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心中的巨人-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所述是我和内人贝琪交往不久时所发生的一段插曲, 我们都知道应该彼此尊敬,可是如何才表示尊敬,那我们的想法就截然不伺了。何以会如此?原因是我们生长的环境不同,我的家教很看重诚实,凡事都得实话实说,那怕是你做错了事;否则被查出来说假话,那就得在墙角罚站,直到认错为止。
至于贝琪的家教,虽然跟我的不同,可是也很分明。从小父母就教她:“如果你没什么重要的话好说,那就什么话都别说:如果你对那个人尊敬,讲话就不可以大声;如果有人对你讲话无礼,要想维持自己的尊严称最好早点离开。” 就是因为我们对尊敬的看法不同,结果常常起争执,弄得 双方几乎要疯掉,差一点结不成婚。我们所持的心则会影响很多事情,要到那里去;穿什么样的衣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是快乐还是伤心,凡此种种都跟心则脱不了关系。
有些人对于生气时所持的心则是:“如果你为我好,那么就别来烦我,让我静一静,我自然就会消气的。”另有些人则是;“如果见到某人在生气,而你很关心,那么最好立即去安慰一下,帮他想想解决的办法。”像这两种心则就是相互冲突的,虽然大家的目的相同,为了表示关心,可是不同的心则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心则,结果贸然按照自己的心则去行,很可能最后会弄得吃力不讨好。
因此如果你生某人的气,记得,让你生气的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你自己的心则;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去责备他们。日后如果你碰上了让你生气的事,不妨这样提问自己:“我是要这么硬顶回去,还是技巧地化解?”随之跟对方面对面地好好一谈,你可以这么说:“很抱歉我用那种态度对你,因为我们用不同的心则在处理这件事,先前我认为如果你尊重我,就会这么这么做,然而我知道你的心则不是这样,因此请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做。”
当你们彼此知道了对方所要的,那么事情就很好处理了。任何的关系,不管是生意上的或是私人上的;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改观,只要我们把心则谈清楚,然后按照协议的去做。这就好像比赛,如果你连规则都搞不清楚,那又怎能期待会赢呢?
改变心则的困难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时一切的规则都知道,事情因面进行得很顺利,可是突然不知又从何处冒出个例外规则,结果弄得人仰马智?人类就是有本领弄出一些例外规则,然后企图把前面所订的规则全推翻,解释这种现象的最佳例子便是打棒球。假如我们此刻决定要较量一插棒球,于是我问你:“你知道要怎么玩吗?”你回答说:“当然知道。”于是你就把规则说了:“我们要打九局,九局结束那一队的分数多就那一队赢,一定要踩完所有的垒包才算得分,三人出局就互换攻守位置,还有……如果你击出高飞球而被我接着,就算出局;如果没被我接着,就算安全。” 当讲完了这些规则,比赛就正式展开。从一局牙始很顺利地进行着,一直到第九局的下半局,这时双方分数平手,我方一人在垒、二人出局。随之我击出了一个内野高飞球,我一边往一垒跑,一边心里想:如果对方接到了球我就出局,比赛就此结束,如果对方漏掉了这球,我就安全上垒,而在其他垒包上的队友便有机会得分,而我们就能赢得这场比赛。当我往一垒上跑之际,你也正跑去接球,结果却漏掉了。我高兴的不得了,我安全上垒,而队友也得分了,我想我们赢得了这场比赛。
不过你走过来喊道:“不,你出局了!”我急着说道:“你这什么话?你把球漏掉了!按照规则;你若是把球漏了我就安全上垒;”结果你却说:“是有这么规定。不过那是指—人出局的状况’然而若是在二人出局的状况下,就算是我把球漏接,你仍然算是出局。这是个例外。”
我抗议道:“你不能在这个节骨眼来耍赖!”你却回答说:“我可没耍赖,这叫作内野高飞球规则,每个人都晓得。”我把头转向队友,他们都说没这条规则;而你也转向你的队友,他们都说确有这条规则……结果是我们为了这条规则的有无而干了起来。 在人际交往上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经验?你一直是按照既定的规则,却澄想到对方突然急转弯地说:“是的,你讲的没错,但这个状况不包括在内。”他这话真会把你给气炸。我们每个人都最看重自己的心则,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的心则才是对的,当他发觉别人在玩弄规则;企图谋其个人好处肘就会特别生气。我们人与人之间会有冲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前后矛盾的谚语:
要跳之前多看看。 犹豫不决必有损。
料多汤不佳。 二脑胜过一个脑。
老狗难学新把戏。 学习永远不嫌晚。
邻院草永远绿过自院草。 无一处能比家更好。
省一文钱就是赚一文钱。 人死钱又带不走。
事实上,就是因为有许多相互矛盾的信念或心则,因而造成我们人生许多的问题及争执。就以夫妻感情为例,一方这么说: “我爱你,除非你记得拧上牙膏盖。”另一方则那么说:“我爱你,除非你不对我粗声。”就像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常形成二人口角的原因,结果造成彼此的伤害。要想化解这种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得记住自己的心则并非根据事实,而纯粹是任意订出来的,只不过用得日久而成习,但那并不表示它是最好的或是对的。心则的订定,必须以促进人际的感情为标的,而不是刻意去破坏。日后我们若是碰到与人起争执时,就得问问自己这句话:“到底什么才重要?是双方的感情,亦或是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信赖的人背弃了你,结果从此你就不再轻易跟人交往,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你有了这个心则:“越是跟人走得近,就越容易受伤害。”但是你追求价值表里是把“爱’列在第一位,按照这个道理,你的心则应该是只有跟人交往才能得到爱。由此你便会看见这中间存有很大的矛盾:你的价值观跟心则处于绝对对立的地位。到底你得怎么办才好呢?首先,你得承认应有的心则跟已有的心则之间有冲突;其次,你要把不能帮助你的心则跟痛苦相连,而代之以能帮助你的心则。如果你 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公或是私,最重要的是你必须……
跟人沟通你的心则
如果你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希望拥有成功的事业、如果你希望作一名杰出谈判者、如果你希望对孩子有影响力、如果你希望跟妻子之间更亲密;那么就一定要花时间跟精神去发觉他们所持的心则,同时也把自己的心则告诉他们。如果你没有清楚地向他们解释你的心则,那就别期望他们会按照你的心则;同样地,如果你不愿退一步去接纳别人的心则,那么也不要期望别人会接纳你的心则。
譬如说要想跟任何人建立感情,我首要做的一件事必然是让对方知道我处事的心则(或是观点),同时也尽量去了解他们的心则。要做好这一点,通常我会这么问,“你认为有那些事必须知道,方有助于我们感情的发展?我们要多久沟通一次?需要谈那些事?”
在此我举个个人的例于。有一次我和一位颇具知名度的朋友闲谈,他告诉我他的朋友不多,于是我就问他:“你确定你的朋友不多吗?可是我却见到你周围有不少关心你的朋友,是不是你心则的强制,把一大堆想成为你朋友的人给剔除了?” 他说:“我就是不觉得那些人像是我的朋友。”我又问道:“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让你觉得他们是你的朋友?”他说:“好吧,平心而论。我还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心则是什么?”
经过我的一番指导,他认为自己很重视的一个价值便是友谊,面对此他所持的心则是:如果你是他的朋友,那么至少一个礼拜得跟他联络个二三次。“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心则”我心里想着:“我在全世界有好多的朋友,平常大家都忙得很,几个月都难得晤谈一次。特别是我又常主持研讨会,往往一上课便从清晨直到深夜,在这段时间里打来的电话可能上百通,但我根本就没时间回话,虽然如此,但他们都仍当我是他们的朋友。” 于是我问他:“你是否把我当成你的朋友?”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嗯,就理智上来说我把你当朋友,可是有时候我却又不觉得。因为我们实在是不常联络。”我终于明白他是如何给朋友下定义,随之便说:“喔,我一直不知道这一点,如果你没跟我讲,我还真不知道它对你是如此重要。我相信如果能让大家知道你这条心则,一定有不少朋友会愿意时常打电话给你。”
我给友谊所下的定义非常简单:要作人家的朋友,你就得无条件去爱他,尽力去帮助他。当他遇上麻烦而打电话寻求帮助,你得立刻伸出握手;当你决心跟某人结为朋友,不管是多久没有联络,你们的友谊都不应该消减。就是这么简单,你不必问我为什么。我有很多朋友,只要有人愿意跟我诚心结交,那么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可以做的就是好好爱我、关心我,而我也会好好爱他、关心他。如果你跟我也有相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就是朋友了。
把你的心则告诉别人是件很重要的事,不管那是关于爱、友谊或是事业,然而就算是你先前讲得很明白,是否日后就不会被对方误解呢?不大可能,因为有时候你可能会漏掉某一项没讲,也或许你在讲时还未完全明白自己的心则为何。为了避免这种误会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何得经常跟人家沟通,千万别以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别人的心则。
有些心则你可千万别冒犯
我越是研究心则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就越发现其中的奥 妙,这也就是我为何对此一直抱着极大的兴趣。我发现人们所持的心则中,有一些他们绝对不会触犯,而另有些他们却不时地触犯……每当他们触犯了,就会觉得很不好受,可是他们依然故我,一犯再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一番研究,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看重的价值,也排列为层级,有些重要、有些次要,越是重要的就越会去追求。同样地,有些心则在我们心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是触犯了定然会招来极大的痛苦,因而我们从来就投敢想去触犯,像这种心则我称之为“特级心 则”。譬如说我问你:“什么事是你‘绝对不敢’做的?”这时你给我的就是特级心则,那意味着你绝对不会去触犯,为什么呢?因为要是你触犯了,就必然招致极大的痛苦。
另外我们有些不是不敢触犯,而是不想触犯的心则,我称其为“平级心则”。固然触犯了这种心则会使我们不大好受,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会出岔子,至于是为何事就得看状况了。 这两种心则的差异之处就在于一个涉及到“必须”,一个涉及到“应当”,就如某些事我们一定得做,某些事一定不可做,某些事应当做,某些事不应当做。这个“一定得”及“一定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