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渤海国武王传奇 >

第3章

渤海国武王传奇-第3章

小说: 渤海国武王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王安慰道:先王不幸逝世于朝觐途中,天悲地痛。孤王遵照先王遗嘱继承王位,率领王族及百官厚葬先王于六顶山,倾尽人臣孝道。三王叔虽然没有亲自送先王归天,子侄们已经替你尽心了,还请三王叔节哀。
大野勃沉痛说道:虽然如此,臣还是要请基下安排宗室典仪官,明日臣要到先王灵前祭奠。
武王道:这是自然,三王叔可以随时招唤典仪官随行。
大野勃郑重禀道:臣离开长安之前获悉,皇帝陛下已经颁下诏命,恩准武王基下继承先王全部爵位。谥封先王为大唐太尉,对诸多王亲皆有封赏。旬月之内将有大唐钦差前来颁诏。
武王欢喜道:这是大喜事,三省六部要抓紧做好迎接钦差的准备。
大野勃再郑重禀道:渤海郡新王登位,皇帝寄予厚望,特别恩准臣归国辅佐武王基下。臣不敢怠慢,一路马不停蹄,匆匆归来,愿倾尽全力为基下分忧。
武王脸上掠过一丝阴影,但很快又装出笑容,说道:三王叔一路辛苦了,暂且安心休息,待祭奠过先王之后,再请三王叔来祥细研究国事。
大野勃恭恭敬敬地应道:臣谨遵基下教意。
武王又向众官说道:三王叔归国,是大喜事。孤要设宴为三王叔接风。今日朝会就到此结束。
武王携三王叔向后殿走去。百官各自散去。
武王携大野勃来到后殿,把三王叔请入上座,叩头拜道:叔王在上,受侄儿一拜。
大野勃急忙离座,跪扶武王,道:臣怎敢受基下之礼。
武王起身,笑道:三叔比我大两岁,张雨生比我大一岁,我们三个从小在一起玩耍,真是情同手足。如今虽然有了君臣之别,在百官面前要遵守礼节,现在是在后殿促膝相谈,君臣之礼和叔侄之礼都可以暂时放下,还象小时候一样,你领我随,上山下河,无拘无束,岂不更好。
大野勃也笑道:转眼之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小时候我带你们招猫逗狗、爬墙上树、登房揭瓦的情景历历在目。
叔侄二人正在说说笑笑,内侍进来请示宴席安排。
武王道:今日只有我和王叔饮宴,安排一桌上等的宫廷美食即可,只是不要缺了烤全羊。
内侍领教退下。
武王陪同大野勃往后宫去拜见太妃高贞玉。大野勃虽然称高贞玉为大嫂,却是从小就被高贞玉带大的。在高贞玉眼中,这个小叔和义子张雨生都象自已的亲生的孩子一般。大野勃对高贞玉也是敬若母亲。现在是分别十年后的重逢,而且是高王大祚荣逝世后的重逢,老嫂少叔免不了携手痛哭了一回。
高贞玉悲切地说道:先王不幸离我们而去了,这渤海国的大业还要靠你们继往开来。武艺虽然继位称王,可你是长辈,还要多担些责任。
大野勃拉着高贞玉的手说道:嫂嫂请放心,我大野勃绝不会辜负先王厚爱和嫂嫂重托,只要有这三寸气在,就会为国为民披肝沥胆。
武王不愿听到三叔这种誓言,在一旁拦截道:三叔平安归来,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大家就不要光说些伤心的话了。
高太妃收泪,道:有你三叔回来相助,我就放心了。你陪三叔各处走走吧,这十年的变化可是不小呢。
大野勃告别了高贞玉太妃,由武王陪同在后殿几间宫室中看了高王留下的遗物,触物生情,又唏嘘感叹了一番。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宴席备好,两人就同桌共餐。
大野勃看着餐桌上摆着的烤全羊,感慨道:烤全羊是先王最受吃的美味,每次都带着我们三个一起享用,总是让我先切一条羊腿,然后是雨生,最后才是你。我和雨生把两条后腿抢去了,你只能委屈地吃前腿。
武王笑道:三叔真是好记性。那时我就常常想,父王真是奇怪,好东西总是让你们先挑,我这亲生儿子倒成了受气包。
大野勃凝神说道:这就是先王的过人之处。待幼弟和义子胜过自已的亲生儿子,这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我和雨生都会牢记先王的隆恩,为基下当好左膀右臂。
武王切下一只羊后腿,送到三叔面前,说道:雨生虽然受先王疼爱,却毕竟是外姓,如今这后腿肥肉,只有我们叔侄来分享了。
大野勃真诚地说道:基下言重了。如今你是君,我是臣,虽然羊腿可以分享,这朝政大事可是由你来掌管的。
武王虚情假意地说道:大唐皇帝有诏,刚才太妃也有教,三叔此番归国,理所当然要和我共掌朝政。
大野勃急忙解释道:基下是误解了。皇帝诏和太妃教,都是让我做基下的辅臣,并没有共掌朝政之意。臣宁死也不敢有非份之念。
武王抓住时机使出他的激将法,说道:我相信三叔说的是真心话。可是满朝文武会怎么想呢?三叔深受先王倚重,这是人人皆知的。三叔智勇过人,也是人人皆知的。三叔只要在朝堂上一站,百官哪个敢不看着你的眼色行事。我这王权只能和你分享了。
大野勃放下手中酒杯,看着武王,说道:基下话中有话,这弦外之音令人费解。今日只有你我四目相对,有话请直说,不要绕弯子。
武王为三叔斟满酒,说道:既然三叔这样痛快,我就直说了吧。三叔在长安就学十年,一定博古通今。我想请教三叔一个问题,那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败亡的?
大野勃不假思索回道:西楚霸王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不听范增,不用韩信,纵容刘邦,自取灭亡。
武王目光闪烁,狡黠地说道:可我听姑父们讲过,项羽称范增为亚父,历来是言听计从的。后来不听范增,是因为有个叔父项伯在暗中制肘,才使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脱。如果这位叔父不干扰军国大事,那刘邦早就做了鸿门宴上的鱼肉,就不会有后来的楚汉相争和霸王别姬。
大野勃沉思一会儿,问道:基下是说我是项伯,回来辅政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干扰王廷,有害无益。对吗?
武王针锋相对,步步紧逼,说道:要论能力和威望,三叔都在我之上。现在我做君主,三叔做臣子,就有些本末倒置。如果三叔退隐,百官会全心全意拥戴我。如果三叔立于朝堂,百官自然而然就会听命于三叔。这虽然不是三叔有意而为,却会因三叔无意而致。三叔如果真心辅助我,就请不要再提辅政之事。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三叔辅政,实际上就要形成国有二主的局面。如果三叔不肯退隐,就请接过国王神器,我愿退居林下。
武王这番话,象惊雷,震得大野勃目瞪口呆;又象利箭,剌得大野勃心如刀绞。
第八十五章 黑水军反扑 高太妃斥战
    张文休射中了新罗国王金兴光,正要上前活捉,却不料金承庆和十员禁卫上将军带领羽林军冲上来拼死拦截。一场激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毕竟是新罗人马多出十倍,张文休的五百骑兵虽然斩杀敌军五百余,却不能冲破金承庆的堵截,眼看人马疲乏,只好放弃追杀。
张文休占领了金城,想起大野勃说过的大胜中胜和小胜,就命令部下把城墙和要塞兵营全部拆毁,确保小胜到手,再伺机寻求中胜和大胜。
大唐皇帝一向认为新罗国是最忠诚的藩属国,一向对它从政治上和军事上给予坚决地支持。八十多年前,高句丽国和百济国联兵攻打新罗国,占领新罗国四十余城。当时新罗国女王金胜曼向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求救,是亲手把求援信绣在一幅锦帐上送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深受感动,当即派出使节到高句丽国,严厉训斥高句丽国王,命令他立即停止侵犯新罗国。可是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不肯接受大唐皇帝的诏命。于是就引发了太宗皇帝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战争。并且为以后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派薛礼征东灭亡高句丽国埋下了伏笔。
现在新罗国又面临着渤海国的强大攻势。现任新罗国王金兴光也和他的祖辈一样,写了一封亲笔信向大唐皇帝紧急求援。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接到新罗国王子金思兰送来的求援信,却不能象他的祖先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样立即作出派兵援助新罗国的决策。因为这时渤海郡刚刚和大唐恢复亲和关系,玄宗皇帝很珍惜这种安宁的局面,不肯为了新罗国去激怒和逼反渤海郡。可是新罗国毕竟是大唐最忠诚的藩属国,玄宗皇帝也不能对新罗国的危难坐视不管。经过一番权衡,玄宗皇帝决定派出使节,好言劝说渤海郡武王停止对新罗国的进犯。
这次大唐出使渤海郡的钦差是鸿寺少卿吴思谦。吴思谦深知渤海郡武王是个很难驯服的藩王,对自已完成这次使命根本没有信心,只是圣命不可违,不得不去走一遭。他甚至希望在他到达敖东城之前,渤新战争已经有了结局,就省得他白费口舌了。他奉了皇帝诏书,带着一行随员离开长安,迟迟疑疑地向敖东城进发。
就在吴思谦行进在途中的时候,北方独奏州庙尔州剌史何大富派快马驿差向敖东城送来紧急报告。库叶人全都不识字,没有人能写文章,报告只能由驿差口述。府州县的报告应该送到政堂省下面相应的六部,可是何大富不信别人,只信驸马张文休父子兄弟。快马驿差按照何大富的吩咐,到了敖东城,专找左相张雨生和驸马张文休报告。驿差先找到驸马府,要求向驸马爷禀报机密大事。门卫说驸马爷出征新罗国去了。驿差离开驸马府,辗转找到左相府,说有机密大事,要求面见张相爷。门卫说张相爷在辽河巡防,有事可以去向大内相禀报。
驿差急得直跺脚,就在驸马府门前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找不到张相爷和驸马爷,俺家剌史爷就没有救了,这可如何是好。
门卫听他说得严重,过来问道:你是从哪来的?你家剌史是谁?
驿差道:俺是从庙尔州来的,是替剌史何大富传信的。
门卫就安慰道:你先不要急,你既然是庙尔州来的,我就去向二少奶禀报一下,听她安排。
门卫进入府中向张文凯的夫人何三姑禀道:有一个庙尔州来的驿差,说有机密大事要面见相爷,可是相爷不在,小的不知该如何回复他,请二少奶给拿个主意。
何三姑听说是娘家来的驿差,当即说道:庙尔州来人了,快让他来见我。
门卫就把驿差领到二少奶的院中。
驿差见了何三姑,扑通跪倒,大哭道:公主快想法救救咱家老爷。
何三姑喝道:你哭什么,天塌下来了?老爷怎么了?
驿差禀道:大祸临头了,和天塌了差不多。倪属利吉带着人马返回庙尔城了。
何三姑道:他回来又怎样,还能吃人不成?
驿差道:公主你不知道,那倪属利吉带着一万多黑水军杀回来,说是来恢复黑水府,声援新罗国,让咱家爷重新听他指挥。咱家爷不肯听,就打起来了。咱家爷抵挡不住,只好弃了庙尔城,重返库叶岛,让俺来请张相爷和驸马爷发兵救援。
何三姑道:俺不是公主了,是张家二少奶,你不能乱叫。现在相爷和驸马爷都不在,二爷也不在,这样的大事只好请老夫人想办法向基下奏报。你和俺一起去见老夫人。
左相夫人陶美凤听了二儿媳和驿差的禀报,当即说道:这是军国大事,不能耽搁,你们随我去见大内相,请他定夺。
陶美凤带着二儿媳和驿差,急匆匆来到大内相府,求见乌相爷。
大内相乌知古闻报,迎出中门,说道:左相夫人亲自登门,一定有大事商议。请到厅上说话。
陶美凤道:庙尔州剌史派驿差送来重大情报,只好来打扰大内相。
乌知古听了驿差的讲述,当即说道:此事确实重大,我立即入宫向基下奏报。
何三姑道:俺爹爹处境危险,请乌相爷无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