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墙宽顶缩窄至 5 … 6米,以降低被石弹击中的机会。用较能承受石弹轰击的平头墙取代有齿垛的女墙,墙上交错开设两排孔口,供射击和刺杀之用。在马面上修筑平头墙,以取代经不起石弹攻击的战棚。
城角由从前较易被石弹轰塌的直角城角,改为半圆形,并且废除容易成为轰击目标的角楼。
御敌性能较弱的单层城楼被双层城楼取代,下层近战,上层射箭。
性价比较低的瓮城也被废除,改为在城门外15米和城门内 6米各筑一道根厚 5米的10米高墙,墙宽以遮住城门两头 6 … 9米使城外无法侦察城门情况为宜。敌军攻门时以外墙与城门之间木寨据守,并从城头攻击其侧,敌军破门入城后,则在内墙与城门间的夹道展开两面夹击,同时从城头攻击其侧。
而防御战术方面,其除了倡导守中有攻的防御和灵活周密的部署外,更提出了以炮对炮的理论。
所谓以炮对炮,就是以射程 5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指挥点和抛石车阵地,以射程4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工程作业部队阵地,最后以射程3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的前线攻城器阵地。同时,为了防止遭到反击,以及减轻运送石弹的困难,抛石车不设置在城头,而是隐藏在城墙内侧,由城头上的指挥员指挥射击。
遗憾的是,陈规的城防思想由于南宋的黯弱,未能得到充分实施,以至到了南宋末年元军入侵时,抛石车集群轰击仍旧屡试不爽。如攻打京师的龙德宫城时,元军仅攻打一个城角就设置13梢抛石车 100余座,昼夜连发,几天之内就堆起城墙高度。本朝况且如此,至于后代,就更置若罔闻了。
经过短暂的元代,就又不得不谈到明清了。这两个朝代实在很不提气,一个是武备弛废,另一个连欧洲送上门的新式武器都不屑一顾,脑子彻底坏掉了。至于为什麽会坏掉,就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了。
不过相比之下,明代还稍微强一点儿。首先火枪和火炮都是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虽然自己并没好好利用,但客观上无疑是对攻守技术的极大贡献。另外,还发明了瓮城箭楼、多重瓮城和藏兵洞。箭楼又叫‘万人敌’,代表之一就是前门楼子,一层层射击孔密密麻麻,确实雄伟。多重瓮城是种想把攻方烦死的设计,一个门接一个门,要想攻到底,还真不如跳墙呢!藏兵洞设在城墙内侧,用砖石加固,既提供了预备兵力的就近安置,又能作为掩蔽和休息的场所。
而清代,由于最有成就的海防要塞不归这里谈,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太平军的爆破战术了。必须承认太平军攻城很有一套,专门找了数千矿工挖地道,等到接近城墙时,就把用棉被、布袋、甚至棺材装着的火药安好,拖出一条2、3公里长的引信,远远引爆。霎时间闷声巨响,城墙坍塌,太平军便趁乱杀进城中。为了掩人耳目,太平军起初把入口选择在城外的空房子里,后来清军学精了,他们又改在隐蔽地形后面挖,而且还擂鼓掩盖地下的挖掘声。以至清军唯有无可奈何的称其为“至为险毒”,又评价太平军“掀翻巨城,如揭纸片”。
作品相关 第七章 后记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1 本章字数:1104
与中国古人相比,欧洲古人似乎更爱走极端,比如希腊的重装步兵、亚历山大的长矛方阵、罗马的龟甲阵、中古骑士的冲锋等。这也许与欧洲一直没有打破社会成员的严格等级,进入人民战争阶段有关。所以欧洲战争在火药时代前一直停留在了中国春秋之前的水平,作秀成分远多于实事求是,战死沙场也成了一种特权和荣誉,武士道泛滥。
这种战争虽然充满理想和浪漫,显得格外高尚和美丽,却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劲不起自然检验,在异民族的打击下往往顿显其迂腐本质。亚历山大如果能来到中国,一定会发觉他引以为傲的诱敌和中央突破战术,早在他诞生前就随着《孙膑兵法》为人广知,而他武王伐纣水平的单调又庞大缓慢的长矛方阵,也会在中国车、骑、步兵的机动夹击下被撕裂并屠杀,就如同旨高气昂的中古骑士,却被简陋的蒙古轻骑像傻瓜一样捉弄。也许只有罗马的战术思想可与中国有一比,因为两者都是在残酷的对外作战中积累起来的,是实用主义的。
正因为欧洲战术思想的严重落后,他们在进入人民战争时代后,才不得不立刻放下架子,去尊奉中国的兵家智慧!
当亚历山大接管波斯价值400亿美元黄金的时候,也许仅仅意识到征服者的光耀,而丝毫未考虑如何使这战利品真正属于他的帝国。亚历山大是梦想家,挥舞宝剑追随阿基里斯品质的伟大征服者,但他不是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扩张中度过,用他的个人魅力耗尽希腊的进取精神,却完全无暇顾及巩固帝国的基础。亚历山大似野火,一路烧去,湮没入历史长河。
再看看欧洲的启蒙者—古希腊的所谓文明吧,一面高谈阔论哲学科学,一面又连同族都要逢城必屠。在他们眼中,敌国不过是黄金和土地,敌人不过是尸体和奴隶。斯巴达虽属弹丸之地,可对希洛人的奴役比之元朝犹有过之。
这就是古希腊的所谓文明,缺了他的思辨精神地球不会停转,文艺复兴只是借壳上市,如同中国两千年来言必孔孟,却各持己见一样。古希腊自己却在保守排外中互相杀戮数百年,最终沦为罗马能说会道的奴隶。
然而罗马又何尝不是如此?中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大航海时代又何尝。。。欧洲征服者们的眼中无一例外盛满了黄金和土地、尸体和奴隶。
与欧洲征服者们的野心勃勃相比,中国兵家更多了许多冷静,他们在沉思战争的是与非,那种对政治的关注、对人心的追求,对将帅的苛责,对士卒的怀柔,真正使战争具备救世与治世的意义。
战争不应仅仅为了掠夺,战争应该具有更进步的意义,唯有中国兵家有能力化害为利。中国历史就是分合的历史,每一次统一都使民族越发伟大,秦统一六国孕育了强汉,隋统一南北孕育了盛唐,汉化的忽必烈之元孕育了幅员辽阔的明清,这才是中国兵家的风范!
作品相关 第八章 传说时代的战争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1 本章字数:5858
很久很久以前,当中国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在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散布着许多原始部落,它们共同
劳动,友好相处。但是,在相互交往中,有的为获取生存条件,或为血亲复仇,部落间也常常发生武力冲突。随着
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财产,进一步刺激了部落首领获取更多物质利益的欲望,于是,以掠夺为目的的部落战
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加扩大。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还结成了联盟。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在中华大地已形成了若干部落联盟,其中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有炎帝、黄帝等;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有太昊、少昊、加黎等;以洞庭、鄱阳两湖为中心的苗蛮集团,有三苗等。由于人口的增长或因自然灾害,三大集团逐渐向外迁徒。当华夏集团东进,东夷集团向西发展时,东夷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与炎帝首先相遇,蚩尤凭借武力大败炎帝。炎帝向黄帝求援并结成同盟,与蚩尤大战于琢鹿之野 (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广阔原野) ,经反复较量,黄帝终于打败蚩尤。后来为争夺联盟首领地位,华夏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在阪泉之战中,黄帝击败炎帝,继又征服了炎帝部落中的另一支共工氏,这才巩固了以黄帝为首的联盟。传说黄帝共经 52战才征服了天下。
大约在 4000年前, 黄帝的后代在征服了许多氏族部落的反抗之后,中原地区形成了先后以尧、舜、禹为首领
的强大的北方部落联盟。这一时期,私有制已经形成,贫富分化更加明显。为了争夺联盟领袖地位,掠夺更多财富,部落之间征战不息,尧、舜、禹攻三苗之战即反映了北方部落联盟的长期抗争。战争最终以三苗失败而告结束。从此,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更大,并进一步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为步入奴隶社会拉开了序幕。
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
距今四五千年前,位于陕西渭河支流的黄帝、炎帝部落东迁至河北平原西部,与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向
西发展的蚩尤九黎部落发生冲突。蚩尤部落武器精良、勇猛善战。它联合巨人夸父部落把炎帝打败,并夺其居住之
地。炎帝向黄帝求援,并结成联盟对抗蚩尤。蚩尤率领所属72族(一说81族)进攻黄帝部落,黄帝仅率以熊、罴、貔
(皮)、貅(休)、貙(初)、虎为图腾的氏族和炎帝残部应战,因力量悬殊,屡战屡败,被迫与蚩尤长期争战于涿鹿之
野。传说黄帝后来得到九天玄女的帮助,学会在各种地形布阵的方法,并用击鼓、吹号角助威,响声惊天动地,蚩
尤听了心惊胆战,黄帝趁机发起进攻,一举将蚩尤打败擒杀。
尧舜禹攻灭三苗之战
距今 4000多年前, 华夏集团黄帝的后代,经过长期争战,先后形成了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
为掠夺财富和奴隶,与南方苗蛮集团的三苗部落进行了长期战争。开始,尧在丹水 (今陕、豫、鄂境之丹江) 打败
三苗,三苗不服。舜时,为伐三苗,一面发展生产,巩固联盟内部团结,一面大习武事。经过三年准备,舜亲征三
苗,一直打到今洞庭湖一带。但两大集团决定性的一仗是禹伐三苗。当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乘机发动大规
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
交战开始,战斗十分激烈,互有胜负。突然,战场雷电交加,三苗领袖不幸被箭射中,苗师大乱,溃不成军。从此,
三苗部落逐渐衰亡。
夏商周三代战争
约公元前 21世纪(一说 22世纪),尧的儿子启改弹让制度为世袭制度,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最初几
十年充满着两种制度的斗争,原定为禹的继承人的伯益首先起兵攻启,战败被杀。接着,有扈(户)氏起兵与启争夺
王权。在甘之战中,夏启攻灭了有扈氏,才使夏的统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启死,传位给太康。太康迷恋打猎,不把国事放在心上。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意)依靠强大的武力,乘夏朝内乱取而代之,史称“太康失国”。后羿取得统治后,同样“不修民事”,自恃善射,忙于游猎,终被奸臣寒浞(茁)所杀。寒浞为消灭夏后氏势力,杀死了太康的侄子相。相的儿子少康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暗中积聚力量,在少康复国之战中,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末期,夏王桀为转移国内人民不满,对外兴师,统治出现危机。崛起于黄河下游的商汤在鸣条之战中一举击败夏军,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开始一段时间比较稳定,后因争夺王权一度衰弱。这一时期,战争有了许多变化,战争中的军队逐渐专业化,不再由全体民众进行。指挥更加完善,取胜已不单凭体力和勇敢,更注意谋略的运用。金属制造的兵器已开始用于作战,但主要还是用木头和石器。这时还出现了战车。指挥战争的人还相信“天命”。总之,战争的规模还小,时间也短。
商王武丁继位以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