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着方明谦所指的方向,朱允炆凝神望去,只见剩下的十余名刺客早就舍了攻击亲卫,只是留几个人阻挡住傅友德他们的攻势,却把目标对准了正在苦苦厮杀的小维。要不是有那个老管家在帮助小维抵挡,恐怕早就被刺客得手了。
尽管是这样,那老管家手拿匕首,还要兼顾自己的主人。小维赤手空拳,情况已经岌岌可危。散乱的头发不知被谁的血黏在了脸上,打斗中,还不时看向自己这边,眼神中却是充满了绝望……。
朱允炆心里一痛,想起了刚才小维不顾一切的护着自己,没有丝毫犹豫,向方明谦下令道:
“救人……。”
正文第三十二章杀无赦
暗杀是指刺客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瞬间制造混乱以达到刺杀其主要目标的行为,但持续的战斗非其所长。这些从ri本来的浪人更是如此。
方明谦带领着十余名亲卫加入战斗,战斗马上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虽然还有几人仗着兵器的优势在那里抵抗,已经是强弩之末。却还是悍不畏死,嗷嗷叫着试图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傅友德和方明谦两个沙场老将再此,就算是困兽犹斗也翻不出多少浪花了。
小维已经退出了战斗,那个老管家也将匕首收入怀中,站在主人的身侧注视着场内的情景。他的主人显然是个未成年的年轻人,此刻已经是脸色煞白,十指紧紧掐住自己的手臂,显得十分紧张。
朱允炆对这两主仆十分有好感,在不知情且事不关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拔刀相助,遂有了收为己用的想法。遂命铁铉亲自请他们过来,顺便保护小维的安全。
对于还在负隅顽抗的倭寇,朱允炆则连留活口的**也没有,关于鬼子们的顽固他在后世的电影中深有体会,在铁铉去护卫小维的同时,他也下达了一个自以为很冷血的命令:“杀无赦。”
从表面上看,这些倭寇是冲着小维来的,那么张定边的不辞而别意味着什么,难道他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而铁铉也是警告过自己说东宫一行被锦衣卫监视,那为什么却没有预警。他们在这起刺杀行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突然出现的一幕,很快的让朱允炆自以为很冷血的格杀令成了一个笑话,当剩下三个刺客时,在他印象中本该顽抗到底的倭寇明显的放弃了抵抗,三人举着自己的长刀跪在地上乞降了!!!
激烈的搏杀战场顿时冷清了下来,刚刚接到“杀无赦”命令的铁铉显然没有吃准到底是怎么回事,竟然回头看向太孙殿下,征求是否继续执行命令。
有些不对劲,朱允炆打破脑袋也想不通了,所谓倭寇,给他最深的印象除了是野蛮、残忍和贪婪的代名词外,剩下的也就是一个神风敢死队了,按照道理,他应该看到这几个人跪在地上拔出短刀使劲的为自己开膛啊。
谁让他们投降的,犹豫了一下,朱允炆觉得还是有必要抓住人盘问一下,挥挥手,示意铁铉留活口,并且把小维和那主仆二人带上来。
亲卫们用刀架在倭寇的脖子上,然后去散落的瓜果摊位上寻觅一些绳子,准备临时绑住后再带回水军大营审问。
看到官兵到来,几个小贩这才从刚才的惊恐中清醒过来,放下抱着头的手,慌乱的从自己的行囊中寻找合适官军用的绳索。
小维脸色煞白,混着血水的汗不断的从两鬓滴下来,走路也是摇摇晃晃,可是碍于男女有别,也没有人敢去扶她。
方才救助其的那个少年,此时却是没有顾忌什么,快步走到小维身侧,搀起她的胳膊,小维一惊,似乎有些抗拒,但浑身已脱力,仅有的那么点矜持也伴随着一个踉跄而消失。软绵绵的靠在那少年的肩膀上。
刻意的回避开那几个跪降的倭寇,老仆忠心的紧随其后,正在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清扫战场上时,那几个武士刀被拿走却又高举双手的倭寇突然做出了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
眼看着亲卫拿着绳索走近,看着亲卫的身后,倭寇眼里突然闪出了种血红的妖异,刚才卑躬屈膝的求饶不见了,嘴里“嗬嗬”有声,不顾架在脖颈上的刀刃,抓住握刀的手,使劲的向自己的大动脉割去。
窜出的血喷泉一样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朱允炆暗道了一声:“糟糕!”
还没有等他转过目光,就听见一阵怒吼响起。定睛看时,小维身处的上空腾起只纤弱的手臂,有人痛苦的倒在地上。
原来,投降那几个倭寇只是掩人耳目,待到用自杀吸引所有人视线的同时,那几个帮助亲卫寻找绳索的小贩却是趁机靠近小维身旁,挥刀斩落。
小维从小练武,自然是身手不错。但此时已经脱力在先,没有防备在后,谁还会想到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倭寇还是不惜一切的要杀小维呢。
她看到了,却没有力气躲闪,此刻那少年却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搀扶着小维的左手使劲一推,将她摔在地上,虽然是很狼狈,却是躲过了致命的一刀,但是那少年的左臂却是齐肘而断,飞上了天空。
由于疼痛声音变的尖锐异常,那少年救得了小维,却是忍不住自己失去手臂的痛楚,顿时倒在地上翻滚起来,老管家的匕首晚了一步拔出,眼见着主人倒下,眼睛顿时红了起来。不要命的挥动着匕首扑进那刺客的怀中,等闪身而出的时候,那刺客身上已经被扎了七八个窟窿。
这不过是瞬间发生的事情,对于其他几个刺客,只是身形稍微凝滞了一下,便欲挥刀再斩向小维。
小维避无可避,只好闭目待死。此时却只听见“嗖”的一声,一件重物倒在了她的身侧。紧接着,不断有破空的声音传到耳中,等睁开眼。发现刚才想要杀自己的刺客已经如同刺猬般的横在地上,连抽搐都不抽一下,显然已经死的彻彻底底了。
死里逃生的感觉使小维哭了起来,此时的她已经褪去了刚才拼命厮杀时那坚强侠女的外壳,重新想起自己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而已。
身边的****让小维想起了救命恩人的处境,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翻身起来,看向那少年,一阵虚弱让他歪倒在正准备扶她起来的朱允炆身上,顾不得男女之防,也不去想什么男女有别。
一个纤细的左臂躺在小维的脚下,失去主人的手臂渐渐流尽了最后的生机。五指的方向正对准了少年的方向,好像是有些不舍,仿佛是想再看主人一眼。
****渐渐的停止,从老管家急促的呼声中可以猜测出那少年已经昏迷过去,抱着小维,朱允炆看着身边一脸愧色的铁铉,从牙缝里迸出一句话:“传孤王谕旨:缇骑包围此间,一个人也不要走脱,不明身份者,杀无赦……。”
正文第三十三章德阳的心事
洪武二十六年八月,秦王、晋王、燕王、周王、齐王等五王来朝。九月癸丑,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等五王来朝。
此时,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已经赋闲在家,而傅友德随皇太孙往江南整肃水军,朱元璋召见诸子的原因,不过是为了西北和辽东筑城、屯田之事。
九月十五,朱元璋召十王问对,同时韩王、谷王旁听之。
正值在大明江山图由诸王指明各卫的距离和位置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匆忙求见,朱元璋面现不悦,但知道必有重大事由,所以只得按捺住指点江山时的意气风发。召见蒋瓛。
看过密折,朱元璋双眼眯成一条细线,眉头拧成了一团疙瘩。诸王心内凛然,明白这是父皇爆发前的预兆,但每个人都是匆忙进宫,并没有得到其他预示,心里忐忑着,希望不要追究在自己的身上。
面带冷笑,朱元璋将呈送的密折让几个儿子传阅,却不让蒋瓛退下,自言自语的嘟囔着一些话,谷王朱穗还没有来得及看密折,又站在朱元璋的近处,却把父皇说得话听了个大概。
“朕还真的以为天下升平了呢?堂堂大明、天朝上国。竟然在……储君被刺,这是我们大明的耻辱,是朕的耻辱……。”
朱穗心内不由大骇,还道是父皇恼怒什么,原来皇太孙被刺,而且是在江南平静之地,看着自己老子那张阴沉的长脸,顿时将身子又收拢了一些。
一粒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水中,愤怒的涟漪渐渐的向御书房的每一个角落扩散,能被看中又命其就藩塞外的诸王,那个是好相与的主呢?一个比一个会揣摩父皇的心事。他们都十分明白朱元璋的脸色为什么那么阴沉。
大明储君皇太孙被刺,虽然让人气愤,但总归是有惊无险。朱元璋心痛孙子的心情是有的,但让他恼怒的是,在密折呈送上来之前,刚刚笑纳了儿子们称颂自己说什么威加四海、宇内升平等等马屁,而刚才做的,也正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大明疆土所图之事。
蒋瓛送来的密折,就像让朱元璋脱光了衣服。站在十字街口被当街打了一个耳光,让他有着比往常大十倍的耻辱感。
“儿臣参锦衣卫保护皇太孙不力……。”周王朱橚首先发难,他的藩地在中原开封周边,正处于北方和南京之间必经之道,平时受锦衣卫掣肘的厉害。
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等纷纷附和,蒋瓛跪在旁边一头的大汗,脊背瞬间汇成小溪,身着的香色麻飞鱼袍背部出现了斑斑汗渍,几乎是爬在了地上,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声。
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诸如秦王、晋王和燕王等,对他都露出了同情之色,无论怎么着,锦衣卫这次没有事先预警,以至于刺客行动后才姗姗去到,虽然有射杀余孽的功劳,但总归是过大于过。看来蒋瓛这次有难了。
朱元璋仍旧眯着眼睛,对于几个儿子的弹劾无动于衷,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到父皇这个神情,晋王朱棡倒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阻止了几个弟弟的七嘴八舌,躬身请命道:“父皇,倭国冥顽不灵,彼国匪寇屡犯我大明海疆,儿臣不才,愿在皇太孙帐下听命,整肃水军。以图征伐。”
这才想起了当务之急,是怎么为父亲找回面子,其余诸王不由为晋王的反应快而暗暗警觉。
不过现在附和已经成了无主见之举,诸王也不屑于为之,朱棣看在眼里,似乎明白了了一点,就是经过晋王这么一说,蒋瓛的压力小了很多。不由深深的看了二人一眼。
蒋瓛头不敢抬,伏地奏道:“锦衣卫缇骑赶到后,共计抓获在场不能说明身份者七十四人,太孙殿下谕旨杀无赦,密折中未曾说起……。”
“另据锦衣卫副千户周兴所得知,之所以未能事先预警,乃是倭寇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太孙殿下。而是和太孙殿下同行的一个女子。”
“唔?”朱元璋这时才抬起头,问道:“一个女子?”
“是,陛下!”看到自己成功的分散了皇上的注意力,蒋瓛心中不由暗喜,继续说道:“据可靠消息,这女子不是别人,而是陈友谅的旧将张定边的孙女……。”
蒋瓛一五一十的将太孙殿下微服私访,张定边祖孙的奇怪举动等等详细的说了一遍,其中不免添枝加叶,夸大了不少自己锦衣卫侦查所得的各种情况。
朱元璋毫无表情的听完详细,就命蒋瓛退下了,诸皇子看着这个情景,心知父皇也没有心思再讨论什么西北、辽东之事,由秦王带头请辞。遂退出御书房,各自回府找心腹去江南了。
御书房内只剩下朱元璋和老太监德阳两人无声的想着事情。
半晌,朱元璋突然问道:“张定边还没有死?”
德阳在后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