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

第12章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第12章

小说: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轻笑了一声,闭了眼,微微叹息着:“撒谎。”说着拉过孔明的手,“手指上还有墨迹呢。”
  “亮是小憩了一会,醒来时为太子誊录了一份《商君书》”孔明安慰似的说着,又从面上漾出些羞赧的表情:“忘了净手,只是这一次,今后有的让陛下取笑了。”
  刘备久久拉着孔明,只是深望住他,脑海里回响着一句话:今后……今后……我们君臣再没有今后了……”
  “陛下怎么了?”孔明微俯下身,惊望着刘备眼角溢出的一滴老泪。
  “哦。没事!”刘备放开孔明,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转而展开了笑容。“陪我下盘棋!!”
  宦官就在榻上放上了小几,捧过了黑白子。这时,御医来奉药,躬身伺候在刘备的身旁。刘备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拿走拿走。朕不喝这个苦汤子。”孔明笑着方要劝慰,刘备抬手止住他:“没用!谁劝也没用。”然后咬着牙靠在枕被上,一脸的痛恨。孔明看着他的样子想笑,笑容没有展开,心像被人揪住。
  他不知道,这个如父亲般的君主还能再陪他走多久。
  孔明摇着羽扇,似是要将这灼人的心绪扇掉。他笑着望望刘备。狡黠地眸光忽地一闪。刘备马上警觉起来:“干么?又再想什么坏主意?”
  “哦,不。我在想下棋的事。”孔明若无其事地说着。
  “下棋的事?什么事?”
  “干下吗?我们下个注如何?”孔明歪着头,手里的棋子轻轻地击着棋盘,玉石相触,发出清脆的声音。
  “好哇!”刘备喜得猛然坐起来,却是往前一栽。两边的医官、侍臣忙来挽住他。刘备静坐半晌,方平了一口气,睁开眼见孔明正拉着他的手,他轻轻攥了攥孔明的手:“不妨事的。”
  “陛下。”
  “好,你说说,我们赌什么?”刘备微喘着。
  “嗯。陛下输了,要把药喝下去。”
  刘备皱着眉,沉思半晌。良久才狠狠地说:“好!”转而问道:“那你输了呢?”
  孔明笑而无语,半晌才说:“听凭陛下处置。”
  “你输了,罚你三天不准办公。”
  “多谢陛下!”孔明满面喜色。
  “摆上,摆上。”刘备十分自信。 
屋里再没了别的声音,只闻棋子落在玉盘上的啪啪声。孔明专注地盯着棋盘,刘备的棋委实不怎么样,所以孔明下得十分轻松。黑白子在他的眼中,渐渐成了杀伐机巧的战场。自己的后方,哎呀,后方空虚。忙补上一子。他用扇柄敲着棋盘,后方,后方。对了。后方的黄元!黄元久有反意了。不知董允他们……
  正沉思时,忽然听到“达达”的声音,抬头看去,刘备得意地望着他,用手指轻叩着几案“要想这么半天呀?”
  “唉——是呀。不得不想呀。”孔明长叹了一声。
  “朕的棋让丞相如此苦思?”刘备掩示不住的喜悦。
  “我是在想——”
  “嗯?”
  “我在想,如何下,才不至于让陛下中盘认输。至少让陛下不太难堪。”孔明探着身子,附在刘备的耳边悄声说。
  “你!”刘备瞪大了眼睛。“我输了?我怎么输了?”他盯着棋盘,明明败局已定,他将棋子一阵撸。“不算。这个不算。”
  孔明用扇子按住他的手:“陛下,不必如此。您输了多少目,我已记下了。来吧。喝药。”
  看着刘备咬牙切齿地咽了药下去,孔明满脸的得意。
  刘备用清水漱了口,略歇了歇,回味似的说:“是呀。丞相,能让我少输点的人。只有你了。只有你,不会让季汉有更大的损失了。”
  “陛下。”孔明站起了身。
  “不许走!”刘备又回复了面容“想走?赢了我就想溜?”
  “再下吗?”孔明挑衅似的望着刘备。
  “围棋这东西,是你们下的。太伤脑子。朕想和你下象棋。”刘备自信满满。
  “这……”孔明犹豫了。象棋,孔明下的少。他知道,陛下下象棋是很有一套的。
  “怕了?”刘备眯着眼,语气里满是骄傲。
  “臣就陪陛下下一盘。”孔明又坐回几前。
  “要赌注啊。三天。不许办公”刘备重复了一遍。
  “好。谨遵圣命。”
  摆上了楚河汉界,刘备真的挥马纵横,气势逼人。孔明节节败退。刘备将吃了的两个子放在手里,敲得山响。虽然虚弱,但是还是说着:“三天,三天不准办公。”
  孔明紧皱着眉,苦苦思索。正在这时,一个宦官进来:“启奏陛下,这是理殿下给陛下抄写的《庄子》,请陛下过目。”
  刘备盯着棋盘,摆了摆手。孔明却接过来。送到刘备面前:“陛下也看看,殿下的字进益不小呢。”
  刘备这才接过。仔细地看着,半晌笑着说:“嗯,比他爹强。赏。”打发了宦官,他兴致勃勃地又低下头,咦?原来已经架好的炮竟不翼而飞。他四下里用目光搜寻。踪迹不见,又将目光投向侍奉的宦官。宦官苦笑着,低头不语。
  孔明问道:“陛下找什么呢?”
  “我的炮。”刘备呢喃着。
  “炮”?孔明故做惊讶。“臣已经吃了。”
  “什么?”刘备想了半天。“不对。”
  待他想明白,却见孔明已经到了门口。笑着要夺门而出呢。
  “好哇你!大胆!”刘备哭笑不得。“你回来。把炮拿来!”
  “没有,陛下,我想起来了。有一桩事,万分紧急,我去去就来。”刘备大声笑叫着:“拦住他。快着,别让他跑了。”他兴奋地笑着,未理会冷汗浸了一头。手也不自主地抖了起来。孔明忙收住了笑,快步跑了回来。
  “陛下。”医官们忽地围上了。
  连忙撤走了棋盘,进了汤药,又用了炙。刘备才平静下来。待他睁开眼睛。惊望见孔明正跪在他的床前。
  “丞相……”
  “陛下,是臣让陛下受苦了。”孔明一脸的悔愧。
  刘备苍白的老脸上泛起一抹微笑。他示意宦官,扶起孔明。望着他坐在自己身边。笑叹了一声:
  “丞相,谢谢你。我好久没有如此笑过了。谢谢你。只有你。不会让我哭着走吧。”
  孔明猛地转过身,心一拧一拧地疼痛。
  “行了,丞相。”刘备轻轻笑着,用手抚着孔明的背:“我现在还死不了呢。我们君臣……还有些时间……”。
  刘备玩笑似的话却重重地撞到孔明耳中,他站起身,向刘备躬身施礼,“陛下,您歇息吧。臣……告退。”抬起头来的时候,刘备看见,两颗泪悄无声息地落在白羽上。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温和地望着他,孔明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却印在了脑子里。
  这个瘦削的肩膀,要顶起一个诺大的、濒于绝境的国家来了。孔明,我不能与你一起扛着这个重担了。虽然,你有着绝世的奇才,谈笑间军国大事已安排稳妥,可是,你毕竟是个人呢。今后的日子,面对着强大的曹魏,暧昧的东吴,川中的宿老,没有志量的斗儿,疲弊的国力,你将如之何?将如之何?
  我知道,你有办法,让这个国家走出困境。但是,做一个万人钦敬的丞相,累吧,苦吧。我不在了,还有谁知道,你也是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呐!
  刘备用拳支着太阳穴,闭着眼,皱着眉,任两滴老泪滑过灰暗的面颊。
  孔明又笑了,这一回笑得更尽性些。人都说主公性宽仁,可是他对我,有时却很霸道呢。想到这,孔明却觉得心里发酸了。是了,以后,没有人敢对我霸道了,没了。
  “看你再闹,反了你了!”路边一个女子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拦腰按在腿上:“说,还下不下江?看我不打死你!”小孩哭闹挣扎着,那女人叫得山响,可是打在孩子身上的,却是手里的围裙。孔明停下来注目,竟觉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那女子发现孔明在看她们,忙抓着那顽童走远了。
  “先生,这你也看得这么起劲儿?”子安笑问。
  “子安。小时候也挨过你娘这样的打吧?”孔明小声问他。
  “当然了,我挨的最多。可是,我娘打我不疼。”子安微叹着。
  孔明有些羡慕地望着他:“唉,我就没有你这样的福份了。或许我三岁前,母亲也这样打过我吧。可是,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兄长打我,可没这么和善了。” 
子安听出这话里的悲凉,陪着孔明静默了一会,忽然笑道:“先生,三岁前的事想不起来,三十岁以前的事是不会忘的吧?”他的话一出口,孔明略作迟疑,便笑起来,用扇子拍在他头上:“就你记性好!”
  是了,主公这样打过我呢!那把拂尘,主公当时气极败坏地表情。清晰地出现在他眼前。
  孔明回过头,望着暮色中的永安宫。
  注目着,叹息着。
  远处传来一阵钟鼓之声。孔明侧耳细听:“子安,这里有道观吗?”子安点头:“是,江边有一座紫虚观。住持人称紫虚上人,这儿的人把他传的可神了,说他能未卜先知,还能移星换斗,呼风唤雨呢。”
  孔明眺望着紫虚观,目光中渐渐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子安,快走,去找紫虚上人!”
  子安不知道,为什么孔明如此急迫地想见紫虚上人,他一边跟上孔明急匆匆地脚步,一边气喘吁吁地说:“先生,先生,今天晚了,明天……明天好不好?”
  孔明头也不回:“一天也不能等!”
  “我们如此仓促,可能,可能他们已经歇了。”子安还不死心。
  “如果他真是半仙之体,那他就一定在等我!”
  子安摇头叹了一声,又跟上了孔明的步子。
  紫虚观座落在江边,前有江水,后倚青山,观虽不大,掩映在落日余晖下,真让人觉得像是神仙洞察府。
  孔明站在门前,正欲让子安叩门,忽听从里面传出一阵鼓乐钟吕之声。紧接着,大门洞开,两队青衣道士各执法器从里面鱼贯而出,孔明先沉吟了一下,继而面露微笑,那让人熟悉的身姿又出现在众人眼前,从容的,飘逸的,智慧的。
  “汉丞相大驾光临,山人迎接来迟。”说话的人从里面大袖迎风地走了出来。
  孔明注目看他,一头银发,光亮顺滑,三缕白须柔润飘洒,面上不见一丝皱纹,慈眉善目,道骨仙风。金冠道服,手执拂尘。
  孔明执扇拱手:“道长请了。”
  老道迎至孔明面前:“丞相,贫道紫虚,知丞相必来造访,已躬候多时。”
  孔明面无一丝讶异,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紫虚上人,名不虚传。”
  紫虚将孔明迎至里面,子安犹自在此地发愣,木木地跟在孔明身后,看着这两人的背影,小声嘟囔着:都是半仙……
  孔明随紫虚来到方丈,紫虚命奉上茶来,便挥退了左右,孔明便也冲子安点点头,子安马上悄悄退了出去。
  孔明看看紫虚:“上人,你的大名我是闻之已久,只恨国事繁巨,无缘识得,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紫虚手抚银然:“哈……丞相说反了,我乃山野之人,何劳丞相动问。”
  孔明低头微叹了一声:“唉,有一首山歌,想必是上人所作。我在荆州时就听闻了:一龙并一凤,相将到蜀中,才到半遥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孔明吟诵着,越来越声音越弱,后来竟变成了喃喃自语。再后来自语变做了叹息,吟完停了半晌,喃喃着:“上人好神机……”
  紫虚也沉吟良久,长叹一声:“我本想以此山歌劝阻凤雏不可贸进,唉——天命昭昭,人力难复!”
  “天命昭昭,人力难复?”孔明凝视着他。“我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