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重生之权臣系统 >

第35章

重生之权臣系统-第35章

小说: 重生之权臣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澈笠欢ㄓ心缓笳瓶卣摺
    而且极有可能,两个夜晚犯案的幕后人员并不是同一个。
    十五年前,兵败牵涉的大臣家族族人大部分肯定对皇帝是心生怨恨的,这种怨恨一旦被集合起来便会是极其可怕的力量。顾淮突然想到,如果真的有幕后黑手,他们为何只杀其中部分人?这些死去的宫女为何要加入一个注定会被杀的圈套中?而且从昨夜场景的布置,不难看出除非死去的宫女自愿被杀,否则强迫之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杀人揭幕的整个流程。
    那么问题又出来了,这些宫女们,自愿赴死是为何?包括存活下来的宫女,就如同现在案情已经下来,这些人也逃不了刑罚,找不到证据又如何,深宫之中从来不是讲证据的地方,建元帝派顾淮来查案子也不是让他真正来查案子,帝王的要求只是顾淮能破了关于“闹鬼”的这一说法。
    ……以及如果有可能,顾淮能找出这在后宫之中能通天遁地的幕后黑手。
    顾淮想起来系统一开始的提示,焦之丕、竹舍人、齐德隆,焦之丕和竹舍人是同一个人,竹舍人曾经扮演过为李纲案中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人隐在了李纲案极深处,而且竹舍人这个身份出现在民间已有数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焦之丕在大理寺任职的时间甚至比包知先还长,而且连杀二杜的案子中,那般布置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说明此人对大理寺的了解绝非常人可比拟,那么如此深藏不露的一个人,会是惠贵妃的人吗?不见得。
    当系统将这三个名字摆在了一起后,再来一看齐德隆,此人不过一介墙头草,看起来便是风往哪吹往哪倒,但令顾淮在意的却是尚止当年特地问过的关于此人姓齐的问题,这三个名字联合起来,似乎说明了他们来自于同一番力量,而这番力量,与齐姓有关。
    之前一直不曾得出的关于齐德隆背景的猜测,答案似乎在这一刻就要呼之欲出。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窸窸窣窣地,似乎人数还不少。徳宁殿内的人纷纷往门口处看见,便见到沐恩太监带着数十禁卫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

  ☆、 第卌四章

    乾元宫中,建元帝正端坐于上方高高的龙椅之后,面前的案牍右上方正燃着龙诞香,熏烟袅袅中,跪在下方的人微抬头窥得建元帝的龙颜都隐隐约约,带着飘渺的威严感。
    此时帝王的声音也如他那模糊的面容一般,仿若远在天际,“需要多久?”
    太医院院判正腰杆板正,表情严肃。“回陛下,贵妃娘娘额上的伤疮口并不大也不深,只是因为是蹭伤,所以留下疤痕是肯定的,至于彻底恢复疤痕的时间,这与个人的体质相关,微臣……”
    “也就是无法确定恢复时间,”建元帝的语气中听不出喜恶,“甚至也不知是否能彻底恢复。”
    “回陛下,微臣无能!”院判重重地磕头,“陛下恕罪!”
    建元帝没有说话,熏香的烟雾缭绕中,他的眉目十分模糊,太医院判斗胆悄悄地抬首窥视了一眼龙颜,只见建元帝眼神凝在了半空中,又似乎是停留在了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个远方。看到帝王的目光忽然幽幽地收了回来,太医院判连忙又恭谨地垂下头。
    “无事,下去吧。”
    许久后,帝王的圣训终于下来,太医院判如同得了大赦一般,忙深深地行了一礼后,快速挪着步子退出了乾元宫。
    方出了乾元宫,这位院判大人才微微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眼光却往前方不远处的宫墙之下看去,正有一名青年自那里慢悠悠地走出,形容十分普通,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一身华服。太医院判看着那人,头微不可及地点了一点。
    那人回了个浅浅的笑容,转身,身影再次没入了墙边。
    太医院判环顾了下四周,恢复了原本的踱步速度向外离去,面色自然,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乾元宫内,建元帝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看着虚空中的某一个点,语气悠长地开口,“沐恩啊,多少年了。”
    “陛下,十五年了。”沐恩心知建元帝问的是什么,回答道。
    “是啊,她竟然都离开十五年了。”帝王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思念和缱绻,更多的却是极深的疲惫。
    若是惠贵妃在此处,必定能从中轻易地听出这语气与平时同自己相处时的语气之间有多大的情绪差别。可此时的惠贵妃还不知道自己的小小一个伤口,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沐恩太监没有接话,只是眼底深处也慢慢地泛上了轻浅的一道怀念。
    转瞬间,十五年已过,旧日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然而余曲已尽,佳人已逝,遗留下来的不过是未亡人的怀念罢了。
    “止儿还与那顾淮在徳宁殿吧。”建元帝忽然转换了话题,似乎也稍稍提起了些精神,“宣二人过来。”
    徳宁殿前,面对沐恩太监带来的帝王宣召,顾淮怔了怔,看向殿前数十名等待审讯的宫人有些犹疑地接了旨。
    听到口谕中只提及尚止和顾淮二人,沈麟斜睨了尚玄褚一眼,据他所知,帝王却是命这三人共同审讯此案……
    尚玄褚只是站在一旁,接收到沈麟的目光,他挑了挑眉,眼中满是不在乎。
    沐恩太监自然也注意到了被落下的三皇子,他微微一笑,“三皇子殿下,陛下希望您能安排下懿宁殿及徳宁殿的后续工作,那些腤臢物件留久了,陛下实在十分担心会伤及太后娘娘的心神。”
    听到太后二字,尚玄褚饶是再不情愿,也还是点了点头看向了內监总管,“听到没有。”他朝还跪在殿前的诸多涉案宫人,尤其是前方的五名宫女努了努嘴,“带下去,这五人关起来,等待候审。”
    內监总管连忙听命,立即便命人将这些人进行好生监管后,便让人散了,只留下那五名宫女,正打算将人关进大牢,结果尚玄褚却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这五人待下去,单独关押。”
    “你想要做什么?”沈麟好奇地询问。
    “防患于未然。”
    那厢顾淮随着沐恩太监再次回到乾元宫时,便立即敏感地感觉到了帝王的情绪似乎不大好,整个宫殿内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思。他并不敢直窥圣颜,只是十分规矩地下跪,磕头行礼。
    “止儿,”建元帝果然一开口询问的便是尚止,只不过这次他念尚止的名字时带上了些绵长之意,“案子查得如何了?”
    “回陛下,略有进展。”尚止言语十分简短。
    “且与朕一说。”
    “回陛下,臣认为,顾寺丞更清楚其中曲折。”
    听闻尚止一言,建元帝仿佛才发现顾淮的存在,他的目光在二人之中逡巡了一个来回,渐渐地带上了些许莫名的意味。“顾爱卿,你将此中所得与朕一道。”
    顾淮双手抱扶,将从懿宁殿中探查所得简单地陈述了一遍,“……疑宫女李慈为作案者,其出身为前刑部左侍郎之幼女,年少走失意外入宫,后因缘巧合得知其出身后心生愤懑,受人挑拨作出惊吓太后娘娘之举以求报复。”他言辞中似乎无半分不实,“此女死前告知调唆之人,称谓中有一‘珍’字。”
    建元帝一顿。
    顾淮接着说,“而徳宁殿中事,目前尚无实据可证,但是存活的五名宫人有极大的作案嫌疑。”他微微一顿,实事求是的念头被迅速压下,他若无其事地补充,“而这些宫女,根据内监总管的名簿上所书,来自凤栖宫。”
    至于这些宫女究竟指的是活的还是死的,帝王不问,顾淮自然不会去解释,更遑论去解释这些宫女是何时在凤栖宫待过。
    “小顾淮。”游吾脸色复杂地开口,“……懂得给仇人下眼药了,不错。”
    顾淮不置可否,他并没有说谎不是吗?
    凤栖宫。建元帝闭上了双眼,再度睁开双眼时,里头已经恢复了清明。他看着下方的两个小辈,忽然开口,“此案毋需再查。”
    顾淮愕然,尚止却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衣角,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果不其然,下一秒建元帝再次开口,内容却令顾淮整个人都被砸晕了。
    “沐恩,拟旨。”
    沐恩太监默默地摊开空白的宣纸。
    “顾淮,侦案有功,擢升通政司右通政。”
    “珍嫔,动乱后宫,赐三尺白绫。”
    建元帝顿了顿,“惠贵妃,监管后宫不力,去凤印。”他思索了一下,方皱了皱眉说,“暂由德妃掌印。”
    顾淮整个人都愣住了,反应过来立即重重地俯身谢恩,“谢陛下圣眷!”眸色却深深地掩下。
    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大臣。
    顾淮,年十八。
    饶是尚止这等面对荣宠一向波澜不惊的皇二代,也对建元帝这份天大的恩典惊诧不已,更遑论顾淮。此时的顾淮,满心满眼不是升官的喜悦,而是深重的犹疑。
    尽管之前顾淮兼权四品大理寺少卿,但事实上顾淮只是兼任,光干活不领薪水,维持原品阶而已,但是擢升为通政司右通政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此时距离顾淮入仕尚且不到两年时间!
    此等情况与朝中堪称官位蹿升速度极快的沈麟一比较便可知晓,沈麟不及弱冠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帝王的偏宠和国公府背景的加持下,用了十来年时间当上了刑部左侍郎,三品大员,再往前一步就是入阁问鼎。
    再一看顾淮的父亲顾世安,为国子监祭酒,从四品。
    捧杀!顾淮的脑中忽然出现这个词语。
    将他调离大理寺,是不想自己能继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深入调查此案;而却不让他入六部,则是为了防止他成为实权官员!
    不过转瞬之间,顾淮的脑海中已经转了千百个来回,但面上却依旧维持着刚刚好带着一丝感激的神情。
    通政司是个何等去处?
    在大尚王朝能称得上中央官署的,大致有那么几家:一是内阁,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品级不高,但统管国家政事要务;一是六部,分管全国的政事要务;另有行百事监察的都察院、掌刑狱案件复核、各地刑狱重案审核的大理寺和以及名义上是文学机构,每天就修修书,实际上却是内阁附属幕僚机构的翰林院。
    大尚中央再有一个官署,便是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的通政司了。通政司设最高长官为正三品通政使,辖左右通政各一名,为正四品。也就是说,顾淮一空降到通政司,便是二把手的地位。
    但是说实在的,通政司虽为中央重点官署之一,但地位却远远不及其他官署。不提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御史大夫们一向凭一张嘴敢得罪天下人,陛下放纵得很;大理寺这些年虽然被刑部一直压制,但司狱部门从来不愁罪犯家人贡献孝敬,尤其是大理寺这种审权贵案子多的,大牢里的狱卒们收探监费都收肥了裤腰;翰林院更不必提,都是些内阁辅臣预备役或者现任秘书,隐形权力十分大。
    只有通政司,由于建元帝不重视民听的缘故,这个本应该是王朝对外发言人的通政司便沦为了帮内阁递递奏章,偶尔帮陛下拟旨的角色。且重点在于其下辖一外部门,名为中书科,里面养了许多七品中书舍人,都是专职替帝王拟旨批旨的一把好手,这些能吏的存在让通政司的老大们便成了彻底没活干的赘吏。
    抛开关于通政司的诸多思绪,现在摆在顾淮面前的,却是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