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汉末-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可恨了,明日便点齐人马,征伐刘修。”曹操气呼呼的说道,去年南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实曹操并没有损失多少人马,顺势大部分都是荆州水军。
“丞相,万万不可再动兵戈啊。”荀彧一听大惊,立刻作揖道。
“为何?”
“去年大军刚刚南征,消耗钱粮无数,如今府库空虚,根本无力再发起战争,需要休养生息两三年,囤积到足够的钱粮方再有动刀兵的实力啊。”
“是啊,丞相,现在不宜动刀兵,刘修得了江陵,钱粮无数,可以消耗的战争,我们耗不起,如果强行征收民税,恐引起民变啊。”程昱也是劝道。
“呵呵,既然府库空虚,那我们就充实府库,不用两三年,来年或许就可以有钱粮征讨刘修了。”曹操笑道。
荀彧等人相视一眼,不明所以。
“好多年都没有启用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了。”
曹操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是面面相觑,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他又要启动老本行了。
“不可啊……”
“不用再多言了,此时我意已决,不用在意。”曹操一挥手便制止了程昱说话。
如果知道历史的人,肯定知道这两个职位,全部都是曹操创立,就是专门倔人祖坟的机构,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为了供养军队,曹操不得不将军响打在了这些死人的身上。
发丘就是发掘坟墓的意思,当年曹操还是个小诸侯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无人种地,没有钱粮供养军队,曹操便到处倔人家的坟墓,所有财宝全部充军。
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有今天,与他倔人祖坟是密不可分的。
“文和的事情怎么办?”
“要不派一使臣前往交涉?”
“万一在被刘修扣押了呢?”
“这……”
众人商议来商议去也没有个结果,最后不得不作罢,因为刘修的人品实在是太差,根本不安常理来出牌,最后曹操拍板派出一个小人物去出使,这样即便刘修扣押了他,也无足轻重。
“派往长沙的使者出去了吗?”曹操问道。
“已经派出去了。”荀彧道。
“恩,这次就让刘备与刘修二人狗咬狗吧,哦,当然还有孙权,我们只要坐看他们三人斗,到时候等他们三方俱伤,我们坐收渔利。”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
长沙,当刘备得知曹操封了刘修为荆州刺史之后,一脸的颓败之色,刘修做了荆州刺史,相当于道义就站在了他的一边,今后想要对付就不容易了。
没过多久,天子的使臣到了长沙。
刘备不明所以,立刻将使臣迎接入城,使臣拿出天子诏宣读了诏书,刘备与诸葛亮等人都是一阵狂喜,因为诏书中说将荆南三郡以及江夏一部划分为湘州,刘琦担任湘州刺史。
这样刘琦与刘修平起平坐,不用担心对方为难了,而且有了天子诏,名义上也做实占据荆南三郡的理由。
诸葛亮很快就猜出了曹操的用意,这个诏书看起来对刘备有利,实际上是埋下了祸根。
首先江夏是孙权先得到的,现在却名副其实的成了自己的地盘,即便还给孙权,也难免孙权不会起疑心,另外曹操将荆州一分为二,实际上就是削弱了刘备与刘修的实力。
当真是一石三鸟之计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刘修愿景
荆州被曹操一份为四,这是刘修、诸葛亮等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不得不说曹操真的很阴险,他对江南三股势力之间微妙的关系观察入微。
如此三方便不可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三方必然互相生出嫌隙。
名义上刘琦是湘州刺史,实际上掌管湘州的是刘备,诸葛亮为了稳定民心,储备军资,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兴修水利,鼓励生产,降低税收。
荆南三郡本来就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战争,故而没有造成什么破坏。
周瑜没有在南郡暴毙,回到江东之后,日夜操练水军,意图再次攻打荆州,他对刘修和刘备很是痛恨。
江南三方,刘修的地盘最惨,南郡刚刚遭受过曹操的劫掠和攻打,襄阳郡曹操更是将数十万百姓迁入了南阳,让刘修空得了一郡,对此刘修不得不从南郡中招募了三十万百姓迁入襄阳。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耗费财力人力物力无数,没有半年时间是根本无法完成,所幸的是刘修在江陵几乎全部得到了荆州这几十年和平所积累的物资钱粮,可以消耗得起。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次百姓的迁徙消耗了荆州过半的物资。
刘修新进荆州刺史,统领襄阳郡、南郡、武陵郡三郡之地,魏延为襄阳太守,邓中为郡丞,治理防备襄阳,以甘宁为武陵太守,高仪为郡丞,治理武陵。刘修自己兼任南郡太守。马良为治中从事。管理荆州内政,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全权负责军事。
至于蔡瑁,刘修还没有用的打算,说实话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老实说刘修不是什么仁慈之人,然而做事情都有他的风格和御人之道。
留着蔡瑁自然是有用处,荆州士族门阀盘根错节。与蔡族有关系的家族就不少,得了蔡瑁一来可以给刘修带来心胸豁达,礼贤下士的名声,二来,那些与蔡瑁有关心的家族自然也会投奔刘修。
若非如此,当初吴登也不会背叛曹操,冒死俘虏了曹仁远道而来投奔刘修,这就是招降蔡瑁的好处,另外原荆州属官王粲、宋忠等人当初皆与蔡瑁交好,随刘琮一起投降了曹操。最后蔡瑁被俘投降刘修之后,他们也是悄悄的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刘修。
所以杀蔡瑁与留蔡瑁。刘修自然会选择后者。
转眼间到了建安十四年六月。
各方势力都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无暇顾及彼方,而刘修处于绝对的弱势,要想在短时间内积累够足够的实力,就必须走一条与其他人不同的道路。
所以刘修将自己关在房间内数日,足不出户,绞尽脑汁来想办法。
终于在苦思冥想半个月之后,刘修推开房门,走了出来,他的手里多了几份画满图案的金帛。
“呼。”刘修仰天长舒一口气,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刺目的阳光让有些睁不开眼。
“嘿嘿,刘荆州,你在屋子内待了半个多月,终于肯走出这个方面了。”就在这个时候,院子内糜钰走了进来,看到刘修嘿嘿笑道。
刘修笑道:“你这话说的,我天天出门,只不过是你没看到而已。”
“那你去了哪里?”糜钰睁着大大的眼睛问道。
“上茅房,我总不可能在屋子内方便吧。”刘修打趣道。
糜钰的脸色一红,他没想到刘修竟然这么流氓,当着一个女孩子的面说这等龌龊之事。
刘修见糜钰害了臊,便哈哈一笑:“我是跟你开玩笑的,我待在屋内苦思冥想,便是为了这个。”刘修扬了扬手里的东西。
“呀,这是什么东西?”糜钰惊讶的看着刘修手里的锦帛问道。
“这是对付曹操的利器。”刘修说道。
“什么利器呀,我看也就是几张破布而已,还能敌得过曹操的百万雄师。”糜钰嗤笑道。
“说了你也不懂,我还是跟季常、士元说吧。”
……
南郡太守府,被刘修改为了荆州刺史府。
“主公,不知道你这么急着召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啊?”马良与庞统坐下之后问道。
刘修笑道:“来,季常,你来看看这个,这是我这半个多月以来的成果。”
说完刘修将一张金帛递给了马良,马良不明所以,困惑的接过锦帛,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不得已转头问道:“主公,这上面所画之物为何,一个个小小的方块之中写着文字,究竟有什么用呢?”
“呵呵,我且问你,何为国之利器?”刘修没有正面回答马良,而是问了一个马良这样的问题。
马良不假思索道:“自然是人才。”
“人才从何而来?”
“乃有德望之人推举。”
“自古以来,人才多集中在各士族门阀之中,一个寒门子弟若想成为人才十分的苦难。”
“恩。”马良与庞统都是点了点头,这个时代想要做官没有什么科举,靠的都是那些有名声,德高望重的人推荐,叫举孝廉,一般人都有私心,自然举荐的都是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故而才会形成门阀与寒门的区别,寒门子弟若想出人头地十分的困难。
曹操之所以强大就是靠颁布了一条规定,无论是贵族还是寒门,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重用。
“而归根结底是书卷典籍很少很珍贵,都被世族所垄断,平民百姓连自己的养不活,根本没钱卖书,更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刘修继续说道。
“我要让所有的人百姓都可以有书读,买得起书,让书院遍布荆州。”刘修目光灼灼,说出了自己的愿景。
“主公是要办官学吗?”
“自然是。”
“这不太现实,首先书籍这东西十分难搞,每一本书籍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只靠府库中的钱财根本无法支撑。”
马良说的是事实,这个时代还没有印刷的技术,所有的书籍都是人为手抄在竹简上,一本成书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率很慢,故而士族豪门会垄断了资源,即便家族的一些普通子弟都不见等能够人手一本。
“呵呵,季常,我发明了两样东西,能够大大的提高效率,短时间内便可以获得大量的书籍,如此可否实现呢。”
这个时代蔡伦早就已经发明了纸张,不过还为普及开来,人们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到了晋朝,造纸术传到长江流域,那里有丰富的造纸原料,也产生了较好的纸张,才得普遍推广。
第一百八十三章活字印刷
“主公发明了什么东西?”马良惊讶的看着刘修,他没想到刘修还会发明东西。
“就是你手中画的东西。”刘修指了指马良手里的锦帛,“其实其中一样也不是我发明的东西,想必你们听过蔡伦吧。”
“龙亭侯蔡伦?略有耳闻,此人乃桂阳人,据说此人发明了一种纸张,书写方便,不过秘方掌握在宫廷手中,很少有人知道。”马良皱眉道,片刻之后,吃惊的看着刘修,“主公,莫非你知道秘方?”
刘修意味深长的点点头,笑道:“自然知道,不过也算不上什么秘方,制造此物的方法很简单,原材料到处都是。”
“都需要什么东西?”
“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东西,说起来制造也很简单,我在锦帛上面都写了。”刘修说道。
“就这么写东西?”马良不敢相信。
“自然是,季常难道不相信我?”
“属下不敢,自然是相信主公了。”马良连忙作揖道。
“呵呵,你去按照上面写的要求去做,保证可以制造出大量的蔡侯纸,有了蔡侯纸,便可以代替竹简和锦帛,能够节省一大笔钱。”
“诺。”
“当然有了蔡侯纸,还不够,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快速制造书籍的工具,这样方可以见底造书成本,让很多百姓都有机会读书。”
“不知道主公又发明了什么工具?”马良对刘修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印刷术。”
“印刷术?这是什么?”
“就是将每一个字刻在大小相同的黏土块上,然后烧纸成陶瓷块,然后根据需要排列起来。然后涂上墨汁。铺上纸张。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刘修笑呵呵的看着马良。
马良不是笨人,自然一下就明白了,不由的眼睛一亮。
其实活字印刷术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之所以直到明朝才被人发现,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