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1章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1章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节:序 做个太监也不容易(1)

做个太监也不容易
(代序)我的这本《历史上的李连英》,与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一)自己写序的由来
既然是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一点心得,印成了铅字,总得在这本书前面写点什么,作为序言之类。比如我的《历史上的和罚驼伊斯淄蹀鹊暮蟠戮趼蕖ず泐嵯壬餍颍弧独飞系牧踯罚驼伊肆踯暮蟠跏拷芟壬餍颍欢业摹端敌⒆贰ⅰ端悼滴酢贰ⅰ端涤赫啡臼椋驼伊松虾5缡犹ǖ耐羟笫底鼙嘧餍颉�
三个人,三种代表:
爱新觉罗·恒钺先生,文化界的名人他本人是名人之后,他还是著名的编剧、画家、书法家等等。找他作序,是为了提高我的书的品味我借人家的光的意思;
刘士杰先生,真正的名人之后,是我作品中主角的后代,我找他写序,还有让后代首肯我的作品的意思在内;
汪求实总编,我在上海电视台的节目就属于他管辖,在这点上,应该说,他是我的上级。
一般写序,都是找上述三类人物中的一个或几个。
可是,我的这本《历史上的李连英》,找谁作序呢?
我可犯了难了。
为什么会犯难呢?
您想啊,我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太监;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太监,还是当今中国社会公认的一个反派角色;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我写的这本书呢,还觉得人家这个太监活得也挺不容易的。
虽然我在这本书里,没有给李连英完全翻案的意思,可是一时半会儿的,谁能够轻易同意我的观点啊?
即使有些老先生能够同意我的观点比如说毛佩琦老师吧,咱为自己写的书推销,还要拉上人家,多不合适啊。
我和毛佩琦老师,可以说是忘年交的好朋友了,可是,我的这本书,要找人家写序,就不合适了。
为什么说不合适呢?
您想啊,人家毛佩琦老师,多忙的一个人啊,咱们让人家写序,占用人家的时间不说,万一要是遇到挨骂的事呢,还要损害人家的名声,这多不合适啊,您说是不是?
所以,算了吧,还是自己给自己的书写序吧。
(二)〃阉人〃、〃宦官〃与〃太监〃
说到这里,我们就有两个词需要区分一下:〃宦官〃与〃太监〃。
通常,我们认为〃宦官〃就是〃太监〃,也有的人说,干这个工作的,在元朝以前叫做〃宦官〃,明清两朝及其以后就叫做〃太监〃。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太监是太监,太监可以是宦官,但是宦官不一定是太监。
如何区分〃宦官〃与〃太监〃呢?
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词汇〃阉人〃,来暂且替代他们一下。
〃阉人〃作为中国古代皇位世袭制〃家天下〃的产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很多人却对〃阉人〃、〃宦官〃与〃太监〃三者不能完全分清楚甭说您分不清楚了,就连《辞源》也不见得能够解释得正确。
3《辞源》把〃宦者〃解释为太监、阉人,把〃宦官〃解释为宫内侍奉官,就完全属于曲解历史。
其实,阉人、宦官和太监虽说都是供内宫驱使、受阉割的男人,但三者之间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东汉之前(不含东汉)的〃宦官〃是专指供侍于内宫之人,其中既有阉人,也有士人。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东汉时,由于〃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这时〃阉人〃才与〃宦官〃等同起来。
《辞源》中把〃太监〃解释为〃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这一点是很正确的,但紧随其后又说〃自此,太监遂成为宦官的专称〃一句,这就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
我们要注意的是,〃太监〃一词最早出现在辽代,是辽代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辽代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设有太监。元代因袭辽制,所设各监也都有太监。但有一点,却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元代的太监,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到了明代,〃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并不都是〃太监〃。〃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和地位的高级〃宦官〃换句话说,〃太监〃是〃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不是一般的〃阉人〃、〃宦官〃。
                  第2节:序 做个太监也不容易(2)
可见,在东汉以前,〃阉人〃和〃宦官〃还不是一样的概念,东汉以后,两个概念合流。而〃太监〃本来应该是明朝时期宫内〃阉人〃和〃宦官〃的首领。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的。因为清代将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监〃之称,故此,〃宦官〃与〃太监〃便混为一谈了。
到了民国以后,〃宦官〃也好,〃太监〃也罢,都通通成为了历史,我们才逐渐分不清楚什么是〃宦官〃,什么是〃太监〃了。
不过,话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下面一点:我在本书中讲到的李连英,那肯定既是〃宦官〃,也是〃太监〃,这,就行了。
(三)做个太监也不容易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该引入序言的正题了做个太监也不容易。
我真觉得,做个太监也挺不容易的。
您想啊,做太监的第一个不容易就是容易被人看不起。
〃六根不全〃的太监们,一个个的走在大街之上,我们都会很容易地认出来他们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音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典型的〃中性人〃,用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政论家唐甄在《潜书》中的话说,〃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4听听,多么难听的话啊!
做太监的第二个不容易就是非常不容易成功。
您以为当了太监,就一定能够成功?就一定能够〃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啦?笑话!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啊?
当太监能够成功的不管是正面的成功,如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和大航海家郑和,还是反面的成功,如魏忠贤,还是说不清楚成功与否的如唐玄宗手下的高力士等,都算在内,我们计算一下成功率,也就是万里选一吧。
您想啊,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当过宦官的人,我们要是用数字说的话,至少也应该有上千万吧?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能有上千个么?
别的朝代不说,单说这个清朝,比较容易能够被我们记住的也就是安得海、李连英和〃小德张〃等少得可怜的四五个人吧这少得可怜的四五个人,还要拜我们现在众多的清宫影视剧所赐!
做太监的第三个不容易就是〃断子绝孙〃!
5做太监,先要〃去势〃。〃去势〃,也被称为〃净身〃也就是割掉男人生殖器的意思。这〃去势〃,咱们还先把这手术中的受罪放在一边,这个手术之后,那可就真的〃断子绝孙〃啦您想啊,谁家的父母,要是不到没有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会让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条〃断子绝孙〃的路啊?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做太监的,都是苦出身。
说了这么多的不容易,我们便知道,人家李连英能够混出来,能够在当时被尊重,在如今,还能够被广大的影视剧工作者屡屡地惦记着,那得多么的不容易吧!
您想想,这年头,谁都渴望成功。可成功,哪能那么容易做到啊?
话说回来了,我们正常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人家一个太监,他愣是成功了!
真是怪了事了!
我们的问题在于,李连英,他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
看了我的这本《历史上的李连英》,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是为序。
纪连海
2008年2月11日
                  第3节:张家原籍之谜(1)
在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安徽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家族,为大清王朝盛世的到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人称誉为〃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这个家族曾经出过〃父子宰相〃张英和张廷玉父子。
1张家的祖籍在哪里
说到这个家族,就有了一个问题:安徽人认为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可是,也有的人说,谁说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啦?江西人第一个不同意!
江西人说,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就是江西!
认祖归宗、寻根问祖、缅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殊情结。
安徽人的证据有很多很多,不论是《清史稿》还是《桐城县志》,那都响当当的、明确无误地记载着,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
可江西人也不含糊啊!不但也有相应的记载,而且证据还比安徽人的早上好几百年呢!更有甚者,江西人还说啦,我们的资料来源于张英自己的记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我想,人家江西人说到这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江西,那就一定会有充足的依据。
江西人说,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江西鄱阳瓦屑坝〃。还说这个〃江西鄱阳瓦屑坝〃应该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提并论的我国明代两大移民的集散地之一。还有的说法比较宽容,说〃江西鄱阳瓦屑坝〃应该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我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
要说〃山西洪洞大槐树〃,我们北方人都清楚。可是说起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江西鄱阳瓦屑坝〃,很多人包括很多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人都不知道。
这就有了问题了,人家江西人不会造谣吧?这个责任可是非常重大的啊!
我们还是来简单介绍一下据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江西鄱阳瓦屑坝〃。
2〃瓦屑坝〃与鄱阳莲湖〃瓦燮垼�
这个〃瓦屑坝〃,无论是从历史上的归属来讲,还是从历史上的写法来说,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瓦屑坝,在很多家庭的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
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我于2008年1月24日在百度搜索了一下〃瓦西坝〃,找到了相关网页864篇,而同一时刻,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瓦屑坝〃,找到了相关网页5740篇。
其实,〃西〃、〃屑〃读音接近。瓦集坝、瓦砌坝、瓦基坝、瓦渣坝等,都是〃瓦屑坝〃的错读错写。有意思的是,还有写成〃挖心坝〃的,说当年官方逼着大家移民,如果不走就要被〃挖心〃。
〃瓦屑坝〃的〃坝〃也有其它两种不同用字:〃瓦屑垼ê汀ㄍ咝级铡āM咝紙{、瓦屑墩都见于史珥(史珥,字师戬,号汇东,鄱阳镇人,生卒年不详。史珥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举人)《续瓦屑坝考》:〃鄱地以瓦屑坝得名者,莫着于瓦屑垼!āㄍ咝紙{〃的〃屑〃目前在鄱阳写成〃燮〃,应该是源于莲湖一带文化人的附庸风雅。他们认为郑板桥的那个〃燮〃很有文气,于是舍简求繁。鄱阳人读白字用白字也是司空见惯,如将〃宣化桥〃改成〃鲜花桥〃,〃馆驿前〃写成〃管驿前〃,有的是弄巧成拙,有的则贻笑大方。
关于〃垼ㄗ郑断执河锎实洹贰ⅰ洞窃础贰ⅰ洞呛!肪椴坏剑诨チ峡梢哉业揭恢止ぞ撸小逗旱洹罚渲卸浴▓{〃字的释义是:〃《集韵》郎丁切,音灵,峻岸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