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

第13章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第13章

小说: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命昭昭,人力难复?”孔明凝视着他。“我来此与上人相见,就是想借上人回天之力!”
  “丞相,是为了当今陛下?”
  孔明重重地点了点头:“不错!我听说,古有祈穰之术,上人想必精通此道。望大展仙机,为陛下祈星延寿。”话一说完,孔明热切地目光直盯着紫虚,不想错过他的一个微小的表情。
  紫虚注目孔明良久,点点头:“唉。丞相一片苦心!当今何幸啊!”
  “上人?”孔明有些激动,羽扇在胸前微颤着。
  “只是……恐怕陛下……天命已绝,贸然祈禳,反遭天谴呀!”紫虚叹息着。
  “天命……已绝?”孔明咬住了嘴唇。
  屋里死一般沉寂。
  忽的,孔明一把抓住紫虚的手:“天不与寿,生人与之,可否?”眼神急切,让紫虚倒吸了一口气。
  “丞相的意思是?”
  “借寿!”说的异常果决。“借我的!”
  紫虚大瞪着眼睛,仿佛不认识眼前的人了。
  “怎么?不可以?亮闻此术是可行的呀!”孔明靠近了他。逼视着他,半晌忽问:“上人不行此术,莫非亮……寿不足借?”
  紫虚忙摇头:“丞相,非也。此道若行,陛下知道,怕山人大限至矣。再者,丞相命系于天,降生于世,是为了福泽两川,岂可借寿于人?”
  “上人!”
  孔明竟倒身跪在紫虚座下。慌的紫虚也跪下相扶。
  “丞相,折杀山人了。”
  “陛下的生死,关乎汉室社稷,只有陛下在,才能真正的福泽世人。望上人大展仙术,救万民于既倒。”孔明紧紧抓住紫虚的手。
  紫虚紧紧抿着唇,直盯着孔明的眼睛。慢慢地,他的眼里涌起了泪波。
  “如此君臣之义,却也感人。丞相请起。你我从长计议。”
  孔明叩拜于地:“谢上人再生之恩。”
  孔明出了紫虚观时,面上竟带着灿烂的笑容。让子安不明所以。
  “先生?”
  孔明拉着他的手:“子安!陛下有救了!有救了!!”他孩子似的摇着子安的手。
  “真的?”子安也一阵欣喜。“先生,快把这个喜讯告诉陛下!”
  孔明听了,立刻停了脚步,转回身,严肃地对子安说:“这件事,不可让陛下知道。听见了没有?”
  子安愣愣地点点头。正这时,夜色中过来一队灯火。到近前一看,是宫里的侍卫,见到孔明下马施礼。
  “丞相,让我等好找,陛下遍寻丞相不见,已然发怒了。快请回吧。”
  “好!”孔明笑答一声。接过侍卫们递来的马缰,跨上了马背,意气风发地向永安宫驰去。
  “陛下,为什么又生气了?”孔明笑吟吟地向刘备施礼。而刘备却侧身躺在榻上,嘟着脸,鼓着腮,看上去像个正在赌气的孩子一般。
  “呵,丞相倒像是很高兴呢。”看到孔明,刘备的表情渐渐和缓,但语气还像是在生气。
  “嗯,今天,遇到一位神医。陛下之疾将不日而愈了!”孔明兴奋的神色并没有唤起刘备的共鸣,倒是孔明的话让他有些黯然,轻轻地笑了一声:“唉。我知道,熬日子罢了。”
  孔明不假思索地回道:“不会的!绝对不会!”
  “哦?”刘备好奇地瞅着他。孔明自觉失态,马上笑道:“神医看了陛下的脉案,他说,不妨事的。” 
刘备点点头,对于自己的病情,他不想和孔明多说什么了。望着宦官点点头:“让永和理都过来。”宦官答应着下去了。不多时,一个年轻女子引着两个王子过来了。刘永刘理向刘备见了礼,见了孔明都很高兴,礼貌地向孔明问安。孔明忙站起身还礼。刘备有一答没一问地说了些闲话,指着那年轻女子说:“婉云,你还没见过丞相吧?”
  年轻女子听了,低头轻盈地走了过来,向孔明深深万福。孔明始终没有注意到她,如今忽然到了自己面前行礼,忙用羽扇扶住:“哦,姑娘少礼。”说着向刘备送去一个疑问的眼神。
  刘备向着女子摆摆手,亲切地说:“婉云,行了,丞相不是外人,起来吧。”女子方又害羞地走回了原处。
  刘备叹了口气:“丞相,这位姑娘是傅彤将军的妹妹,就是本地人氏,其兄阵亡,又无父母亲人,在家为兄守孝,朕因王子无人照料,特命婉云前来侍读照应。”
  孔明听说,忙起身至婉云面前,重又深施一礼:“原来姑娘是忠烈门庭,失敬失敬。”婉云忙又起身回礼。
  孔明这才打量了一下她:温和态度,观之可亲。行止大方,悉出名门。心中点头暗叹。
  刘备笑了笑:“婉云,你也辛苦了,带他们下去吧。”婉云复向君臣二人行礼告退。
  孔明见她们去远了,才叹了一声:“这姑娘倒也可怜,竟没有亲人了。”刘备点点头:“是呀,傅彤是为了我呀。”沉吟半晌,意味深长地看着孔明:“孔明,今朝贵庚……你,四十有二了吧?”
  孔明也叹了一声:“唉,人生如白驹过隙,臣老了吧。”
  刘备笑道:“你老了?那我该当如何?”复又喃喃着:“十六年了。唉,真快呀。你我相识十六年了。”孔明注视着他:“是,十六年了,陛下。”
  刘备忽然拉住孔明的手:“年过不惑了,孔明,膝下犹虚呀。”
  孔明笑了笑,摇了摇头:“唉,这也不可强求,好在乔儿也大了。”
  “不可以!”刘备重重地放下他的手。“你这样一个人,如若无后,是天之罪也!”孔明笑出了声:“陛下太以谬赞了吧?”
  刘备很认真地看住他:“孔明,我做主,你娶了婉云吧,这些日子,我细品她的人品,正是个贤惠识体之人,又正在青春,容貌秀丽,无依无靠,嫁与你,让她为你延续香火。”
  孔明摇了摇头:“拙荆为了我,这十余年,颠沛流离,那一次我们从新野溃败,她……失去了孩子,已经是伤心欲绝了,我不能负她。”
  “唉!”刘备重重叹了口气:“这个我知道。但是为了延续香烟,这怎么能叫负她?再说,黄夫人是个贤德女子,她不会责怪你呀。”
  “是,她也多次劝我,让我再娶一室,可是,亮,于心不忍。”孔明低了头。
  刘备闭了眼:“这可难了。”
  孔明诧异:“怎么难了?”
  刘备睁开眼望着他:“前日我命王贵人与婉云说媒,她是无一答应。隐隐向贵人说,若是嫁人,必是智慧卓越,风度超群的奇才。你看看,她这是在说谁呢?”
  “哦?”孔明倒觉得好笑了。“竟有这样的女子,看上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男人吗?”
  刘备笑着侧过身:“孔明青年时她是无福得见了,便是如今,也是丰彩依然。”
  “陛下只会拿我取笑。”孔明不屑地挥着羽扇。
  “你知不知道,我登基从武担山回城,御辇从成都穿过,百姓夹道而迎,我仔细一瞧,那跪在两旁的年青女子,她们的眼睛没有一个是瞧着我的,一个个朝着你的车溜,当时,我可是都忌妒了。”
  这话让两个人笑了半天。刘备又认真地说:“行不行,孔明,我……只有这一个心思了。你不能绝后,别让我着急。”刘备说着,眼睛又红了。孔明望着他,半晌方徐徐说:“既然婉云姑娘不弃,那也只有委屈她了。”
  刘备大喜:“委屈她?怕是要乐死小女子了。”
  孔明忙说:“不过,我想先让婉云回成都,让拙荆见一见。”
  刘备倒是停了停:“不忙。她还要侍读王子。”
  孔明想了想:“也好。”他握住了刘备骨瘦如柴的手:“那么,等陛下安好了,回成都,为臣主婚。”
  刘备只是慈祥地笑着,笑纹在脸上慢慢晕开,他翻过手反握住孔明:“我……恐怕不能答应孔明的托负了。”
  孔明咬着牙:“一定行,这一次,一定能行!”
  刘备只是抓着他的手轻轻摇着,不发一言了。
  孔明像是想起了什么:“哦,陛下,臣明日起要去江油七日,七日内陛下见不到我,要好好保重。”
  “干什么去?”刘备眼露疑问:“让他们去吧。”
  孔明笑了笑,这笑十分的从容,十分的开怀:“不行,陛下,只是七天,七天后我就回来,那时,陛下一定是可以起床了。”
  刘备笑着放开他:“呵呵,好吧。快去快回。”
第九章
    当孔明再次踏入紫虚观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兴奋的,期盼的。他觉得,七天以后,当自己跨出这个门槛时,季汉的命运将会改变,确切地说,他诸葛孔明与刘玄德的匡古知遇又将可以继续延续。
  紫虚严肃着面容走到他的面前:“丞相,法坛不可轻开,丞相现在如若改变主意,还来的及。”
  孔明没有理会他的问题,只是怀疑地望了望他。那有些飘忽地眼神被紫虚捕捉住:“丞相?你行此祈禳之术,借己阳寿,对汉室极为不利,如果丞相此时反悔,亦是明智之举。”
  孔明抓住他的手,“上人,我只问你一句,你行此法术,当真能为陛下延寿?”
  紫虚闻言,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唉——道法无形,真阳永驻,天地玄妙,岂能儿戏。”
  孔明紧紧握住他的手:“那么,就请道长速速禳星。”
  紫虚睁开眼睛,久久注视着孔明,见那眸子中没有一丝犹豫,他将拂尘一甩:“丞相,请随我沐浴更衣。”
  半个时辰后,紫虚引着孔明来在了玄天大殿。孔明已经换上了一身素服,头发披散着,让人觉得十分神秘。他来在大殿中,环视四周,只有这时,从这审慎、精明的目光中,方能让人记起,这是汉丞相。
  明柱上悬着宝幡,画着神符。在风中摇摆。礼神香香烟缭绕,让人不知置身于何地。地上,四十九盏明灯按星宿摆成了天罡阵式。灯火在灯头跳跃着,宛如夏夜撒满苍穹的星斗。正中间摆着两盏大灯,仍未点着,像两眼无底的深泉。孔明知道,这就是他与陛下的本命灯了。
  “丞相,可以开始了。”紫虚轻声说着。 
孔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点头。紫虚向着两边的四十九名护法道士将拂尘一扬,顿时,道乐响起,钟鼓齐鸣。道士们在紫虚带领下开始步罡踏斗。九礼已毕。紫虚将烛火递到孔明手中:“请丞相点本命星灯。”
  孔明接过烛火,向着两盏灯走去,一一将灯点起,火苗在风前一闪,他急用手去挡住,眼看着那火光越来越亮,发出了耀眼的光明,此时此刻,孔明的脸上也同时展开了一般耀眼夺目的笑容。
  永安宫这几天没有了丞相的声音,显得有些萧然。李严进宫省视,见刘备已命人将座榻移在院中的一株桃树下,眼看着春光将尽,桃花早已凋敝,树上繁繁茂茂地遮满了绿叶,枝叶参差间,已依稀可见青青果实。刘备倚身榻上,微闭着眼睛,斑驳地树影照在他苍老憔瘁的脸上,显得有些不真实。
  “正方来了?平身吧。”懒懒地说着,并没有睁眼。
  李严站起身:“陛下,严几日不曾进宫,今日一看,陛下的气色竟大好了。”
  刘备哼笑了一声:“唉,你也是不说实话呀。”
  李严忙躬身:“臣句句实言。”刘备不置可否地摆了摆手:“不过也奇了,这几日,倒像是有了些力气。”
  “是呀,这就是陛下康复之相呀。”李严忙附和着。可是刘备显然不想再跟他这么说下去了。他坐起来:“正方,丞相走了几日了?”
  “六日了。”
  “哦,只是去江油?”
  “严不知。丞相临行,将政务交与严,说是去办一件事,事关国运,回来再说。故而丞相何时起身,恕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