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责 >

第193章

抗战之责-第193章

小说: 抗战之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把人家赶尽杀绝,人家能不反抗吗?可是为了抗日的大业,共产党竟然捐弃前嫌,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上阵杀敌去了。    
共产党的军队,第十八集团军(后改为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地点可都是国民政府放弃的,被日军攻占的沦陷区,处境本来就艰苦,却还要被政府监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样的政府能领带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吗?    
说实话,他是非常赞同肖彦梁的话的。都是中国人,自己是为了抗日救国才回国的,管它什么党派,什么武装,只要他抗日,自己就坚决支持。    
“文大哥离开了也好,”戴安平喝了一杯酒,慢慢说道:“每次接到监视收集新四军情报的任务,这心里就不好受。”    
肖彦梁把酒给他满上,却不说话,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们以后的日子,恐怕会更不好过了。”接着就把今天在宪兵队的事,细细地说了一遍。    
“这个宽敏隆,是个极其狂热、狂妄的日本军官,在战场上失掉一只胳膊,怕是会对老百姓更加残暴。”肖彦梁做出了结论。    
戴安平苦笑一下,点点头说道:“其实比较起来,大介洋三的危害更大,他是想从思想上、文化上消灭中国。可是,虽然头脑简单的人,打起交道来比较容易,但是短时间面对突发的,让你陷入绝境的事情一定很多。”    
“什么意思?”肖彦梁倒是没想那么多。    
“什么意思?哼,”戴安平撇撇嘴,说道:“大介洋三虽然凶残,但是他很少带着你们参与屠杀。按照你的分析,这个新任的就难说了,他是把屠杀当成乐趣,把折磨中国人当成娱乐,你面对这样的人,会不会流露出仇恨的神情?”    
肖彦梁一下子沉默了。戴安平说的,完全有可能发生,自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手下呢?    
“唉,可惜象张自忠这样的将军太少了。”肖彦梁感叹了一声。    
“所以书读得越多,越他妈的容易当汉奸,当逃兵!”戴安平忍不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张将军、还有殉国的佟麟阁、王铭章等将军,都是草莽出身,明白什么叫舍生取义。象四川的军阀头子刘湘刘将军,在日军大举侵略中国以后,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抗日。    
1937年8月,刘湘在国防会议上,发表了‘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担’的豪言壮语。又以川康绥靖主任名义,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川康军民书》,并积极组织川军出川征战。1937年,当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四川重庆之际,刘湘先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率10多万川军开赴南京,出川抗日东征。临行前,他对部下说:‘我过去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内战。如今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见信于国人,留名于青史。’可惜这位将军早已抱病在身,今年一月二十日,带着未能杀敌报国的遗憾,病逝于武汉。可是这位爱国军人仍遗嘱勉励川军抗战到底,为民族争光,为四川争光。他的遗言‘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据说到现在,所有川军早上集合的时候都要念一遍。    
你说的张自忠将军,在受尽了国人对他‘汉奸’的辱骂后,1937年11月,他回到已编为第59军的原部队任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就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如此的豪言壮语,正是我们的脊梁。张将军的所作所为,也由不得日本人不佩服。33年他在长城,凭借着低劣的武器,打得鬼子不敢越雷池一步,徐州临沂,让所谓的日本‘钢军’一路狂退90余里。他是个忠义的汉子,为了让29路军顺利脱离险境,甘愿冒着被称为‘华北第一汉奸’的骂名,担任北平市长和日本鬼子周旋。    
川军王铭章将军,37年10月15日,他在风陵渡赵村车站号召全体官兵要‘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在到达徐州,见到李宗仁将军时,他说:‘川军出川抗战,几个战区都嫌弃他们,只有李长官要他们’。接受防守藤县的重任后,李将军问他又什么需要,他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3月16日下午两点,将军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决心死拼,以报国家。’后,壮烈殉国。    
对比这些军人,中央军的黄埔将领,却大多表现得极为怕死和不顾大局。象汤恩伯这样的草包,救援藤县磨磨蹭蹭,导致王将军不幸战死;在台儿庄,日军已经成强弩之末,却依旧不愿意出兵,要不是李长官严厉威吓,台儿庄之敌就全部突围跑掉了。还有你说的什么桂永清、黄杰这些临阵脱逃的黄埔精英,这些人,真的是书读得越多,越他妈的怕死。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地方军和中央军的不同表现,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要说委员长是在保存实力,借日本人的刀,消弱其他军阀的实力,也是有可能的,只是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不过话说回来,他当年对共产党围追堵截,也是借着共产党,控制了湖南、四川、贵州等等地方,所以,唉,不说了,喝酒!”    
戴安平一口气说完,举起杯子干了。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新官上任    
肖彦梁已经彻底听呆了。这还是中国的领袖,抗日的主导吗?这不是整个汉奸的嘴脸吗?    
委员长是汉奸?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委员长竟然是汉奸?肖彦梁茫然了。    
“彦梁老弟,你刚才说得对,管它什么党派之争,我们只是尽一个中国人责任,问心无愧罢了。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戴安平叹了一声,轻声朗诵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肖彦梁大吃一惊:“这,这,这是你写的?”    
“我怎么写得出这样的诗句?”戴安平自嘲地摇摇头:“这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将军临刑前的诗句。也是这首诗,支持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戴安平轻轻抹去忍不住流出来的眼泪,低声说道。    
肖彦梁感慨万千,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言语和事实,今天总算是彻底开眼了。“行了,安平兄,不想别的,为我们是响当当的中国人干杯。”肖彦梁端起酒杯说道。原本是想向戴安平述说自己的委屈的,现在倒是自己在安慰戴安平。    
军阀,军阀!从民国建立,中国军队除了内讧,就是内讧,现在被一个小小的岛国欺负到了头上,真的是一个现报!只是那些最无辜的中国百姓,他们却承受了最直接、最残酷的磨难。    
和戴安平的一席谈话,肖彦梁并没有对张旭说出来。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快做父亲的人了,少一点苦恼,多一点天伦之乐也是应该的。    
关于组长一事,俩人也统一了意见,向总部回了电,接受戴安平担任组长一职,表了表忠心,同时,也把宪兵队队长换了人的情报一并在电报里汇报了。    
第三天,当肖彦梁奉命赶到宪兵队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有很多自己不认识的宪兵了。待见到宽敏隆,才知道大介洋三已经离开了。    
走了一个满带着从思想上、文化上想征服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来了一个以肉体消灭为乐趣的屠夫,大热天里肖彦梁忽地打了一个寒战。    
办公室里的墙上,原先的那个“忍”字,已经换成了一面太阳旗,上面四个大字“武运长久”,以及密密麻麻的签名。    
“武运长久”?肖彦梁心里轻蔑地嘲笑了一下。看着那个太阳旗,肖彦梁忽然想起了一个笑话,那是以前和一个同事聊天,那个同事说起日本,不说是“太阳旗”,而是非常自然地说那是“膏药旗”。当时他自觉得好笑,也没太在意。今天一看墙上的那面太阳旗,还真是象极了街上卖的狗皮膏药,也是四四方方,中间一个圆圈。    
“……”见肖彦梁和自己打过招呼以后就望着墙上的国旗发呆,宽敏隆显然有些不满,叽叽咕咕的说了一大串日语。    
“肖局长!”站在宽敏隆身边,一个带金丝眼镜,瘦瘦矮矮的青年男子听完宽敏隆的话,直起身子,大声喊道。    
“哦!”肖彦梁一下子回过神,看着宽敏隆和那个男子。一进屋,肖彦梁就注意到了这个男子,穿着一身并不怎么和体的日军的黄军装,加上一顶小圆帽,显得不伦不类的。联想到宽敏隆的汉语结结巴巴,肖彦梁估计这是一个翻译。    
“先自我介绍一下,”那个男子见自己的喊声起了作用,趾高气扬地说道:“我是宽敏隆太君的翻译,姓郑。”    
这话一说,肖彦梁不由得微微皱皱眉头。这个姓郑的家伙也太过分了,一点都不懂规矩。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这个人现在还摸不透他的底细,所以肖彦梁嘴上还是很恭敬:    
“原来是郑翻译官,久仰久仰……”    
“行了行了,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什么久仰久仰的,说这么多废话。老子可不吃你那一套。”想不到姓郑的一口打断肖彦梁的话。    
肖彦梁顷刻间勃然大怒:这个姓郑的算他妈的什么东西,一点面子不给!    
郑翻译官背着手,努力想做出居高临下的样子,可是他的身材却不争气:“太君刚才问你,你看着旭日旗发什么呆?”    
肖彦梁转眼向宽敏隆望去,果然这个新官瞪着一对牛眼正等着自己回答。    
看来是刚上任,准备给自己,这个前任的手下立威吧。这个念头在肖彦梁脑海里一闪而过,立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太君,小的看见这‘武运长久’四个字,觉得特别有精神。这就是皇军和国民政府军队的不同,他们哪有您这样的气魄。所以小的刚才在心里一直在临摹这四个字,准备请太君在有空的时候,也给小的写几个字,挂在办公室里,一来显示太君对在下的关爱,二来显示皇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神。”    
肖彦梁一番马屁,让翻译官愣住了,好一会才翻译了过去。宽敏隆登时哈哈大笑起来:“肖,你有这个心,我地十分地高兴。”    
也许只能说这么点汉语,剩下的都是翻译官的话:“这面旗帜,是我的旅团长大人亲自送给我的,上面的字,也是他亲手写的。现在他还在前线指挥战斗。不过没问题,我会请他再写一幅的。”    
“谢谢太君的关爱。”肖彦梁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立正敬礼道。    
宽敏隆脸上笑得更加灿烂了。好一会才进入这次召见肖彦梁的主题。    
原来大介洋三在和宽敏隆交接的时候,曾经说警察局一直在对所有人员的底细进行调查,以防止有抵抗分子混进来,只是这项工作到现在起还没有结果。所以今天,宽敏隆忽然想到这事,就把肖彦梁叫了过来。    
肖彦梁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太君,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小的原本打算向大介太君做专题汇报的,没想到他却调走了。本来小的准备向太君您汇报的,但是您却一直没有时间。现在小的马上向您做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