得敬,根本就是在从军中将领手里夺权,随即,又一件事让所有西夏的将军们极为不忿,嵬名仁永下令求和后,竟然用国主的旨意,直接从任得敬手里拿走了对部族军的指挥权。
谁知道,任得敬看上去好似全然不在意,回到府上与那些将领道别时候,竟是在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他弟弟任德恭悄悄问他缘由,他笑着告诉弟弟,现在西夏朝廷就是一堆烂事,等下求和之后,必然是与金国重订盟约,丧权辱国自是不必说,怕是割地赔款也少不了,现在正好趁机躲开这些东西,谁乐意去顶那些屎盔子谁上去,他是不想担这些骂名。
那嵬名仁永得到部族军的统帅权,立即下令将前线的部族军北调,去抵挡正在不断向京都兴庆府逼近的草原联军。在西夏新的中枢想来,既然已经向金国求和,等同在这场战争中承认失败了,所以金人理应停住兵马,双方订下条款后进入谈判。
谁想到,金国还没有给出答复,那边夏国境内的金军又重新窜了出来。
这一次,纥石烈志宁与仆散乌者,敏锐的把握住夏人的调动,率领轻骑一路向南,扫荡了沿途的夏国城镇后,顾不得师老兵疲而且山势崎岖,由从东向西横扫过去,大有一路打到赏移口的架势。
这下夏国新中枢慌了神,一面频频派人分别去赏移口和金国中都求和,一面又将部族军调动过来堵住硬军的攻势。
这么惊慌失措的调度,怎么可能没有漏洞,结果,两万部族军在驰援萌井的途中,被硬军打了伏击,当场阵亡三千多人,扔下小五千匹战马,余下的不是溃散就是败逃。等到部族军集结了五万多部众,重新压过来的时候,哪里还能找得到硬军的踪迹。
这些硬军并非是凭空消失了,他们遁入了东面的荒漠之中,等到他们再次出现的时候,竟然出现在西平府城下,小小掳掠一番后,又一次消失不见。
任得敬感觉事情不妙,立即派人给京城兴庆府报信,要求京中诸位大臣小心这支金军。
这一次任得敬干的多此一举了,如果没有他的奏报,嵬名仁永还会重视硬军的动向,现在任得敬上了奏报,那些中枢大臣反而理解成,这是任得敬为了掩饰西平府兵败的借口,于是一道命令办法下来,免去了任得敬翔庆军统军使的官位,只留下个知西平府的官。
这些任得敬真急了,他是在弄权不假,可是,如果西夏王庭被人一股脑的抄了,他还弄个屁权。到了这个时候,再顾不得什么忌讳,任得敬立即对周围的夏军下令,让他们火速在兴庆府周围集结,务必吓阻那支诡异的金军。
纥石烈志宁还真给任得敬面子,当硬军再次现出踪迹的时候,已经到了距离兴庆府百里的静州。乍一看,饮马黄河北指兴庆府,颠覆夏国王庭擒拿西夏国主的伟业,似乎马上就要完成了。
第二百零九章曲折的和平之路
第二百零九章曲折的和平之路
年三十了,小血在这里恭贺诸位书友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头虎脑,希望新一年里小血做事不会虎头蛇尾,哈哈
金国硬军的动作吓坏了西夏的廷臣们,虽然兴庆府城中还有数万兵马,包括了黑山威福军司的边防军,临时召集的部族军,以及负责拱卫京师皇城的禁军,甚至说,就连京中臣子家的私兵招募起来也有万余人。
数目如此众多的军队,依然不能给夏国廷臣带来丝毫安全感,硬军那神出鬼没的战术,还有强劲的战斗力,带给夏国廷臣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其结果就是,硬军的人数和战斗力被无限夸大,才两万出头的硬军饮马黄河,竟然将兴庆府的夏国君臣吓得急忙下书请降。
没错,就是请降,夏国完全投降,愿意立即与硬军主将商谈合约条款。
接到了夏国使团的要求,纥石烈志宁和仆散乌者同时松口气,实际上,经过几千里的往来奔驰和战斗,硬军也到了精疲力竭的边缘,如果此时来的不是使团,而是夏国大军的话,只怕这两万余战无不胜的硬军,就要扔下所有辎重,转身狼狈逃窜了。
既然夏国主动求和,两人正。好显示下硬军的声威,摆好了阵势,吹起呜呜的号角,铠甲明亮刀枪出鞘,列成大队高踞马上,呼啦啦的将夏国使团围个严严实实,然后仆散乌者装出一副愤愤不平样子,飞驰到使团面前,指着领头的夏国枢密使高声大骂,说这班人来的不是时候,没有丝毫战士的勇气,连生死决战都不敢。
这番斥骂将夏国使者吓得不轻,。当即跪倒请求大国宽恕。仆散乌者表演了一番,这才在纥石烈志宁的“呵斥”下,“不情不愿”的转头离开,让硬军主将笑脸接待这班使者。
硬军接待了使者,这个情形传。回兴庆府,令夏国朝廷上下无不松了一口气,感觉这兴庆府是保住了,也因为,嵬名仁永在家中大摆筵席进行庆贺。
不过,夏国之内也并非没有清醒的人,就在硬军兵。临城下时候,有侍御史周庆上书,言明只要朝廷下决心固守,不出旬月,金人就会“自行退去”。
无奈那是夏国上下都患上了恐金病,周庆的上书。被斥责为“不知进退”,就连周庆其人也被锁拿下狱。
听说朝廷向硬军求和,任得敬不禁扼腕叹息,在。他看来,西夏与金国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敌人,如果西夏对金国进行一种“攻势防御”,将战争拉入西夏划定的节奏,整场战争还大有可为,即便最后和议,也会略微有利于夏国。当初由于硬军突入西夏国内,任得敬不得不调兵进入金国境内,目的就是迫使金国首先提出和议。
到后来,任得敬。虽然离开朝廷中枢,但是临走前依然调集重兵,试图围困住硬军,只要硬军被困,这未来的和议还会有利于西夏。至于北面的草原联军,任得敬根本就没当一盘菜,别看草原联军突破了黑山威福军司,但是,在兴庆府和黑山威福军司之间,还有一道狭窄的关口:克夷门,在克夷门的西侧是绵延的贺兰山,东侧是滔滔黄河,整道防线虽然有数十里,但是在这段高原和紧窄的平地上,西夏人修建了高耸的城墙,另外有两万大军配属这道小长城防线,完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既然有克夷门足以挡住草原联军,此时距离草原冬季不到一个月,到时候那些草原骚鞑子自然会退去。所以,在任得敬脑中的部署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调兵防御北面的威胁,只要全力挡住硬军的威胁,自然能迫使金国首先提出议和的请求。
只可惜,现在西夏朝廷并非任得敬当政,虽然听说朝廷请降后,任得敬立即给兴庆府送去了两道书信,一封是明发的奏折,送交中书省,自然石沉大海再没音信,另外一封则是用家书名义送入宫中,请任太后转交皇帝李仁孝。
李仁孝本是兴致昂然的来到任太后宫中,谁想到看完这封奏章后,有如一盆冷水泼下,将他全身的yu火浇灭不过,更让他感觉对朝廷万分的失望。
看出了国主的失意,那任太后自是明白如何安慰这个时候的男人,很快的,寝宫里就传出了男女粗重的喘息声。
这些都是西夏的秘闻,纥石烈志宁自是无法知道,接到了西夏的使团后,他用一种极为高傲的态度表示:可以暂时罢兵,但是硬军不能撤走,至于议和之事,更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都统能够定夺的,要飞骑送去中都请求朝廷裁处。
这些要求其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夏国使团本来的目的,就是害怕硬军攻打兴庆府,现在目的完成,自是全部答应下来。但是,他们又要求,请纥石烈志宁派人通知陕西的金军,放任德聪统帅的西夏大军回国。
纥石烈志宁自是没有办法调度完颜乌禄,只有派出军使,与夏国的使者一道前往赏移口,通报了夏国求和的事情。
那乌禄也是一方统帅,当即提出要求,他可以将夏国要求用最快速度通知中都,但是,作为求和的诚意,西夏应该首先解散部族军,令部族军士卒各自回家,另外,在金国境内的夏国大军必须回到曲兜陵南口驻扎,处于金军监视之下。
这些条件交回兴庆府,几番往返下来,时间过去半月有余,北面的草原联军直抵克夷门后,只是试探的攻打了两次,就没有继续进攻。一切都印证了任得敬的判断极为准确,这让李仁孝心中微有不满,对完颜乌禄提出的条件也就不大满意,只是,朝政还秉持在嵬名仁永手里,朝中的臣子也都是嵬名仁永一党,嵬名仁永拍板同意,令李仁孝也不得不用沉默来应对。
就在这个时候,从金国中都传来了金国的要求:求和可以,由李仁孝领头去中都朝觐金国皇帝,同时议定议和条款,在此之前,西夏军退出静塞军司,由金军进驻。
这个条件根本不是议和,这是要灭亡西夏,可以想见,只要李仁孝进了中都,就别指望再回来,到时候,南面的天险尽失,金军可以从韦州长驱直入,等同将刀尖顶在西夏的心脏,就算西夏不想投降都不成了。
李仁孝大怒,有心拒绝可又十分无奈,现在手上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作为依持,同时最精锐的十万大军被困在金国境内,成了金国手上的人质,虽然金国的条件不见得是最终要求,可是,只要那十万夏军被金国抓在手上,西夏就不得不同意很多过分的条款。
突然间,李仁孝又有些愤恨,恨那个亲手将十万大军送进金国虎口的任得敬。
就在这个时候,从西寿保泰军司传来快报,嘉宁军司统军使任德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