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天魔极乐 >

第414章

天魔极乐-第414章

小说: 天魔极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上一口倒是异香扑鼻,那种谷物最自然的清香味极是浓郁,有区别于一般米饭的饭香。这种香的味道怎么说呢,让人感觉吞进肚子里还能闻见自己的呼吸里带着这样的味道,色香而又味浓,确实比一般的香米强上许多。

童怜小抿了一口,顿时是眼前一亮,小水月吃得是火急火燎那吃相更是可爱。

杨存连续的扒了几大口,除了一开始的惊艳外没太多的感触,夹着菜吞着米饭没多一会就把这价值昂贵的胭脂米当成了一般的粗茶淡饭狼吞虎咽起来,猴急的样子颇有点猪八戒嚼人参果的感觉。

或许是生活环境所导致,即使眼下位居高位但杨存骨子里依旧是个不折不扣的平民,所追求的并不是这种穷奢极华的享受。而这种大大咧咧也导致自己根本欣赏不了这种感官上细微的差别,更不会对这种差别有任何追求的热情。

这种感觉就像是品茶一样,十几文钱一斤的茶和价值十两的茶摆在一起,顶多就是比较好喝而已,但好喝在哪这是品味不出来也没那么在意。杨存自认自己没那个档次,也没享受这种情趣的闲心,只要一听到价格上的差异可以说就不感兴趣了。

一顿香喷喷的饭吃完,童怜是品尝了胭脂米的香味,小水月则是因为有好吃的很是高兴,不过对于杨存来说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吃饱了。

西溪的夕阳西下,水雾朦胧中带着碧波金磷之美。杨存满足的打了个饱嗝,笑咪咪的擦了擦嘴说:“大圣女,你这世外桃源还真是不错,我都想忙里偷闲在这住上几日了,想来肯定是清静自在比神仙过的日子还舒服。”

“是么,你想睡院子也可以。”童怜冷笑了一声:“我是怕你死在这给我招麻烦才救你的,那玉床给你躺着不过是因为没别的地方可用,你现在伤好了就赶紧滚,否则的话我把你丢水里喂鱼去。”

“别这么无情嘛。”杨存摆出一副可怜样,想嬉笑几句但还是忍不住认真的问:“你打算在这住多久,难道真要一辈子窝在这么?”

“不关你的事。”童怜说起话来依旧没好气,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这关心的话起了作用,她的声线明显柔和了许多。

“再躲下去也不是办法。”杨存叹息了一声,直直的凝视着她:“薛利确实有才能,魔教在他的手上比之前强了不少,他比你更适合当一个领头人。而你,空有这一身的修为却躲在西溪算怎么回事,难道你忘了魔门存在的意义么?”

“你想说什么?”童怜顿时混身一颤,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杨存,不太敢直视杨存深邃的眼神。

“出来帮我吧,我真的很缺人。”杨存走到了她的面前,看着她俏美无比的容颜,真诚的说:“不管是为我所利,还是当作我在利用你,最少我想做的和你师傅的梦想是一样的。相信我,我现在已经彻底想通了,接下来的日子虽然不会太平,但起码我能让你找到活下去的动力。”

“你,想通了?”童怜有些惊悚,这话从杨存的嘴里出来,似乎已经言明了他去天地之界的目的,还有出来后为何有这么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没错。”杨存斩钉截铁的点了点头,一直来犹豫不决的目光里已经有了空前的坚定,曾经嬉笑怒骂的脸色凝重无比,多了一种陌生又让人惊讶的决然。

“你,你先走,我再想想。”童怜感觉心跳一时快得有些受不了,俏面一阵发热,低下头去不敢直视杨存期待的眼神。

“我等你的消息,不要太久。”杨存知道她此时心乱也不再劝说,叹息一声就驾舟离开。

小扁舟荡漾着细微的浪花慢慢的离去,在水雾的缭绕中慢慢的不见。

岸上,童怜眼含一丝丝的水雾,呆呆的看着杨存的背影远去。一旁的水月意犹未尽的回味着刚才那些食物的味道,这会一看杨存拍拍屁股走人,顿时有些着急的说:“童姐姐,你怎么不留他啊,以后谁给我们做吃的。”

“水月,你觉得这里好么?”童怜突然有些茫然的看了看这四周,这安宁而又祥和的西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此刻看起来不知为何让人很是讨厌。

这里很是宁静,这里几乎不受人声的袭扰。当年魔门覆灭,在杨存的扶持下重建之后大权交由薛利,新的魔教势起后她为了不影响魔教的崛起避到了这西溪里,彻底的隐退将整个魔教全交给薛利去打理。

或许是因为那时的心灰意冷,或许也是因为那时心里受到的打击实在太大,那时确实觉得这里很好,很安静,很适合自己这个似乎已经成无根浮萍一样的人。伤心,或者是惆怅,当时唯有宁静的西溪才让童怜能压抑住那种几乎要疯掉的自惭。而现在心里开始有些蠢蠢欲动,童怜再抬头一看,这西溪太过清静了,清静得让人心烦意乱,一刻也不愿在这里多呆。“水月,明天我带你去这个世界上看一看。”童怜发了半天的呆,脸上的彷徨惆怅突然变成了甜美的笑意。

第521章新皇登基(上)

入春微凉,虽是萧瑟但也比难熬的寒冬好过多了,慌黄迎春,大地百废待新正在准备迎接生命的萌芽。

旧帝西去,新皇登基,盛大的祭天后王朝正式的换代,新的帝王君临天下。

京城遍地可见的白幡逐渐的撤去,官员们行走时也不再穿孝服麻装,或许是因为烽烟四起的关系新皇的登基比正常的时候快了许多,也删减了一些不必要的繁文俗礼。

中午时分,异常的忙碌过后文武百官聚集金殿之外,按照各自的官品罗序而站。在新君还没宣旨之前谁都不敢乱动,金殿内还在进行着承前启后的仪式,在祭拜过皇家的列祖列宗之后新皇才能正式的位列九五。

文官武将都是面色肃然,黑压压的一片但却鸦雀无声。文在右,武在左,文官的最前列除了几位国师太傅外,真正站在最前面的实权派就是温迟良了,即使六部尚书名义上是平起平坐,但事实上眼下他权倾朝野根本没人敢和他比肩。

温迟良尽管刻意的压抑自己激动的情绪,但谁看不出他满面涨红心里兴奋得快晕过去,一但新皇登基完成他的权利就更加的巩固。女儿成了太后,而他又有太国丈之尊,温家飞黄腾达可以说绝对是位极人臣百年罕见。

文官们已经以他马首是瞻,陈敏阳告老还乡后一帮有傲骨的文人也是愤而辞官,礼部上下立刻被温家的门生迅速的渗透,眼下可以说连礼部都成了他温迟良的掌中之物,这个收获倒是早得让他有些意外。

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毕竟现在社稷不太安稳,温迟良倒不敢肆意的排除异己。虽然开朝的时候就选了些不为自己所用的目标要动手,但这份名单里绝对没有陈敏阳,因为陈敏阳德高望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温迟良都不敢动他。

眼下陈敏阳告老还乡,温迟良回过神来只能暗叹祖坟上冒青烟了,没想到自己最无计可施的老家伙最先走,连他都摆出一副怯退的样子,朝堂上再有人敢和自己做对那势必得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武将为左,比起文官的整齐有序武将这边的序列空荡荡的让人感觉极是寒酸。长长的队伍却是稀稀拉拉的没多少人,京城里的武将倒是都到齐了,不过外官和封疆答理却没几人,有来的也不是那种真正大权在握的武将。

放眼一看,西南和西北两地的总兵是一个都没来,这俩地方一个暴乱一个正被契丹攻打着。这时候他们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别说是来京城朝拜了,就是能送份礼来都算不错。

两广总兵也没来,据说是前段日子家里出了什么变故,这会气得卧床不起已经向朝廷告病,估摸着差不多也得告老还乡了。

津门直吏一带师家的人是真倒给面子,各地的将军总兵全部来齐,身为第二武家的他们在师俊这个兵部尚书的带领下神清气爽的往那一站派头也是不错,师家的人马最近扩充着,这些将军个个手握大权看起来都春风得意得紧。

师家为第二武家有两位国公在位,不过眼下身为家主的师俊却没有这个殊荣加身,那两位国公也是有名无实之辈。与杨家的国公不同的是他们受朝廷的供养但却没有自己的封地,这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

百官的眼前再往前头一扫,小心翼翼间也不得不感慨真是物是人非了。

武将之上还有大华传统上一直存在的武王爷们,眼下站在最前面的武王竟然只有镇王一人,他不怒自威面无表情的闭着眼睛。一身狮相蟒袍看起来多少有些刺眼,因为这位唯一号称武王的王爷是异姓王,不是皇家的血脉。

放眼整个杨家就镇王一人站着,这场景看起来多少有些萧瑟。以往但凡朝廷有何盛事哪次不是一王三公往这一站极具威慑力,前头一个手握雄兵的王爷,后头三个圈地为王的国公,第一武家的威风百年来无人敢于挑衅。

而眼下,成国公身陷西南是生是死还没消息,啸国公忙碌于两广大灾无暇分身,据说这次啸国公一脉伤筋动骨,可以说濒临覆灭的边缘。

而唯一活蹦乱跳的敬国公嘛,就有点引人深思了,敬国公眼下是浙江一境之地。身为国公但几乎尽掌了巡抚的权利,他又控制省内所有的兵马还有杭州卫在手,眼下的浙江如铁桶一样可以说是针插不进水沁不穿。

不过嘛,同时他逾越得很不像话,真要治罪的话十个脑袋也不够砍。这位爷以身体欠安的理由没来朝拜,众人也就纳闷了,这是新皇登基的时候就算你来了也暂时不会砍你,稍微有点眼力劲的都知道眼下老温很是谨慎,绝不会找你杨家的麻烦。

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眼下需要稳定是一回事,好歹镇王还在京城里,这当口温迟良就是看在镇王的面子上也不敢动你,这敬国公是谨慎过头还是又在折腾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起王没了兵权,没有西北大营在手自然称不得武王,眼下他和容王一样以皇叔之尊站在了皇亲的最前列。也不知道他们看了会有什么感想,武王的序列里只有一个外人孤零零的站着,这对枭雄世出的皇家来说也是一个讽刺。

朝廷眼下倒是有一位武王,不过他敢来京城的话,估计来的时候应该是带着他的十万大军。他真敢来温迟良还不敢让他进城,毕竟定王之心谁不清楚,他要真来京城的话那肯定是做好了大打出手的准备。

百官一时是唏嘘不已,世子跑了以后定王那头一直没动静,这种安静反而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不少人一开始都猜测定王势必拔营南下,不会给皇太孙正式登基的机会,但没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太平。

而另一头嘛,明显同穿一条裤子和容王和起王都是一脸的淡漠,似乎不关心新皇的登基一样。百官不由得纳闷了,要说定王远在东北是鞭长莫及,那这容王身在京城怎么就老实下来,居然眼睁睁的看着皇太孙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皇帝。

顺天府受了重创损伤过半,但容王在京城的人脉也不容小觑,起王没了之前凶悍的西北大营,但他的余部尚在,只要振臂一呼势必有响应者誓死追随。

这二位没有闹腾倒是耐人寻味,莫非是容王改变了念头,决定做一个忠臣了?

扯蛋啊,谁信,哪怕他容王回心转意但温家也容不下他。这几天皇宫内外可不是一副太平样,到处都有重兵把守,九门几乎都戒了严,这明显就是一副防止京城乱内的架势,说到头温家也是在时刻的堤防着容王造反。

有心人将文武百官的序列和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