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天魔极乐 >

第134章

天魔极乐-第134章

小说: 天魔极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服加身,白永望显得更是憔悴不堪!敬国公府开邸之日,皇上派来祝贺的老太监在城内失踪了,一行人仿佛人间蒸发一样找不到踪影。直到出了容王世子一事以后,人们才在城西的破庙里找到了他们已经发臭的尸体,每个都是割喉而死,死像极是骸人。

出了这事那更是雪上加霜。皇帝派来贺喜的人竟然就这样横死在杭州。一时间是四下躁然,龙颜大怒是肯定的,这简直是在侮辱皇家的威严。而怒的不只是老皇,连带着在朝堂上一向沉稳有度的镇王都是暴跳如雷,贺喜杨门国公开邸的使臣被刺杀,这更是在侮辱他杨家的脸面。

皇太孙一派,容王,定王,一时都是默不做声,身后的口舌都在高喊着要抓出凶手的口号,那一个个讲义气的愤慨模样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不是全反了水了。

毕竟杨术的雷霆大怒也极骸人,原本沉稳的镇王恼起的时候他们也是不愿招惹的,这时候谁都不想成了杨家的发泄桶,个个都退壁三舍省得惹火烧身。

朝堂上原本处处被排挤着处于弱势的杨家,一时是人声鼎沸,个个都气冲冲的仿佛逮谁就要咬谁一样,俨然成了一群横行的疯狗。在这样敏感的时候其他三派都默契的闭口不言,也不敢再去排挤杨家的人,在这个关口上谁要惹得镇王一恼,没准就在这平衡中树起了大敌,混官场的谁都不是傻子,没人愿意在这时候当这个被人看热闹的出头鸟。

老皇帝生完气了,反过头来还得安慰杨术,下旨劝慰杨存。说到底这事情的表象实在太明显了,这么大喜的日子,敢杀了老皇帝的人这明显就是在挑衅杨家,胆识确实够惊人的。这时候朝堂上可是人人自危,谁都深怕成了杨术怀疑的对象,就连一向淡定的定王都不敢在这关口上再打压杨家的人。

而江南这边也不平静,此事一出,据说当时敬国公都怒发冲冠了!圣上贺喜之人来了杭州就被害,这样晦气的事发多大的火都是合理的。一时敬国公府是爪牙四出,张明远,周默台,陈家,各族的弟子一时的鱼惯于市,吓得所有人都躲得远远的。

闹吧,使劲闹吧,闹得越凶越好。白永望自嘲的笑着!

江南,已经够乱了,不过也差不多要平静了。

远远的,衣着光鲜的一众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衙门前。为首的是一个有些微胖的老太监,下马以后看着面色麻木的白永望鄙夷的皱了皱眉,用那阴阳怪气的嗓音说:“你就是白永望?”

“正是下官!”尚有六品在身,仍是杭州的知府!不过对于老太监的无礼轻蔑,白永望只是默然的点了点头,似乎也是不愿去争辩什么。

“林安国林大人呢?!”老太监又左右的看了一圈。

“哈哈,公公,不好意思,林某来迟了!”这时,林安国的人才慢悠悠的赶来,一边抱着拳一边不好意思的说:“公公派人来通知的时候,林某可是受宠若惊了。这不,要接圣旨得先梳洗沐浴,耽误了一阵还请公公海涵。”

“林大人哪的话!”老太监换了个脸,献媚的笑着:“林大人这是尊重圣上,咱家哪敢怪罪啊!”

前后二人,一样的六品,态度差别之大,叫人不由的感叹什么是人情冷暖!老太监一行到了杭州衙门,在门外晒着太阳咽着口水老实的等着!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接了通知的杨存才身着睚眦袍迟迟而来,跟随在身后的是萧山卫千户,最近在杭州人气正盛的安伯烈。

“公公好,杨存怠慢了,望公公海涵啊!”杨存说着这话的时候还打着哈欠,最近的失眠是越来越厉害了,被人从被窝里拉起来,眼下的心情还真不太爽。

“哪呀,倒是咱家叨扰公爷了!”老太监一副惶恐的模样,小心翼翼的说:“若不是圣旨述于多人,咱家哪敢打扰公爷休息。”

“恩,公公请念吧!”杨存晃了晃发硬的脖子,无精打彩的哼了一下。

“臣等接旨!”众人一听,顿时默契的跪倒在一片。当然最前面的是杨存,这时候杨存已经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了!开邸时那一时的疏忽,竟然可能是大不敬的杀头之罪,让杨存脑子一个清灵,开始注意起了这个尊卑严别的年代自己不能去触碰的雷池。

“白永望接旨!”老太监清了清喉咙,拿来第一份圣旨肃色的念道:“杭州知府白永望,为官昏庸无能!上任后治理无方,致杭州府内是贼人横行,民不聊生。着摘去六品顶戴,贬为庶民发回原籍,禁足三年,永世不得录用。”

“罪臣,谢皇上宽恕之恩!”出乎意料,听完了圣旨白永望仿佛是松了口大气一样,恭敬而又欣喜的接过了圣旨。

罢免一个六品的小官而已,有吏部的文书就足够了。不过眼下白永望接的却是圣旨,讽刺的是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恐怕此次是最风光的一回,也是这辈子第一次接到圣旨。只是稍有心思的人也不难看出,浙江近来闹得太凶了,已经开始引起了朝堂上各路人马的注意,甚至连老皇帝都惊动了。

“林安国接旨!”老太监又扯开了嗓门:“林安国原地接任,任原职杭州知府!”

“林安国谢恩。”林安国双手接过圣旨,心里一时也是感慨万千。投诚了定王,杭州知府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白永望自己却落个有品无官的尴尬境地,眼下绕了一大圈又当回了这个杭州知府,不同的是,自己身后的人已经成了名正言顺的杨家,而不是再须去献媚的定王。

“萧山卫,剿灭贼逆,稳护一方有功。”老太监看了看一边嬉皮笑脸如市惊泼皮般的安伯烈,似乎有些别扭的念道:“千户安伯烈,为人刚正不阿,兵者,护国安民为责。着萧山卫调驻杭州府,升万户卫,萧山千户安伯烈升万户候。”

“老安谢恩了!”安伯烈哈哈的大乐着,接过圣旨后难掩欣喜的说:“公公啊,这可是老安十多年来第一次升官,一会我请你们喝酒去。”

“恭喜安候爷了!”老太监依旧感觉很别扭,因为眼前的安伯烈看起来和个市井流氓真的没区别。

说起来在这沸沸扬扬的风波里边,安伯烈还真是好处捞的最多,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说白了是被杨存当枪使,到处的咬人,到处的查抄私矿。这些私矿上报以后大多进了户部的腰包里,那功劳自然是一记一大笔,有了这些管钱的老爷在朝堂上帮着吹风,杨术再暗地里一使劲,这万户候的帽子扣下来也是顺理成章了。

比之,折腾了一圈的林安国也不知道自己是福是祸了!是福起码没调到别的乱七八糟的地方,他自然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杨术的功劳。是祸的话,觊觎的浙江巡抚的位子没了着落,心里隐隐的也有点失落。

“敬国公杨存,接旨!”老太监又继续念道:“江南一事,文敬处事沉着老练,维稳一方有乃父之风。眼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着令敬国公暂领浙江总兵一衔,节制浙江省的卫所兵马。”

顿了顿,老太监面色一时迟疑,但还是朗声的念道:“文敬受衔后,立马彻查浙江各卫所的兵情,酌情处理。废除一些不足千户之兵所,严查各卫吃空饷之事。”

“臣接旨!”杨存微微的一楞,还是赶忙的接旨谢恩。

浙江总兵,暂领?杨存拿着圣旨还在纳闷的时候,老太监已经凑了过来,笑眯眯的说:“恭喜公爷了,杨家一门都是军马世家。公爷少年英雄领一省之兵,实在是实至名归啊。”

“谢公公了!”杨存本来这段时间心里杂事就多了,猛的一接这道圣旨一时更是心乱如麻。说着客套话,林安国一一的发了赏银时这些太监笑着更是开心了,对于白永望来说,只是罢官不问罪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所以即使他有所落寞但也没任何的不悦,告辞一声后带着家眷就匆匆上路了,似乎是在害怕走得晚了会有变故一样。“麻烦事,真不少!”拿着手里的圣旨,杨存只感觉脑子嗡嗡做响,顿时是无奈的苦笑

第165章朝堂新变!

沸沸扬扬数日,江南可算是有一刻的安静了。

不过此时,遥远的京城却依旧每日都在新的烦乱之中度过。

九门之内,静得可以说是鸦雀无声!金殿之上沉默的一片,唯有老皇帝那愤怒咆哮的嘶哑之声:“可恶啊,这契丹真当我大华无人么?区区数百人的部族也敢越过边境洗劫,这简直是在辱我大华啊!”

地上,几份百里加急的军报被丢到了一边!闻听老皇帝之怒,兵部的官员顿时感觉面上无光,一个个都自觉的低下了头。

百官之前,三位王爷依旧气定神闲的闭目养神,似乎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而皇太孙赵沁礼,这段时日面色可算是红润了不少,看起来身子养得不错。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学着三王的这副气派,也闭起了眼睛装深沉。只不过这时看起来略显滑稽,更似是个昏昏欲睡的游戏少年。

近日来,朝廷上可真是一点都不太平啊!皇太孙一脉开始培植势力排挤他人,和平了许久的三王之间摩擦隐隐是越来越大,身处这暗流涌动中的百官可谓是人人自危,每天醒来都得忐忑的猜想今日朝堂上会吹什么样的风。

自从敬国公回归江南以后,似乎就是一切摩擦的开始。先是定王世子赵沁云败走江南,后是白永望被圣上罢官免责,江南一地定王可以说是输得惨不忍睹。而坊间暗传,此次浙江境内查抄出的私矿,私盐等买卖,定王府似乎也是干系颇深,这下可真的是被人抄了个底朝天。

而一品楼那些买卖被贱买之事,虽然很是隐秘,但不少人也是听到了风声!不由的唏嘘定王这次在江南载得可够惨的,也惊讶于那年纪轻轻的敬国公竟然有此雷霆手段。

世子回京后面壁思过,一向爽朗的定王这阵可是消瘦了不少!也不知道那些传闻到底是真是假,但起码定王爷一天到晚都难得一笑,让人感觉很是压抑。

而容王这边也不轻松,天牢被劫,世子被绑!缉拿天下的顺天府派了各路高手前往江南,虽说那次子带人血战一夜查抄了魔门的老窝!不过世子赵沁华却是遭了毒手,这几日容王的面色可一直阴沉着,谁都不太敢去惹他。

而镇王这边更不用说了,杨家的势力受到了空前的排挤!敬国公府那边门楣重开,圣上派去贺喜的使臣又被人暗杀,这谁看不出来是在针对他杨家啊。所以眼下的镇王貌似心情一直不爽,也是个惹不起的火药桶。

三位王爷都是闭目不语,面色肃然,上朝之后已经少了很多往日的客套话了。顶多是互相之间皮笑脸不笑的打一声招呼,也不知道那些摩擦到底是不是真的,但起码现在看来,眼下这三位可没一个心情好的。

朝堂上的小官知道的八卦消息不少,身处派系之中的实权派那更是战战兢兢,这时开口说一个字都感觉如履薄冰,谁都怕在这时候成了替罪的羔羊或是发泄怒火的倒霉蛋。因为此时举国上下,什么清吏治,明正风的风气下,私矿,私盐,贪污,各类的奏折是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的送往京城。

这要是在平常人的眼里,那就是朝廷加大了整治的力度,地方上的官员对朝廷的国策不敢怠慢的执行着。可一些明眼人一看那奏折上的名字,还有矿产的所在,不由的都捏了一把冷汗,头晕眼花的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因为举国上下,闹得最是凶猛的是浙江和西南!浙江自敬国公回去以后,似乎没一刻的安宁,眼下又暂领总兵一职更是如虎添翼,在那是兴风做浪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