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新二战风云 >

第73章

新二战风云-第73章

小说: 新二战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不允许有人来戳穿这个骗局,而美国人或许会有些疑问,但是在大环境的迫使下,他们也不会在这节骨眼上,跳出来说三道四。
这是战争年代,是一个充斥着血与火的灾难年代,在战争的催发下,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光怪陆离,道德与伦理在这诡异的时代背景下,会变得无足轻重。同样的,战争年代也注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英雄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因为某个人的才华卓著、英勇无畏,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英雄的出现,只是因为人们需要他这样一个角色出现。
楚思南尽管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并不常,但是在长达两个月的战火熏陶中,他亲身体会并且直接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明白了很多曾经不可能明白的道理。
在战争中,往常被人所不齿的欺骗、讹诈、陷害等等等等,一切卑劣的手段都变得不再面目可憎,说白了,这些只不过都是手段,都是在战争过程中,为了谋求最后的胜利而耍弄的小伎俩。战争过程中?既然是过程,谁又会去重视?战争注重的只是结果,历史上记载的伟大者、神圣者,永远只会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他头顶上那个胜利的光环。至于说谋求胜利的过程,谁会去仔细研究?
由此及彼,楚思南联想到在克里姆林宫内的那段生活,那似乎和这里他所感到兴致盎然的战斗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那里的斗争进行的更猛烈但是却没有硝烟罢了。
也许,也许全身心地投入到那场战斗中,同样也是一件很有趣,很让人感觉刺激的事情吧?
拿着手中的报纸,楚思南的脑海深处,突然跳出一个令他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的念头。

第三十七章 沃尔霍夫坦克会战(1)

吉普车缓缓的停靠在路边,随即,卢科昂基从车上跳下来,然后快步跑到车后,为楚思南打开了车门。
有些晕晕乎乎的从车上走出来,楚思南先扭了扭酸涩的脖子,同时嘴里低声嘀咕着咒骂了几句。在这两破车上,他已经呆了将近两天了,刚开始的那种舒适感,早就消失无踪了,毕竟是二战时期的汽车,其减震系统和二十一世纪的汽车没法相比,坐久了之后,就能体会出来。
从布多戈希乘车到季赫温,楚思南一路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原本按照扎波罗热茨的提议,方面军指挥部是想给他安排飞机的,但是被楚思南拒绝了,如今想来,他后悔了。
如今从季赫温到沃尔霍夫的整条战线,已经落到了苏军的手里,从这方面看,这一线苏军的进展是相当快的,但是楚思南对此并不满意,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两天来,部队的攻势被德国人遏制住了。
沃尔霍夫大桥如今是苏德双方的重要争夺点,楚思南得到消息,从东北方向上撤下来的,隶属于德军第四坦克集群的第五十六坦克军,正夜以继日的朝这个方向扑过来。
对这个第五十六装甲军,楚思南的记忆中稍稍有些印象,他感觉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德军的一个精锐坦克军,其初任指挥官为德军名将曼施坦因。曼施坦因是楚思南所敬佩的一个二战将领,在楚思南的理念中,这是一位进攻性很强,而且善于扭转困局的德军将领。
如今情况很明显了,如果在德军的第五十六装甲军返抵沃尔霍夫大桥之前,苏军不能攻占并摧毁这座大桥的话,那德军的整个第四坦克集群,都会像潮水一般涌过来。到那时,且不说如今的战役局面会不会被德军扭转,至少来说,楚思南之前所构想的,将德军第四坦克集群围歼在别洛耶湖区水网地带的战役构想,将彻底化为泡影了。这次楚思南前来沃尔霍夫至季赫温一线战场,就是为了来督战的,他需要自己的部队,在限定的时间内拿下那座该死的大桥。
除了沃尔霍夫附近的战况令楚思南不满之外,其他战线的进展还是不错的。如今,德军战略收缩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他们的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越来越消极,而向后撤退的步伐却显得越来越急促。如今的局面,就像是真正的雪崩,如崩雪之势的苏军部队,在整条战线上疯狂的冲击着德军的防线,打压着德军部队连连后退。
在几天前,楚思南同扎波罗热茨仔细的研究过,他们达成了一致的见解,那就是目前德军的退缩只是其指挥部采取的一项战术,他们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步的削减苏军的冲击力,同时,收缩兵力以图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重新组织起坚固的防线。
毫无疑问,从目前的情况看,楚思南和扎波罗热茨的看法是正确的,在屈希勒尔的作战思维上,他的确是在感受到危机的时刻,便决定收缩防御,而这条防御线,他选定的是从卢加到柳班,再到基里希的狭长地域。通过前一阶段的战斗,德军在这一战线的损失不可谓不大,在季赫温,一个整编的德军师被苏军合围,而在布多戈希,虽然投入战斗的几个德军师都成功的突出了苏军即将形成的包围圈,但是其各自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这一地域作战的五个整编师,现在没有一个满编的。而在小维舍拉、诺夫哥罗德一线,德军在这一阶段的战役中,也损失了将近一个半师的兵力。
从北线突进作战开始以来,整个北方集群已经在这一线上损失了数万兵力,而获得战果,却仅仅是全面战场的崩溃危机。当然,在这一阶段的战役中,苏军的兵员损失肯定是更加的大,但是屈希勒尔不认为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优势。俄国人在这一线上,尤其是在布多戈希的城市攻防战中,明显就是大批量的投入新兵,以原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新兵兵员,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仅从这一点上说,屈希勒尔认为德军根本就耗不起。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屈希勒尔就不支持大本营方面提出的所谓“冬季作战”计划,在他看来,俄国人的军队才是最适合在冬季条件下发动攻势的。而德军的士兵对这里冬季酷寒气候条件极其不适应,同时,以汽油机为动力、窄履带为行进依托的德国装甲部队,也会在冰雪密布的作战环境下受到极大的限制。
按照屈希勒尔的考虑,德军如果在入冬之前不能攻下列宁格勒,那么就应该积极组织战线防御,以防止俄国人趁着这个对他们相对有利的时机发动攻势。可是大本营方面根本不考虑这些现实情况,元首似乎更喜欢用他的凭空设想,来决定整个战场的进攻与防御。还有戈林,那个肚子里装满了黄油的蠢货,只懂得一味的拍马屁,却对战争这个东西没有丝毫的了解,可遗憾的是,元首竟然对他信任有加,任凭这个草包对前线的战事指手画脚,这真是帝国最大的不幸。
这段时间以来,令屈希勒尔感到忧郁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他所指挥的北线战役陷入困境,对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说,局部战场的暂时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老实说,到目前为止,尽管北线德军在俄国人的凶猛攻势下连番退却,而且损失也不小,但是就总体来说,整个北方集群的总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按照屈希勒尔的构想,如果自己能够在基里希、卢加一线上稳住阵势,抵挡住俄国人的后续进攻,把这条狭窄的通道维持到冬去春来的时节,那么自己和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就还大有可为。
而同这方面的战况相比,屈希勒尔更加担心的,是自己后方的局势。
在大本营准备发动对俄国人的攻势之前,包括屈希勒尔自己在内的众多德军高层将领,就曾经向元首提出过建议,即将对俄国人展开的战争,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增加赢得这场战争的几率,那么帝国就必须做好战争全面动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把大量民用工业进行转型,转化为军事工业,从而彻底为整场战争服务,与此同时,也要限制石油这种重要的战争资源被用到其他途径上去。
但是踌躇满志的元首,拒绝了这些建议,他乐观的认为俄国人不堪一击,这场战争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结束掉,所以,根本不需要做这种可能会招来国民反对的事情。
如今,对俄国人的战争进行了数个月,而在这阶段的战争中,俄国人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帝国证明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与艰难性。到现在,恐怕再狂妄的人,也不会认为这场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了。
可即便如此,元首仍旧反对实施战争的全国动员,而没有了这方面的准备,东部战线上巨大的战争损耗就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再看俄国人那一方,他们显然没有这方面的顾及。说实话,屈希勒尔很羡慕俄国人的工业实力,的确,俄国人在一战后才建立起来的国家工业成长的历程还很短,他们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工业强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却绝对是名副其实工业大国。他们的工业虽然没有多么令人称道的先进工艺,而且技术等级也相对较低,可是人家所具备的,却是帝国所绝对无法比拟的庞大规模。而在另一个方面,也就是战争资源的拥有量上,帝国也远远及不上俄国,俄国人的钢铁、石油等等的储备量,绝对在帝国的数倍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帝国在这一线的战争不能尽快结束,以至于让双方的作战进入相持阶段,那么,缓过起来的俄国人将会给帝国军人导演一场终生难忘的噩梦。
屈希勒尔甚至感觉这场恶梦现在就已经开始上演了,俄国人的武器装备生产速度太快了,有消息称,那令人生畏的T…34坦克,生产出来只需要七千至八千个工时,这是个什么概念?这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大本营不能尽早做出决断,屈希勒尔真得很担心,有一天帝国军队一向引以为傲的装甲军团,会被完全淹没在俄国人的廉价钢铁洪流之中。
屈希勒尔的忧虑,恰恰是楚思南的信心所在,现在的他,同样不得不佩服苏联的庞大工业实力,他们的工业技术的确不够先进,生产出来的东西也相当简单,甚至堪称是简陋。可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生产速度很快,而且那些简单的武器装备,也的确非常实用。
就在楚思南赶赴沃尔霍夫前线的时候,在他的身后,正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向这一区域集结,这支装甲部队中,竟然配备有T…34型坦克一百九十三辆。在这一批T…34坦克中,有一百四十七辆是刚刚由科诺莎“共产国际”兵工厂下线的,与以往同种型号的坦克不同,这些刚刚出厂的T…34,是经过改进的。而在其各项改进数据中,最令楚思南感到满意的,就是无线电联络员的配备。
楚思南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这一批驰援而来的装甲部队,将是他应对德军坦克攻势的杀手锏。

第三十八章 沃尔霍夫坦克会战(2)

苏梅斯切尔,沃尔霍夫以南五十公里处的一个小镇,目前,这里已经是苏军别洛耶湖区方面军的指挥部所在地,楚思南和他的作战参谋们,如今就聚集在这里。
说实话,楚思南对把指挥部安排在这个地方,是极为不满意的,对他来说,这里距离前线的位置太远了,他认为不能有效的掌握他的部队动态,同时,也无法及时地获知战事进展。如果按照他的想法,这个指挥部应该设在前线的位置,而且要在相对突出的部位,他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按照战事的发展,及时调整策略。
不过楚思南的这一想法,根本得不到指挥部其他参谋的同意,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