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十岁上冬学,【注1 冬学是一些进步人士利用冬季农闲举办的平民学校。】后入龙镇小学读书。1922年,17岁的高岗考进横山县第一高小,这期间,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风暴,把民主革命的种子播撒到这里。高岗在进步师生的影响和带动下,经常参加各种宣传活动。1925年春节过后,因闹学潮遭到校方和县府的严厉镇压,同学们拉着队伍到榆林去告状,得到榆林各个校的支援,全胜而归。这件事不仅给高岗极大的鼓舞,并且在斗争中结识了刘志丹,并成为挚友。1925年秋天,他考入榆林中学,1926年加入共产党。
1926年秋,高岗接受党的指示,只身去蒙古地(内蒙)撒播革命火种,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是年冬,又被派到西安中山军校受训,既是学员,有兼农运课的教官。这是他第一次接受正规的共产主义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对他后来的革命道路有着重大影响。
30多年后,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在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村里的大财主武世晨,仗着儿子在外当军官,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一次,武世晨的儿子回乡省亲,头戴金边帽,腰挎东洋刀,骑着高头大马,护兵前呼后拥,好不威风!高岗的心里真是又恨又羡慕,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带兵打仗,杀富济贫,为穷人报仇!也要做这样威风凛凛,出人头地的人!他承认,在他入党的动机里面,就参杂着这些很原始的复仇念头。
他的老家武家坡高家村离闯王李自成的老家李继迁寨 1 只有20多华里,无数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李闯王的故事哺育他成长;艰难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刚毅的性格,也练就他强健的体魄;军校的生活为他实现童年的梦想创造了条件。在他的一生中,虽然离不开民主革命大背景的影响,但闯王精神始终伴随着他,给他力量、智慧和勇气,也给他辉煌。他后来虽然成为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但却更像个草莽英雄,江湖好汉。
二、艰难创业
继续翻阅记录草稿,提纲中简单写着:
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大批清党叛党。
1930年开始搞、刘高张、1932年赶走。
1933年1、2间领导兵变;6月、红二十六军全军覆没;西北抗日义勇军失败;省委大破坏、中心转到桥山根据地(照金)。【注2 照金属陕西省耀县,位于陕甘交界的桥山山脉南端,地势险要,梢林密布。历史上曾是黄巢起义的根据地之一。陕甘游击队曾在这里活动过。(高岗反省的原始记录稿中写为“兆金”)】
我说过南有瑞金,北有照金、南有井冈山北有桥山。那时觉得恢复党和军队、根据地、自己有功劳。
再往后,便是他详细的叙述。
(一)“借水养鱼”计划失败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西安的形势骤变,中共陕西省的党组织陷入混乱的状态。军校负责人史可轩(中共党员)得知敌人的抓捕名单(其中有高岗)后,立即设法通知他们转移。高岗在敌人搜捕前仓忙逃离军校,在一个朋友家里躲藏了几天,然后乘夜翻过城墙,趟过护城河,回到横山参加当地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1928年春,高岗得知刘志丹等在渭南、华县一带举行武装暴动【注3 即渭华暴动。1928年,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西渭南,华县一带,率领国民党西安驻军政治保卫队和中山军校的学员千余人,配合当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和工农民主政府,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的消息,急忙赶去参加。途中听说暴动失败,只好返回横山。
1928年,陕北大旱,灾荒一直延续到1929年春天,草根树皮全被吃光,赤地千里。饥民们卖儿卖女,四处逃荒;贪官污吏和富商大户相互勾结,乘机巧取豪夺;反抗官府和杀富枪粮事件时有发生。高岗和横山的同志们一道,领导农民抗粮抗捐,救济灾民。他因此被捕,幸被友人营救,才免遭杀害。
1928年冬,高岗调任中共延安区委委员,从此改名为高岗;后来去陇东搞兵运时,化名高硕卿。
1929年春,根据党的“六大”精神,陕北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决议:派大批党团员到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借水养鱼”,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会后,刘志丹来延安传达党中央“六大”精神和特委决议,区委进行了分工,高岗负责区委军事组。从此,延安区委加强了对各地饥民斗争的领导,建立农民武装,继续开展打土豪,分粮度灾斗争;同时,高岗利用国民党员的合法身份,在当地驻军高双成部的官兵中广交朋友,进行秘密串联,为发动兵变做准备。
然而,在即将举行兵变的关键时刻,因叛徒告密,兵变计划失败,中共延安区委遭破坏,各县的党支部也都瘫痪。一时间,延安城里风声鹤唳,戒备森严,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万分危急之时,高双成部队的一个炊事员帮助高岗乘深夜从城墙底下的排水洞爬出城去,一路北行,并把安塞的秘密游击队带往保安(今志丹县)一带寻找刘志丹的队伍。
1930年春,蒋阎冯中原大战前夕,【注4 1930年4~9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在河南发生的战争,亦称中原大战,以阎、冯失败告终。】陕北特委乘宁乡苏雨生部扩军之机,先派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张秀山等4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该师八旅十五团(副团长张东皎是中共党员),成立学兵队,建立了中共党支部,高岗任副大队长兼分队长,张秀山任支部书记。
是年夏秋,八旅脱离苏部,学兵队乘机夺了一批武器,到靖远、定西一带,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1年2月,学兵队的学员毕业,大部分分配在九旅和八旅十五团去当连、排长、司务长或文书。但我党并没有掌握这支队伍,“借水养鱼”的计划未能实现。
1931年4月,高岗和张秀山离队到平凉与刘志丹会合后,来到陈国璋新编十三师。陈任命刘志丹为旅长,张秀山任十一旅手枪队队长,旅部驻宁县一带。刘志丹借十一旅之名着手建立革命队伍。高岗发展十一旅与省委的联系。7月,刘志丹收编土匪武装时,遭遇叛徒,被迫离开部队去了南梁,虽然张秀山等18名共产党员继续留在十一旅,但建立革命军队的计划再次失败。
“借水养鱼”计划屡遭失败,使他们从中得到教训:虽然兵运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没有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时,要同敌人讲联合,实乃一厢情愿。建立革命武装,还得靠自己。
后来在延安整风时,高岗总结这段历史教训说:“党时对武装斗争的认识还很肤浅,并有盲动倾向。多次兵变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搞单纯军事行动,没有把枪杆子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依靠农村大游击战,建立根据地,而是企图进行阵地战攻占城市。总之,没有当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作指导,就必然失败。”
(二)建立革命武装和根据地
在保安县西南,有一片地跨陕甘两省、方圆数百里的南梁山,又称南梁堡,分属保安、甘泉、庆阳、合水四县管辖,但实际是“三不管”,而由当地民团或哥老会管理。这里遍地梢林,交通不便,常有土匪出没。这些土匪和哥老会成员,多为从横山。三边和米脂等地逃荒而来的破产农民。他们苦难深重,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早在1929年,刘志丹就在这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1、建立陕甘游击队
1931年7月,刘志丹从平凉来到南梁地区。10月,建立四百多人的陕甘游击队。不久,白锡林率领的晋西游击队(阎红彦也在其中)西渡黄河,会同陕北商队的“保运武装”约二百余人,经安定到合水与刘志丹会合。11月,谢子长叶来到这里。
1932年1月,省委决定合并这三不分武装,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长,高岗任二支队二大队指导员。不久,就发生了“三甲原事件”。 2 2月,省委决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刘志丹先后任总指挥,高岗任队委会(即党委)委员兼二大队政委。这是第一次在陕甘边区树起工农红军的旗帜。
游击队初建,成分相当复杂,思想觉悟和纪律也较差。部队党委利用在照金休整之机进行整军,纯洁了队伍,加强了纪律,部队的素质明显提高。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得到较大发展,建立了包括旬邑县城在内,以寺村原为中心的72村根据地。然而,由于陕西省委的错误领导,当年4月,这块根据地就丢失了。
2、“临镇脱逃”与西华池起义
1932年6月初,部队攻打宜川县的临镇,阎红彦指挥五支队担任主攻,高岗率二大队在东山寨侧面掩护。战斗失利,五支队被冲散;敌人集中火力攻击东山寨,阵地被夺。部队撤到集义镇休整时不见高岗。以为他擅自离队,决定开除其党籍。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高岗“临镇脱逃”事件。
然而,高岗并未“脱逃”。部队被冲散后,他正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却被中队长党宜山强行缴了枪,拉出20来人,胁迫他一起脱离主力部队,向西转移。走到麻同川东面,天已黑,见有十几个人迎面而来。经询问,是高朗亭率领的延川游击队。于是合编一起,取名“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有高岗和高朗亭带领,进行向西寻找主力部队。
转战中,在安条岭突遭民团伏击,高岗腿受重伤,跌入深沟树丛中,昏迷过去。醒来时,部队已不知去向,敌人也了无踪影。他艰难地爬到一农民家养了几天,稍恢复体力,即转移到化池地区一朋友家继续疗伤。其间,得知1930年他所在的新编第八旅就在西华池一带驻防,共产党员高鹏飞、李树林等额仍在该部担任军官。他非常兴奋,伤未愈即来到西华池,一边养伤,一边策划起义。此时,他又获悉刘志丹的队伍就在宁县盘克原一带活动,遂派人去联系。
经过周密策划,1932年7月19日,高岗和高鹏飞利用部队操练之机,拉出两个连近二百人、枪,带到盘克原,与刘志丹会合。
这是几十次兵变中最成功的一次,全军欢庆。这次起义壮大了革命武装,对后来建立红二十六军起了重大作用。高岗向部队党委汇报了他离队的经过和受伤养伤、策动起义的情况,所谓“临镇脱逃”的真相大白,部队党委决定撤销对他的处分,恢复其职务。
“临镇脱逃”和西华池起义,是高岗政治生涯中的两个重大事件。20多年后,在揭批高岗的座谈会上,又有人提出“临镇脱逃”问题,高岗专门写了书面说明。【注5 关于高岗“临镇脱逃”的问题,直到全国解放后,阎红彦多次揭发,近年还有报刊登载阎的揭发材料,可见影响之大。】
3、红二十六军建立与南下失败
1932年12月,根据中央《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建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陕西省委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并派省委书记杜衡到部队进行改编。他先后在宜君县杨家店子和转角镇召开游击队党员大会,指责刘志丹等在山区打游击是“梢山主义”、“逃跑主义”、“右倾机会主义”……高喊“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争取一省或数省胜利”等口号,要求“在西安附近建立苏区、争取全省胜利”;宣布省委的决定:将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争取近期内组建一个师,以照金地区为中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