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员工精神 >

第1章

员工精神-第1章

小说: 员工精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工精神》
作者:唉德加·沙因
内容简介:
    员工精神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基准。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在过去的100年来正是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推动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造就了美国政府、军队、工商及学界的大批精英。
作者介绍:
    唉德加·沙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硕士,哈佛大学博士。生前常在《哈佛商业评论》《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观察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典型代表作《职业动力学》、《组织文化和领导》、《职业基准:发同你真实的价值》等。其中《职业动力学》、《组织文化和领导》等被美国许多知名大学列为MBA重要参考书目,对现实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埃德加·沙因博士常受邀到世界著名企业进行演讲、咨询和培训,是全球深受欢迎的管理专家之一。
文章试读: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第1章工作是人类的天职

    一个人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从此工作将伴随他的大半生。人为什么要工作?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基督徒来说,答案就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类之后,要他们管理其他的受造物,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工作。在圣经里,圣保罗说:人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我们由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工作本来就是上帝的旨意,工作就是人类的天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对工作敬业,对上帝负责。信仰上帝的基督徒都会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上帝在看着他,他对工作不能不以敬畏的心去对待。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满足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烧子,惟独人类在工作着。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    
    社会是人的产物,没有人就不称其为社会;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在社会中,人和人的相互作用是以社会为前提发生的。当欧洲处在信仰时代时,一个城市要建筑一个教堂,石匠、瓦匠、木匠、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全都来了,他们拿出最好的技能献给上帝。一个教堂这样,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必须拿出最好的表现奉献给生命。不这样,生命便停止,社会便成了一堆死灰。    
    每一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要工作,尤其是工作的社会意义。我所了解的布堪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    
    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    
    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    
    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塌实?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我赞成布堪纳的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藉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我们的生活目的不仅仅是赞美上帝和证明他创造的奇迹,更是要通过手和脑的工作——主要是脑——去消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我们的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你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渴望快乐就必须工作    
    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而已,其实无论在何种社会何种组织之下,人是不能甘心闲着的。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分为社会性和利益性两方面,从劳动者个人的目的来说,组织给了你工作,你成为其中的一员,担当了一份职责,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体验快乐。    
    “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    
    ——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    
    ——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    
    ——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    
    ——工作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保持自尊心……    
    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    
    ——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    
    ——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    
    ——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    
    在工作中,除非纯粹机械的,没有人不想表现他自己。凡是经过人劳动生产的东西,他的个    
    人价值也必在里面。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促使人类做事的原动力。    
    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其归宿和价值,实现其理想。人总得找点寄托,能够把工作同理想、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好奇的人又问他。    
    “也是愉快地工作。”小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的,人不能不工作,这个道理连孩童都懂,好在人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那到底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人也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    
    


第1章保持敬业的职业态度

    态度是我们语言中最重要的词汇,它作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一个人的私生活和职业生活。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中,积极、主动、努力、毅力、乐观、信心、爱心、责任心……这些积极的态度因素占80%左右。无论你选择何种领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础都是你的态度,也可以这么说:态度决定结果。    
    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职业道德。有些员工总是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公司,而自己从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既然对自己没好处,那就随便应付一下完成了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本职工作做不好,就会帅去信誉,他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地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也就因而拥有更高的信誉和业绩!    
    职业态度决定敬业强度    
    一项调查显示:学术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新招来的员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大多数雇主认为,迄今为止,这是公司在雇佣工作人员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是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丽贝特·博伊尔说:“公司聘用人的标准是敬业精神。我认为,工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则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给一个人工作,实际上是给一个人生存的机会,如果能认真地对待这个机会,也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待遇。”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遴选人才时的第一标准。    
    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敬业精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