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 >

第349章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第349章

小说: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丘吉尔接到电报后没有一丝的不悦,他马上下命令让英国国防部在本土再抽调两百架战机飞赴战区,补充到被调走的部队去,并且电告特伦査德,那些已经开到前线的战机就留在那里了

“这个月我们能够增加五百架各种战机,而中国人无论如何狂妄,在本月都不可能直接空袭英国本土,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调动空军参战”丘吉尔专横独断地作完了安排才向其他的决策者们解释道:“法国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起反击,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准备进攻,换一块阵地都不可能做得到,所以我们必须要支持,全力支持我想,中国人也绝想不到法国部队会在被袭击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能够反击”

首相说的很有道理,大家都不反对这个仓促的决定,现在,就看法国人在幼发拉底河两岸到底能够打出什么战果了

在这一天的早上,丘吉尔和法国总理勒布仑通电之后,满足了法国人的要求,继续把驻守在大马士革一线的二线英法联军抽调出一半赶赴战场;由于这一线有不错的铁路和在德黑兰外围的会战期间英法工程部队修筑的非常好的公路,所以这些部队预计在三天内就可以抵达前线编入作战序列。

英法联军终于被调动开了他们的后方将会显得很空虚黄伯韬在接到大马士革的间谍密报后马上作出部署:三天后南线部队发起总攻

“报告司令,法国人已经突破了沿途三道封锁,正在沿着幼发拉底河东进……”一名参谋有些慌张地走进来拿着火线上的急报向黄伯韬报告。

“怎么?怕了?”黄伯韬镇定自若地道:“他们能够来多少人?顶多在沿河开几炮顶天了他们真敢登陆我还求之不得呢”

自从得知法国人竟然意外地从幼发拉底河打过来之后,黄伯韬仅仅郁闷了不到十分钟便笑逐颜开了:沿河打进来,进得来出不去他一边下令其他各线防御务必严防死守不让法军其他部队推进,一边安排后方各部做好迎战准备,除了他自己的直属坦克团之外,竟然没有动任何一支部队的防区

只要法国人进来了,光是空军就可以让他们的庞大船队有来无去至于法国人登陆更不在他的担心之内:从内河船上登陆的部队能够有多重的装备?就这么一支轻装部队,就算他真的穿插到了空军基地附近,也无法突破空军直属警卫部队的坦克连防御,说不定还要被狠狠地收拾一顿

“给各部下令,紧守防区,不要轻易出击,等确认了对手的登陆部队主力去向后再动”黄伯韬胸有成竹:“我们是佯攻,没有大的作战任务,能够吃掉一支送上门的部队也不错,大家别错过了”

一场大战,双方都会有失误,就看谁的失误小了

法国人一直判断幼发拉底河的沿途不会有强力的防御,他们找不到中国人可以快速修筑要塞级基地的地点,这没错;所以他们大胆地把不少的重装备送上了货轮,他们直接把这支突击部队的规模和装备加强到了机械化步兵师的级别但是在他们忘了他们留给中**队多少礼物——那些在中国人眼里落后的坦克中**队虽然不屑于大量使用这些坦克,但是在精锐机械化部队南调的情况下,这些坦克还是大有用途的,特别是把他们的炮塔拆下来安置到岸边上然后把75mm坦克炮换成75mm高射炮,就是现成的良好岸防工事

黄伯韬确实没有办法把漫长的河岸防守得更好,但是一连三道截击阵地,三十门75mm高射炮已经够法国人受的了——幼发拉底河从叙利亚过来的很长一段都只有四五百米的宽度,这些高射炮可以打沉法国人的任何船只

由于中**队的催化作用,法国人也知道了高射炮的作用,所以他们也在所有船只上都安装或者换装了75mm到100mm的高射炮作为主要火力;他们一直认为他们将会摧枯拉朽般横扫中国人的岸防工事——伊拉克人原来仅仅在紧靠边界的河心岛上有一个炮台,上面用的还是老式要塞炮,那种打一发等老半天的古董;而这个炮台本身就在法国重炮部队的打击距离之内,就算他们再换上先进的大炮都不会成为威胁

法国船队遭到的第一个重创就来自于这个小河心岛上的一个营这个孤悬于河心的守备营有整整一个高炮连的配属,他们除了几个安置在河边的从法国坦克上拆下来的炮塔组成的炮兵阵地外,那些坦克底盘也装上了高射炮成了自行高炮,而正是这个营的阻击就让法军大吃苦头,迟迟没把战报传递回去

法国人刚刚到了警戒区域就被这个防御营发现了,他们并没有马上开火而是等待法国人的部队更加多的进入袭击范围——高射炮的打击方向改变速度和射速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给敌人狠狠的打击

首先进入的中国高炮阵地的是法国人在前边对付水雷的驳船,这些送死的家伙根本没想到就在水线附近会有中国炮阵的潜伏,被几门高射炮一轮狠揍,当即重伤六条船;但是这次参加突击的法军也是千挑万选的精锐,他们生怕沉船会阻扰部队前进,那些受伤的船只竟然全部向岸上猛冲,宁愿搁浅被俘也绝不沉在河中间

夜色中的高射炮对射情景煞是壮观,双方的炮弹从离开炮口到击中对方爆起大团火光,整个过程在视觉中看起来竟然是无间断似的,就好象一道火柱连接着大炮与目标岸上的飞沙扬尘与水里的巨*水柱相映成趣,除了在火力中浴血奋战的官兵外,旁观者看着还真如庆典中的巨型烟花……在后续过来的炮艇支援下,这几门高炮以及对岸的高炮阵地都很快就被法军打得哑火,但是在高射炮的高射速打击下,已经有十几条驳船被消灭掉了。

这还不是最让法国船队头疼的打击,他们最头疼的是五门装了履带的炮车这五门自行高射炮在夜色中只要不开火就很难被发现,相反他们可以从容地瞄准,然后一击得手再转移。如果不把他们消灭掉,法国船队后边那些速度慢、装载物资和登陆部队的货船将会遭到灭顶之灾为此法军不得不停下来和他们进行炮战,这一打就打了一小时,但是法国人始终还是无法消灭他们。在舰炮与后方的大口径火炮打击下,中国高炮部队始终还有两门大炮在还击最后法军不得不让陆战队登陆,就算消灭不了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对着船队开火……

这宝贵的一小时让后续的火力拦截点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每一处的火力点都加到了超过十门高射炮而且还有一些自行高炮被开到了沿线隐伏在水雷和沿途高射炮打击下,法国船队损失惨重,中国的岸防部队并没有像他们预料的那样会被他们密集的炮火打得落花流水;相反,中国的高炮手们有了经验,都会在夜色里守候等有绝对把握才忽然连续开火中国每一门被歼灭的高射炮都不例外至少拖着一艘法国舰船牺牲,在这样的消耗下,原本打算直杀到哈塞巴登陆的法国船队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被迫在突破三道防线后到了哈塞巴的对岸登陆——哈塞巴可是黄伯韬的指挥部所在,想在这一边强行登陆可是送死,光是集团军直属的高炮部队就能让他们全部淹死在河里

看到对手在北岸登陆,严阵以待的集团军直属高炮团果断压上,开始隔河猛烈炮击虽然这样的射击距离较远而影响命中率和炮弹穿透力,但是高射炮的高射速和高调整能力却得以展示用武之地,那些隔河登陆部队依然被打得伤亡惨重;好在他们也把炮艇全部搁浅到岸上,成为不沉的炮台和中国炮队对射,这才勉强得以支撑局面让登陆部队上岸。

中国这次出动的集团军直属高炮团可是配备了88mm大口径高射炮的,而且他们全是可以移动的自行高炮最终,法国的登陆部队看起来完全不是在登陆作战而是被打得往岸上逃这支奇兵的命运非常悲惨:在他们的登陆位置已经固定住之后,中国在二线的重炮部队也开始加入了对他们的火力围剿,最终得以到了岸上并且往纵深集结的部队仅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而且他们丢失了全部苦心准备的重武器

出奇并不一定就能制胜,决定战争胜利的是绝对的实力黄伯韬被甘末林骗了,但是他以静制动,根本没被对方的动作吓住,以准确的判断和可合理的战术安排完全化解了对手的进攻

如今的中**队阵线内有了一支法国人不得不拯救的被困部队,这可以死死拖住法军并把他们的二线部队调动过来了,哈塞巴一线立时成了战火不断的天炉

第二六三章 鹰与鹰的格斗

。第二六三章鹰与鹰的格斗

丘吉尔相非常兴奋,在参谋们研究过法国人的作战计划之后——这是一个大胆的、异想天开的、但是具有可行性并且有极大成功希望的计划。这就是英国国防部参谋们总结出来关于甘末林的大反攻的定性

很好丘吉尔准备按照他的计划一步步走下去,他相信英国凭着深厚的底蕴一定会击败暴户中国的,现在他唯一忧虑的是德国,如果德国再出手的话,那么英国的忠实盟友法国人将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战场,法国人吃得消吗?他决定再去找那位还没正式卸任的前相,住在医院里精神随着身体一起变得虚弱的谢特了。谢特是他的好朋友和恩人,而且对时局有着前的洞察力,至少他会是个好参谋。

“无论我在哪里,在做什么,哪怕坐在马桶上你们都要第一时间把幼拉底河的战斗结果让我知道”丘吉尔给他的秘书们扔下这句话就风风火火地出去了。

幼拉底河里和岸上的战斗其实已经定局了,甘末林之所以迟迟没有收到战报竟然是因为仓促登6逃窜的法军竟然来不及带走一台报机但是整个战役还在继续:为了配合这支水面突进的部队,法国人在全线都开始了猛攻,而最为惨烈的战斗还是在天英国最精锐的皇家海军海航部队主力硬碰中国空军

英国空军这一次来得很巧妙,他们并不是大编队地飞到一起集结,而是利用足够多的前线机场把各部分散,这让英法联军中的中国间谍把他们误以为是空战中残留的部队而没有特别留意。他们仅仅停留在机场几个时就参战了,虽然他们的机身上在近看时会现有着海战飞机特别的降落挂钩,但他们仅仅是在视线不好的晚上到达而且一早起飞,没给间谍们产生怀疑的时间,所以中空军根本不清楚对手来了这么多的援军。

二百架飞机是以低空飞行接近哈塞巴的天空的,在一路上虽然很早就被中国的雷达现了,但是在一开始方还以为是雷达显示出错,他们不敢相信英国人会有这么多的战机;但是很快他们就觉得有问题了:一台雷达会出错,但是不可能连续几台雷达都出错法国人可以从幼拉底河沿河起进攻,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足够的飞机呢?忙乱,但中国前线参谋部没有犯错。

中国空军在第一时间得到了通知,天亮前就整装待求战**极强的飞行员们马上升空迎战……英国人没有在哈塞巴上空碰到他们期待大开杀戒的中国轰炸机群而是迎头撞上了他们一直盼望有机会一见高下但又心里非常忌惮的“喷火女郎”

此时的“224”型战机已经不会输给“喷火女郎”多少了,而英国的**飞行员们的飞行水平和单机作战技巧还要略略好于中国空军,这次根据情报中国人的“喷火女郎”总数并不多,仅仅比他们要多出几十架……英国人有理由相信他们至少有一战的资本但是事实往往让人大失所望:英国人的飞机设计、作战编队等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