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苍茫-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清军的军力大增,而朝鲜军还是一如既往的战力渣渣,清军已经取得了碾压的优势,可说局面一片大好。
但是又是赵烈在汉阳阻挡了大军的兵锋,简直是大清的最大祸患,到哪里都少不了这个混蛋,豪格当然极为的郁闷。
“不撤军,难道攻坚,城下数万尸首就躺在那里,你难道让我大清甲兵白白死在汉阳城下吗。”多尔衮对豪格极为的看不上眼,他认为豪格有勇无谋,向来不能审时度势,不过就是身份尊贵些罢了。
“为何不能围城,虽说这附近的粮秣不多,但是可以多派出骑兵向东向南夺些粮草,围城两月,汉阳城内这么多人最先挺不住的就是他们,到时就是赵烈所部主动出城野战了。”
豪格反驳道。
“下面的牛录早就报来,我军到来之前,朝鲜军出动大批人马就是从方圆百里内征粮,据说数量很是不少,坚守几个月没有问题,怎么围城,恐怕最后当先没有粮草的恐怕是我等吧。”
多尔衮据理力争,他对豪格的弱点一清二楚,过于刚愎自用,等闲听不去建言。
多铎看着两人的争吵很是不以为然,他就是在一旁听着,他虽说没有那么多的缜密的心思,但是他可是知晓最后还得皇太极一锤定音。
“好了,不要吵了,休整几日,然后派出人手征集粮草和朝鲜人,既然攻不下汉阳,能多收拢朝鲜人回辽东开荒也是好的。”
皇太极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至于赵烈,既然一时我等奈何不了他,那就另想法子,总要取了他的性命。”
“皇上难道说用间,让大明天子同赵烈自相残杀。”多尔衮询问道。
皇太极心中一凛,这个老十四是个人物,他只是开了一个头,多尔衮就已经猜出了结尾,豪格恐怕不是这个人的对手,何况还有阿济格和多铎帮衬多尔衮。
“正是如此,既然赵烈总是躲在城内,不敢同我大军野战,那就是对付袁承焕和熊的老法子,让他们明人自己掐去吧,我大清只要先点把火就是了。”
皇太极点点头,赵烈对大清威胁太大,简直是老天派来专门同大清作对的,皇太极如今的最大念想就是无论用什么法子只要能除掉赵烈就行。
“还是不如斩杀了这个尼堪爽利。”多铎摇了摇头,很是不情愿。
皇太极看着多铎笑了笑,“老十五你多用些脑袋,不要就知道手里的刀枪。”
对于多铎这个有些混不吝的性格,皇太极很是喜欢,是个猛将的苗子,爱新觉罗的年轻人中这样的人真是不多了,而老一辈又大多凋零。
况且多铎没有大多城府,同多尔衮极为的不同,对皇位几乎没有威胁。
既然皇太极做了决断,那么其他人就是只能服从,于是接下来的半月内,建奴铁骑将朝鲜京畿道弄的是天翻地覆,烧杀劫掠无所不为,在朝鲜还算是安定富庶的京畿道成为地狱般的存在。
钱粮被抢夺,青壮男女被劫掠,老弱被斩杀或是自生自灭,朝鲜中北部烽火处处。
而从全罗道、庆尚道赶来的援军则是在数千建奴的铁骑的攻击下脆败,数千朝鲜军或是战死或是投降,负责领军的多铎大出风头。
朝鲜君臣则是坐困愁城,只能眼看着建奴在朝鲜土地上肆虐而毫无办法,他们心里只能感到无比的屈辱和愤怒。
除此之外,他们毫无办法。
直到二十天后,建奴大军押解着十余万青壮男女以及数百车得钱粮开始了北返的路程。
这一趟清军俘获了二十余万朝鲜青壮,对于解决辽东开荒人手大为不足的情况很有裨益,同时也劫掠了十余万两银子,这是大清朝廷的收入,其实军兵们隐匿的银两比这个要多。
这些对大清算是一次收益丰厚的抢掠了,虽说同攻伐大明没法比,但是朝鲜这样的小国,这些收益可是不少了。
但是皇太极逼迫朝鲜投降,抛弃大明倒向大清的作战目的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大清侧后的朝鲜还是同大明藕断丝连,是个隐患。
倒不是说朝鲜那些战力羸弱的军兵有什么作为能威胁大清的侧后,而是朝鲜还在大明一边,允许大明的军兵从那里入境攻袭辽东南就是个大隐患。
尤其是如今赵烈所部就在登莱,赵烈可是个不老实的,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偷袭大清一下。
如今登莱落入了赵烈手中,对大清的威胁会加倍,这绝不是大清愿意看到的,但是如今没法子,在朝鲜又是赵烈坏了好事,只能徐徐图之了。
建奴半个月间撤出了朝鲜,留给朝鲜君臣百姓的是哀鸿遍地,几十万青壮就是几十万户百姓被毁,这将使得百万田亩的耕种大受影响,这还不算那些被抢掠的钱粮,此外还有十余万嗷嗷待哺的妇孺老弱。
唯一的好消息是京畿道附近的仕绅家族大部分消失了,无他要么反抗被族灭,要么被全部俘获向北去了大清,大部分收拢的米粮如今都不用归还了,没有主人了还换什么。
这也印证了赵烈所言,对于赵烈如今朝鲜君臣那是极为的信服了,赵烈所言的一一印证,可见对胡虏所为极为的清楚,是个久经战阵的悍将。
但是也让朝鲜君臣万分的头疼,无他,赵烈所部如今就在汉阳休整,很是清闲自在,就是不提回国的事宜。
第537章有账不怕算
为了顺利的让大明登莱军能顺利的离开朝鲜的国都,返回隔海相望的登莱,李倧终于想起了亲明派金尚宪,这个事还得交给亲明派啊,如果是其他官员去,看那天赵烈对李圣求的态度,很可能赵烈连人都不见。
于是乎金尚宪在这天前来拜见登莱总兵赵烈,当然打的旗号是代表朝鲜王前来平乱。
见面寒暄是必不可少的,金尚宪趁机说起他当初经过登莱山东直达大明京师时受到沿途文武官员热情款待的经历,一路上他还做了不少诗词。
金尚宪作为朝鲜的使臣跨海登陆登莱,前往大明京师,陛见崇祯帝的事情,赵烈时清楚的,毕竟他当时就在登莱。
当时金尚宪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官员士绅的热烈欢迎,天天饮宴,各种美酒美食流水架的摆上来,宴席上两国官员是吟诗作对,畅谈兄弟之邦的感情,留下诗篇无数。
此是被很多中朝书籍记录下来,传为一时佳话。
金尚宪简直是喝着喝着就到了京师,这也让金尚宪对大明的感情极深,能不深嘛,到哪里都是热情接待,美酒美女不断,从此,本来对大明极为向往的金尚宪被大明的广袤、热情所淹没,成为了根正苗红的亲明派。
赵烈就此也同金尚宪好好聊了聊,毕竟朝鲜官府上层的亲明派必须扶持,打压的就是亲清的一系。
“不晓得赵总兵何时才能回归大明,我王打算派出使臣前往叩谢,事前也好有个准备。”
看看双方谈的很融洽,金尚宪觉得到了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试探登莱军什么时候回返大明。
“金大人,我登莱军何时能回返登莱,还得看大王的旨意,上番说了,登莱军近万跨海而来,为朝鲜保卫都城,可谓浴血汉阳,登莱军付出这么的损失,不知道朝鲜王有何赏赐。”
如今这个扮白脸的事情都是韩建来做,此番也不例外。
“我王已经为登莱军备下了五万两银子,还特意为赵大人备下了一千两银子、八位侍女,并任命赵大人为朝鲜国右议政,朝鲜水师西三道水师节制使。”
金尚宪提出了朝鲜国的条件,平乱五万两银子不多,近万的军兵只有五万的平乱银子,去除各级军将的银子,每个军兵估摸就是三两银子。
但是给赵烈的赏赐可谓极重,不是银钱,而是给予赵烈的官职,虽说右议政、水军节制使都是名誉的官职,非是实职,但这也是朝鲜国赐予大明官员最高的官职,也算是朝鲜王室对赵烈的极端的敬重。
“按说,我登莱军在汉阳折损不多,只有数十人战损,但是此番从千里之外驰援,所耗费的钱粮,雇佣的海船的费用不下十五万两银子,此外,在海上还有一艘海船夜间沉没,三百余军兵葬身大海。因此我登莱军此番损失可谓惨重。”
赵烈沉痛道,面无表情,眼中微微含泪。
“因此,此番就是抚恤这些军兵也须七八万两银子,还有折损的西夷海船也须两万两银子,这些林林总总耗费甚巨,本官不过是一个小小总兵,每年米粮俸禄不过数百石,着实无法筹集烧埋银两。”
赵烈表情很是无奈,要不是韩建晓得根本没有海船沉没,他也能信了,心说赵大人能到如此地位真不是侥幸。
“当真,当真有这般多。”金尚宪不禁磕绊起来。
“金大人既然去过大明就该晓得,大军开拔,军兵每人得发下三两银子得开拔银子,这是规矩,这就是三万两银子,加上为出征征集火铳兵甲钱粮,向西夷人租赁海船运送,十几万两银子真是一点不多啊。”
韩建又开始进入他的角色。
“再有,损失的近四百名军兵每人二百两抚恤银子,还有五十亩田产,这又是十万银子,有帐不怕算,金大人你说是不是。”
金尚宪一合计,确实得有近三十万的开销,只是朝鲜国实力弱小,对于这么大笔银子一时恐怕也拿不回来。
“此事本官即刻报秉王上,由王上定夺,还请赵总兵见谅。”
金尚宪一看,得,这事如今太大了,他是决定不了,上呈王上吧。
这就是将难题上送,得,大王你看着办吧。
赵烈当然是端茶送客,你们君臣回去商量吧。
金尚宪将赵烈得要求回报,立时朝鲜朝野大哗,这简直是不可想象。
要知道在壬辰倭乱得时候,除了米粮外,其他军饷兵甲抚恤银两都是大明自掏腰包支付的,大约花销了大明数百万两银子,之所以朝鲜感谢大明数百年,甚至明亡后对大明君主还是念念不忘,年年祭拜万历帝,说白了就是对救护朝鲜的恩德以及大明为了朝鲜洒下的海量钱财感恩戴德。
而赵烈所统带的不过是登莱镇一镇之兵,近万人援军的驰援就要让朝鲜付出三十万两银子的代价,真是太沉重了有没有。
很多大臣纷纷呱噪向大明天子上书,让大明天子约束其麾下总兵,说白了朝鲜就是希望如同上番壬辰倭乱时一般,大明自己能买单。
但是,李倧等人可是晓得今时不同往日,大明如今财政极为困难,能派军援助已经是太大的面子,如果不拿出平乱的银子,这关恐怕过不了。
此事就此拖宕起来,过了两日,朝鲜西道节制使金自点回朝廷交令,西道就是负责抵御建奴来犯的这一路,但胡虏一路轻装南下,不攻坚城,金自点说实话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他就是西道节制使,抵御胡虏是其职责所在,如此让胡虏大军长驱直入,金自点也该到了回朝待罪的时候了。
李倧也知道他有些冤枉,意图将其责罚得时候延后,如今就是待勘。
李倧之所以优待金自点,那是因为金自点是亲清派的主要人物,说白就是胡虏势大,朝鲜不敌,大明也是有心无力,不如虚与委蛇,顺从胡虏一时。
这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先降了吧,要不胡虏总是来范,朝鲜就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朝鲜王室极为不利。
这个说法其实同李倧的想法极为得类似,但是基于民间和士林中对大明一贯亲切和好感,这个说辞还不能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也就是可以做,但是不能说。
李倧对于金自点这个同他心思接近的大臣还是极为看重的,不迂腐、有担当,因此对于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