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第24章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24章

小说: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佛学作为内教,儒学作为外教,本来同为一体。两者教义有别,深浅程
度不同。佛教经典的初阶段,设有五种禁戒,而儒家经典所讲的仁、义,札、
智、信,都与它们相合。仁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
是不淫乱的禁戒,智就是不酗酒的禁戒,信就是不虚妄的禁戒。至于像狩猎、
征战、饮宴、刑罚等行为,根据老百姓的天性,不能一下子都根除掉,只能
让它们存在而有所节制,不致于过分发展。归依周公、孔子却违背放弃佛教,
是多么糊涂啊!

【注释】

①归心:从心里归附。这里是归心佛教之意。
②三世:佛教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
③就论:佛教以就、律、论为三藏,经为佛教所自说,论是经义的解释,
律记戒规。
④四尘:佛教称色、香、味、触为四尘。五荫:即“五阴”,佛教“五
蕴”的旧译,指色(形相)、受(情欲)、想(意念)、行(行为)、识(心
灵)。识为认识的主观要素,色、受、想,行为认识的客观要素。
⑤六舟:即六度。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
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禅定)、智慧(般若)。三驾:即三
乘,见《法华经》。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
⑥千门:佛教语。谓种种修行的法门。
⑦惠:同慧。
⑧七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及

《论语》。

⑨内教指佛教,外教指儒学。下文所说内典指佛书,外典指儒书。
⑩渐:转佛理:极,指儒学。渐极为异,是说中土之民与天竺之民因所
处地域不同,其悟道的过程、方式也有所不同。
(11)五禁:即五戒。《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
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12)释宗:佛教,因佛教创始者汉译为释迦牟尼,故以“释”转佛教。
【评语】

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哲学,其在于使人抛弃一切欲望,从而消除人间痛苦,
儒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通过限制人的欲望,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维护现存社
会秩序的目的,教义虽然有所区别,仍有其共通之处。少一些欲望,多一些
理性对我们来说,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一二七、遥大之物不可度量

释一日: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
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坠落,乃
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得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经,大者百里,
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又星与
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

①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
往来环转,不得错违,其间迟疾,理宜一等;何故日月五星②二十八宿,各
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坠,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
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
溢?归塘③尾闾,何所到?沃焦④之石,何气所然⑤?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天汉⑥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
⑦未划,列国未分,翦疆区野,若为躔次⑧?封建已来,谁所制割?国有增
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乾象⑨之大,列星之伙,何为分野,
止系中国?昴⑩为旄头,匈奴之次;西胡、东越,雕题、交阯(11),独弃之
乎?以此而求,迄无了者,岂得以人世寻常,抑必宇宙外也?
【译文】

第一:极远极大的东西,难道可以测量吗?今人所熟知的,没有超过天
地。天是云气堆积而成,地是土块堆积而成,太阳是阳刚之气的精华,月亮
是阴柔之气的精华,星星是宇宙万物的精华,这是儒家所喜欢的说法。星星
有时会坠落下来,就成了石头。但是,这万物的精华如果是石头,就不应该
有光亮,而且石头的特性又很沉重,靠什么把它们系挂在天上呢?一颗星星
的直径,大的有一百里,一个星座从头到尾,相隔数万里,直径一百里的物
体,在天空数万里相连,它们形状的宽窄、排列的纵横,竟然都保持一定而
没有盈缩的变化。再说,星星与太阳;月亮相比,它们的形状、色泽都相同,
只是大小有差别,既然如此,那么太阳、月亮也应当是石头吗?石头的特性
既然是那样坚固,那三足乌和蟾蜍、玉兔,又如何在石头中间存身呢?而且,
石头在大气中,难道能够自行运转吗?如果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气体,那
么气体很轻浮,它们就应当与天空合而为一,它们围绕大地来回环绕转动,
就不应该相互错位,这运行中间速度的快慢,按理应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


太阳、月亮、五星、二十八宿,它们运行时各有各的度数,速度并不一致?
难道它们作为气体。坠落的时候,就突然变成石头了吗?大地既然是浊气下
降凝集成的物质,按理应该是沉重而厚实的了,但如果往地下挖土,却能够
挖出泉水来,说明大地是浮在水上的;那么,积水之下,又有些什么东西呢?
长江、大河及众多的山泉,它们都是从哪里发源的?它们向东流入大海,那
海为水什么不见满出来?据说海水是通过归塘、尾闾排泄出去的,那它们最
终又到何处去了呢?如果说海水是被东海沃焦山的石头烧掉的,那沃焦山的
石头又是由什么点燃的呢?那潮夕的涨落,是靠谁来节制调度?那银河悬挂
在天空,为什么不会散落下来?水的特性是往低处流的,为什么又会上升到
天空中去?天地初开的时候,就有星宿了,那时九州尚未划分,各国尚未分
封,开始区别疆域划分原野时以什么作为轨迹呢?封邦建国以来,又是谁在
进行分割呢?地上的国家有增有减,天上的星宿却没见什么改变,这中间人
世的吉凶祸福,照样不断发生。天空如此之大,星宿如此之多,为什么以天
上星宿的位置,来划分地上州郡的区域只限于中国一地呢?被称作旄头的昴
星是代表胡人的,其位置对应着胸奴的疆域,那么,像西湖、东越、雕题、
交止这些地区,就唯独被天上所抛弃了吗?对上述种种问题进行探求,至今
无人能弄明白,岂能要求人间的寻常事情,一定要合乎宇宙之外的事理?

【注释】

①乌兔:古代神话传说日中有乌,月中有兔。
②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宿:我国古代天文学
家为了观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运行,在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
天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察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③归塘:即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
④沃焦:古代传说中东海南部的大石山。
⑤然:“燃”的本字。
⑥天汉:即银河。
⑦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按《尚书·禹贡》,为冀、
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⑧次: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古代认为地上各州郡邦国天与天上一定的
区域相对应,谓之分野,故作者有此问。
⑨乾象:天象。
⑩昴,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1)《后汉书·南蛮传》:“《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止,其俗
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止。”
【评语】

为什么?为什么?作者画出了一连串问号,在人面前,宇宙永远是团迷
雾,总是存在不尽的迷惘,也许这才是众神生存的土壤。世上本不存在神,
人们创造出一个个神来,顶礼膜拜,以使思想有所寄托,精神有所皈依。

一二八、凡人之信唯耳与目

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
浑或盖①,乍宣乍安。斗极②所周,管维③所属,若所亲见,不容不同;若
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⑤沙


世界、微尘数劫也⑥?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
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
树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
实验也。

【译文】

一般人只相信自己耳闻目堵的事物,除此这外的一概加以怀疑。儒家对
天的看法就有好几种:有的认为天包着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有的认
为天盖着地,就像斗笠盖着盘子;有的认为日月众星自然飘浮于虚空之中,
有的认为天际与海水相接,地就在海水之中;此外,认为北斗七星绕着北极
星转动,是靠那斗枢作为转动轴。以上种种说法,如果是人们亲眼所见,就
不应该如此不同;如果是凭推测度量,那怎么能以此为据呢?我们为什么偏
偏相信这凡人的臆测之说,而怀疑佛门学说的精深今义呢?为什么就认定世
上绝不可能有佛经中所说的像恒河中的沙粒那么众多的世界,就怀疑世间一
粒微小的尘埃也要经历好几个劫的说法呢?驺衍也认为除了作为赤县神州的
中国之外,世上还有其它九州哩。山里的人是不相信世上有像树木那般大的
鱼,海上的人也不相信世上有像鱼那般大的树木;汉武帝不相信世上有一种
叫续弦胶的,可以粘合断了的弓弦和刀剑;魏文帝不相信世上有一种火烷布,
可以放在火上烧以此去掉污垢。胡人看见锦缎,不相信这是一种叫蚕的小虫
吃了桑叶后所吐的丝造成的。从前我在江南的时候,不相信世上有能够容纳
一千人的毡帐,等到了河北,才发现这里有人不相信世上有能装载万斛货物
的大船:这两件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啊。

【注释】

①浑,浑天。盖:盖天。宣:宣夜。以上为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三种学
说。安:转《安天论》,为汉代虞喜根据宣夜说写成。
②斗:转北斗七星。极:转北极星。
③管维,又作斡维。转运的枢纽,指斗枢。
④大圣:佛家称佛或菩萨为大对。
⑤恒沙:“恒河少数”的省称。此言其多至不可胜数。
⑥微尘:佛教语。转极细小的物质。劫佛教以天地的形成到毁灭为一劫。
【评语】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既不可轻信,也不可不信。轻信他人所言,失之
严肃,容易以讹传讹;一概不信,则会闭目塞听,孤陋寡闻。对一个人来兑,
对未知的事物,既要持慎重的态度,又要有开放的心态。

一二九、人力神奇神力通天

世有祝①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时宝幢②,百由旬③座,
化成净土④,踊出妙塔乎?

【译文】

世间有巫师及懂得各种法术的人,他们能够穿行火焰,脚踩刀刃,种下
一粒瓜籽可立马采摘果实,连水井也可随意移动,眨眼间的功夫,生出各种
变化。人的力量,尚能达到如此地步,何况神佛施展他们的本领,其神奇变
幻真是不可思议:那高达千里的幢旗,广达数千里的莲座,变化出极乐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