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

第39章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39章

小说: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寨兵看不能取胜,大急,一位年轻小将见势不妙,急忙前去助阵,在二队一的状况下,魏延渐渐不支,慢慢落入下风。

看到这里,刘琦大惊,须知魏延可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怎么被两个无名小将拖住,如此传出去,魏延的名声,我刘琦的脸面往哪里放?

管他的,先占领山寨再说,于是对身后的文聘说道:“文聘将军,你带五百步兵从那个山坳爬上去攻击,占领山寨,如此支援魏将军,前后夹击但请切记不要伤害山寨上人性命,到时本都督自有妙用?”

这种攀登悬崖攻击已经演练多次,应该没有问题,刘琦自信的想到。接着与诸葛亮、黄叙诸人来到阵前,看到那两位将军甚是魁梧,一个满脸的胡子,另一个看起蛮年轻,正在围攻魏延。

魏延大楷托大,让身边亲卫都不许上前,与那个满脸胡子的大汉厮杀起来,不到三十招已杀得汉子只有招架功夫没有还手的力量,谁知杀出一个程咬金,旁边那个年轻汉子一看不敌,竟然不讲究武将相斗的规则,加入战场,如此二对一,魏延落入下风。

魏延虽然落入下风,但仗着马镫马鞍的便利,在马上跌宕起伏,应对颇为从容,能力于不败之地,但要胜这两位将领,确颇难。

要怎么不能让魏延败下阵来,也不折了他的名声?刘琦探询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刘琦的咨询的眼光,示意黄叙呵斥道:“两个人打一个算什么本事,不如让黄爷爷领教两位鼠辈的枪法。”

刘琦知道黄叙与魏延武功相差无几,现在魏延已经拖延对方半天,若黄叙出战必胜无疑。见黄叙冲出阵中,只是叮嘱道:“在魏将军未撤离的时候,请勿加入战团,只是扰敌而已。”

黄叙点点头,来到厮杀战场,只是拿着枪,没有任何加入的意思,但是这样一来使对方两名汉子不能专心迎敌。而魏延在无后顾之忧后,精神大振,转守为攻,一时间竟然战场形势为之逆转,魏延居然大占上风。

魏延仗着马蹬马鞍之利后,再战不到一百招后竟将青年汉子挑落马下,早有步兵上线将青年汉子困了,趁着对方武将短暂的慌张,魏延在双马相错的时候,一刀砍去,对方用力抵抗,魏延瞧准机会,一把抓住对方衣带,当即将满脸胡子的汉子摔落马下。

而对方一千兵勇见主将被擒,在一个将领鼓噪下,正要向前抢回主将的时候,谁知寨门打开,文聘率领500步兵杀到,刘琦也指挥步兵向前攻击,后续骑兵分两队包夹,如此一来,对方一千余人竟然被迫投降,而没有一人死亡。

于是进入山寨,不一回被囚禁的两位首领带上,刘琦简单问了一下名字,满脸胡子的回答道:“爷爷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爷爷叫周仓,怎么样。”

那青年汉子回到到:“在下名叫廖化,字元俭。”

哦,原来是刘备的两个死忠者,刘琦想到,前日吕蒙刘琦不能降服,你们两个刘琦一定要降服,否则刘琦何以统一天下,两个黄巾余孽都搞不定,那些大将怎么能投降于刘琦。于是刘琦和蔼的问道:“两位将军,刘琦看都有一身好武艺,怎么参加黄巾呢,如此于国家有何益,于人民有何益?”

周仓回答道:“没有饭吃,不作黄巾作什么?你们又不给我饭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廖化回答道:“天下士族只为了自己生活富足,官府不管老百姓死活,全力满足士族各种要求,如此不如作黄巾快乐。”

大家这时都感到刘琦有收他们两个的意思,魏延对周仓说到:“周将军,刘琦家主公乃帝室之胄,名震荆襄的荆襄公子刘琦刘封平,今见天下纷扰,有志平定江山,还大家一个朗朗乾坤,将军可否跟随将军成就一番霸业?”

周仓竟然傻傻的回答道:“有没有吃的,吃不吃得饱?”

大家看到愣头青周仓都喜欢上了,刘琦回到:“饭菜但凭将军,琦有吃的,不可少了将军吃的。”

周仓愣着脑袋问道:“当真?”

刘琦回答道:“:千真万确,将军要吃什么?刘琦吩咐下去?”

周仓说:“我现在饿了,要吃十斤米饭。”

于是命人当即盛来米饭,还有一大块猪肉,及一葫芦美酒,周仓看到这些竟然当众吃起来,看来历史上周仓打蚂蚁确有其事啊。

于是大家转向廖化,诸葛亮说到:“这位廖将军,一看也是读书人,可否跟随刘琦家主公以成就一番事业。”

廖化回答道:“廖化可以,但身后这1000兵丁与其家人该如何谋生?”

刘琦一问才知道,他们一干人等,在十年前因官府横征暴敛,没有办法只好到山上自谋出路,在山上十年,他们如一般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这深山之中,只是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而已,颇有点桃花源的味道。

虽然是十年前的事情,但是现在毕竟是刘琦刘氏父子在统治啊,刘琦只好作揖向大家表示歉意,且希望大家跟随刘琦共同消除目前动乱局面,廖化也同意了。

诸葛亮向刘琦现策道:“此地离新野甚近,可以让当地官员划分一块地,让余下村民可以自食其力”。

刘琦见廖化没有意见,于是命令魏延与廖化挑选出300名可征战的战士,参与官军。另命一亲兵郎官带十名亲兵,持刘琦令箭,让当地县令划分一块土地,作为他们栖身之所。最后拿出5000两银子,这些士兵预支薪水。

看着刘琦发出这些命令后,廖化跪下感谢刘琦对他们的恩德,发誓从今以后唯刘琦命是从,誓死效命。山民们听说刘琦如此厚待他们,都纷纷跪下感谢刘琦的恩德。刘琦却是连忙安抚众人,说刘琦刘氏治理荆襄,竟然让大家无法生活,最后被迫逃到深山中,真是罪过。

第二天早上,村民们准备好所有物品,刘琦所命郎官随廖化他们同行,带领山民们搬迁到新野郊外。廖化坚决要跟刘琦一起到宛城,刘琦解释到搬迁物品比较多,村民也要他们信得过的帮忙,因此他暂时迁移到新野,到时候在随三百士兵到刘琦帐下听用。如此廖化方才罢休,而周仓则随刘琦前往宛城,刘琦命令他为贴身亲兵什长,立功后在行提拔。

第41章张绣的烦恼

刘琦正徐徐向北进发的时候,不知一个巨大的网正等待着他,宛城太守张绣正在为投降曹操,还是依附于刘表,独树一帜而发愁。

虽然去年刘琦在江夏消灭程普率领的五万大军震动天下,但与北方的袁绍与曹操那只能算小打小闹。

曾经总督北方四洲的公孙瓒在强大的袁门门生故吏帮助下,在冀州充沛的人员钱粮支援下,兵败被困于易经楼,在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时候,公孙伯圭只有仗剑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于易经楼中。袁绍在击败公孙瓒后,须臾荡平河北据割势力,正式一统河北四洲。

而许昌的曹操,在相继歼灭了寿春称帝的伪大成皇帝袁术,杀死令人闻之色变的吕布后,兼并徐州后,天下英雄亦为之振动,袁绍曹操剑锋所指,天下诸侯无不胆颤心惊。

而宛城的张绣就是这样一个诸侯,在董卓兵败后,张绣张济叔侄率领数万凉州兵马避难中原,为关东诸侯所不容,张济在宛城亦为乱箭所伤,在宛城城墙下毙命。

还是刘表仁义,在听说张济叔侄避祸关中时,本来有心接纳,谁知张济居然被乱箭所伤,亲往悼念,结为联盟。提供兵马粮草之后,张绣才率领残兵攻陷盗贼所据守的宛城,如此张绣方镇守宛城。

宛城本四战之地,又离大军阀曹操都城近在咫尺,让曹操寝食难安,在短短的五年间,竟然征伐了小小宛城达四次之多。

为了为凉州健儿谋一安身之所,张绣又不得不投降曹操,但谁知曹操不但不善待凉州健儿,竟然还将张绣婶娘,张济遗孀纳入帐下多日,阴谋杀害张绣。

如此到了生死关头,张绣问计于贾诩,就是三国中算无遗策的那位老奸巨猾之辈,贾诩一看曹操不给凉州男儿活路,与张绣密谋之后,绝地反击,让曹操几近被杀,幸亏大将典韦死战不退,方保全性命逃回许昌。

但经此一战,曹操与张绣的仇恨结大了,张绣不但复叛曹操,而且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曹操也曾经发誓此生必然杀死张绣,以为大将、子侄报仇。

前四次曹操讨伐张绣时,因后方被吕布与袁术骚扰,不能尽全力攻取,如此竟然无功。不过今天不同了,吕布袁术都已经被杀,而唯一对曹操构成威胁的袁绍也刚刚统一河北,现正在厉兵秣马,短期内不可能南下。如此,宛城必然遭到曹操数十万大军攻伐,断难存在。

张绣正在为凉州健儿的命运,正在为宛城的命运担忧的时候,恐怖的阴影再次降临,曹操手下谋士满宠竟然带着两百士卒前来,竟然美其名曰的当起说客来了。

在议事大厅,满宠趾高气扬的劝说凉州诸将,而今曹公已经平定中原,吕布、袁术、张邈不是自杀就是被杀,相继死掉,现在中原已经一统。而宛城张绣,离许昌颇近,直接威胁到曹操后方安全,这个钉子必须拔除。

本来曹公准备尽起麾下十万雄师,旌旗南指的时候,是我满宠,感念凉州健儿这几年死的死,亡的亡,每日生活在血腥之中;是我满宠,感念张绣将军为大侠童渊之弟子,一手“百鸟朝凤枪”天下无敌,号称北地枪王,勇猛异常;是我满宠,感念贾诩算无遗策,不顾文武的反对,向曹公请求让宛城归降,是曹公仁义,不计仇恨,同意我满宠的请求,前来劝降。

而你们宛城将士,西凉健儿,应该感激我满宠的恩德,让你们免受兵戈之祸,还等什么,马上投降我们伟大枭雄曹操曹孟德吧。

张绣一听这个,脑袋有点大,不可能吧,曹公如此宽宏大量,怎么会抢夺我张绣婶娘,怎么会谋划于我张绣,当即保持风度,没有立刻表态。

但是张绣不表态就不代表手下这帮猛将不动心,在满宠来之前,就与两个凉州将领胡马儿,石车儿勾结,这两位凉州将领见张绣没有表态,仗着平日勇猛,出列劝导,望张绣勿太看重个人恩怨,既然曹公不计较往日的冲突,那么我们也应该为凉州健儿谋一条生路。

看到这两个将领竟然当众鼓噪起投降曹操了,张绣脸色更是难看,当即甩手离开议事厅,回到后院。

此时,一对儿女张泉、张娟都已经成年,看到张绣脸色铁青,都来到张绣身前,听到曹操招降,竟然有大将相迫后,都相对而立,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张娟女孩子心细,劝道:“父亲大人,可找贾文和先生问下方略吧,父亲大人复叛曹操,是贾文和先生策划的结果,父亲大人不好受,可知贾文和先生更不好受。”

张绣一听大喜,怎么将如此大才忘记了呢?当即派人前去延请贾诩。

此时贾诩早已回到府上,刚刚坐下品茶,门房就来报,有一位凉州同乡前来拜访,问是否见还是不见?

贾诩感到纳闷,但还是让门房将同乡领到书房,让人惊讶的是,来者居然是满宠。

还没有落座,满宠问道:“文和先生,以为曹公何许人亦?”

贾诩整顿了下思路,答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亦,曹公之才非百年之所仅见。”

满宠非常满意,反问道:“文和先生,汝可知曹公如何评价先生?”

贾诩一惊,喃喃说道:“难曹公亦知诩否?诩愿洗耳恭听?”

满宠笑道:“曹公不敢不关注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