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花香-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陶大老爷对一旁的陶五老爷道:“五弟,快去取三十两银子来,谢过这几位义士。”
李花儿听见这句话,笑了。
她看着陶大老爷,问道:“大老爷欠我们的情?只值三十两银子?”
陶大老爷微微一顿,忙道:“说错了,是一人三十两才是。”
陶五老爷是个青年人,个子比陶大老爷高些,也更瘦些,听见亲大哥这话,忙笑道:“正是,正是。”
李花儿的笑意,却更深了。
她看了看陶大老爷,又看了看那终于止了哭声,正招呼人将陶行远向屋里抬的陶大娘子,浅笑道:
“我本来以为,我弟弟名字叫金宝,却命如虫豸,所以才只值一两银子。现在知道了陶家千尊万贵的大少爷,也不过只值九十两烂银子,心里倒舒坦了一些。”
一句话,说得陶家几个主家,顿时变了脸色。
尤其是陶大娘子,停下脚步,手暗中紧紧握着拳,一双美目瞪着李花儿。
李花儿和声细语地说道:“我自幼和我爹学了这点子跌打的功夫,也算是半个大夫,所谓医者仁心,不管什么样的人在我眼前受了伤,总不能不救,所以我这点子情,你们还是别拿银子来恶心我吧,就欠着吧。”
……
继续求各种~爱大家,么么哒~
第六十五章 事了
李花儿这话,说得何止是不客气?简直就是指着鼻子骂了。
偏偏她这样的话,听在了那些旁观者的耳朵里,就不仅仅是骂了。
李花儿说罢,又面无表情地指着岳家两兄妹,对陶大老爷:“这二位不是咱们村子的人,今日山上偶尔遇见了陶大少爷,搭手相救,至于欠这二位的情……”
还没等李花儿说完,岳茂先摇了头:“山里行走,常见这种事情,救人便是救人,没个还要钱的,若是收了,奉山娘娘也会降罪的。”
说罢,岳茂一拍岳芳的肩膀,道:“我们回吧。”
岳芳绷着一张俏脸,看似被陶大老爷用银两侮辱了一般,实则是在憋着笑意。
所以听见哥哥如此说,她立刻“哦”了一声,转身对李花儿道:“我们先回去了,花儿妹妹今日救人,耗了好大的力气,也快回去休息吧。”
说着,她对李花儿一挑眉毛,便跟着自家大哥,向着峡村的方向去了。
李花儿也拉着李果儿,笑道:“回家去,姐姐给你洗头。”
李果儿点点头,不去看陶家的人,只跟着李花儿向前走。
只是才刚走出去三步远的距离,李花儿就回过头,对还站在陶家门口的柴氏笑道:“三婶子好勤的腿脚,去年我们家出事的时候,三婶娘也是巴巴儿地跑来拿东西。今儿陶家大少爷出事儿,您如此巴巴儿地跑来,难不成这陶家也欠你钱?”
柴氏的脸腾地一下子,就涨红了。
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人早就注意到柴氏的,听见李花儿如此说,不由嗤声笑了。
这句话说罢,李花儿这才算了了今日的官司,带着李果儿,向家去了。
倒是这看热闹的村民,清河村的也罢,不是清河村的也罢,看向李花儿的眼神,都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些不是清河村的人,低声议论着,言语中对陶李两家当年事情的议论,就飘进了陶家人的耳朵里。
“竟是个不计冤仇的性子。”
“若真是装的,只不理就是,还给人治了脚回来,啧啧,倒是有她爹的风骨。”
“她爹是个怎样的人?”有后来的人小声问。
“是个仗义的良善人。”有熟悉李大的人,如此评定。
听着这些话,陶大老爷面色晦暗,陶大娘子则气得唇都开始抖了。
这个李大,就是死了,都要留个小祸害!
早晚把这两个小祸害都除了去,断了李大的血脉,方才顺意!
而人群里,小沈公子的小厮小喜,乐呵呵地看了一场白戏后,悄悄地退出了人群,一路小跑到了村口,上了村口拴着的一匹枣红色的高头骏马,向着清河县的方向去了。
……
且不说别人的戏都是如何的,李花儿这面领着李果儿回家的路上,心情倒是略微好了点儿。
只要离了那位陶大少爷,离了陶家,别看见李家人,李花儿就是个很容易让自己心情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在李花儿看来,陶家李家各家四五。
她扶了一下背上的木头,将心头那点子郁结甩在了脑后。
倒是李果儿见状,默默地退了一步,站在李花儿的身后,帮着李花儿将木头向上抬着。
李花儿回头对着李果儿,笑了笑。
这次的笑意,到了眼底。
李果儿这时候才小声问:“姐姐,为什么帮他?”
因着陶家出了事儿,所以李果儿今日没有出门,而是自己躲在了家里练字。
谁知,突然就听见对面的温寡妇说:“李花儿救了陶大少爷!”
李果儿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出了院门,一路就跑到了陶家,才发现原来真个是姐姐救了陶大少爷。
所以这个问话,一直就压在了李果儿的舌尖底下,直到现在
李花儿微顿,笑道:“因为有些事情,不能只他一人付出代价。”
这个本来就有的念头,在李花儿看见柴氏出现在陶大娘子身边的时候,就更深了。
柴氏待自家的样子,和她今日对陶家的殷勤,对比未免太明显了些。
就算是真个顺溜拍马,怎么就做到了这般不怕人的地步?
那么柴氏那样对待李花儿姐妹,又有多少是陶家的影子?
在李花儿看来,李家最早的不寻常,是自李大这个大房的独丁。被征了劳役起。
李花儿虽然记不住很多事情,但有些事情,却是自她从李花儿体内转醒的时候,就刻在了脑海里。
不足年非丁、残疾非丁;独丁不征、功名不征;非大战之年,三丁以下征其一、四丁以上征其二。
这套征丁入役的法则,是当朝太祖开国之时就定下的。
比如隔壁的孙家,因为老三孙有才天生眇一目,也要算在残疾上,所以孙家是三丁,非大战之年,只征其一。
便是大战之年,独丁也是不征的,所以李大被征了丁役这事儿,本身就透着古怪。
李家到底是乡野人家,哪里左右得了征丁之类的事情?
但是和衙役交情匪浅的陶家,能够。
这些事情,自己定都要查清楚才是。
李果儿年纪小,又没有李花儿这种换了内里的奇遇,所以并不十分理解李花儿的话。
只不过想着之前李花儿醒来之后的种种,李果儿对李花儿的话,可谓深信不疑。
李果儿细想了一会儿,才小声对李花儿道:“姐姐,你说的话我不懂,但是你做的事情,一定有道理的。”
李花儿听说,心底有些感动。
“果儿,以后这些道理,姐姐都会教给你的。”李花儿真心道。
李果儿也抬起头,看着李花儿,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意。
姐妹二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就拐到了自家之前的泥路之上。
刚一拐过去,就遇见了穿红戴绿,打扮地好不新鲜的孟氏,带着蔫头耷脑的孙三贤,往村西边去。
自她丈夫被征了丁役,孟氏就甚少打扮了。
看见李花儿过来,孙三贤的眼神就先亮了,却被孟氏照着胳膊掐了一下。
孙三贤吃痛,叫了一声。。
孟氏带着假笑,开口就问:“花儿,听说你还救了陶家的大公子呀?”
李花儿对着浅笑:“上山时候偶尔遇见,顺手的事情。”
孟氏扑哧一笑:“啧啧,我还以为咱们花儿会顺手,推陶大少爷一把呢。”
这话说得,并不好听。
……
感谢可可薇甜的平安符~感谢春天的雨73的平安符~多谢大家~等下还有一更哟~
第六十六章 每个人都有心事(加更)
一侧的孙三贤,不满地看了自己亲娘一眼,道:“不是要去姨家吗?在这里站着说什么?”
说罢,欲言又止地看了李花儿一眼,迈大步与李花儿擦肩而过。
李花儿能理解孟氏为何自己不满。
之前孟氏待自己,是因为刻薄之下还带着心善;如今对自己如此,却是因为看不得曾经过不好的人,突然又过得不错了。
再加上那莫名的婚约……
只是李花儿今天有些疲累,懒得再和孟氏打机锋了。
是以,李花儿的笑意中带着倦怠,道:“我毕竟不是陶大少爷,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倒是想不到婶子这般的人,却和陶大少爷是一流的。”
说着,她有些疲惫地翻了个白眼,拉着李果儿,绕过孟氏,走回了自家的院子。
孟氏还是呆了片刻,才明白李花儿这话的意思,气得直捏帕子,对着李花儿的背影,大力啐了一口。
“什么东西,呸!”
说着,气冲冲地追着孙三贤去了。
对门的温寡妇趴在自家窗上,乐呵呵地看着李花儿同孟氏的冲突。
直到瞅着门前路上再没有人了,才对斜靠在榻上,正对着自己出神的货郎笑道:“快些走吧,莫撞见人。”
货郎笑着过来,捏了一把温寡妇的脸,笑道:“好。”
温寡妇送走了货郎,觉得心情甚好,忽而看见对面李花儿姐妹二人有说有笑地去了厨房,心情立刻又不好了。
她眼珠子一转,理好了衣服,出门奔着吴家的方向去了。
……
而此时,吴大太太歪在矮塌上,听着家中去看热闹仆人的话,兀自笑得前仰后合。
“好好好!”打发了仆人之后,吴大太太同谈婆子笑道,“这丫头倒是个牙尖嘴利的,哎呀,咱们这样的读书人家是治不了那样子的人的,也就得这样泼皮些的丫头,才能行”
谈婆子忙顺着吴大太太的话道:“老奴听着也觉得有劲儿。太太,这李花儿自醒了之后,本事还真是不小呢。”
谈婆子说起来“李花儿本事不小”的时候,语气带着玩味,似有所指。
果然,吴大太太也敛了笑容,冷哼一笑:“本事也得看长在哪儿,长成了个妖精,就不好了。”
谈婆子忙道:“正是呢……不过好在如今她们姐妹,都不来咱家寻活计了。”
吴大太太翻了个白眼:“不来才好,省得再让她撞见源儿。如今人不在家,都能追到县里,要是在家的时候遇见了,还不得追到屋子里。”
谈婆子听吴大太太不喜的语气,忙笑道:“哎哟,太太怕什么呢?真出了事情,该沉河的也是她,横竖不是咱们少爷吃亏。况且她既然有些本事,那不如……咱家也学那大家公子的派头,把她收在大爷身边,伺候着……”
吴大太太听说,立时对着谈婆子拉下了脸,怒道:“呸,你个老货再说这样的话,我就把你赶出去。你知道我最烦男人那些事儿了,有老婆不守着,讨一堆油头米分面的小//贱//人,也不嫌弃恶心。李花儿那样的牙尖嘴利妖精真到这家里,还有老娘活的地方吗?”
谈婆子见吴大太太真个生了气,话里连“读书人太太的体面”都不顾了,忙打了自己一嘴巴,道:“是是是,还是大太太想得周道。”
吴大太太坐在那儿,掐着手帕,道:“源小子是我的心头肉,什么花儿草儿的,敢来招惹,我必定不让她们好过。最近为了什么京城大官,连学政要来咱们县,可不能让那些事情分了他的心,”说着,吴大太太对谈婆子道,“阿红,你家小子,最近怎么样?”
谈婆子忙笑道:“托太太的福,跟着大老爷去了几次州府,涨了见识,如今在账房学做事,听大老爷的意思,等到明年,还要带他上船呢。”
吴大太太点点头:“既然是明年,也不差这几天。你回去给他说,李家那丫头再去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